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來自大禹治水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時期開始置縣 餘杭昨天有了...

2020-12-22 瀟湘晨報

餘杭區考古成果展

都市快報訊 禹航,餘杭地名的由來。據晉《郡國志》、宋《太平寰宇記》等記載,大禹治水過此舍舟登陸於此,故名「禹航」。古代「航」「杭」相通,後來「禹航」便成了「餘杭」。

大禹治水的傳說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但至少餘杭,真的有一條禹航路。

12月18日上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餘杭考古工作站正式在餘杭街道禹航路上掛牌,不遠處便是地鐵16號線的禹航路站地鐵口。

昔日的「禹航」傳說和今天的餘杭考古,在這裡交集相匯,大概是冥冥之中的緣分。

繼蕭山工作站、臨安工作站、建德工作站、桐廬工作站後,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了第五個工作站——餘杭考古工作站。

用杭州考古人的話說,有了這個工作站,以後到餘杭進行考古田野發掘等工作,從此便有了根據地,方便啦!

餘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下文物豐富多樣。餘杭地區的史前文化十分發達,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構建了悠久燦爛的史前文明。

去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迎來高光時刻,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

進入夏商周時期,以小古城遺址為代表的夏商遺址是太湖南岸的重要中心聚落,正在南湖邊發掘的跳頭遺址(位於餘姚)是新發現的一處商周時期濱水聚落遺址。小古城遺址位於餘杭區小古城村,餘杭早在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開始置縣,隋朝時期曾是杭州州治所在,南宋時期為畿輔之地,餘杭是浙江省內少有的雙千年古鎮。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餘杭考古工作站掛牌儀式上,還推出了一個小型的餘杭區考古成果展,梳理了2008年以來,餘杭區考古發掘的工作歷程和脈絡。來自成果展的數據,2008年至今,餘杭區共完成200多宗地塊、超過1500萬平方米的考古勘探發掘,清理良渚文化時期至明代墓葬千餘座,出土玉石、青銅、陶瓷等各類器物萬餘件(組)。其中玉架山遺址等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塘栖水利通判廳遺址等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幾十年來,在餘杭區文管會、文旅局、餘杭博物館等的支持配合下,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餘杭境內發掘了小橫山南朝畫像磚墓、義橋漢六朝墓、百畝地漢墓、七裡亭漢六朝墓、學軍中學分校漢唐墓、鳳凰山漢六朝墓、金星村遺址、李家塘遺址等一批重要遺址和墓地,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豐富了館藏文物,實證了餘杭悠久燦爛的歷史。」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考古一室主任楊金東介紹。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餘杭考古工作站掛牌成立,不僅能為餘杭區考古發掘工作順利開展提供硬體支持、帶來便利,也有利於餘杭充分吸收利用最新考古成果開展相關科研,提升雙千年古鎮餘杭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整體文化品位。更可充分發揮餘杭文物大區的優勢,帶動整個大杭州的考古事業向更深層次發展。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餘杭,句容,無錫,江浙地名中有多少是來自「古越語」的?
    除此之外,南方地區的一些地名,也存在的古代越人部族語言的痕跡。 首先在江南一帶,江南江浙一帶的越人屬於「于越人」,春秋時期的吳越兩國便是由此部族建立的,何休《公羊傳》註疏記載,越國當地人自稱于越,但中原華夏諸國稱其為越,在文獻中,吳國國名為句吳、吳。在金文中,寫為「工敔」、「攻吾」、「句敔」等。
  • 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國家,越國有1900年
    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國家!563年(秦朝15年)8,韓國,173年9,魏國,178年10,趙國,181年戰國七雄在前篇詳細講過,但是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其實並不是秦國,也不是戰國七雄,而是另外幾個國家,其中存活最久的是越國,前後長達1900年。
  • 浙江十一個城市的地名由來,你的家鄉名字是怎麼來的呢?(上)
    杭州《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五》:「杭州在餘杭縣,蓋因其縣以立名」。作為浙江的省會城市,從千年前開始,杭州就一直是浙江的政治中心了。杭州一開始的名字叫做「禹航」,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曾經過這裡,並在沿岸港口有過停靠。
  •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30萬,誕生了一位三國名將!
    渠縣早在新石器時期便有了人類活動,殷商時期賨人在今土溪鎮城壩村建立了都城,周赧王元年(前314年)設置宕渠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定名渠縣。在漢末三國時期,名將王平就出自今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一帶。
  • 秦始皇橫掃六合,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翻開新的一頁
    秦始皇(前259年-前209年),嬴政出生在趙國都城邯鄲,13歲(公元前247年)登上秦國王位,在除掉權臣呂不韋後開始執掌秦國大權,他勵精圖治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慢慢具備了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實力。韓國是秦國的接壤鄰國,是六國當中實力最弱的一個國家,自然而然成了秦國首先吃掉的目標。
  • 秦皇島和秦始皇有關係,武漢和漢武帝有關係嗎?
    秦皇島的地名和秦始皇有關係,那麼武漢的地名和漢武帝有關係嗎?請跟隨筆者,一起來了解秦皇島和武漢這兩座城市的地名歷史。秦皇島市是一座非常美麗的海濱城市,也是一座歷史悠久,地位非常特殊的城市。秦皇島的特殊之處,不僅因為秦皇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秦始皇東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他更是中國唯一一個因皇帝帝號而得名的城市,這種特殊性,在全國所有城市中屬於獨一無二。秦皇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東巡「碣石」,刻《碣石門辭》。秦始皇希望自己長生不老,非常希望能有長生不老的神藥讓自己永生,於是秦始皇派燕人盧生入海求仙,秦始皇送行至此,此地因此得名秦皇島。
  •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世界各國在幹什麼?當時有無大帝國
    嬴政13歲時繼任秦王,直到公元前238年,年滿22歲時才親自管理朝政。在一系列變法改革之後,秦國的國力不斷強大。自公元前230年開始,秦王嬴政開始放眼天下。通過十年的徵戰,成功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侯國,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達五百年的群雄割據局面。建立了華夏大地第一個統一的君主中央集權王朝。
  • 戰國時期包括哪幾年有爭議,和公元前481年的「田氏代齊」有關
    而這裡的戰國,主要是因為西漢時期的一本史書,《戰國策》得名。《戰國策》是按照國別編寫的,好比我們知道的戰國七雄,韓、魏、趙、燕、齊、秦、楚等。在東周初期,也就是春秋的這段時間,其實存在著衛國、陳國、宋國等幾百上千個國家。
  • 四川省的兩個縣,名字都是隋文帝所賜,有你的家鄉嗎?
    就仁壽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蜀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四川省仁壽縣一帶屬蜀郡這一建制。隋開皇三年(583年)屬罷郡後轄五縣的陵州,以普寧縣為州治所在地。隋開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以宮殿賜名,改普寧為仁壽,縣名沿用至今1400多年。
  • 秦始皇手下五大名將,助秦王奪天下,戰匈奴,白起排不上
    —前240年),蒙驁的出生年月不詳,祖上為齊國人,其先祖曾做過當地的低級官吏。蒙氏祖籍位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縣城西南邊家城子村,後來蒙驁在秦昭襄王時與其族兄率領家眷向西投奔秦國,他在秦昭襄王時期和秦孝文王時期一直在軍中服役,因曾參與對西北少數民族及地方割據勢力的戰役累計軍功,得以提拔。在秦莊襄王時期開始得到重用,攻打韓國為秦設立三川郡,也一直攻打魏國、趙國。
  • 邵陽地名探源之「昭陵」:果然無關召公唐太宗,源於劉邦攀上吳芮
    放大可查看邵陽市政區政府網上即然是沿用了「有著2500年歷史」的說法,可以肯定,是將邵陽的建城史,上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亦即楚昭王時期(公元前523--489)。其依據,無疑是位於邵水之畔的「白公城」了。
  • 承古傳今,「三門峽市」,建置歷史變遷
    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紀,今三門峽市轄區是夏王朝的統治中心區域。公元前16~公元前世紀,商湯伐夏而得天下,今三門峽市轄區屬商王朝。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封邦建國,封虢國、焦國於境內,爾後成為西周初兩大統治區域的分界線,「自陝以東,周公主之;自陝以西,召公主之」。
  • 秦漢時期中原文化融入南粵
    這一時期,嶺南發展的動力很大程度是吸收來自嶺北的先進文化。吸收的主要方式,一方面通過封建政權推行禮制教化;另一方面是通過大規模移民以推動粵地的漢化。向來學者較少提及或不提及前一途徑,這是不夠全面的。大規模移民對粵地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影響應予肯定,採用政治手段推行禮制教化在粵地漢化中所起的作用同樣不能低估,甚至在某些時候還是起主導作用的。
  • 來份秦始皇的年表,就知道始皇帝多麼的年少有為了
    公元前259年,1歲,嬴政出生在趙國的都城邯鄲; 公元前247年,13歲,秦莊襄王病故,嬴政繼承王位; 公元前246年,14歲,嬴政開始修建自己的皇陵,即如今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同時修建鄭國渠;
  • 懷化地名源流考:在作者筆下,懷化是這樣來的,你贊同嗎?
    懷化地名源流考:作者:彭雪開懷化地域,漢為無陽縣地。《漢書·地理志》:「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屬荊州……縣十三:索。孱陵。臨沅。沅陵。鐔成。無陽……。」《水經注·沅水》:「沅水出爿羊 柯且蘭縣,為旁溝水,又東至鐔成縣,為沅水,東過無陽縣。」1994年《懷化市志·大事記》:「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中方荊坪村踉天設無陽縣治,隸屬武陵郡。」
  • 秦始皇滅掉的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春秋時期,各路諸侯秉承「大魚吃小魚」的原則而互相徵伐。那些實力強勁的諸侯國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完成了土地大兼併。並且也由此產生了「五強選手」:東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和越國、西部的秦國、以及中原地區的晉國。公元前453年,以「趙魏韓三國分晉」為分水嶺,中國進入戰國時期。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秦始皇:春秋時期的女子,為啥要哭寡人的長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遊會稽(浙江紹興),祭掃大禹陵墓,同時宣揚自己的功德,他命令丞相李斯撰寫了《會稽刻石》的銘文,其中有這麼一段:有子而嫁,倍死不貞。比如統一六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修建信宮(後改名為極廟,象徵天極星),其後建造甘泉宮前殿,在年底給全國百姓加爵一級(也許是因為勞役,也許是因為體現統一六國的功績)。公元前219年,秦朝把三萬戶百姓遷徙到琅邪臺下,作為回報,給這些百姓免除十二年徭役的待遇。
  • 秦始皇死於公元前210年,霍金卻說他還活著,中國人該怎麼看待?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來不世出的一代雄主,他從十三歲就開始繼承秦王的王位,秦國也在他的手上完成了統一中國的目標,結束了自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以來五百年的分裂局面。中國古人一直都有視死如生的傳統,基於這種觀念支持的中國人,生前地位越是尊貴,財富越是龐大,就會越重視自己的身後事。中國人喪事辦的最大最輝煌的就是秦始皇了,他是距離今天兩千多年的帝王,從他十二歲(農曆)即位開始,就調用72萬民夫為他修建,總設計師是大秦丞相李斯,監工是將軍章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