雍齒背叛了劉邦,為何劉邦抓住他後沒有殺他,還給他封了侯?

2020-12-11 騰訊網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秦朝末年,隨著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天下人紛紛站出來反抗秦二世的暴政,整個中原再次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這時候,從沛縣起兵的劉邦,也加入了反秦的大軍之中,這個時候,由於劉邦勢單力薄,因此他看上去十分的不起眼。

當時有個叫做雍齒的人,是沛縣的世族,在劉邦起義的時候,他也跟隨著劉邦揭竿而起,成為了劉邦的屬下,但是雍齒在沛縣時就十分看不起劉邦,即便到了現在加入了起義軍,他也認為劉邦無法成大器,一直都不認為劉邦能夠成功。

在劉邦起義後的第二年,劉邦眾遇到了一次巨大的危機,這時候雍齒便趁機反叛,將豐縣獻給了魏國周市,加入了周市的麾下,這一下子,徹底激怒了劉邦,趁人不如意時落井下石,這種人自然是人人喊打!

劉邦帶著軍隊進攻豐縣,然而在周市強大的兵力面前無功而返,只能跑到薛縣投奔項梁,不過因為這件事情,劉邦是徹底記恨上了雍齒。

後來,雍齒又跑到趙軍手下,然而這時候的劉邦勢力已經有所起色,成了天下間十分出名的一支起義軍,劉邦的名號也被天下所熟知,這時候,趙軍帶著人來投奔,雍齒又回到了劉邦的麾下。

然而,劉邦對他何其怨恨?無數次想要將其誅殺,不過都被蕭何等人攔了下來,他們讓劉邦以大局為重,這時候殺了雍齒沒有半點好處。就這樣,雍齒在劉邦手下活到了漢朝的建立,這下子,是時候把新帳舊帳一起算了!劉邦的本意也是這麼打算的。

但是,最後雍齒非但沒有死,他還被劉邦封為了什邡侯,成為了一個侯爵!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漢朝剛剛建立,許多有大功績的人紛紛邀功,比如韓信這種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更是最早就來開口要官,因此,劉邦將這些人封了列侯,但是,功臣封完了,那些沒有大功卻有苦勞的人該怎麼辦?這讓劉邦犯了難,而那些人也因為不滿封賞而感到不服氣,天天抱怨,讓劉邦不勝其煩。

於是,劉邦問張良應該怎麼辦。張良便跟劉邦說:「陛下您最恨誰,那就厚賞誰!」

劉邦不解,但還是照著張良的話去做了。對於劉邦來說,他此刻最痛恨的無疑就是雍齒!雖然極其不情願,但還是將雍齒封了個小侯爵,擁2500戶。

這下子,眾人看到連劉邦最痛恨的人都能夠有賞賜,紛紛讚頌起劉邦的偉大,也甘心於自己所獲得的賞賜,沒有人再發牢騷了。因此對於雍齒,劉邦完全是出於大局考慮才沒有跟他追究過去的仇怨,這裡也能看出劉邦之所以能一統天下而擁有的仁德寬厚的大心臟。

相關焦點

  • 雍齒多次背叛劉邦,劉邦恨他入骨,為什麼還要封他為侯
    漢高祖劉邦奪取天下建立西漢之後,自然是要論功行賞分封手下。但是其中被封侯的一個人卻是劉邦最為痛恨的人——雍齒。這就讓人很奇怪了,自己最痛恨的人沒有清算就算好了,居然還封侯?到底是劉邦宅心仁厚,心胸足夠寬廣呢?還是另有隱情?
  • 劉邦最恨的叛徒,稱帝後為何沒有殺他,反而封他為侯
    他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但他還是一個傳說,也可以稱之為那個時代的產物,他是漢高祖劉邦最恨的一個人,曾經背叛過劉邦,他做的那些事足夠他死100次,但這個人不僅沒有死,而且劉邦還封他為侯,更重要的是他比劉邦活得還久,死後更是被人立廟祭祀,傳承千年,不得不說,他是時代產物的幸運兒。
  • 雍齒曾多次背叛劉邦,為何劉邦依然讓他封侯拜相
    對於任何一名君主而言,臣子的背叛都是不可饒恕的。哪怕臣子並沒有反叛之心,但只要有反叛的能力,君主也會對臣子進行打壓甚至是除去對方。漢朝初立,劉邦曾誅殺不少有功之臣。但您可能並不知道,為人務實的劉邦,居然會放過一名多次背叛自己的臣子,並且劉邦還讓他做到了封侯拜相,這個人就是雍齒。
  • 他是劉邦最恨的人,為什麼劉邦不殺他,反而給他封侯,讓他善終
    因為雍齒背叛過劉邦。在秦末大起義中,劉邦也在沛郡豐邑起兵。起兵之後的劉邦開始四面出擊擴充地盤,可是他自己出去擴充地盤了,總得找個人留守豐邑啊。劉邦找的這個豐邑留守,就是雍齒。雍齒被劉邦賦予看守大本營的重任,按說他應該是劉邦最為信任的人了吧?
  • 劉邦對背叛自己的雍齒,卻大加賞賜,張良為啥讓他這麼做?
    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大人物,他從一位亭長做到了皇帝,這樣的發展歷程令人十分佩服。要說劉邦這個人其實沒有什麼突出的能力,他就是非常擅長籠絡人才,手下聚集了一眾高手。並且劉邦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願意聽從身邊人的建議。
  • 劉邦不封賞功臣,反而封賞痛恨的雍齒,為何大家都沒意見?
    #雍齒#劉邦好不容易奪得天下成了皇帝,那些跟劉邦的人,與劉邦關係好的人自然也就地位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但劉邦是西漢開國皇帝,不能因為自己的私心而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安定。張良知道劉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張良直言的勸諫劉邦論功行賞,這只會讓劉邦感到不滿。因此張良只能換一種方式來提醒劉邦,要給大家一個論功行賞的解釋,以此平息大家心中的不滿。
  • 劉邦最痛恨的人是雍齒,論功行賞時,為什麼第一個封賞雍齒為侯?
    畢竟眾人追隨著你打江山,沒有苦勞也有功勞。而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劉邦當皇帝後,是如何封賞開國功臣的,為何這人可以封侯,其中依據是什麼?劉邦消滅了項羽後,馬上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漢王朝。新政權成立後,擺在劉邦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對開國功臣論功行賞。眾所周知,功勞最大和最小的好封官,而功勞中等的就難以封官了。首先功勞最大的20多人得到了皇帝的封賞,如韓信被封為齊王,張良被封為留侯。
  • 雍齒,季布是劉邦仇人,卻能善終,丁固是劉邦恩人,卻被殺害
    雍齒和劉邦是同鄉,但出身卻遠高於劉邦,在雍齒眼裡,劉邦就是一個小混混,四十多歲了還一事無成,整天在街上騙吃騙喝,所以雍齒用內心深處就一直看不起劉邦,這恐怕也是雍齒多次背叛劉邦的原因吧!巨鹿之戰以後,項羽擊敗章邯,此時雍齒又投到項羽麾下。楚漢之爭時雍齒還幫助項羽害的劉邦差點喪命,項羽有一次要殺劉邦的老爸也是雍齒的主意,楚漢之爭以後,雍齒不得已,又歸附劉邦,劉邦見到雍齒,恨不得立刻殺了他。不過劉邦剛剛得了天下,不但赦免了雍齒,還封雍齒為什邡候,這是為什麼呢?
  • 劉邦恨不得殺了雍齒,卻不得不讓其得以善終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熟悉的人之間也沒有英雄。再大的官,到了家裡可能也就是一個被老婆管的糟老頭子;再大牌的明星,在家裡也可能只是一個洗碗的角色。同樣的道理,劉邦在外面呼聲再高,在鄉親們的面前也不過如此。而雍齒就是這麼一個鄉親。
  • 4位將軍不會打仗,被劉邦一頓痛罵,為何最後還給他們封了侯?
    劉邦是平民出身,他能夠憑藉自己的才能奪得天下,說明他是有能耐的,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平平無奇。雖然與項羽相比,他打仗不行,但是他為人處世是項羽所不能比的。項羽沒了範增之後,受到了漢軍的圍困造成了兵敗烏江。反而劉邦節節勝利,屢敗屢戰,最後奪取了天下,這與劉邦的為人處世有很大的關係。
  • 他背叛了項羽又反了劉邦,氣得劉邦唱了一首「大風歌」!
    意思很簡單,漢高祖劉邦想起了自己打敗了項羽平定了天下,可是像韓信、彭越、英布這些諸侯王都反叛了自己,雖然自己幹掉了他們,可是邊境上經常有麻煩,我上哪兒去找勇士守衛呢,在故鄉沛縣漢高祖劉邦情不自禁的唱起了這首《大風歌》。當然漢高祖劉邦說是這麼說,像韓信和彭越到底是不是真的反叛了自己,他自己心裡有數,不過英布這傢伙是真的反叛了劉邦,而且這不是他第一次背叛了。
  • 季布曾是劉邦仇人,丁公是其恩人,為何劉邦卻放了季布殺了丁公?
    季布著實把劉邦得罪的不輕啊。沒辦法,季布只能躲著藏著了,跑到了山東俠客朱家,隱匿身份,自降為奴,季布就算再自降身份也能看出身上的英雄氣概,朱家也認出他是季布,便讓他閒在田裡幹活。朱家對季布也是略知一二,是條漢子,便問夏侯嬰(劉邦的好哥們)為何陛下非得置季布於死地。
  • 劉邦上位後,韓信被殺,蕭何下獄,為何唯獨張良能封侯壽終正寢?
    劉邦上位後,韓信被殺,蕭何下獄,為何唯獨張良能封侯壽終正寢?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古來不知道多少名臣大將,都是因此而死。比如說,幫漢高祖劉邦拿下天下的韓信,蕭何。漢初三傑中,也就張良最後的結局還算好。
  • 呂雉很愛劉邦嗎?為何要選擇背叛他,聯合劉邦最信任的兄弟呢?
    人們都說劉邦成了一國皇帝,離不開兄弟們的推波助瀾,也少不了呂雉的全力支持,眾所周知劉邦到了四十歲了還是個小混混,成天和兄弟們喝酒玩鬧,可就在呂雉嫁給他後劉邦開始了上進,走上了推翻秦朝暴政的道路。原本劉邦和呂雉的關係是很好的,可惜或許有個詬病吧,他至死不知道呂雉其實給他戴了一頂綠帽子。大家也知道劉邦是個好色之徒,搶了別人好多老婆,薄姬不就是一個證明,是他從魏王手中搶過來的。
  • 審食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沒有背叛劉邦,暗中與呂后有一腿?
    談秦說漢(313)審食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沒有背叛劉邦,暗中與呂后有一腿?西漢的闢陽侯審食其是一個低調和善之人,人際關係挺不錯。他深得呂后的寵信,卻是呂氏死後唯一沒有被清算的寵臣。當時項羽的楚軍士氣正盛,劉邦從彭城逃到滎陽,又從滎陽逃到成皋,敗多勝少。而在楚營裡暗無天日地幹苦力的呂雉與年紀相當的帥哥審食其由精神上相互支撐慢慢轉變生理上相互安慰。明·馮夢龍《情史》:「劉項爭雄,太公與呂后常在楚軍中為質,舍人審食其從焉,後因與私。既定天下,食其以功封闢陽侯。」
  • 韓信被呂后所殺,死前放下一句狠話,為何讓劉邦嚇得毛骨悚然?
    阪神只有一句話的遺言,應該會讓身經百戰的劉邦冒冷汗,於是他立刻下令:「立刻抓住蒯通,親自煮給他吃!」那麼,韓信的蒯通是誰?韓信的遺言為何令劉邦恐懼?眾所周知,韓信本只是一個失業青年楚漢戰爭時,胸懷大志的韓信仗劍從軍,在項羽帳中擔任從事者項羽說:「言不聽,合計」,他為了阪神隻身漢王實際上這是劉邦對軍隊了漢的國家不被重視,劉邦阪神虎隊一樣,只能擔任禮儀工作的郎中但是沒有金子的永遠隱藏著自己的光芒,阪神漸漸被大家認可為夏侯的保育瀟河在蕭河的勸說下,得到了被重用為韓信最終劉邦的自領1軍的機會後,阪神1偏老師帶領
  • 韓信多次要挾劉邦,為什麼劉邦不殺他,韓信的政治水平有多厲害
    劉邦氣的想殺韓信,但是被張良、陳平攔下來,劉邦想殺韓信但是又不能殺他。 鴻溝議和後,劉邦追擊項羽,命令韓信一起去,韓信又看準時機不去,換的劉邦答應許諾滅亡項羽後,讓韓信接收楚地的利益。 韓信這麼囂張多次要挾劉邦,其實就是看準劉邦不能殺他,最多只能奪他兵權。
  • 劉邦剛擒韓信,為何緊急封長子劉肥為齊王?21年後才知劉邦苦心
    韓信,是西漢開國大將,他平定三秦,消滅趙魏,兵不血刃滅亡齊國,並在垓下逼殺西楚霸王項羽。可以說,漢家天下一多半都是韓信打下的。漢朝建立後,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然而在劉邦心目中,韓信乃是自己的心腹之患。早在楚漢戰爭時,韓信已表露出不臣之心。如今韓信不在自己掌握中,實在令人寢食難安。
  • 劉邦死前為什麼要殺救命恩人樊噲?史學家:他身份特殊
    然而,劉邦臨死前,對待功臣卻痛下殺手,韓信、彭越、英布等武將無一倖免,可謂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鴻門宴》裡,項羽設計要刺死劉邦,樊噲得知劉邦要面臨殺身之禍後,決定要與劉邦同生死、共命運,他說: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 張良明知道劉邦奪天下後會殺他,那他為何還要盡全力幫助劉邦?
    那麼如果張良的時代,以張良的眼光來看,他能預知劉邦會殺功臣嗎?顯然是不能的。在劉邦之前的,夏商周三代,建國之後,都是實行的分封制,大封功臣到各地為諸侯,可以算是獨佔一方的土皇帝,夏商周三代沒有說建國之後,把功臣一鍋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