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放任不管當作靜待花開,是教育中很可怕的事情

2021-01-14 校長派


全文長 23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 分鐘



精彩導讀

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麼都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態上要保持希望,相信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觀察並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因材施教。

近些年,放養和快樂教育非常盛行。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這句話相信父母們都不陌生。


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養孩子,順其自然,忽視了每一束花從種下到綻放,離不開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還有默默耕耘的身影。


就像很多人鼓吹的「快樂教育」,只看到了快樂,卻忽略了教育。


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有些事情上矯枉過正,比如說學習、習慣等,孩子說怎樣就怎樣,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推一把的,千萬不要讓孩子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那麼簡單。


劉歡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談及自己女兒的教育問題時,充滿惋惜之意:



「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她的音樂感悟力特別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


我和我太太覺得對孩子應該從小奉行快樂教育,別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所以一直沒有迫使她學這些那些,現在我覺得有點後悔。」


天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捨不得孩子,往往就隨孩子去了。但是這樣的放任,等到孩子長大有時就會變成悔恨。


給孩子過多的「自由」

是某種意義上的不負責


我認識一位家長朋友,經常自豪地說:「我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只想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平時不怎麼報興趣班、輔導班,孩子就該無憂無慮的!」


看似自由的愛卻讓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非常吃力。


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曾說:「快樂教育好像只能快樂那麼幾年,你爽了你的童年,就要在你的中年,你的老年付出代價。」


我身邊也有很多快畢業的孩子常常懊悔:


以前不知道讀書的意義,真的要步入社會了,才知道當初浪費了很多時間。假如能重來,應該會更努力吧。


正如作家蘇心曾經勸誡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做父母的,儘量不要讓孩子有這樣後悔的時刻。


學習上給孩子過多的自由會滋生出懈怠,行為上也是如此。


經常聽家長給闖禍的孩子開脫:「沒事,還小,樹大自然直。長大就好了。」


好像等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事實呢,很多孩子在被給予了自由之後,行為產生了偏差,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各種問題集中爆發,無論父母怎麼說孩子都不聽,因為孩子已經錯過了教育的最佳時間,自私、放縱、無視規則、任性等問題越來越難糾正。


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是沒錯,但自由是有邊界的,父母需要提前教給孩子獨立、規矩和一定範圍內的自我負責。


愛和尊重是好的教育,但不是全部。


教育

不要總是指望孩子「自覺」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孩子滿足於眼前廉價的快樂,刷短視頻,刷微博,玩完「王者」又馬上奔赴「吃雞」戰場。


常常1個小時的作業,非得到晚上10點才能完成;說好每天閱讀半小時,堅持不了幾天就又玩遊戲去了;報了興趣班,學幾天就不想去了.......


時間對孩子都是公平的,學習的路上,偷懶的孩子會越來越懶,堅持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前段時間,網上有位小學生的作業本走紅網絡,本子上一手漂亮字,字跡工整得像印刷體。



孩子每天端坐在桌前練字有一年半時間,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寫之前認真觀察字的結構。


用她媽媽的話來說:「自律性很強 。」


許多父母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這麼自覺?我家孩子永遠不知道主動?


惰性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還小的時候別指望他能自覺,面對電視、手機、遊戲、零食.....大人都很難保持克制,更何況幾歲孩子。


孩子在養成自律自覺的前期,靠得就是父母監督。


這種監督主要是學習和生活習慣上的監督,當孩子養成了好的習慣,後面的路才有可能好走。


放任不管,還指望孩子自覺是不可能的。


優秀的孩子

離不開父母背後的付出


優秀的孩子,都離不開父母在背後默默的支持和付出。


幾年前,一部《摔跤吧!爸爸》風靡全國,影片中的爸爸非常「無情」,每天都逼著姐妹倆練習摔跤,許多人心疼孩子,卻忽略了爸爸為此付出的努力。正是這份「無情」的付出,讓兩個女孩逃過了終生與鍋碗瓢盆為伍的宿命。


爸爸的遠見,女兒的努力,才讓她們的未來有了選擇的機會。


世界上沒有什麼成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獲得,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是。


當你羨慕別人家孩子作文寫得好時,卻不知道背後的父母早在孩子幾歲就開始親子共讀,流利的語言表達是幾百本童書滋潤的結果 ;


當你羨慕別人家孩子學習不用操心時,卻不知道背後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下了多少工夫。


當你羨慕別人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卻不知道背後的父母多少次風雨無阻地接送,多少個晚上在忍住脾氣,耐心地陪練.....


教育,也需要父母的用心和努力。


也許孩子會抱怨:"為什麼我媽總是這樣管著我?」等到他長大,終將知道父母的一片苦心。


陶行知曾說:「我們對於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一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冷漠地逼迫和一味放任孩子,都是兩種極端。


做父母最難的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讓孩子在巨大的學業壓力面前,仍然可以擁抱快樂。


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麼都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態上要保持希望,相信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觀察並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因材施教。


可以嚴厲,但要有耐心,可以慈愛,但要有威信,用心澆灌,總會有花開的一天。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個人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來源丨錢志亮工作室

編輯丨校長派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不要靜待花開,請給孩子適當的幹預
    以前聽過一句話: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要靜待花開。我覺得這句話前面有個前綴會更好:靜待花開不是你放手什麼都不管,而是你已經為孩子做了該作的事情,然後才來靜待花開。在靜待花開之前,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首先給孩子建立一個規則,這個規則包括我們的生活規則和學習規則,在那什麼是生活規則呢?比如孩子早上幾點起床,晚上幾點睡覺。學習規則包括我們幾點去學習,在學習期間,哪些事情我們可以去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 閱讀分享:教育是培土育苗和靜待花開的過程
    #早期教育每每聽到這樣的議論,我總是無力辯解,我也不想去和他們再一次重申「感覺訓練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唯一途徑」(孫瑞雪《愛和教育》)。更別說當他們知道我身為教師卻任由孩子一整天地玩積木、拼圖、塗鴉……沒有教手腦速算,沒有教拼音筆畫時,那種驚詫不易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什麼?!你還不教你兒子識字?虧你還是個老師!」「你不怕你兒子上小學了跟不上嗎?!」
  • 守一隅溫暖,靜待花開——記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教師李佳麗
    守一隅溫暖,靜待花開 ——記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教師李佳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賈芳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做教育心急不得,就像靜待花開的一個過程,身處校園的我們,聞一抹校園的花香,瞧一眼青春的學生,安守這一隅溫暖的「土壤」中,靜靜地等待著學生的成長、成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的李佳麗老師就是一個這樣的教育工作者。她於2012年大學畢業後便來到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從事最基層的輔導員工作,一做就是六年,直至後來轉崗為商務外語學院教學幹事。
  • 靜待花開,見證成長:2020年小天鵝教育舞蹈考級圓滿結束!
    靜待花開,見證成長:2020年小天鵝教育舞蹈考級圓滿結束! 下面一起來回顧一下 小天鵝們在考級中的風採吧!
  • 時光不語 靜待花開,泰禾教育在北京泰禾昌平拾景園綻放
    每個孩子都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在時光中細心呵護,靜待花開。11月25日,一場暖心的教育親子活動在北京泰禾昌平拾景園如約而至,教育專家現場分享親子教育之道,為「大業主」指點迷津,建築模型DIY體驗讓「小業主」充分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與家長共同度過了難忘的親子時光。
  • 築夢同行,靜待花開——遂寧一中初2023級半期家長會紀實
    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家庭教育的理念,真正實現家校攜手培養全面發展、個性鮮明的快樂少年,11月20日下午,遂寧一中初2023級召開了以「築夢同行,靜待花開」為主題的學生家長會。班級家長會前,孩子們給自己的父母準備了一封信,把自己對父母的真實情感寫進了信裡,把對老師的愛、對學校的高度認同寫進了信裡,把對同學的真摯友誼寫進了信裡。
  • 致父母:別再把放養孩子,當成靜待花開(再忙也要讀一讀)
    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然而,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卻忽略了「默默耕耘」。01、教育孩子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旦錯過就無法挽回有句老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 八月已末,建倉播種,靜待九月,花開果落
    八月已末,建倉播種,靜待九月,花開果落。這兩天創業板火爆,出現破紀錄事件,大V紛紛給出一些創業板操作指導方向提示。在我看來就兩個字,遲了!今天進去的心裡肯定慌,這種事情上周四五布局再好不過,最後機會是昨天尾盤,今天再入我覺得是火中取慄,本著寧可不做也不做錯的原則創業板這波行情就不參與了。
  • 堅守教育本真 靜待花開繽紛——廣州外國語學校復校十周年巡禮
    雅正德育:守望「慢」成長劉紅梅校長一直堅信,教育的本真,不唯分數,不求快跑,而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靜待花開,方能收穫繽紛多彩。靜待花開,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敬重生命個體。學生學段不同,身心發展規律不同。學校的雅育,強調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切實研究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將德育工作思路精準化,將德育工作重點精細化。
  • 靜待花開花落
    從花開到花落僅需兩三天。10多天的花期,雖短暫卻給我留下了最美的記憶。如果賞花是一種享受,那傾聽花開花落的聲音,更是一種生命的領悟!靜待花開,也是人生的一種修行。抽出花苞,她努力向上,一天一個模樣。為了這一季花開,她積蓄了一生的力量。想著蘭花每天帶給我的驚喜變化,我上班的腳步是輕盈的,心情是那麼的愉悅和充滿期待。
  • 用愛守候 靜待花開-賈慧娟
    編者按: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為充分展示我縣教育工作者立德樹人、愛崗敬業的優秀事跡,在全縣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進一步增強全縣教職工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引導廣大教職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立德。「清清盧氏」將對「2020年最美教師」事跡予以展播。
  • 南充市高坪第七小學:行走在靜待花開的路上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秋風拂過希望的田野,桂香浸滿了金色大地,時間在朗朗書聲中滑過,不知不覺仲秋已悄然而至。強調了每周班隊課的重要性,落實了圖書角的管理等問題,希望各班主任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充分體現了該校德育為先、活動育人的教育原則,從而達到"潤物無聲德育無痕"的效果。
  • 鬼滅之刃:天真無邪的年紀,靜待那花開之時
    鬼滅之刃:天真無邪的年紀,靜待那花開之時 《鬼滅之刃》Cosplay正片 甘露寺蜜璃 和服寫真 天真無邪的年紀, 靜待那花開之時。
  • 【2020春·留住記憶】靜待花開
    ●生命科學學院  李鵬 靜待花開,是每個春天的一種心態。二零二零年的春天,因為疫情的肆虐,我們註定走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日,一段別樣的靜待花開的日子。即便是在武漢最為慌亂的日子裡,冷風冷雨中,幾乎所有空蕩的馬路上,都一樣有環衛工人在一絲不苟地掃地。那樣的一段文字會讓緊張不安轉為平靜,慢慢體會到充滿希望,就像立春這個節氣帶給人的感覺一樣,冷峻中帶來一絲暖意,凌亂中轉出一份從容。據說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新歲的起點,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布新和迎春慶耕都在這樣一天。
  • 播下一粒種子,靜待生命花開
    本報記者 李孟霏 陳乃彰通訊員 馬東東  「6歲到15歲,孩子把生命中最美麗的九年花季交付到我的手心,我該以怎樣的教育締造孩子美麗的生命?」
  • 九江潯陽小學語文骨幹教師方鳳嬌,用心教書,靜待花開
    她從教二十多年,秉承著「用心教書、用愛澆灌、靜待花開」的理念,把滿腔熱血與青春獻給了教育,把勤勞與智慧融入這小小的三尺講臺,讓在這塊肥沃土地上的花兒茁壯成長,絢麗綻放。她就是潯陽小學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方鳳嬌。
  • 《青簪行》殺青 楊紫發文:摒棄雜音 靜待花開
    7月16日,由楊紫,吳亦凡(排名不分先後)領銜主演的古裝電視劇《青簪行》正式殺青,而該劇殺青之後主演們也紛紛發文,楊紫稱希望大家可以多給我們一些信心,摒棄雜音,靜待花開。
  • 靜待花開 湖北省十大旅遊景點
    靜待花開 湖北省十大旅遊景點作者 章清志黃鶴樓芳草萋萋在眼前,臨江絕頂望山川。如花傍晚燈光織,似錦清晨色彩編。崔顥題詩驚日月,詩仙把酒醉空天。白雲千載情難捨,繞鶴棲身那瓦沿。赤壁春來雁遺愛,天堂盡在一杯中。三峽人家巖奇峰秀谷幽閒,壁峭清流第四泉。燈影風情如筆寫,石牌水映似霞編。身隨船去疑無路,心到灣回別有天。飛瀑山花迷色眼,回眸江上蕩舟千。三峽大壩蛟龍橫鎖捆千灣,發電防洪遊樂閒。壩上鬥坪觀碧水,閘前飛瀑噴銀山。
  • 守得雲開見月明,靜待花開終有時!
    守得雲開見月明,靜待花開終有時!我們不需要雞湯,我們也不需要一些所謂的外部刺激。我們只需要選定目標,腳踏實地的前行,一直在路上,從來不迷茫。
  • 撒貝寧妻子李白,不愧是個外國妞,放任孩子舔地面啃拖鞋都不管
    而有些時候,夫妻之間因為這些瑣事而發生爭吵,也是很常有的事情,而在有了孩子之後似乎這方面的爭吵還會變得更多。在前幾天一檔綜藝節目上,撒貝寧就開始對著鏡頭大倒心中的苦水,說自己和妻子李白之間因為孩子所產生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