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包括哪幾年有爭議,和公元前481年的「田氏代齊」有關

2020-12-19 愛讀書的二小姐呀

之前我們提到,孔子寫了《春秋》,使東周更經常被稱為「春秋戰國」。而這裡的戰國,主要是因為西漢時期的一本史書,《戰國策》得名。

《戰國策》是按照國別編寫的,好比我們知道的戰國七雄,韓、魏、趙、燕、齊、秦、楚等。

在東周初期,也就是春秋的這段時間,其實存在著衛國、陳國、宋國等幾百上千個國家。但是因為彼此相互的戰爭、合併,到了戰國時候,剩下的就沒幾個了,大國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七雄,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為止。

司馬遷認為從公元前476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公元前221年,這段250年左右的時間屬於戰國時期。當然,也有一些歷史學者則認為戰國時期是從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1年。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分歧呢?這主要是因為公元前475年往前數6年,也就是公元前481年,發生了一件「田氏代齊」事件。

這件事的主人翁是一個齊國的貴族,名字就叫田恆。田恆幹了什麼事情呢?他直接把齊國當時的國君齊簡公滅了,然後另外又立了一個君王,叫齊平公。

田恆當然不是無緣無故這麼幹的,他幫齊平公的前提條件是,要齊平公把整個齊國政權都交給田氏家族,當甩手掌柜就好了。後來因為齊平公不甘心做這個提前木偶,田恆乾脆自立為齊國君主。

按道理說,田恆的這種行為應該是會被天下人所唾棄的。但是田恆臉皮厚,他不怕,更關鍵的是,田恆還得到了周王朝天子的承認。這件事也從側面反映出周天子當時已經是威儀全無,顏面掃地。

無獨有偶,這樣出格的不只有田恆一個人。在公元前453年,晉國的三大家族——韓家,魏家和趙家,一看前面有田氏代齊的榜樣,而且沒有受到什麼實質的教訓,他們膽子一橫,也一樣畫葫蘆,三家把晉國給分了。

周天子太難了,按照古代的說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當時周天子已經無力維權,只能自壞法度。周天子最終正式承認了他們諸侯的地位。當然,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他從此更加不受諸侯尊重。

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戰國七雄陸陸續續登上了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後代王朝大都在三百年左右,比如唐289年,宋319年,明276年,清268年。最長的漢代,兩漢相加也才407年,而周朝一個朝代就近八百年(790年)。為了研究歷史的方便,自然要分成幾個部分。 歷史上將東周建立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共295年時期劃為春秋時期。「春秋」的叫法,來自孔子整理的史書《春秋》,因為這是一部魯國史書,它的開始從魯隱公元年寫起。
  • 封建社會——戰國、秦、漢時期的山東
    |引言田氏代齊西周至春秋時的齊國,因為國君姓姜,史稱姜齊:戰國時期田氏奪取君位,史稱田齊。在諸侯勢力日漸削弱的情況下,齊國新興勢力的代表田氏趁機籠絡人心,發展勢力。齊景公時,田桓子對人民減輕剝削,放貸於民時用大鬥,收取時用小鬥,厚施薄斂,齊國人民「歸之如流」後來,田氏打敗了舊貴族國氏、高氏,控制了齊國的政治、軍事大權。公元前481年,田常殺齊簡公,掌握了齊國實權,史稱田氏代齊」。田氏代齊標誌著新興地主階級取得了政權,完成了奴隸向封建制的過渡,使齊國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個封建諸侯大從此,齊國國威重振,以勃勃生機再次躋身於諸侯爭雄的政治舞臺。
  • 西周為何會演變成東周,如何區分東周的春秋與戰國,有什麼規律?
    史學為區分西周與東周王朝兩個時期,從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天子都城在西邊鎬京的時期內稱之為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天子都城東遷到雒邑後,稱之為東周。而東周又以「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劃分春秋與戰國時期。
  • 戰國時期,強大的楚國消滅了哪幾個諸侯國?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彼時,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
  • 戰國時候的七雄分別對應現在的哪裡?
    從公元前481年到公元前221年歷史上這段時期稱為中國「戰國時期」。在這個特殊歷史時期政治趨向統一,各國之間形成強大軍事集團,通過「連橫」「合縱」手段,消滅對手有生力量。文化上出現「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百家爭鳴」繁榮景象。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 經歷了春秋時期的大篩選,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到了個位數。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僅僅是剩下了7個諸侯國,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分別是齊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和秦國。戰國初期的時候,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是魏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燕國和秦國。
  • 戰國歷史上那些讓一流強國重新「洗牌」的大戰,你聽說過哪幾場?
    如果是讓筆者選一個詞語來形容戰國,筆者會選「戰火紛飛」,在戰國時期,幾乎每一年、每個月都在發生戰爭,而正是這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使得戰國時期各國的勢力在不斷的洗牌之中,在每個階段的一流強國都因此發生改變。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那些曾經讓戰國時期的一流強國重新「洗牌」的大戰吧。
  • 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還存在哪些大國呢?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雖然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的絕對主角,但是,在戰國時期,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卻遠遠不止這七個。比如大家熟悉的衛國,就堅持到了秦朝建立後才正式滅亡。
  • 戰國七雄,到底是哪七雄?
    戰國七雄 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末期(東周滅亡前夕)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兼併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從數百減少到數十。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諸侯國,分別為姬燕、嬴秦、子楚、田齊、韓、趙、魏,合稱為「戰國七雄」。
  • 齊國有兩位「齊桓公」:第一個婦孺皆知,第二個卻鮮為人知!
    齊國(前1044年—前221年),周代諸侯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西周初期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氏齊國和田氏齊國兩個時代。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疆域位於今天山東省大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子牙)。
  • 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個姬姓諸侯國?答案出乎意料!
    不過,進入到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微,弱小的諸侯國相繼被消滅,這導致姬姓諸侯國的數量自然銳減。乃至於一些人認為,在戰國時期,只有燕國這一個姬姓諸侯國了。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除了燕國,到底還有哪些姬姓諸侯國?
  • 春秋陳國被滅之後,竟在戰國時又復國,還成了戰國七雄之一
    周初分封諸侯時,被封公爵的非常稀少,只有宋國(殷人後裔)、虞國、虢國少數幾個,包括姜子牙的齊國、周公旦的魯國都是侯爵,後來秦莊公才被封為子爵,楚國也是子爵,吳國被封伯爵,因此陳胡公被封侯爵是非常高的禮遇。從西周到春秋時代,有十二個影響力最大的諸侯國,即魯、齊、晉、秦、楚、宋、衛、陳、蔡、曹、鄭、燕,陳國就是其中之一。
  • 春秋和戰國有什麼不同?其轉變的標誌性歷史事件是什麼?
    一、戰國時期土地制度崩壞,標誌最終禮崩樂壞的事件有兩個在春秋時期,尚有孔子為代表提倡王道,推崇周朝的秩序,到了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已經沒有人遵從,徹底不可實行,而以法家提倡的「霸道」逐漸成為主流。法家、兵家、縱橫家登場,成為各個諸侯國中的權臣。周天子形同虛設,周朝禮儀制度的面紗被徹底撕破。
  • 讀懂田氏篡齊為何不改國號,便明白:周公不叫姬旦,嬴政不叫趙正
    春秋後是戰國,它們又是如何區分的?春秋時周天子失勢,而到戰國時期,則徹底淪為擺設,標誌是三家分晉、田氏篡齊。為何是這兩個事件呢?因為它們的本質是以下克上。戰國以前,無論諸侯間怎麼兼併,大國吞併小國,那是諸侯間的戰爭。雖說諸侯有的是公,有的是侯,地位有高有低,但他們的本質都是君主。
  • 戰國七雄都知道,那麼第八雄是哪個諸侯國?有三個答案!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
  • 「了解歷史那些事兒」:戰國時期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東周列國諸侯爭鬥激烈的時代。與春秋在歷史上並無明確時間界限,僅依歷來慣例,以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掉智氏,三家分晉為起始標誌,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終止,戰亂持續兩百多年 。 戰國時期人口大約在三千萬以上 ,公元前249年戰國七雄面積合計為218萬平方公裡 。
  • 中國歷史朝代表,你們知道有哪幾個?
    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1]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
  • 春秋戰國存在最長的諸侯國有哪些?
    春秋戰國存在時間最長的諸侯國,周代分封的諸侯國很多,但經過春秋戰國的兼併潮,最終還留下來的大家首先想到的也就是戰國七雄這幾個留到最後的,那麼到底哪些諸侯國存在時間最長呢?戰國七雄之中,趙魏韓是三家分晉的時候才建立的,存在的時間相對較短。
  • 佔小便宜吃大虧,戰國時期的楚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戰國一開局可以說楚國是獲利最大的國家,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春秋與戰國的劃分是以三家分晉為標準的,而三家分晉只是各傳統大國發生內亂的一個標本而已,在齊國也發生了田氏代齊,這種本來是一個諸侯國中的士大夫階層,由於自身家族勢力的上升和逐漸掌權而替代原有國君地位的事件,從某種層面上講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 戰國七雄中,各國在位最久的君主是多長時間,秦國56年
    秦國:56年秦國在位最久的君主為56年,這個時間在我國歷史上都是非常久的。可以說整個古代社會在位時間比56年長的寥寥無幾,秦國創造這個歷史的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繼位,一直到公元前25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