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即將到來,學子們十年磨一劍,終於到一朝試鋒芒的時候了。這裡,也首先祝願各位考生旗開得勝,金榜題名。
上大學、尤其是上個好大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還是有人認為:大學裡也有學渣,沒上過大學的人也有厲害的,因此,讀書並不是那麼重要。確實沒有上過大學也可以獲取知識、提升能力,但如果一個人自身不夠勤奮,連在學校上學時都不能努力讀書,又怎麼指望他出了社會後會自覺的努力獲取知識呢?
很多人是年輕時不努力讀書,想早早工作去賺錢,工作後吃盡了沒文化、沒有大學學歷的苦頭,被社會教做人,才想起再去讀書,可這時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如果已經有家有口了再去上學,壓力就更大了。有句話說,為什麼要讀大學?即使為了體驗同齡人在適當的年齡做些什麼,也要去啊。
為什麼說讀書決定下限?舉個接近下限的例子。26年前以高考692分的優秀成績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的江西學霸伍繼紅,因為畢業後求職失利、親人去世、家庭變故等導致精神崩潰了。她結過兩次婚,生了6個娃,靠低保維持生活。她的事被媒體報導後,又有人說:讀書有什麼用?看她混得連普通人都不如,還是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農村婦女。
但還有後續:此事也引爆了人大校友群,伍繼紅原來的大學老師和同學勸她不要自暴自棄,師生和校友們集資給她買了電腦、專業書,還推薦她去檔案館工作。她也慢慢找回了自信,過上正常的生活。
她如此高配的學歷,卻過著低配的人生,自身肯定是有問題的。但如果她是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可能就這麼過下去了,在當地扶貧工作人員的幫助應該也能過得好一點兒,但不會有那麼多的校友資源讓她能絕處逢生。
不要以為讀書不重要、學歷不重要,這可以說是決定了一個人的下限。人生一輩子,必定要經歷挫折和打擊,但如果有知識有能力有大學文憑,就算混得再慘、沒有錢也沒有親友支持,仿佛被全世界所拋棄,也還有最後的資本。學過的東西、經過高等教育訓練的學習能力,都儲存在腦子裡,除了你自己,別人誰也偷不走拿不掉。憑著這些,就有翻身的希望。
伍繼紅這樣的是極個別的例子,大多數名校畢業生的前途都比較好。尤其是對寒門學子來說,通過考大學而改變命運的例子,比比皆是。考入大學,尤其是名校,意味著優越的學習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開闊的專業視野以及優秀的同學、校友圈等等。
從去年公布的全國高校薪酬排行榜來看,前排幾乎都是985、211高校以及知名院校。
除此之外,調查表明,學歷與薪酬成正比,也就是說,學歷越高,平均工資也越高。
(數據來源:梧桐果《2019屆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報告》)
好好讀書,上個好大學,除了在校提升知識和能力水平、畢業有較可觀的薪酬之外,還能大大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質。有一位去年從某985高校畢業的研究生(簡稱小A吧)說,以前不知道為什麼很多招聘單位會說明名校畢業生優先,但從名校畢業出來之後就知道了。
一考進去,收到學生手冊,就可以看到培養計劃明確寫明末位淘汰。60分萬歲?不存在的。期末考試要排名,有三門及以上課程的成績排名在末尾百分之幾的同學,被跟蹤培養,需要發表比較好的論文或者有專利才能取消這個「待遇」。
為了不被跟蹤,自認能力普通的小A可是卯足了勁兒學習,各科成績優良,終於到了最後一年寫論文階段。學校對論文查得本來就很嚴格,「不幸」又碰上翟天臨那事兒,對論文的考核是嚴上加嚴。論文修改無數次,過三關斬六將終於畢業了,小A的感想是:劫後餘生。
小A說,怪不得社會上對名校生看高一眼。因為他們之中的大多數,要麼是智商較高,要麼勤奮努力而且生命力頑強,或者兼而有之。專業能力或心理素質不過關的學生,可能中間就被淘汰掉了。
到好大學去讀書,是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綜合挑戰。就像打怪練級,打高等級的BOSS,可能更累,但收穫的經驗值更多升級更快,獎賞也更豐厚。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趁年輕,請好好努力吧。願你揮灑青春,此生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