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襲擾餘杭,
為了打好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餘杭有那麼一群人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戰鬥中。
餘杭的這群人是全體餘杭人民,
他們中有共產黨員、各級領導幹部、普通群眾;
有醫護工作者、人民警察、社區工作者、
志願者、愛心人士、企業家、
外賣小哥、熱心市民……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盡責,
用各自的方式參與戰鬥。
現在跟隨他們的腳步,
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的足跡,
向他們致敬。
「
這是誰點的外賣?」
「這是送給你們吃的。」
」
2月4日夜裡9點15分,一輛香檳色SUV停到杭州市餘杭區第五人民醫院門口。
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的男子下車,打開後備箱,裡面是滿滿的熱乎夜宵。
他拿出20份青菜瘦肉粥和雞蛋,送給值夜班的醫護人員。
臨走時,他還說了句:你們明天想吃什麼,我再給你們送過來。
不久,醫院附近龍王塘路上的臨平街道西大街社區,又出現這輛車,車上男子提著夜宵進來。
工作人員同樣以為是送外賣的,還去打聽是誰點的?
對方說,這是送給值夜班社工和志願者吃的。
送來的夜宵是25份,看社區的人面有難色,男子就問,是不是粥不夠吃?我可以再送來。
當晚,西大街社區有45人在社區卡點值守,男子聽說後打了個電話,匆匆離開。
晚上10點多,男子又開車來社區,送來20份熱騰騰的青菜瘦肉粥。
當社區把這些粥分發到各個卡點時,大家很感動。
因為這些天,大家吃的是泡麵、麵包,能喝上一口熱粥,真是暖到了心裡。
這人是誰,為什麼滿大街送粥?
醫院和社區的值班人員,隨手拍了照片,發在朋友圈和值班群裡。
今天(2月5日)上午,記者找到了這位好心人。
85後小夥開「深夜食堂」,熬粥送人
「叄貳叄私房美食餐廳今日起為各個卡點,醫護值班人員提供免費的夜宵餐飲配送,如有需要請及時聯繫我,為奮戰在一線人員出點微薄之力!聯繫電話……微信同步。」
這條朋友圈消息是贈粥人85後小夥金立發的。
他是餘杭臨平人,在保健路上經營叄貳叄私房美食餐廳,小店開張才3個月。
這家店本不是做粥的,平時主打的是小龍蝦、燒烤和夜宵。
不過,飯店年三十就歇業了,金立自己就是廚師,本來打算過年休息。
因為疫情很多人宅家,需要點外賣,這些天他只零散接些外賣訂單,和女朋友一起守店。
看這麼多人在抗疫一線工作,金立覺得挺感動,就主動聯繫了附近醫院,看是否需要送夜宵。
剛好醫院食堂沒有夜宵,大家值通宵夜班吃飯確實有問題,金立得知馬上去採購食材。
昨天夜裡,小店燈火通明開鍋熬粥送人的事情,還是頭一遭。
不是專業做粥的金立一直擔心,熬的粥不夠好喝,怕對不了大家的胃口。
「粥做起來最快,如果包水餃,店裡只有我和女朋友,人手不夠,量大沒法提供。」
昨天下午3點多,金立跑菜場買了100多元豬肉和100多元雞蛋,準備熬粥。
店裡的猛火灶本來是炒小龍蝦的,用來熬粥,半個小時就能熬出粘稠的粥湯來。
女朋友切菜,金立熬粥,第一鍋粥8點多熬好,裝了45份後自己開車出去送。
因為社區那邊不夠吃,金立又打電話給女朋友,給再燒了一鍋,回店裡打包好送去。
接下來打算關了店裡外賣通道,專為守夜人熬粥
昨晚,醫院送完粥後,金立接到2個外賣單子,是送完外賣再去社區送粥的。
如果晚上接外賣,是沒多少時間送粥的。
剛開始送粥,每天送多少份還沒個定數。
接下去如果量大,金立打算關了網上外賣通道,專心熬粥夜裡送過去。
今天,金立出門去採購了一些牛蛙,還買了小米糕,打算熬牛蛙粥、蒸米糕給大家吃。
「其實,我昨天去社區時,發現有些人已經點了外賣在吃。」
金立說,飯店是去年投資了40多萬元11月份新開張的。
他覺得,現在全社會都在抗擊疫情,自己也要盡一份綿薄之力,現在就想把粥送給最需要的人。
飯店裡本來請了一位廚師,月工資7000多元。廚師主動提出要辭職,原因是自己拿這麼多工資,店裡生意比較清淡,怕給金立增加負擔。
看到這兩天金立的朋友圈,原來的廚師特地來聯繫說,人手不夠,他可以來店裡幫忙燒粥。
在送粥前,金立也打聽過像臨平高速路口這些地方,夜班執勤的已經有人送餐。
臨平這一帶還有不少城中村,那邊是不是需要夜宵,情況他還不掌握。
中午,餘杭南苑街道高地社區社區書記正在為卡口夜班執勤100多人的夜宵發愁。
「我們社區卡口有12個,地方也大,管理有難度,夜班執勤是12點到凌晨8點的,本來有一對夫妻在幫忙燒夜宵的,但這幾天連軸轉,他們也吃不消了。」社區書記施雪龍說。
臨平街道和南苑街道是隔壁鄰居。
金立今天出門先給自己辦了工作證明,方便以後每天進出小區,他甚至在飯店搭了張臨時小床,方便自己幹活累了休息一下。
了解到高地的情況後,今天他特地增加了食材的採購量,準備晚上熬好粥就給社區送去。
最近幾天,
還有許多暖心的故事在餘杭上演,
他們用行動對一線工作人員
表達著支持與鼓勵,
一起來看看這些暖心的故事吧~
我的警察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名基層民警,他長著瓜子臉,白皙的皮膚,濃濃的眉毛下面藏著一雙敏銳又明亮的小眼睛,身體非常健壯,手臂上肌肉隆起,雙腿粗壯有力,穿上警服,戴上警帽,威武又帥氣,我對他羨慕不已。
我的爸爸總是很忙,常常一連好幾天都回不了家,也沒有時間陪我和妹妹玩,家裡的事情都是媽媽承擔的,他一點兒也顧不上。
今年的大年三十,我們全家正在吃年夜飯,談天說笑,其樂融融。突然,爸爸接到一個電話,原來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暴發了,他需要馬上組織警力去負責杭州北高速出入口的設卡排查。於是,匆匆放下飯碗,立刻趕去單位。很遺憾,他又一次沒有陪我們過完一個完整的年。
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為了阻止疫情蔓延,他24小時值守在卡點,逐一排查過往車輛,登記車牌、乘客人員信息、健康狀況等等,不分晝夜,全力以赴奮戰在抗疫一線。我的爸爸已經足足九天沒有回家了,有時我想他了,就打電話給他,問問他辛不辛苦,他卻說:「這是警察的責任,也是爸爸的職責所在。」我聽後,眼眶溼潤。
我很敬佩我的爸爸,他既是一位人民保姆,也是家裡的守護神,我愛你!(作者顧銘席,10歲,喬司派出所副所長顧彪俊的兒子)
點點滴滴匯聚愛心一片
疫情面前,守望相助。2月4日上午,餘杭街道洪桐村村民何建華匆匆開車來到村委,表示要向村卡點執勤人員捐贈一批物資,有泡麵,還有礦泉水。「東西不多,你們辛苦哦,真的不多啊!」何建華邊說邊將泡麵搬下車。村委工作者連連表示:「沒有沒有,是你們的愛心,謝謝你對我們防疫工作的支持!」
大愛!溪塔村被隔離村民捐贈洗手液
「麻煩你幫我取個快遞,裡面的21瓶洗手液麻煩幫我捐給村裡的防疫執勤人員,謝謝!」2月4日,餘杭街道溪塔村工作人員陳倩雯手機上收到了村民馮素琴發來的一條求助微信。原來,馮素琴因1月27日攜家人一同從溫州返杭,因此按規定居家隔離14天。作為一名被隔離人員,同樣也是一名普通黨員,她的心一直被疫情牽動著,當她了解到國內防疫物資緊缺,自己又無法離開家門去採購物資捐贈,她想到了從國外找人代購免息洗手液。為了便於檢查人員攜帶,細心的馮素琴還特意挑選了可攜式小瓶裝。當溪塔村卡點執勤人員收到這暖心的洗手液時,紛紛表示感謝。
疫情無情人有情 「地主」捐菜送溫情
2月4日,位於餘杭街道的綠城相心谷的種植隊員們全員上陣,忙碌了一上午,採摘了1500多斤各類新鮮蔬菜,免費贈送給街道大禹社區所有居家隔離的居民。說起此次捐贈蔬菜,相心谷運營主管馬顯煌表示,公司內部決定捐贈自營蔬菜後,也在「相心谷菜園地主群」發出了倡議,得到承租相心谷菜園的廣大業主的積極響應,紛紛報名將自家菜地裡的蔬菜捐贈出來,首批就有49戶「地主」主動捐菜。
崇賢食品廠深夜送溫暖
前天晚上,一輛浙A牌照黑色越野車徑直向申嘉湖杭高速崇賢出口檢查站駛來,設卡民警馬洪斌高度警覺,迅速上前將車攔下。但事情並不是馬洪斌想的那樣,車上下來一男子,戴著口罩,從後備箱拿出一箱麵包和一箱飲料,告訴民警將這些食物給大家吃,說罷便準備離開。馬洪斌詢問其身份,對方手一揮說,不需要留名,民警再三詢問,男子稱自己是崇賢街道三家村寶寶食品廠的,這些食品不多,但也希望盡一份力。據了解,該男子已連續多日在崇賢轄區多個卡點給執勤人員送上麵包、奶茶。
能在塘栖生活覺得真得很溫暖
正在居家醫學觀察的小顧已經很多天沒有看到4歲的兒子聰聰了。1月24日下午2點多,聰聰因流感發燒住院。愛兒心切的小顧立刻從湖北襄陽趕了回來,到達塘栖已經是晚上了。但為了配合防疫管控,這幾天小顧一直在居家醫學觀察中,每天只能通過視頻通話與住院的聰聰見上一面。2月2日,聰聰病癒可以出院了。但小顧卻擔心起了另一件事,自己還在醫學觀察期,萬一是病毒攜帶者,那年幼的兒子回家,會不會被感染?了解到小顧的擔憂後,西苑村村民主任馬國連積極與聰聰所在的餘杭區中醫院溝通,獲得了中醫院的理解和支持,院方同意讓聰聰繼續在醫院住到2月8日,小顧觀察期滿的那一天。對此,小顧萬分感謝,就有了微信截圖中的這段對話。
灼熱炭火中傳來的另一種暖意
百丈鎮至今還保留著一個傳統習慣,就是冬天了,在家門口支起一個炭火堆,三五個人圍坐著,敘敘家常嘮嘮嗑,時不時往火堆裡丟個番薯芋艿之類的,這是大家都喜歡的點心,尤其是小朋友。今年,因為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鎮政府要求大家儘量不要出門,也不準聚眾,所以幾乎看不到這樣的場景了。但是,這些炭火派上了更大的用處。因為山區的夜晚特別的寒冷,尤其是在凌晨,路口執勤篩查點的工作人員總是凍的瑟瑟發抖。百丈鎮溪口村的志願者們將這些炭火搜集起來運往各個篩查點,用實際行動「送溫暖」,為一線工作者做好後勤保障。
志願者這麼辛苦,能夠喝上一口熱水
10多年前吳曉紅和丈夫失去了他們年僅29歲的兒子。三年前厄運再次降臨,他們夫妻倆又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車禍,丈夫中風,家庭重擔落到了吳曉紅一人身上。這些年村裡一直關懷、照顧著這個特殊的家庭,也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溫暖。這次疫情發生後,吳曉紅主動聯繫了婦女主任許紅芳希望可以為村裡辛苦值守的志願者捐贈保溫杯。她說:「我年紀大了,家裡也脫不開身,幫不上你們什麼忙,就想著送個杯子,志願者們那麼辛苦,能夠喝上一口熱水。」
一壺水的溫度
2月4日,百丈鎮百丈村的工作人員在執勤卡點上看到一個師傅主動上門送熱水。過去拍照,這個師傅還不讓,說:「小事小事,不用拍,你們才是真正辛苦了。」後了解到,這個村民師傅是一名退休教師,家住執勤卡點附近,他就默默的承擔了給大家送熱水的任務。
我能做一點是一點
黃湖鎮清波村黨員沈姍姍,家住老餘杭,因本人腰部患有疾病,在得知口罩等醫用物資緊缺的消息後,2月2日,沈珊珊託其母親高彩芳將200隻口罩捐贈給清波村村委,2月4日,又捐贈了200雙手套。「這些也不算什麼,我能做一點是一點」,沈姍姍表示。據了解,沈姍姍的母親高彩芳是黃湖鎮紅十字會的一名志願者,在黃湖鎮琴湖碧園小區為進出小區的居民測體溫、登記信息。58歲的高彩芳經常是在夜裡值班,當問起高彩芳值夜班時累不累時,高彩芳咧著嘴表示:"不累,不累,如果有需要值班還可以再叫我,我都有空!"
來源:餘杭晨報綜合
編輯:天一、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