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說「歌苓姐雖然是一女的,但她心裡很殘酷,一點兒也不憐憫這個世界,也不憐憫她筆下的人物,甚至不憐憫她自己。」
看魯豫採訪嚴歌苓,確實,這個活得通透坦然的女人,用自己的筆,寫下一個個故事,永遠以旁觀者的角度,安靜地看著這些故事的主角,沿著自己的命運軌跡一直走下去,看她們生,看她們死,看她們愛,看她們恨。
她故事中的主角,從來也不需要人的憐憫,坦然地生,坦然地死,坦然地愛,坦然地恨。扶桑如是,顧豔亦如是。
百貨公司的營業員顧豔,愛上了藝術家楊麥,玩命似地愛。
她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為了能更襯得上藝術家的丈夫,去學畫畫,學拉小提琴,學說一些文學的話,卻在別人眼裡活成了一個笑話,她想愛,她想學,她坦然地做這些,自己不覺得是個笑話,那就不是個笑話。
她為了楊麥,和黃代表一起,心甘情願,為了楊麥,她做什麼都心安理得。她愛得這麼執著善良,而善良往往混著蒙昧甚至愚蠢。
但是顧豔不這麼想。
她要愛,她為了愛甚至希望那個特殊的時代再來一次,然楊麥只屬於她一個人,她可以一直好好愛。
有些讀故事的人會覺得,這個女人真是傻,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我在故事看到的顧豔,她勇敢堅持,愛得理直氣壯,她能在這樣的愛裡幸福無比。
故事的結局,顧豔跟楊麥離了婚,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不是一個好的結局,但就愛本身來說,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的結局。
當楊麥跟年輕的妻子過著貌似幸福的生活,喝醉了的時候,卻喊「小顧、小顧,倒杯茶來。」的時候,誰又能說他的心裡沒有給一直愛著他的小顧留一個角落?
愛情不是公式,不需要1+1=2,我愛,我幸福快樂,又有什麼不可以?
這個故事收錄在嚴歌苓《角兒》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看故事裡這些執著地愛著的女人們,也許你能體會到不一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