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古希臘文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適合這個詞

2021-01-16 老燻

大家好,歡迎來看老燻讀歷史,上期我們說到了聞名世界至今的四大古國之一的巴比倫王國,巴比倫王國充分利用了自己地理位置的優勢來壯大自己,讓自己成了一個大強國。而且創建之世界第七大奇蹟的建築,但是一個強大的文明也會有滅亡的時候,也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本國的衰亡。那麼今天老燻和大家一起分享神秘的古希臘文明,一起探秘神秘的古希臘是如何成立的吧!

首先說說我們現代的人對很多事物的要求都會有一個「大」的目標。比如我們為自己屬於世界上「大」國家,擁有「最大的」東西,出產「最大的」橙子和土豆等等而自豪,而且我們還樂於住在有「百萬」人口密集的城市裡,死後要葬在「全國最大的墓園」中。但是如果古希臘人若是聽到我們的這些說法,卻不會有任何的感覺。因為古希臘人是一個不追求要多大的種族。

「持中庸於萬事」一直是古希臘人對生活的理念,若是僅僅是因為龐大,古希臘人心裡根本會無動於衷。這種對中庸的摯愛並非用於特定場合的一句空話, 而是影響希臘人從生到死整整一生的理念。這是他們文學的組成部分,而且這個理念已經使他們建造了小巧精美的廟宇,也在男人的服飾中,在他們妻子的戒指和手鐲上得到了體現。中庸之道而且還為走進劇場的人群所遵循,若是哪個劇作家敢於褻讀高尚的趣味和美好的中庸之道,一定會被轟下臺去。

古希臘人甚至在他們的政治家和最受歡迎的運動員中也會推崇這種品德。當一個有實力的賽跑者來到斯巴達,吹噓他用一條腿站的時間比任何國人都長時,人們就會把這個人趕出城外去,因為這個人所自豪的成就是任何笨人都能取勝於他的。「那很好嘛,」你會說,「專注於中庸和完美無疑是一種偉大的品德,可是在古代,為什麼只有希臘人才養成這種品德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專門談談古希臘人的生活方式。

相比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一些人民,他們一般都是住在遙遠的陰暗宮殿裡的統治者的「子民」,廣大百姓是難以見到高高在上的神秘的統治者的。但是古希臘的人民卻是相反,他們是100多個獨立的小城邦裡的很自由的人民,哪怕當時在最大的城邦裡的人口比現在一座現代大型村莊裡的居民還要少一些。

當住在烏爾的一個農夫說他是巴比倫人時,意思就是說他是當時某個西亞的統治者納貢的幾百萬人中的一個,和其他人民都是一樣的。但是當一個古希臘人驕傲地說,他是雅典人或者底比斯人時,那麼這個人指的是一個小鎮,而這個小鎮也就是這個人的國家。在這個地方沒有某個人會做主,所有的意見而是聽憑市場上人們大家的意願,少數服從多數的那種。對於古希臘人而言,古希臘人出生的地方就代表著古希臘人的祖國,就是自己在衛城的危險巖石中玩捉迷藏度過童年的地方,就是自己與成千的男孩女孩一起長大成人的地方,他們對對方的小名非常的熟悉,就如同你熟悉你同學的外號一樣。他們的祖國也就是自己以後入土為安的地方。

在這座高高的城牆內的小房子裡,是古希臘人自己和妻兒的安居之所。雖然那是一塊不過一二百畝的遍布巖石的土地,卻是他們活動的全部天地。不難看出這樣的環境會對一個人的全部思想和言行產生影響!對與古希臘人來說,巴比倫、亞述和埃及的人民是一大群烏合之眾。而古希臘人則始終與他的環境密切接觸,從來都是一個人人相熟的小鎮中的一員。 他感覺得到他的聰慧的鄰居在注視著他。無論他做什麼,不管是寫劇本、雕刻石像抑或編寫歌曲,旁人都會一直記著, 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受到家鄉所有自由民的評判,因為他們個個都精通這個領域。這種認知會促使古希臘人不斷的追求完美,而且他們從小到大都會被教導完美主義的思維,這個思維離開中庸是達不到的。就是在這樣一個嚴格的「課堂」中,古希臘人在很多事情上成就卓越。

他們創建了新的政府模式、新的文學體裁和新的藝術理想,使其他的國家始終無法超越。就是在比現代城市四五個街區還要小的村落裡,他們完成了這些奇蹟。我們最後看看終於發生了什麼事情吧!

在公元前4世紀的時候,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徵服了當時很多地區。到後來戰爭一停,亞歷山大大帝就決定將真正的希臘精神惠及於世,讓世人都傳統於這個精神。他將這種天賦從小城鎮和小村落中帶出去,想讓這種天賦思維在他新打下的江山擴散開來。但是可惜的是,古希臘人一離開他們自己的廟宇等熟悉的環境,離開他們自己的彎街小巷中熟悉的聲音和氣味,馬上就喪失了他們為自已城邦的榮譽勞作時,那種激勵他們動手動腦的中庸之道所帶來的愉悅和非凡的感受。此時的古希臘人他們只能成為了低劣的工匠,他們只滿足於一些二流作品,沒有那種再更加追求完美的想法。

其實當在古希臘人民離開自己的城邦離開自己的環境獨自去面對的時候,同時也就是古希臘精神滅亡之日。而且從那時起,古希臘便再也沒有復興。其實老燻也有一個感悟,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個人覺得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與自己先天性的東西關係不大,最主要的是由身邊的環境所引起的。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身邊是什麼樣的人自己就是什麼樣的人,這句話一點都沒錯。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變得更好的話,那就去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吧!

相關焦點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這個短語的英語表達是:birds of a feather fly together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可以表達為
  • 魔獸世界:納克薩瑪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時間長只是理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就是魔獸世界懷舊服p6納克薩瑪斯現狀,有些團隊五個小時之內就能過本,有些團隊好幾天才能過本,當然還有一些便當團,打很長時間甚至連老克都看不到,沒錯這就是差距。對於時間不多的玩家來說,還是選擇一個全通g團比較好,最好有點知名度的那種,這樣過本速度才能有保障。
  • 趙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源頭
    武漢大學珞珈傑出學者趙林教授在他的新書《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裡回答了這個問題。古希臘神話的影響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和古希臘神話的優美文化形態有關,二則是它有著極為分明的神話譜系。結合古希臘文明的發端與發展史,趙林教授在《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一書裡,分別從南方、北方和東方三個文明源頭,對今日之古希臘神話體系進行追根溯源,並從中總結出古希臘神話的特點,以及古希臘神話對希臘文明,乃至於後世西方文明的影響。
  • 音樂與眾神的傳說:古希臘文明中的音樂
    今天我們繼續說說西方音樂史,聊聊古希臘文明中的音樂之音樂與眾神的傳說。我們知道古希臘民族是信奉多神教的,有著極為豐富的神話傳說,在奧林匹亞山上眾神林立,其中有幾位神和音樂的關係十分緊密。繆斯女神浮雕,右邊第三位手持的是基薩拉琴她是司管音樂的女神,右邊第二個地下放了個地球儀一樣的東西,她是司管天文的女神,左側第二位她拿了一個面具,在當時古希臘悲劇當中經常是戴面具的,她是司管悲劇或者說是戲劇的女神。我們今天常常提到一個說法,就是姊妹藝術,這個姊妹就是從九位繆斯女神來的。
  • 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素未謀面,卻是似曾相識的故人
    那時候的中國正是東周的尾聲,戰國時代的白熱化階段,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的唯一一次邂逅的機會就此擦肩而過。希臘的古典文明時期,中國正經歷東周的禮崩樂壞。古希臘文明對西方的意義,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作出類比:「中國之有周人,猶泰西之有希臘。」
  • 古希臘的城邦文明並非其獨有,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常態
    古希臘文明持續了大約650年,從公元前800年開始,至公元前146年被羅馬共和國吞併為止。但這個公元前800年,跟我國的夏朝起於公元前2070年一樣,是一個大概的年份,並不能完全確定。1、古希臘文明的歷史真實性是相對的人類對於古希臘文明的起源,除了《荷馬史詩》、《田功農時》以及後世記載的傳說和考古發現外,我們無法知道的更多。
  • 古希臘與古希伯來文明勢均力敵,「死對頭」為何最後卻能融為一體?
    一、兩希文明的源頭和各自特點1、古希臘文明古希臘最早的文化是遙遠的若索斯文化,在愛琴海的邊緣這個文明誕生了,後來隨著亞歷山大國王的擴張,希臘文明漸漸延伸到了廣大的亞洲和北非等地域。行至今天,古希臘文明已不僅僅限制於當年的幾個小城邦,古希臘的文明輻射到了藝術、哲學、文學、科學等各個領域,早就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成為西方當代文明的瑰寶。
  • 獨特文明的功勞!人類唯一的自然理性,文明起源就是古希臘?
    若說人類文明的唯一起源是古希臘,我覺得有待商榷,但也並不是說一下子就將它否定,如果更嚴謹一點來講,人類唯一的理性文明起源於古希臘,我認為是可以的。為什麼要在文明之前加一個理性呢?相比於其他古代文明而言,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和科學是在最樸素的唯物主義和經濟基礎的情況下發展跟建立的,可以說在世界其他文明發展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文明,能夠將自然的種種現象以當時最為科學,最為客觀的理念進行解釋。
  • 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從邁錫尼文明到城邦政治的轉變
    前言經過多次戰爭和徵討,古希臘文明從部落社會邁向了城邦時代。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古希臘,它們土地上的各個城邦不僅僅是一種國家制度,還是一種政治制度。而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城邦政治都對後來歐洲文明的萌芽與興起,都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 許凱的遊記/在古希臘文明的映照下
    許凱老師的遊記,把我們帶進了古希臘的文明世界, 使我們對古希臘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這篇散記值得一讀。 嚴春芳 在古希臘文明的映照下 許凱 (一) 前不久,讀過學者何新《希臘偽史考》一書。作者認為:古希臘歷史完全是西方人憑空捏造出來的,古希臘的一切典籍都是文藝復興時期作偽高手炮製杜撰的。
  • 許凱的遊記//在古希臘文明的映照下
    許凱老師的遊記,把我們帶進了古希臘的文明世界, 使我們對古希臘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這篇散記值得一讀。羅德島是了解古希臘文明的一扇文化之窗。公元前羅德島就已孕育出高度的文明,是古希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羅德島緊挨土耳其,位於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處。地處要衝,咽喉要道,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列強覬覦,外族入侵,島上多種文化交匯。各世紀各種風格建築,使那些互相併沒有關聯的文明在這裡交融,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置身其中有種時間穿越的錯覺,別具韻味。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一本書讀懂古希臘文化,為孩子珍藏
    前段時間,出了一本新書《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並不是一名歷史愛好者的我,其實原本不打算看這本書。但是,忽然想起上學時候的種種疑問,便毫不猶豫地入手了這套書。02《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一、作者介紹《古希臘文明的光芒
  • 歐洲人的家園—世界史之古希臘文明(上)
    01概說對於歐洲和西方來說,古希臘文明是源泉也是先驅,正如黑格爾所言,談到古希臘時候,總有一種家園感。雖然,相對於其它古文明尤其東方古文明,古希臘文明起步較晚,但是,後來居上和全面超越以及廣泛傳播包括深刻影響等,成其鮮明特點之一。古希臘文明處在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及其周邊,大致範圍北到歐洲大陸南到克裡特島且西到今天義大利東到今天土耳其。就愛琴海文明而言,一般既要提到克裡特文明還要提到邁錫尼文明,其實兩者之前還有一個希克拉底斯文明。
  • 透過藝術了解歷史:透過精美的瓶畫藝術,探訪古希臘文明!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想像古希臘人利用畫畫來製造真實幻覺的程度,已經達到了多高的水準。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透過瓶畫藝術來看古希臘的文明。01古希臘出土的藝術作品太少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希臘,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存在。
  • 古希臘文明的聖地,一段曠世飄逸的神話
    古希臘時期的每座市都建有一座自己的衛城,地勢一定要高於城市的其它地區。在和平時期,衛城是城邦的公眾場所,在戰時則是保衛城市的堡壘和指揮中心。「輝煌屬於希臘」「古希臘人愛好自由、追求理想、崇尚智慧、富有創造精神,推崇『人』為宇宙萬物之靈,並拒絕接受教士和專制君主的支配,甚至在活躍的神話與多神宗教信仰中,也不願在神前貶低自己;他們的態度是以世俗和理性為主的;他們崇尚自由研究精神,並認為知識高於信仰。人文主義精神在希臘悲劇中展現無遺,同時也成為日後歐洲文化發展的中心價值」。
  • 古希臘文明存不存在?中國學者:子虛烏有!
    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可以說現代歐美的幾乎一切,都建立在古希臘文化之上。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中國學者言必稱古希臘,將之奉為圭臬,至今仍有很多學者深信不疑。
  • 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從城邦到大帝國的轉變
    提到古希臘文明,或許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整個歐洲社會文明的發源之地,古希臘文明內是有著許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的。而通過研究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在古希臘文明內部,國家形態的發展在不同時期之內,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縱觀整個古希臘時期的發展就會發現,從城邦到大帝國,在不同的政治體制之下,古希臘文明的表現形式也有一些特殊的差異。
  • 古希臘文明為何走向衰弱?或與一場流行性瘟疫有關
    了解西方歷史的友友們都知道,赫赫有名的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魅力四射的古希臘文明為當代西方文明的前行照亮了道路。 根據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研究表明,一場來自非洲大陸的瘟疫,讓古希臘文明,特別是雅典文明走向了盡頭。
  • 地理環境這把雙刃劍,孕育了古希臘文明,也埋下了衰亡的禍根
    古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南端,東部的愛琴海,是古希臘文明的搖籃,一座位於"世界中央"的小島克裡特島孕育出了古希臘文明,該地區小島星羅棋布,鬆散的土地狀態促進了古希臘海洋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建立的極為發達的商業文明體系。
  • 歐洲史系列之古希臘邁錫尼文明的覆滅
    第一站我們先聊聊古希臘古希臘不是一個國家的名字,而是泛指古希臘語文化圈,主要包括巴爾幹半島和愛琴海周邊區域,古希臘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克裡特島的米諾斯和希臘半島的邁錫尼,這兩個國家相當於我們中國的夏商朝時期,那時候還沒有大一統和帝國的概念,普遍實施的是天下共主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