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一個家電界的硬核大廠,它的硬核不僅僅在體現在產品和所謂的「核心科技」上,也深埋在了企業的骨子裡。簡單查閱格力的企業史,你會看到格力與國美鬧翻的「廠場之爭」(工廠和賣場),會看到與小米雷軍的十億大賭,也會看到「商界」鐵娘子一路走來的殺伐決斷。如果要一句話來總結,可以說,「頭鐵」的格力可能輸過,但卻從沒認過輸。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對於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格力手機,董明珠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格力手機沒有失敗,成功只是個時間問題。
自2015年起,格力手機推出了超過三代產品,雖然是對外開放購買的,但相信大家和筆者一樣,很難在網絡以外的地方見到它的身影。從一代格力手機因為屏保簡單粗暴地被設置成董明珠本人照片而被群嘲開始,格力手機就是一種「聽說過、沒見過」的存在。據媒體統計,2019年3月推出的格力手機三代銷量全加起來也僅有5900部左右,這在銷量動輒以千萬計的手機圈確實顯得太過於少了。
所以,前些日子格力推出大松5G手機的時候,大家才會這麼吃驚。
「這貨還活著?」
「自己都賣不動還出子品牌?」
對於新上線的5G手機不再沿用「格力」品牌,而是採用「大松」品牌,格力電器方面在12月10日做出了回應,表示推出5G手機是集團層面的部署,是為了將格力旗下的二級子品牌更好地推向前臺。
售價2699元起步的大松5G手機我們此前也有簡單的分析過。安卓陣營中高端的售價之下,搭載的是中端的高通驍龍765G處理器,5000mAh的電池、6400萬領銜的四攝在數字上還算說得過去,18W的充電也馬馬虎虎,後置指紋識別有些落伍,好在前置挖孔屏也算是趕上了大部隊。整體而言,雖然沒有大家調侃的那麼「智商稅」,但也很難說其值得買,並且考慮到不知道其軟體做得如何,售後會不會因為銷量不對而不太好搞,確實不太值得推薦。
筆者觀察了一下,網絡上的鮮確有看好的聲音,大家多半拿它當作一個笑話看待。不過我們笑話歸笑話,「鐵娘子」董明珠卻不這麼想。她表示「大家可能認為馬上你要產生很大的、幾百億的效益叫做成功,我並不這樣看。最起碼我的研發團隊在逐步逐步形成,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包括我們做裝備,包括我們做手機,包括做新能源汽車,我覺得它是要有一個培育過程的。我認為很樂觀,我並不認為我的新能源失敗了,更不認為我的手機失敗了,大家認為市場沒有買你的東西,你就失敗了,我並不這樣認為。」
說實話,格力手機入局其實不算太晚,但是並沒有投入太大的力氣去營銷,所以動靜不大。在外部甚至是內部看來,都很難判斷格力是否下了很大的決心去做這件事情,或者只是玩票、給員工發發福利之類的。研發投入也是很難說的,以目前的產品來看,性價比仍然不高,與主流手機產品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並且沒有拿得出手的「一招鮮」來說服用戶。
筆者認為格力手機值得敬佩的,除了整個團隊不放棄的精神,還有就是堅持數據不作假。在如今的時代,每個平臺的用戶都是「不夠用的」,流量明星的微博轉發總是破百萬的、帶貨主播的銷售額都是破億的,每個品牌方總都能攬獲電商平臺雙11榜單上的某一項冠軍。習以為常的我們看到渾水做空歡聚時代(YY),質疑直播打賞等數據來自機器人,也會感慨美國人為什麼要花那麼大力氣調研是個中國人都知道的事情。這種時候,像格力這樣「頭鐵」不去製造假數據的企業確實鳳毛麟角,筆者不由自主想把「保護」打到公屏上。
精彩資訊報導,專業視頻評測,盡在聚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