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夜店保安到「柔術博士」,世界頂尖柔術教練之約翰·丹納赫

2021-01-09 騰訊網

柔術從偏安一隅的小眾武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成為風靡世界的格鬥項目,這其中許多優秀的柔術教練功不可沒。

今天我們介紹的就是其中一位,也是非常傳奇和有影響力的一位,就是很多柔術玩家都熟知的光頭大神約翰·丹納赫(John Danaher)。

與在賽場上取得顯赫成績,進而再成為偉大教練的柔術家相比,約翰·丹納赫(John Danaher)是個比較特殊的例子。他從未作為選手參加比賽,但是因為他能夠培養出許多才華橫溢的選手,也因此而被稱為「策劃大師」、「柔術博士」等等。

他的學生戈登·瑞安(Gordon Ryan),加裡·託農(Garry Tonon)和尼基·瑞安(Nicky Ryan)都在EBI和ADCC等頂級纏鬥比賽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其中當時還未滿17歲的紫帶尼基·瑞安,在比賽中擊敗了多個高級黑帶。他們在柔術界的名氣之大,使得粉絲們給他們起了一個專有的名字,叫做「丹納赫行刑小隊」(Danaher Death Squad)。

另外丹納赫還幫助訓練了許多MMA選手,例如大家熟知的中量級之神GSP喬治·聖皮埃爾,以及馬特·塞拉(Matt Serra),克裡斯·韋德曼(Chris Weidman)三位冠軍,號稱MMA界的「科學怪人」,這也使得他獲得了MMA界的肯定。

「丹納赫行刑小隊」(Danaher Death Squad)

丹納赫和GSP

約翰·丹納赫1967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父母是紐西蘭人,因此他擁有雙重國籍。他出生於美國,童年和性格形成期都是在紐西蘭度過的。與絕大多數世界頂尖的柔術選手和教練相比,約翰·丹納赫在相當晚的時間才開始學習柔術。

首次接觸柔術時約翰·丹納赫已經28歲,當時正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修習哲學碩士學位,當時的他非常喜歡通過舉重進行鍛鍊。在此期間,丹納赫通過在夜店做兼職安保賺取外快。正是由於這份經常需要處理各種身體衝突的兼職工作,使得他產生了學習格鬥的想法(在訪談中他曾經談到那個時候頭破血流是家常便飯)。

看到一些保鏢同事在工作中是如何利用他們的格鬥經驗處理打鬥,丹納赫看到了這些技術為自己的安全帶來的潛力,於是決定去上一門格鬥課程。他的一個朋友當時已經開始練習柔術,並帶丹納赫去上了他的第一節課。他學習柔術的地方就是來自格雷西家族的傳奇人物漢佐·格雷西(Renzo Gracie)在紐約經營的漢佐·格雷西格鬥學院(RGA)。

格雷西家族的傳奇人物漢佐·格雷西

在真正體驗柔術之前,與許多人一樣,丹納赫對摔柔類武術充滿了不解甚至鄙視。

「學習柔術以前我看過奧運會摔跤,我對它的評價很低,它有點像同性戀運動,男人們互相抓住對方,不停拉扯。而在一場真正的戰鬥中,人們會互相擊打,並且擊倒對方結束戰鬥對嗎?李小龍會直接朝他的對手頭上來一記重拳!」

而在試課之後,丹納赫清楚地認識到柔術作為一種防身自衛方法的效果。他認為柔術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以非常有效的幫助他應付工作中經常碰到的那些惹是生非的醉鬼。

做夜店安保時期的約翰·丹納赫

丹納赫對柔術價值的肯定,很快發展為痴迷,這使他每天要在道場墊子上呆12到14個小時。漢佐·格雷西對丹納赫的柔術熱情讚賞又無奈。

「他(丹納赫)每天都練柔術,我們無法把他弄出道場。我想如果我們允許的話,他會在聖誕節來訓練的。

這種熱情和投入使得丹納赫進步很快。2002年4月2日,丹納赫拿到了黑帶,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而早在紫帶時期,他就被漢佐·格雷西邀請作為館內教練。此後丹納赫決定放棄博士論文答辯,協助漢佐·格雷西掌管格鬥學院。

約翰·丹納赫之所以如此特別和為人肯定,當然在於他豐富的柔術知識,先進的技術體系,以及培養了眾多卓越的選手。在筆者看來更重要而區別於其他卓越教練的一面,更主要的原因則是他基於對柔術的深度研究與理解,發現蘊含於柔術之中,又超越柔術領域的智慧。

這當然離不開他哲學博士的背景,可謂是以武入哲了。下面我們就摘錄一些丹納赫關於柔術的思考,一起來看看大師眼中的柔術與我們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丨順勢而為

所有格鬥運動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互為對手的雙方在競技的環境下都必須以打敗對手為目標。這意味著你的每一次進攻都會遇到對手的積極反抗,反之亦然。一般來說,如果我們遇到反抗,第一反應要麼是進攻的再猛一點,要麼就直接放棄了。

學會跳出來,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遇到的反抗,是柔術進步非常重要的一課。你必須要將反抗看作是機會,而不是阻礙(面對生活,何嘗不是一樣的道理)。每一個反抗動作中的力量都有一個方向,當你能夠察覺到力量的方向,並通過後續動作對之施加影響,你就可以將「反抗」為自己所用。如此這般,對手的反抗就會被化解。

丨力量的方向

柔術裡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力量,而對於力量使用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則是力量的方向。在正確的方向上使用小小的力量,其效果遠遠優於在錯誤的方向上拼勁全力(人生貌似也是如此)。

對於你喜歡的動作,你要好好研究下力量的使用方向。要去細細感受力量其實可以在動作做到一半的時候進行方向的改變,會讓結果發生質的變化。

一旦能理解力量方向的使用奧妙,你就會取得巨大的進步。下次你在墊子上的時候你要去嘗試感受,一個動作的力量被對手阻擋的時候,嘗試著改變一下力量的方向,有時候一點點的調整會產生巨大的效果。如此這般,小小的調整,你就會在柔術上取得巨大的進步。

丨鬆緊之間

有時候我們需要保持距離且放鬆,有時候為了更有效的進攻,我們需要適度的緊張。學會平衡這些二元對立的微妙之處是柔術進步的關鍵條件;如果沒平衡好,就會陷入疲乏和無效的進攻中。

一般來說,要想通過更多的動作獲得先機優勢,你就需要越放鬆且保持合適的距離;過於緊繃,會讓我們的移動很快陷入疲乏和無效。此外限制對手的移動也是贏得優勢的關鍵,那你就得跟對手貼的更緊。

上圖中Craig Jones在足跟勾的使用中就展現了適度的緊張。彼時彼刻就是你需要貼緊對手才能順利完成足跟勾。你可能難以想像拍攝這張照片的前幾秒鐘,Craig Jones還是很放鬆的狀態,也正是這种放松才讓他得以順利的部署下一波進攻,從而拿到足跟勾的降服位置。

學會身體在鬆緊之間掌握平衡和節奏預示著你在柔術上的進步。如果你總是覺得體能不夠用,或者在很好的位置讓對手跑了,大概率是因為你的身體在鬆緊之間的轉換出現了失誤。

丨讓子彈飛一會兒

當你拿到一個好位置,就讓子彈飛一會兒,讓此時此刻的好位置為你最終的降服策略目標服務。作為一個好的柔術家,其中一項特質就是知道何時需要猛幹,何時需要放緩節奏。你需要提升的一項重要特質就是對這種節奏感的鞏固和加強。

你唯一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當你還沒有拿到一個好位置的時候。一個好位置的目的就是讓對手不得不比你做更多的動作,消耗更多的體力,同樣也會出現更多的漏洞。

因而當你拿到一個好位置,你還比對手做更多的動作,恰恰是有失偏頗的策略。下次當你拿到一個好位置的時候,你要放鬆身體,更多精神力要聚焦在下一步的動作。當身體放鬆的時候,你的思想才會更加積極,這時你的思想會自然而然引導你到下一步。

丨Close Guard(封閉式防守)

在柔術所有的主要位置裡,Close Guard是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位置。即便你自己不喜歡,你的對手也會經常用在你身上,因而你必須對Close Guard有所了解。

Close Guard能成功其中一個主要的路徑是找到合適的角度。如果你跟你的對手身體位置在一條直線上,會很難發起成功的進攻。你必須養成一個習慣,如果想要對對手形成威脅,你的身體位置必須跟對手身體位置有一個角度。你的對手肯定會找機會恢復角度,從而增加你進攻的難度。這種不斷調整雙方身體角度,不斷主動/被動做出動作的過程就是Close Guard的遊戲要義。

你的胯是Close Guard的基礎,目標是形成一個有效的進攻角度。有可能一個小小的移動就會創造出大大的空間來做成三角絞,或者形成超過90度的夾角可能讓你做成十字固。在每一個案例裡,想要形成有效的進攻,就必須要創造一個合適的角度。

記住在下位,背部不要躺平,一旦躺平,你就會很難做出有效的移動。但是胯部(或者屁股)一點點小小的移動,就會得到或大或小的進攻機會,來提升你的進攻潛力。

丨Open Guard(開放式防守)的挑戰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Open Guard或許是最令人頭疼的技術之一。Open Guard幾乎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來進攻,包括各種掃技和降服;但與此同時,也給對手無盡的可能性來進攻。當我們在下位Open Guard思考尋找進攻的機會時,毫秒之間,對手可能快過腿了,於是乎,你開始陷入防守的窘境。我們在Open Guard做的一切都必須同時考慮到防守。

在Open Guard裡,為了防止對手佔得距離,角度和高度優勢,我們最主要的事情是控制好我們跟對手身體的連接。如果我們跟對手身體連接的很好,就可以很容易的隨著對手的移動而移動,而防止對手過腿。相反,如果我們沒控制好,對手就會很快過腿成功。

任何時候,請謹記,一旦感覺到你跟對手的身體連接失敗的時候,你必須立刻馬上從「拉」(進攻)轉變為「推」(防守),這樣可以防止對手過腿並壓制你。學會在分秒之間,動態的實現從進攻到防守的無縫轉換,是掌握Open Guard的要訣。

丨壓制逃脫和Guard(防守)恢復

柔術的本質是圍繞著一個概念進行的,這個概念就是消除最被動情況下的危險。最被動的情況就是對手成功過腿並成功壓制你。因此柔術的基礎就是兩個很重要的基礎技術——逃脫壓制和阻止對手過腿(Guard恢復)。

即便你很擅長十字固和三角絞,但是對手一旦成功過腿並壓制住你,你將無從施展你的技術。逃脫壓制和Guard恢復是柔術訓練基礎中的基礎。只要對手無法過你的腿,你將永遠有機會從下位發起進攻。

諷刺的是,你的防守技術(壓制逃脫和Guard恢復)恰恰決定了你的進攻技術所能提升的程度。讓對手無法過腿並壓制你,你將能夠無往不利的進攻對手。

丨Guard的保持和恢復

學習柔術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就是在下位Guard中通過組織強有力的進攻來降服或者掃倒對手。大部分人可能覺得在任何格鬥中,在上位的人比在下位的人佔優勢的。在柔術中如果能讓初學者見識到強有力的下位Guard進攻有多強大,這將會讓他們大開眼界。

然而如果不能長久的保持Guard並讓Guard良好運行,即便有下位最好的進攻能力也於事無補。柔術下位的主要概念就是使用你的腿(Guard)來有效的牽制住對手。如果你的對手過了你的腿,除非你讓Guard恢復(讓腿回到你跟對手之間),不然你將束手無策。

只要你的腿跟對手之間有連結,你都可以在下位進攻,但是一旦對手過腿,你就是100%被動了。因此,能夠長久保持Guard的能力是下位進攻的最重要的基礎技術。一旦被過腿,你將沒有任何辦法去降服或者掃倒對手。所以下位Guard最重要的技術就是Guard的保持。

柔術初學者有很多基本技術都要學習,但是這些基礎技術都很難很快運用到實戰中,其中最難的就是保持你的Guard——保持你的雙腿一直在你和你的對手之間。柔術下位的所有技術都是建立在持久保持Guard的能力進而組織有效的進攻策略。

丨拆把

摔柔項目裡所有的控制都源自於抓把,沒有抓把和連接,就沒有摔柔。即便是一個白帶,她/他也會本能的感覺到一個強有力抓把的威脅並去反抗。

隨著技術的精進,你會學會分辨有效和無效抓把的區別,即如果你能控制好對手的位置和移動,就是有效的抓把;其餘任何可以被忽略且容易被掙脫的抓把就是無效的抓把。但是一旦你察覺到一個有效的抓把,就要立刻馬上防守並嘗試掙脫掉,不要猶豫。

不要忽略任何一個阻止你保持位置和控制移動的把位,因為一旦忽略,你就是讓對手獲得了優勢,你要儘快拆把。我相信你不想成為一個過於消極防守的選手,只專注於簡單拆把和被動進攻;同時你肯定也不想因為忽略拆把而被對手佔得優勢。你要找到「主動與被動」的中間地帶,從而在「進攻和防守」之間進退自如。

丨動態壓制對手,為降服製造機會

大部分人認為壓制技術就是控制對手使其無法移動,但是如果你將降服作為首要目標的話,壓制對手就顯得沒那麼必要了。一般情況下使對手無法移動也會導致我們自己無法移動,因而我們就無法轉換到降服位置。若專注於降服為目的,就應該進行動態壓制而不是靜態壓制。有些壓制是為了控制對手只朝著我們設計好的方向或者位置(設置好的圈套)進行移動,因而我們可以預測對手的移動軌跡並將其降服。

雙方對峙的靜態環境下,我們是無法有機會進行降服的。一條基本準則——移動的時候才會有降服的機會。因此如果你以降服為目的,就要專注於動態壓制,而不是靜態的控制。

丨再論動態壓制

跟別的摔柔類運動相比,在壓制對手這點上,柔術是非常不一樣的,深入理解這些異同之處對你的柔術進步非常重要。在大多數的摔柔運動裡,壓制是靜態的,只要你將對手壓制一段時間你就能獲得勝利。因而你一旦拿到壓制位置,你就不需要移動了,將對手固定在一個位置即可。

在柔術裡,拿到壓制位置絕不意味著比賽的結束,更何況也不是所有的壓制位置都能得分。側控,南北控都非常好,但是沒有分。柔術裡真正有價值的在於動態壓制,即不斷地從一個壓制位置轉換到另一個壓制位置,這樣你才能不斷拿分且創造機會降服對手。學會在不給對手任何空間逃脫的情況下動態壓制對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能,且能夠創造機會來連接位置和降服。

能夠牢固的靜態壓制對手很重要,但是為了掌控比賽,你得學會動態壓制的技巧,這樣你才能不斷建立自己的優勢。

丨速度和相對速度

你比博爾特更快麼?至少在100-200米的跑步項目上,目前每個地球人的答案都會是否定的。如果我們給這跑步項目加點額外條件呢?比如讓博爾特穿上50磅重量的背心,那跟他同等級別的優秀選手肯定能打敗他。又比如把博爾特的雙腿綁起來呢?那更多的人都可以跑贏他。再比如把博爾特的雙腳緊緊綁在一起呢?那任何一個健康的人都可以跑贏他。

我舉這些例子是想說明即便是面對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員,只要我們予以充分的妨礙或為其創造不利因素,我們一樣可能戰勝他們。柔術也是同樣的道理。柔術就是通過精心策劃一些條件來妨礙對手,從而有效降低或破壞對手的競技潛力,為我們的勝利創造有利條件。通過這種方式,更大,更強壯,更快的人都可以被控制或者降服。

精妙的柔術技巧似乎並不能讓初學者印象過度深刻,諸如控制並將你的對手置於一種無法最大化其優勢的境地,關於怎麼讓強的人變弱,快的人變慢,重的人變輕的細節技巧是柔術的基礎,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慢慢去探索學習。

最後放上一張大師「茂盛」時期的照片表達敬意

本文中丹納赫關於柔術的思考部分,來自知乎網友Spike的翻譯整理,感謝他的熱心分享和授權轉載,他的知乎地址為:https://www.zhihu.com/people/tiger-mei

-- end --

相關焦點

  • 一名巴西柔術教練的抗疫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視頻記者:李京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徐瑞青)42歲的巴西人塞爾吉奧·席爾瓦擁有多重職業身份:巴西柔術教練在席爾瓦看來,世界各國應對疫情,與之道理相通,「不要抱怨,要行動起來幫助他人,這樣疫情才能儘早結束。」巴西柔術教練席爾瓦。新華社記者李京攝由於從小在巴西柔術方面展現出興趣和天賦,席爾瓦四歲便開始接受相關訓練。19歲時,他在家鄉巴伊亞州成為一名柔術教練,直到去西班牙攻讀碩士學位,才不得不辭掉這份工作。
  • 疫情下巴西柔術教練的北京故事(7)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4月25日疫情下巴西柔術教練的北京故事拼版照片:左圖為4月24日,在快手科技北京總部,席爾瓦(左)向快手工作人員諮詢社交媒體主頁運營相關技術問題(新華社記者李京攝);右圖為席爾瓦參與發起的慈善項目主頁截圖
  • 從日本到巴西,「柔術」是如何風靡世界的?
    另外一個享譽世界體壇的案例,則是如今MMA的基本組成部分——巴西柔術。其起源,其實是在日本。而與此同時,隨著國門的打開,日本的原生文化也開始慢慢向世界輸出著。而在這些中,作為日本傳統體育代表的柔道,最終漂洋過海與桑巴一起成為了巴西的國技之一,同時也是所有綜合格鬥選手都需要掌握的看家本領——巴西柔術。
  • ONE冠軍賽柔術大師「獵獸師」託能
    ONE冠軍賽成立至今,力爭吸收各個體系的格鬥英才,以增加賽事的觀賞力度,但無論你是那種技術流派,進入圓籠就需要使用更加開放的綜合格鬥規則,目前看來,巴西柔術的技術最適用這一規則,代表人物是「獵獸師」託能。
  • 颶浪|廣州巴西柔術Caio Terra特訓營分享柔術理念
    在特訓營的最後一天,Caio Terra老師用一個自己的故事傳遞了他的柔術理念給學生們,希望能夠激勵學生正確看待柔術,通過柔術都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Caio Terra課上傾聽學生提問六歲的Caio Terra從來沒有喝過湯,第一次喝湯的他第一口便燙到了自己。但是他相信媽媽說的話,這碗湯很好喝,於是他就繼續往下喝。
  • 「嘴炮」康納柔術教練被襲擊,這一仗非打不可了,我是忍不了
    搏擊拳臺持續為您分享全球頂尖賽事資訊。近期,「嘴炮」康納的柔術教練被人襲擊了,襲擊者不是別人,正是近期活躍頻繁的網紅保羅兄弟。保羅兄弟近期頻繁活躍在個搏擊平臺上,弟弟傑克·保羅曾經在拳擊比賽上擊敗很多業餘拳手,甚至將NBA球星內特·羅賓遜擊敗,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誇張聲勢,蹭熱度將美金賺到手而已。
  • 張偉麗柔術教練:和「玫瑰」羅斯的比賽在2021年第一季度進行
    因為疫情,張偉麗的下一場冠軍衛冕戰尚未確定比賽時間,但是她的柔術教練佩德羅-喬爾達(Pedro Jordao)告訴記者,「比賽會在2021年第一季度上演。」在「玫瑰」羅斯-娜瑪朱納斯二番戰戰勝傑西卡-安德拉德之後,她拿到了冠軍挑戰權。UFC主席白大拿也表示羅斯將是下一個挑戰張偉麗的人,但是目前比賽時間尚未確定。
  • 那些隱藏在柔術道服背後的故事
    巴西柔術,作為當下最受歡迎的格鬥運動之一,令其流行開來的原因多種多樣,無論是其種類繁多的技術體系還是其簡單實用的降服技術,都吸引到了無數的格鬥愛好者。 道服之於武道運動,就如同拳擊手套之於拳擊運動,一身合體的道服是有道服巴西柔術訓練者們必不可少的訓練工具。
  • 中國第一柔術美女,曾輕鬆打破吉尼斯紀錄,表演讓外國人嘆為觀止
    這類柔術在中國其實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它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經出現,在唐代進入宮廷成為御前表演的一種,漢代柔術則發展到了鼎盛,成為招徠胡人的節目。柔術隸屬於雜技的範疇,十分考驗結締組織韌帶的拉伸能力,要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訓練,柔術演員要日復一日忍受韌帶撕裂的痛苦,一直堅持到成年,最後才能成為成功的柔術表演家。
  • 她是國內柔術第一人,範冰冰眼中的東方美人魚,打撞球時魅力倍增
    中國足球隊教練李鐵大力稱讚武磊,他的一顆球,給無數處於灰色心情中的中國球迷帶來一點光亮,同時也給處於黑色時代為中國足球打了一針續命針劑。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受到這麼多人的關注是很自然的事情,一顆進球足以讓一個人瞬間成為全世界的超級巨星,那麼全世界畢竟還有很多其他小眾運動,從事這些項目的運動員恐怕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哪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依然也不會被很多人知曉。
  • 中國柔術第一美女,高難度動作輕鬆挑戰,打破吉尼斯紀錄
    金氏世界紀錄上什麼類型的記錄都有,無論多麼奇葩,只要可以量化可以評判,就會可以在記錄版上留下自己的痕跡,並且隨時有人可能出來挑戰。中國也有不少上了金氏世界紀錄的人,其中一位是一名美女,而她的挑戰項目是柔術。
  • 中國第一柔術女王,超越人體極限,柔軟身體柔若無骨
    她被稱為「中國第一柔術女王」。其超柔軟的身體,曾榮獲多項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一分鐘能解鎖身體最多動作」、「一分鐘下腰叼花最多」、「一分鐘內擠破氣球24個」三項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她就是劉藤,被譽為世界上最柔軟的人。
  • 中國第一柔術美女,曾打破吉尼斯紀錄,觀眾:已達登峰造極的境界
    《漢文帝篡要》:百戲起於秦漢曼衍之戲,技後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尋橦等也。漢代百戲中有中國傳統雜技,也有來自西方的雜技,案上倒立是漢代常見的雜技節目,來源西方的柔術,在當時又被稱為「安息五案」。雜技的歷史在2000多年的傳播下,融合了許多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雜技已經極為成熟,唐代經濟繁榮,樂舞雜技藝術空前繁盛,唐代詩人也不惜筆墨吟詠雜技,白居易有「舞雙劍、跳七丸、嫋巨索、掉長竿」之句,元稹也寫:前頭百戲竟繚亂,丸劍跳擲霜雪浮。
  • 太極柔術創始人周敏德傳奇一生
    有一次到蘇州河橋邊外國公寓處小廣場,討教孫少甫大師,孫少甫講拳要隨意打,不要僵。在1976年跟海肇湘老師學查拳,跟白雲飛老師學少林拳,跟吳根寶、忻元華老師學綿拳,1984年在原上海體育宮跟陳式太極拳實戰技擊家馮志強大師學陳式太極拳,跟虹口公園一輩子學吳式太極拳的大家都稱他「老李老師」學吳式太極拳。
  • 巴西柔術在格鬥比賽中究竟是何等地位?
    巴西柔術在格鬥比賽中究竟是何等地位? 柔道被認為是日本的傳統武道,"以柔克剛"的精神代代傳承。在中國武術面臨斷層和打假風波的同時,柔道卻在綜合格鬥賽場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 卡波耶拉(巴西戰舞)能打過巴西柔術?
    雖然已經存在數百年,但一直到1930年代以後卡波耶拉舞才正式地被允許在民間習授流傳,由於這種舞蹈起源於非洲卻又融入了相當程度巴西本土原住民的文化特性,因此被認為是巴西最重要的本土文化象徵與國技之一。 巴西柔術(葡萄牙文:Jiu-Jitsu Brasileiro;英文:Brazilian Jiu-Jitsu)是一種專攻降伏,以寢技見長,綜合格鬥競技與系統自衛於一身的武術。
  • 巴西柔術是街鬥中最沒有用的技巧?淺析其優勢&劣勢
    我作為一個曾經的長期巴西柔術練習者(2014-2016連續訓練3年,後因回國不適應中國柔術圈的勾心鬥角停止訓練),對於這個體系還是比較了解的。我曾經在街頭用過一次柔術,那是2015年在歐洲,某天晚上9點多,我從道館訓練完回家。
  • JIUJITSU ANIMAL TEAM & SPORTS巴西柔術動物海報集
    除了陸地鯊,這家畫的柔術動物也很棒歡迎來到玩格鬥壁紙分享——大師系列第25輯,這次讓我們看一下JIUJITSU ANIMAL TEAM & SPORTS設計的格鬥壁紙!玩君之前曾經給大家推薦過陸地鯊Ground Shark的全集,這個同樣是做巴西柔術動物插畫的,不過因為資料有限,不清楚JIUJITSU ANIMAL TEAM & SPORTS是一個小組還是一個人,在其介紹中只註明了其來自韓國、加拿大和越南。
  • 柔戰專訪 | 柔術是一種態度 - 格雷西巴哈推廣人 杜運來
    他會覺得自己條件不夠、不適合練柔術,然後就放棄了。你不能讓他覺得力量、年齡是最重要的。這些在柔術裡面都是比較輕的東西,柔術就是說你可以很開心的去練,你可以不用力量,你可以用技術啊,這才是柔術的魅力。巴哈在這個團隊不會讓你覺得,你出去比賽才算是多厲害,多強,要怎麼怎麼狠。
  • 在無限制格鬥規則下,拳王泰森對戰巴西柔術,結局又會怎樣?
    在無限制格鬥的規格下,湧出了許許多多的名將,比如吸血狂魔「李景亮」、「嘴炮」康納、「小戰警」斯蒂佩-米歐奇等,看過UFC比賽的觀眾都可以知道這些運動員必須精於所有格鬥的各種訓練項目,包括:空手道、柔術、拳擊、跆拳道、擒技、摔跤、相撲和其它格鬥項目場地,贏得競技比賽的運動員將成為終極格鬥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