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發展之路是坎坷的,我們的先輩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後代們鋪出了一條平坦的大道。就如那位用身體做炸藥託的英雄——董存瑞。戰亂年代,他選擇為祖國犧牲了自己,那麼他的家人如今又如何了呢?
"普通少年"董存瑞
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對於董存瑞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其實在參軍之前,董存瑞是河北一戶窮人家的孩子,生於1929年的他,從睜開眼睛看到的就是戰火與硝煙,生逢戰亂、家裡又沒錢,董存瑞根本就讀不起書,上了一年的學之後,就開始在家裡幹活。
1940年,董存瑞的家鄉懷安縣也成了抗日據點,名為南山堡。
當時的社會形勢,深深刺痛了董存瑞幼小的心。他不忍心看著自己祖國支離破碎、民不聊生的場景,終日裡只想著為祖國做一點什麼。而很快,董存瑞就找到了這樣一個機會。
當時的人口不比現在,軍隊人數有限,很多抗日劇點會因為人手不夠而成立了一個兒童團,就像我們經常會在電視劇看到那些"小紅軍"。而南山堡也開始招要"小紅軍",並發布了公告。
在看到公告後,小董存瑞的心一下子翻滾起來,當下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就這樣,年僅九歲的董存瑞加入了抗戰的隊伍。而團裡的領導發現了小董存瑞的勇敢與堅毅,便讓他做了兒童團團長。而這也就意味著,董存瑞的抗戰生涯正式拉開了序幕。
立下大功
勇敢並非是人類的天性,可若是心中有了信念和信仰,那麼一切怯懦都將會煙消雲散。董存瑞在團裡雖然年歲不大,可是做事始終要比其他人大膽。在一次和敵人周旋的時候,為了保證區委書記安全撤離,躲避敵軍的追殺,董存瑞挺身而出,成功地掩護了區委書記,而當時的他也不過是個13歲的少年。
立下這一大功,團裡的人對董存瑞更是刮目相看。也正是這一次大功,讓董存瑞成功地加入了民兵組織,成為了一名十分優秀的民兵,繼續著自己的革命事業。
過去的人成家立業都特別的早,董存瑞也不例外,他在16歲的時候娶了一個名叫盧長嶺的女孩兒為妻子。
家庭的溫馨和幸福沒有讓董存瑞忘記自己的祖國和同胞們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結婚後的他只在家待了一年,接著的第二年就參軍入伍,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八路軍戰士,繼續著自己的革命事業。
自我犧牲
1947年,董存瑞申請入黨成功,從那之後,他就是一名正式的中國共產黨員。這件事情使董存瑞的革命熱情更加高漲,在他心中,黨員就應該多為祖國和人民做事,不然對不起自己這個稱號。正是因為這顆堅定的心,才讓他在接下來的戰爭中獲得了比常人更多的勇氣。
1948年,董存瑞所在的第11縱隊從朝陽地區西進,隆化戰役正式打響。在戰爭的開始,董存瑞作為爆破組長,帶領著自己的隊伍成功炸毀4座炮樓和5座碉堡。只是還來不及喜悅,連隊突然遭到敵人一處橋形暗堡的封鎖。
我方與敵方的對決久久僵持不下,戰士們更是精疲力盡,軍火設備也很難支撐下去,可見這場仗是有多麼的艱難。可董存瑞不願意就此放棄,他不希望與自己同生共死的戰友們白白犧牲。
後來戰士們發現,那久攻不下的橋型暗堡必須要炸藥才能摧毀。見狀,董存瑞向連長請示,表示自己願意前去一試。董存瑞帶著炸藥包只身前往暗堡,他發現爆破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兩頭橋臺無法安置炸藥,而橋形暗堡與地面的距離又太高。看了看身後的戰友,董存瑞決定將炸藥綁在自己的身上,快速衝進了敵方的碉堡,與敵人同歸於盡。
隨著一聲巨響,那個熱情勇敢的19歲少年,永遠停留在了這個最美好的年華。
家裡的頂梁柱沒了,董存瑞的父母幾乎是肝腸寸斷,妻子盧長嶺也是淚流滿面。可是他們並不後悔,並為自己的兒子、丈夫感到自豪。縱然悲痛萬分,可日子終是要過下去的。盧長嶺讓自己打起精神,要像丈夫那樣勇敢,承擔起這個家。這個正值20歲妙齡的女孩子用那瘦小的肩膀扛起了這個家的重擔。
董存瑞的父母都是質樸的農民,看著兒媳婦要為了他們這病殘身荒度青春,覺得實在是不值得。於是老兩口下定決心,一定要讓盧長嶺改嫁。好勸歹勸,盧長嶺終於在23歲的時候找到了一個願意照顧她一生一世的男人,離開了董存瑞的家人。
國家對犧牲的烈士家屬都有相關政策,為的就是讓這些失去親人的家屬都能過上好日子,也表達了對烈士們犧牲的感激之情。而董存瑞的父親也不會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政府的補貼,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當地的政府官員,為家鄉的百姓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董存瑞為家中長子,他還有的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二弟弟在看到兄長為革命獻身後,希望自己能傳承哥哥的精神,也積極投身於革命,最終壯烈犧牲。最小的弟弟和妹妹也不忘自己的兩個兄長,在廠裡上班也努力為政府獻上自己的一份力。
網絡質疑
英雄從不考慮自身的榮辱,可這並不意味著後人就有資格對那段自己沒有見證過的歷史評頭論足。董存瑞不在了,便有人開始質疑"董存瑞炸碉堡"這件事情的真實性。網上流言四起,每一條評論和消息都難辨真假,董存瑞的家人也對這些流言蜚語十分惱火。而就在這時,一個叫呂小山的人站了出來。
呂小山為了還董存瑞一個清白,他尋訪了所有董存瑞還健在的戰友,挖掘歷史的真相。呂小山用自己的信念向大家證明,"董存瑞炸碉堡"這件事是真實的。在2017年,董存瑞的家人就將質疑者告上了法庭,英雄得到了清白。
沒有英雄烈士的挺身而出,何來我今日之華夏?而作為坐享勝利果實的我們,更應該知道珍惜今天的生活,這才是對先烈們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