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鴨塘
挑著「媒鴨」的捕鴨人
捕鴨棚
捕鴨人
每年的這個季節,北方的候鳥就會成群結隊向南遷徙。在杭州的生態溼地、錢塘江畔等處均可觀賞到候鳥南遷的美麗場景,其中一大主角就是野鴨。
可是,因為肉質鮮嫩,野鴨成了一些人熱衷的野味,於是,它們的遷徙季成了捕鴨人的暗殺季。
餘杭南、北湖是野鳥天堂
在杭州愛鳥人的圈子裡,杭州餘杭的南、北湖是個天堂。
吳先生是個鳥類攝影愛好者。從2008年喜歡上鳥類攝影后,他每年都要從市區往返餘杭南、北湖無數次,為的就是觀察那裡一年四季不斷變化的野生鳥類。
「南、北湖是個天然溼地,它充滿了野趣。位於瓶窯的北湖,鳥種豐富,尤其是現在這個季節,只要守候在此,就會不斷有驚喜。」吳先生說。
2009年秋天,吳先生和攝友曾在此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他連續四年夏天在此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棉鳧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董雞;另外,像野鴨、秧雞、小鴉鵑、四聲杜鵑等鳥類也都能在這個季節的北湖觀賞到。
野鴨在網中呻吟
10月13日,吳先生前往杭州餘杭瓶窯的北湖觀鳥。可是,這一次,在北湖南大堤和東大堤攝影時,他意外發現池塘中掛著許多捕鴨網。
吳先生年年來,往年也有人放網捕野鴨,但他發現今年下的網特別多。
「看著那些嘎嘎亂叫的野鴨在網中呻吟,我真的心疼了。」當時,吳先生就用鏡頭拍下了捕鴨人的照片。「那天下午,剛好被我看到有個人穿著防水褲在池塘裡下網、放『媒鴨』。」吳先生。
野鴨雖有野性,但膽小,警惕性高,若有陌生人或畜、野獸接近即發生驚叫,成群逃避,如突然受驚,則拼命逃竄高飛。捕鴨者常用綠頭野鴨和家鴨的自然雜交後代作「媒鴨」,固定在放了捕鴨網的池塘中央,用媒鴨的叫聲來吸引、誘捕飛來的鴨群。
10月25日,吳先生再次前往北湖,這次他發現捕鴨塘依然存在。傍晚,吳先生準備返回時,在瓶窯下木橋村還遇到了一個挑著「媒鴨」的人。「他用扁擔挑著幾隻媒鴨,我從背後拍了照片。」
吳先生是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野鳥分會的會員。北湖捕鴨者如此猖獗,回來後,他就通過協會向餘杭林業派出所反映了情況。
接下來警方將嚴打嚴查
11月4日,牽掛野鳥安危的吳先生再次前往北湖,卻在水中發現了更多的捕鴨網。憤怒的吳先生再次向餘杭林業派出所反映情況。
不過,昨天下午,當記者趕到北湖時,卻沒有發現捕鴨塘。附近的一個村民告訴記者,林業派出所的人剛剛上午來整治過。
「不是我們不行動,是南、北湖一帶捕野鴨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每周白天巡邏整治三次,每個月夜間突襲一兩次。白天看到水邊有狩獵野鴨用的草棚就地燒毀,半夜會下水埋伏抓狩獵者,但村民水性好又熟路。」餘杭林業派出所勞副所長無奈地說。
餘杭瓶窯北湖原本是魚塘,附近有人家,現在成苕溪的洩洪區,已經無人居住。但是,水裡還有不少小魚小蝦,每年,野鴨等遷徙的候鳥都會在這裡休憩覓食,附近的村民便會在此狩獵野鴨。
勞副所長介紹,一般捕野鴨都在半夜,需要事先在水邊用毛竹、稻草搭建狩獵棚,一個棚掛四張網,每張網上綁一隻媒鴨。半夜,躲在棚中的狩獵人聽到野鴨落網,趕緊收網,多的一張網能捕四五隻野鴨,每隻鴨能賣兩三百元,一般都是銷往農家樂等餐飲機構的。
雖然當地早已有馴養野鴨的產業,但大部分的當地人認為,馴養的野鴨,無論從營養還是口感上,都無法跟純正的野鴨相媲美。
一斤多重一隻純正野鴨,地下市場能賣到兩三百元乃至更多。一位非法捕獵者,在候鳥遷徙期的數個月內,就能賺上一兩萬元。
「野鴨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捕殺野鴨觸犯的是《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根據具體情節會處以罰款。」接下來,警方也將加大監控和檢查,對餐飲、小店等進行嚴格查巡,重點打擊南、北湖的非法捕鳥、販賣野鳥的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