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也有敗筆,這一筆可不是什麼險絕復歸平正,不可學習

2020-12-17 藝素簡

見過斜向上的橫畫,見過斜向右的豎畫嗎?這裡就有一個這樣的字,並且還是書聖大人王羲之的寶跡。臨過《集王羲之聖教序》的應該都見過這個豎畫蹩腳的「釋」字。

《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撰寫的經文序文,唐玄奘歷經十七年的辛苦,從佛國印度帶回來大量梵文經卷,又奉命於弘福寺譯經。太宗皇帝親自為之撰文做序,就是這篇《聖教序》。

王羲之集字聖教序 釋

因為李世明太崇拜王羲之了,在刻石之前要求弘福寺一個通王羲之的,據說是王羲之後人的沙門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的王羲之舊跡及民間王羲之的遺墨中集字,來完成包括這個序在內的諸多譯文的摹寫。

當時做這項工作,懷仁用了二十幾年時間才完成,可見集字成篇的難度也是很大的。難在哪裡呢?難就難在「鋒銛來去之則,反覆還往之法」,難以做到忠實於原字又能讓它們相互呼應,彼此揖讓。

王羲之集字聖教序局部

可是後來的人卻看不到這一點,還神秘兮兮地講這個「釋」字,王羲之是如何用得巧妙又大膽,是如何如何的見功夫。我要說王羲之這個字就是一個敗筆,你會不會覺得我是來黑書聖的?這個字無論從單個字的結體組合,還是從整篇的章法布局上,都經不起美學概念的推敲與判斷。

如果要說這是孫過庭所說「既能險絕,復歸平正」,是明顯地不能自圓其說的。這個字別說靜態的平正,連動態的平正都沒有。何況這一斜豎也談不上險,給人更多的感覺是劣。

王羲之 萬歲通天貼

這種被說成險,跟歐陽詢險絕不一樣。歐陽詢的險絕多來自結體,很多筆畫寫出來太欹側,總有一種要摔倒的感覺,人們把這叫做造險。可貴的是,歐陽詢造險之前就已經給以後的平險想好了辦法。所以,所有的險勢,都有制衡,而這裡的「釋」卻最終犯了險,沒有平險的餘地。

王羲之的書法被南朝的袁昂評做:「如王謝家子弟,縱復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這種風氣是什麼?是高貴的不屑的爽利之氣。而不端正,也並非歪歪斜斜地不挺直,是稍稍有一點不停當、不太合時宜,反而生發出來不拘小節的爽爽之氣。不端正,絕非像「釋」字一豎歪斜的如此不含蓄。

王羲之集字聖教序局部

由於年代久遠,王羲之的大量筆跡到今天都已經看不見了,《集王羲之聖教序》中的這個「釋」也不能考證出來歷了。從筆勢上看,這個字有可能就是書聖寫著寫著,因為速度快,手底下滑了一下而出現的一個敗筆。

在原帖中,他可能會才去別的方式補救一下,以不破壞整篇的美感。但是在懷仁集字時,一是沒找到形勢的「釋」字,只能用這個寫壞了的;另一方面,也沒找到能與之呼應補救的相鄰的字。雖然歷時二十幾年,也沒有辦法避免這種遺憾。

王羲之 萬歲通天貼局部

這些就是集字的不妥,不管是平時的臨習還是創作,最好不要用這種集字的方法。這是很多人不太在意的事,人們還會拿這一點來誇獎別人的作品。說某人寫出了哪個大家的風格,隨後來一句,看某某字就跟什麼帖裡的一樣的。

學習不但不贊成集字,也不贊成一個字一個地學習。這句話有點不太好理解,不能通篇裡拿出一個字,一次性把這個字寫上一萬遍,直到把這個字寫好。同時是手部肌肉產生記憶,以後寫字一出手就這樣寫。

王羲之集字聖教序局部

這種觀念看似有道理,可以用到高難度技術訓練上,比如打桌球,比如射箭,比如焊接宇宙飛船的接縫……但是卻不該用到藝術上!

書法要使筆聽命於手,手聽命於心,才可以做到意在筆先。肌肉的記憶已經不能聽命於心,寫出來的字再完美,也只是死板的影像。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要把書法寫成藝術,還是多用點「心」,寫出神採來,才是正道。

相關焦點

  • 書法作品布局要先求平正,再追險絕,復歸平正
    沒有膽略則少奇險與奇趣,因而要求要注意讀書做學問。要讀的書一是書法理論,二是古典詩詞與文章,三是廣讀博取。章法的開始,要先求平正,再追險絕,復歸平正。不險則不能引人入勝,就像走路與走鋼絲,端盤子與耍盤子,但險絕不能救應,使人看了擔心受怕,便索然無味,如走鋼絲掉下來,字之傾斜站不起來。
  • 學歐楷,別被孫過庭的「復歸平正」給帶偏了
    說到歐楷的學習,大都說法度太過森嚴,真的太難學習。說實在的,歐顏柳趙、鍾張二王有一種是好學的嗎?學可以,要想學成個樣就不容易了。歐楷的難就難在它的險峻,歐陽詢是善於造險又善於平險的。這應該是每一個書法能者都應該有的本領。
  • 怎樣將字體的險絕隱藏在平正之中?顏真卿運用了一個小技巧!
    就風格特點來看,這是改變書風的需要。中國書法有兩大基本潮流,那就是魏晉風度與盛唐氣象。前者以王羲之為代表,其特點是風流瀟灑;後者以顏真卿為代表,其風格為雄渾敦厚。顏真卿早期的名作《多寶塔碑》仍帶有然有「二王」書法圓潤嫵媚的特點,但是已經開始向敦厚穩重的方向發展。實現這一風格的重要技法就是「橫細豎粗」。
  • 趙孟臨摹的「書中龍」,只見筆畫不見風神,王羲之在世會說不妥
    這裡提出我的問題,這件臨本雖然是全本、墨跡,按說是非常珍貴了,但筆者感覺這件作品不盡人意,還是有許多問題的,我們從書法本體——用筆筆法方面做個分析。《十七帖》是王羲之重要的法帖之一,是後世學習小草書的範本。
  • 弘一法師:西洋繪畫中這三個最重要的原則,可以指導書法創作!
    這需要一定的書法理論指導。正所謂「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書法的本質是一門藝術,西方文論中存在大量的對藝術本質的探討。所以,如果我們適當借鑑一些西方美學原理,可以更深入地認為書法藝術本質特徵,用來指導書法創作。美學在西方理論中有著較為深厚的根基。亞里斯多德說:「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勻稱、明確。」
  • 王羲之的22封「情書」,情真意切,妙絕古今
    謝安為王羲之至友。謝安於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為桓溫西司馬,時41歲。此信應寫於此年,次年,即昇平五年,王羲之逝世。因此,此書應是王羲之晚年書寫。 此帖書體遒勁妍潤 ,沉著流動,寫時好像毫不費力,體現王羲之晚年書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極致妙處。正如唐人孫過庭說:「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平和,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
  • 《書法問集》760、對你的書法學習影響最大的三個帖是什麼?
    這個是個人的學習歷程。對我影響最大三位書法家和他們的帖:王羲之《快雪時晴貼》、柳公權《玄秘塔碑》、懷素《自敘帖》。書法史和武俠世界可以「共情」,毛筆就是武器,筆法就是每個書法家的招式,帖子就是武功秘籍。這三位書法家比較知名和常見,這三貼也是比較知名和常見。
  • 央視百家講壇:王羲之的偉大
    《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其突出之處就是章法自然,氣韻生動。通觀全文,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使藝術風格同文字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表現了王羲之與朋友聚會時快然自足之情懷。情文並茂,心手合一,氣韻生動,被歷代學書者奉為學習行書的典範。
  • 學習王羲之蘭亭序和聖教序後,我總結出了軟筆行書的五大用筆特點
    古人對自己的用筆也有不同的形容,如宋代米芾稱他自己是「刷」字,稱蔡襄是「勒」字,黃庭堅是「描」字,蘇軾是「畫」字,雖然聽起來不是那麼高大上,但很形象地概括了不同的用筆方法。今天我們說說行書的用筆。因為最近有關注「古乾書院王老師」百家號的朋友可能注意到,我們近期講解了很多《蘭亭序》裡的單字臨習技法(如下面這篇「簡析之6」)。
  • 王羲之真跡在遼寧問世,這字差點被燒掉,如今僅剩10頁!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了力大,幾乎涵蓋了後世所有的書法家,後世所有的書法家無不是從王羲之這座寶藏當中汲取營養,然後成名成家的,王羲之的書法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後人隨便攫取一點,便可終身受用不盡。,一筆一筆將原作勾出來,能夠清晰而完美還原出了此作神韻,此作完成之後,當朝無一人能辨別真偽。
  • 王羲之兒子王徽之的《新月帖》,寫喪事也有一番悽美詩意
    王羲之 網絡圖片《萬歲通天帖》裡有王徽之的《新月帖》。王徽之是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他弟弟是王獻之。王徽之字子猷,王獻之字子敬。《世說》「任誕」、「簡傲」兩章裡幾則關於王徽之的故事,了解王徽之,這幾段大概是最主要的資料。「任誕」一段講到他在雍州刺史郗恢家作客,看到一張珍貴的西域羊毛氈,徽之二話不說,叫人就搬回家了。王徽之狂放荒誕的個性在這一段故事中呼之欲出了。
  • 王羲之刻苦練字的勵志故事和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王羲之從小就非常酷愛書法,7歲時就寫得一手好字,12歲那年,當他發現他父親的一本書法藏書時,就偷來看。原本想等他長大後再傳授讓他學習的父親,被王羲之的下跪請求所深深感動,並答應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練習書法非常刻苦,甚至痴迷,連走路和吃飯都不放下。走路時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比劃著寫,時間長了,衣服都被劃破了。
  • 王羲之所用的「打點」筆法是什麼意思?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用筆的多樣性。幾乎從其筆法中任取一點並發揚光大,就可以化成一個書家流派。比如說懷素的用筆,就是從王字中細而挺的線條發展而成的,它需要用胳膊帶動手腕手指來書寫。那麼,王羲之在起筆時最常用的筆法是什麼呢?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只有二十餘字,卻被乾隆奉為至寶,愛不釋手
    儘管如此,乾隆所作出的貢獻依然是被銘記的,尤其是他在文化藝術發展上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他的特殊「愛好」使得天下許多文化藝術瑰寶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乾隆的特殊「愛好」及他與「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的故事。乾隆是個挺「文藝」的皇帝,在對文化藝術的追求上與北宋的「文藝」皇帝宋徽宗趙佶齊名。
  • 年金險真的有那麼好嗎?什麼樣的人適合購買年金險
    今天,老妹又看到很多號主在推薦「年金險」,說的是可以長期鎖定收益,那麼年金險真的有這麼神嗎?今天老妹就來和大家詳細說說年金險到底有什麼用。年金險,指的是理財保險的一種,類似於商業養老金,現在買入,後期享受其收益和贖回本金。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書法功力直逼王羲之,流傳1000多年
    在初唐年間,就有這樣一位書法奇才,他是虞世南的外甥,草聖張旭的外祖父,被世人冠以「文書雙絕」的稱號,此人就是陸柬之。陸柬之出身於江東世家吳郡陸氏,少時跟隨舅舅虞世南學習文學,後入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在那個時代,陸柬之的書法相當有名氣,入唐之後,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盛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