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看老燻讀歷史,上期我們說到了聞名世界至今的四大古國之一的巴比倫王國,巴比倫王國充分利用了自己地理位置的優勢來壯大自己,讓自己成了一個大強國。而且創建之世界第七大奇蹟的建築,但是一個強大的文明也會有滅亡的時候,也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本國的衰亡。那麼今天老燻和大家一起分享神秘的古希臘文明,一起探秘神秘的古希臘是如何成立的吧!
首先說說我們現代的人對很多事物的要求都會有一個「大」的目標。比如我們為自己屬於世界上「大」國家,擁有「最大的」東西,出產「最大的」橙子和土豆等等而自豪,而且我們還樂於住在有「百萬」人口密集的城市裡,死後要葬在「全國最大的墓園」中。但是如果古希臘人若是聽到我們的這些說法,卻不會有任何的感覺。因為古希臘人是一個不追求要多大的種族。
「持中庸於萬事」一直是古希臘人對生活的理念,若是僅僅是因為龐大,古希臘人心裡根本會無動於衷。這種對中庸的摯愛並非用於特定場合的一句空話, 而是影響希臘人從生到死整整一生的理念。這是他們文學的組成部分,而且這個理念已經使他們建造了小巧精美的廟宇,也在男人的服飾中,在他們妻子的戒指和手鐲上得到了體現。中庸之道而且還為走進劇場的人群所遵循,若是哪個劇作家敢於褻讀高尚的趣味和美好的中庸之道,一定會被轟下臺去。
古希臘人甚至在他們的政治家和最受歡迎的運動員中也會推崇這種品德。當一個有實力的賽跑者來到斯巴達,吹噓他用一條腿站的時間比任何國人都長時,人們就會把這個人趕出城外去,因為這個人所自豪的成就是任何笨人都能取勝於他的。「那很好嘛,」你會說,「專注於中庸和完美無疑是一種偉大的品德,可是在古代,為什麼只有希臘人才養成這種品德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專門談談古希臘人的生活方式。
相比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一些人民,他們一般都是住在遙遠的陰暗宮殿裡的統治者的「子民」,廣大百姓是難以見到高高在上的神秘的統治者的。但是古希臘的人民卻是相反,他們是100多個獨立的小城邦裡的很自由的人民,哪怕當時在最大的城邦裡的人口比現在一座現代大型村莊裡的居民還要少一些。
當住在烏爾的一個農夫說他是巴比倫人時,意思就是說他是當時某個西亞的統治者納貢的幾百萬人中的一個,和其他人民都是一樣的。但是當一個古希臘人驕傲地說,他是雅典人或者底比斯人時,那麼這個人指的是一個小鎮,而這個小鎮也就是這個人的國家。在這個地方沒有某個人會做主,所有的意見而是聽憑市場上人們大家的意願,少數服從多數的那種。對於古希臘人而言,古希臘人出生的地方就代表著古希臘人的祖國,就是自己在衛城的危險巖石中玩捉迷藏度過童年的地方,就是自己與成千的男孩女孩一起長大成人的地方,他們對對方的小名非常的熟悉,就如同你熟悉你同學的外號一樣。他們的祖國也就是自己以後入土為安的地方。
在這座高高的城牆內的小房子裡,是古希臘人自己和妻兒的安居之所。雖然那是一塊不過一二百畝的遍布巖石的土地,卻是他們活動的全部天地。不難看出這樣的環境會對一個人的全部思想和言行產生影響!對與古希臘人來說,巴比倫、亞述和埃及的人民是一大群烏合之眾。而古希臘人則始終與他的環境密切接觸,從來都是一個人人相熟的小鎮中的一員。 他感覺得到他的聰慧的鄰居在注視著他。無論他做什麼,不管是寫劇本、雕刻石像抑或編寫歌曲,旁人都會一直記著, 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受到家鄉所有自由民的評判,因為他們個個都精通這個領域。這種認知會促使古希臘人不斷的追求完美,而且他們從小到大都會被教導完美主義的思維,這個思維離開中庸是達不到的。就是在這樣一個嚴格的「課堂」中,古希臘人在很多事情上成就卓越。
他們創建了新的政府模式、新的文學體裁和新的藝術理想,使其他的國家始終無法超越。就是在比現代城市四五個街區還要小的村落裡,他們完成了這些奇蹟。我們最後看看終於發生了什麼事情吧!
在公元前4世紀的時候,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徵服了當時很多地區。到後來戰爭一停,亞歷山大大帝就決定將真正的希臘精神惠及於世,讓世人都傳統於這個精神。他將這種天賦從小城鎮和小村落中帶出去,想讓這種天賦思維在他新打下的江山擴散開來。但是可惜的是,古希臘人一離開他們自己的廟宇等熟悉的環境,離開他們自己的彎街小巷中熟悉的聲音和氣味,馬上就喪失了他們為自已城邦的榮譽勞作時,那種激勵他們動手動腦的中庸之道所帶來的愉悅和非凡的感受。此時的古希臘人他們只能成為了低劣的工匠,他們只滿足於一些二流作品,沒有那種再更加追求完美的想法。
其實當在古希臘人民離開自己的城邦離開自己的環境獨自去面對的時候,同時也就是古希臘精神滅亡之日。而且從那時起,古希臘便再也沒有復興。其實老燻也有一個感悟,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個人覺得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與自己先天性的東西關係不大,最主要的是由身邊的環境所引起的。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身邊是什麼樣的人自己就是什麼樣的人,這句話一點都沒錯。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變得更好的話,那就去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