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多,仁和街道三白潭村有網友拍下神奇一幕:成群的「白色」大鳥展翅齊飛。
估摸著能有上百隻,盤旋於空中,密密麻麻布滿整個天際。
湊近一看,原來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它們一身素白,時而展翅盤旋,時而排翅降落,泛起池塘裡陣陣漣漪,讓人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
「咕咕」的叫聲不絕於耳,覓食於水邊,嘴裡還銜著條小魚雅致有韻,一派逍遙!
還有的密密麻麻棲息在茂密的林間,遠遠望去,就像朵朵「白花」盛開。
又或者一字排開,配著一汪清水宛若靜謐優雅的睡蓮,橫臥在碧波上。
網友說最近這段時間,白鷺出沒特別頻繁,規模還很龐大,捕魚、戲水…好像把這裡當成了家。
小編立即諮詢了仁和街道,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很有可能是因為最近不少魚塘開始拉網捕青魚,塘一幹露出不少小魚小蝦,便把白鷺吸引了過來了。
「白鷺很聰明,一隻過來發現這裡有魚,其餘的立馬成群結隊過來了。」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不止是幹塘的時候會有這樣的奇觀,最近這兩年,秋夏農忙時節農田裡也會出現「牛」耕鳥追的場面。
要知道,白鷺對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也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更享有「環保鳥」的美譽,哪裡環境好,就在哪裡安家。只要有白鷺棲息之地,一般都是景色秀麗、山清水秀之地。
這群白鷺棲息的地方正是餘杭區最大的淡水湖泊、區備用水源三白潭。
白潭分頭白潭、二白潭、三白潭,從空中俯瞰,三個「白潭」似三顆碩大無比的明珠串聯在一起。
而仁和的河港、水塘星羅棋布,與三白潭融會貫通,形成了大面積的溼地。同時三白潭已列入浙江省第二批48處重要溼地名錄。
三白潭水質清澈,養殖著鰱、鱅、鯽、鯉、草、青、鯿等多種淡水魚,每年冬日都會上演三白潭起魚奇觀,場面令人叫絕!
俗話說好水養好魚,沿岸不少百姓都通過養殖漁業為生。傳統養殖容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既保護水資源又發展漁業。在不斷的探索中,仁和街道找到了既保護水資源又發展漁業的平衡點,一手抓五水共治工作,一手抓科學生態養殖技術。
在實施畜禽禁養、河蚌禁養等措施的同時,仁和開展禁電捕魚、禁獵、保護溼地三大舉措,不斷鼓勵水產養殖戶往更生態、更環保的方向轉型,讓水產養殖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走出了一條依靠產業轉型升級帶動美麗鄉村建設的新路子。
通過努力可以看到,三白潭溼地野生魚類物種逐漸增加,白鷺等野生鳥類數量逐步增加,溼地生態環境有效改善,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為美麗的三白潭增添了濃濃生氣,想去觀賞的市民朋友可以抓緊機會。不過請記得文明觀鳥,不要打擾到它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