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公布的大學畢業生平均收入統計,位於四川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年薪高達14.3萬元;同樣位於成都的四川大學還不到10萬元;位於陝西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更是不到8萬元。是什麼造成了同檔次大學(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大學)畢業生收入差距如此懸殊呢?
繆老師把原因總結為三點:就業地域、就業領域、專業對口程度。下面我來詳細說明一下。
一、就業地域
中國最頂尖的大學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兩所大學在全國的影響力都是超一流的。換個角度來說,就是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用人單位都歡迎這兩所頂尖大學的學生加入。其他大學,無論是什麼樣的層次,都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院校距離就業所在地近,影響力就強,院校距離就業所在地遠,影響力就弱。
中國有三大經濟圈:首都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和珠三角經濟圈。這三大經濟圈的特點是經濟發達,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就業環境好,能夠提供的高層次就業崗位比較多。所以位於這三個經濟圈之內或附近的高校,畢業生平均薪酬水平自然要高一些。
在這三大經濟圈之下,區域性中心城市及其附近地區的經濟活力也相對不錯,能夠提供相對較好的就業機會。西部的西三角經濟圈(成都、重慶、西安)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公開畢業生就業薪酬的大學之中,居於前列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這幾所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本科生平均年薪17萬元,位於珠三角經濟區;南京大學本科生平均年薪14.9萬元,位於長三角經濟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位於首都經濟圈;電子科技大學位於西三角經濟圈。
二、就業領域
就業當中,有著明顯的「點、線、面、體」四個維度。你可以完全按照幾何理論當中對於以上四個字的解讀來進行理解。所謂的「點」就是就業者本人。所謂的「線」就是就業者所從事的崗位性質。所謂的「面」是指就業者加入的用人單位所在的行業。所謂的「體」是世界國家具體所在地域的整體發展狀況。
「點、線、面、體」從一維到三維,對就業質量產生的影響是依次變大的。總體上來講,國家富強大於行業繁榮,行業繁榮大於崗位性質,崗位性質大於個人屬性。
中國的整體發展狀況自不必多說。近些年,電子、通信、計算機、財經等領域的繁榮是有目共睹的。能與這些行業產生直接對應關係的專業,它們的畢業生就業質量自然水漲船高。而很多傳統行業,本身發展勢頭平緩,又遭受疫情的打擊,自然就業質量有所下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設的優勢專業是農林類。這些專業很難對應高速發展的熱門行業,而它的地理位置(距離西安很近,將會有西安校區,但畢竟不在西安,加上西安本身高層次院校就很多)又很難給它特別好的就業加成,畢業生薪酬自然很難與同檔次大學相提並論。
三、專業對口程度
如果你就讀一個冷門專業,這個專業未來所對應的就業出口就業質量不高,那你可能會在本科階段無數次動過想要跨行就業的念頭。
還記得繆老師上面所舉出的四川大學的例子吧?這所大學的辦學規模要比同城的電子科技大學大得多,這所大學所開設的學科範圍也要比電子科技大學廣得多。
四川大學的優勢專業集中在人文社科類、基礎理學、醫學,而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專業集中在電子、通信、計算機等正當紅的工科。如果看平均數,前者的畢業生平均薪酬,一定會低於後者。
當然,行業所帶來的就業加成並不一定只面對對口專業,比如四川大學的畢業生也一樣可以試水電子科技大學所擅長的這幾個熱門就業領域。
但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是用人單位,在求職者的院校層次相同的情況下,我們更願意用對口院校的畢業生還是非對口院校的畢業生,更願意用對口專業的畢業生還是非對口專業的畢業生呢?
即便你招來一個非對口院校,非對口專業的求職者,你給他的薪酬能與對口院校,對口專業的求職者相同嗎?
四、平均數永遠是平均數
在浩浩蕩蕩的就業大軍之中,每個人都是不起眼的求職者之一。雖然不起眼,你依然可以憑藉自己的選擇和努力,來錨定自己未來的就業之路。
就業生平均年薪是風向標,風向標並不影響你建立自己的人生坐標。你可以選擇平均別人,也可以選擇被別人平均。
你的年薪有沒有到6位數?有沒有給母校拖後腿?對於大學生就業,你認為追逐高速發展的行業比較好,還是堅守專業對口的崗位比較好呢?來評論區聊聊吧。
長按點讚,一鍵三連,鼓勵我多多創作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