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
類型:家庭,奇幻,冒險
導演:蒂姆·波頓
主演:米婭·華希科沃斯卡,約翰尼·德普,海倫娜·邦漢·卡特,安妮·海瑟薇
上映時間:2010年3月5日(美國)
獎項: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
哥特電影:一種電影文化風格,源於哥特文學與哥特音樂,通常把場景設置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神秘地點地方,人物有點神經質,造型怪異且性格孤僻,運用悲傷、痛苦和死亡等主題,去剖析我們陰鬱的情感世界,形成一種孤獨、黑暗、高貴卻飽含對美好的嚮往的黑色風格。代表人物蒂姆·波頓,代表作品《剪刀手愛德華》、《愛麗絲夢遊仙境》、《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殭屍新娘》等。
「哥特電影」裡常常發生在奇異原野、幽森古堡、死亡墓園、黑樹林,那裡有晦暗陰鬱的天空、形象怪異的角色、荒誕不羈的故事情節,通過一個虛構的環境來影射現實人生,充斥著黑色的諷刺幽默。
所以,「哥特風格」的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絕不是一個陽光明媚、和藹可親的童話故事,而是一次充滿恐怖氣氛的冒險。
19歲的貴族少女愛麗絲十分厭惡維多利亞時代婦女的沉悶規矩,在生日宴會上拒絕了富豪兒子的求婚,因為對方木訥自私,把自己當作聯姻的工具。愛麗絲當眾逃走了,路上她發現了一隻奇怪的兔子,跟著兔子不小心掉進了兔子洞,進入了地下仙境。
這裡有很多奇怪的人和動物,殘暴的紅皇后整天叫囂要砍別人的頭,熱情善良的瘋帽子一直支持愛麗絲,活潑可愛的白皇后,憨憨的孿生胖兄弟總是互相吵個不停,指路的白兔先生為愛麗絲找回自己指引方向,還有柴郡貓精通幻術,經常「神助攻」……但很多人都質疑愛麗絲是假的,因為她和十年前很不一樣,她變得猶豫、愚昧、冷漠。
先知指示愛麗絲要在「法比約斯日」那天殺掉怪獸加勃沃奇,推翻紅皇后的黑暗統治,幫助白皇后重新掌權。愛麗絲則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夢境,只要醒過來,一切就都不存在了,不需要那麼認真地對待,可是她怎麼掐自己也不管用。在「老朋友們」的啟發下,愛麗絲回憶起了上次夢遊仙境的故事,不管在哪裡,自己的夢要由自己做主。
異境奇遇故事大多有一個相似的主題,讓人物離開熟悉的環境,經歷一系列不可思議的經歷之後重新定義自己過去的人生,即重新認識自己。這仿佛是一劑良藥,可以解決人生中許多根本問題,觀眾的代入感也很強,這個世界大概是可以期待奇蹟發生的,不知不覺間給人許多希望和鼓勵。
認識自己,是東西方先哲們給後世人類留下的一個永恆話題。自我意識的覺醒是一條十分艱難的路,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和機會完成的。你並不那麼了解自己,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被賦予各種身份,完成各種使命和責任。就是當你失去一切所謂的「身份」以後,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愛麗絲一心要逃離夢境,但是她做不到,只能按照先知的指示,拿起萬神劍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在「成為自己」的路上,別人只能提供幫助,鼓勵你走下去,但是不能代替你,自己的路必須自己走。
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夢,有時候拼命掙扎,只想早點從這個奇幻瘋狂的世界裡醒過來。其實是我們太過沉溺於世界的愛和恨,太過沉迷於自己的各種「角色」,我們害怕因清醒而痛苦,又害怕因沉睡而愚昧,不知不覺變得愚昧、冷漠、自私。成為真正的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有人從未放棄。
說回電影本身,在哥特風格的加持下,蒂姆·波頓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已經不是原汁原味的故事了,電影風格就是一大看點,但是這樣略顯散亂的劇情和略帶說教意義的臺詞拉低了整部影片的水準,「外包裝」夠精彩,但「內涵」稍微差一點點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