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妙離,#龍虎山道教#
《三官經》在道教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是道士們念得最多的經典之一,更被譽為是信眾學道入門的第一步。
清代的徐嶽在《見聞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尊誦《三官經》成道的故事:
高則明和袁了緣一起在廬山修道,兩人關係非常好。後來,他們各自下山訪道,高則明去了華嶽,袁了緣去了鰲山。
二十年後,兩人都回到了廬山。兩人相見非常高興,聊起了分別之後的生活。高則明說個不停,袁了緣則只是回應,並沒有說多少話。高則明說:「離別這麼久了,今天才終於相見,希望我們互相都能說說這些年去各處尋訪之後有些什麼心得,來幫助我們接下來的修行,你卻保守秘密,一句話都不說嗎?」
袁了緣說:「只是因為我太愚鈍了,實在沒有什麼感悟。」
高則明說:「如果你沒有辦法理解感悟天下至理,你可以誦念啊,你平常念哪一部經文來度過你一天的時光呢?」
袁了緣說:「只是偶爾誦念《三官經》一卷而已。」
高則明嚴肅地說道:「《三官經》連小孩子都會誦,你何苦勞煩你自己跑到數千裡遠的地方去學習吟誦它?況且之前我們下山的時候,發誓要洞徹大道,難道二十年間你就只誦這僅僅一千三百六十五字的《三官經》一卷?你這不是愚鈍,你這是懶惰,是自甘墮落,是浪費你自己的大好年華而已,希望從今天開始我們不再交往,也希望師兄你快點離開,不要再住在這座山了,以免侮辱師門傳授。」
袁了緣說:「卷經雖然短小,學道之人也應當持有敬畏心,如果心中對其怠慢,這罪名可不小。希望師兄平息怒火,請讓我誦念一卷,辨音釋義,之後我就聽你的話,從此離開這裡。」
高則明大笑著說道:「《三官經》就算念上數百遍,也不可能啟蒙人的心,誦念它有什麼好處?」
袁了緣說:「人弘揚道,而不是道弘揚人。我只是希望你誠心聽經,難道因為我這個人的原因,你就連道法都不聽了嗎?」
說罷,袁了緣便在大堂中結壇,展開經卷,環繞法壇,頂禮、升座,出聲誦念三元寶號。頃刻間,芬芳的香味遍布整個屋子。等到他誦念經文正文的時候,那猶如來自天上的音樂充盈耳朵,花朵像雨一樣飄然而下,樂聲嘹亮,花朵滿堂。袁了緣誦念完畢之後,樂聲和花朵才漸漸消散。高則明屈膝下拜,淚流滿面,向袁了緣道歉說:「我竟如此蠢笨,沒有發現師兄已經位列仙班,因同門之念非常強烈,所以我才有上述荒唐舉動。希望師兄不要責備我,並開導我的愚昧。」
袁了緣說:「我今天要前往鰲山,如果你有向我求道的意圖,可以來拜訪我。」
說罷,袁了緣便徑直前往鰲山了。高則明隨即前往鰲山拜訪袁了緣,後來也得了道。據顏度師說,高則明在康熙初年還健在。
——原文參見(清)徐嶽《見聞錄》卷四
《三官經》是如此的玄妙,正所謂「若誦此經,隨力見功,酌水獻花,其福自應,家有此經,宅舍光明,災難無侵,佩帶此經,萬神擁護,鬼祟永滅,心念不空,福力自然,神力扶持,隨心應口。」
有條件的信眾,不妨恭請一部《三官經》,每天持誦一遍,時間長了自然有所感應。更重要的是,我們道教徒一定要具足正信,信奉神明,知曉「舉頭三尺有神明」之道理,遵守天尊慈悲的叮嚀,遵照經文所講,每日三省吾身,有過必改。大家還可以發心皈依天地水三官,向其懺悔以往所造諸罪,多行善事;同時更應該用包容的心態去幫扶其他人斷惡從善,悔過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