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最兇猛的近戰火力噴子:發射重金屬彈丸,射程是美國貨兩倍

2021-01-07 科羅廖夫

儘管遠程火力已經統治戰場,但近戰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仍未消失。解放軍的近戰武器傳統上以輕型衝鋒鎗和微聲衝鋒鎗為主,大多裝備在陸軍偵察兵和各軍兵種的特戰部隊。而在普通的野戰部隊裡,卻很少配備衝鋒鎗,基本以自動步槍和班用機槍為主。隨著新軍事變革開始的強軍建設,陸軍完成基本機械化後,需要適應多種複雜的作戰任務,例如城市作戰和治安戰,要求大批配備近戰武器,這樣一來,火力兇猛的軍用霰彈槍就被提上了日程,目前我軍已經大規模裝備了新型的QBS09式軍用霰彈槍。

霰彈槍大家都很熟悉,在很多影視劇裡也有表現,優點是威力巨大,近戰無敵,近距離射擊基本上能秒殺一切。不過,影視劇裡的霰彈槍大多數是警用或民用的,而軍用霰彈槍的威力更大,性能更好,例如我國的QBS09式軍用霰彈槍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遠威力最大的軍用霰彈槍,能發射鎢合金彈丸,有效射程達到了100米,而目前國際主流的軍用霰彈槍有效射程只有50米。

霰彈槍的歷程非常悠久,但大規模在正規部隊參戰才一百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階段,參戰美軍就大量使用了霰彈槍。在殘酷的塹壕戰中,軍用霰彈槍極有威力,火力遠比步槍猛烈的多,此時的霰彈槍也被稱為「戰壕槍」。

一個手持泵動霰彈槍的美軍士兵,可以輕鬆打掉多個德軍,而且德軍士兵中了霰彈以後非死即殘。德軍十分懼怕霰彈槍,以至於威脅如果捉住美軍的霰彈槍手,可剝奪其戰俘待遇,立即就地槍斃。同樣的,美軍也對德軍的噴火器膽戰心驚,宣稱要吊死所有抓獲的德軍噴火手。

在後來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上,由於交戰距離大幅度增加,運動戰成為主流,塹壕戰很罕見,霰彈槍的用武之地不大。不過,美軍後來又發現一個讓霰彈槍揚威的戰場,那就是太平洋戰場,美軍發現霰彈槍在叢林近距離激戰中能夠發揮巨大威力,在10米至30米的極近距離上,霰彈槍的命中率、精度和威力密度都遠遠高於手槍和半自動步槍,也高於衝鋒鎗。

在1942~1945年,美軍訂購了多達幾十萬支霰彈槍投入戰場。在二戰以後,越南戰爭的叢林戰仍有霰彈槍的身影,美軍在越南大量使用霰彈槍,當時美軍和南越軍隊共裝備了10萬支以上的霰彈槍,直到如今,霰彈槍仍是美國常備的近戰武器。

與其他國家不同,美軍非常青睞泵動式霰彈槍,也就是影視劇裡那種下置串列彈艙,打一發拉一下上膛的霰彈槍,最著名的型號是美制的雷明頓870型和溫徹斯特連發霰彈槍。到了上世紀90年代,美軍才改變看法,提出裝備導氣式自動原理的半自動霰彈槍,美軍引進義大利技術,研製出M1014半自動霰彈槍,僅美國海軍陸戰隊就訂購了2萬支導氣式霰彈槍。

(圖片:美軍的伯奈利M41014霰彈槍)

在近距離戰場上,霰彈槍具有無以倫比的優勢,根據美軍的統計,霰彈槍在50米距離上的命中率高達92%,遠遠高於衝鋒鎗和自動步槍,基本上能做到指哪打哪,抬手斃敵。現在,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每個步兵班都可以選配2支霰彈槍,這樣一個步兵連有18支霰彈槍,這些霰彈槍擔負的任務不僅是近戰廝殺,還可執行多重任務,例如發射非致命的震爆彈,大威力獨頭彈,破門彈等等。

中國以前沒有軍用霰彈槍,只是研發了一些警用霰彈槍裝備於安保部門。我軍從2005年才開始研製軍用霰彈槍,最初是為了裝備特種部隊,進行城市居民區、叢林山地作戰,以及突破敵人陣地或車船等狹小空間近距離作戰。軍用霰彈槍要求以瞬間密集的火力先敵開火,能夠高效率地壓制和殺傷敵人有生力量,也能夠發射非致命彈藥等多用途彈藥。

國產的LW3全自動防暴槍,可以非自動、半自動和全自動方式發射各種警用18.4mm非致命彈及殺傷彈。

賽加Saiga-12自動霰彈槍,90年代俄羅斯在AK突擊步槍結構和原理基礎上研製。

我軍在早期研製時,就認為國產的警用97式散彈槍性能不錯,但有效射程太近了,而且彈丸威力偏弱,不能滿足軍方的苛刻需要。隨後我軍還研究了彈匣式霰彈槍,下掛式霰彈槍(掛在95式自動步槍的槍管下),以及無託式霰彈槍和伸縮託霰彈槍等多種方案,最終確定了半自動射擊、管式串列供彈,伸縮式槍託的新型軍用霰彈槍方案,同時研發了大威力遠程殺傷霰彈。

新型的09式霰彈槍的結構設計比較傳統,沒有採用俄羅斯人喜歡的導氣式自動原理彈匣供彈,而是採用了與美軍現役的M41014霰彈槍很相似的五發管式彈艙,這種彈艙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隨時補彈和更換彈種,戰術應用更加靈活。

QBS09式軍用霰彈槍的射程極遠,有效射程高達100米,而目前國外的霰彈槍有效射程一般只有50米。要想實現100米的有效射程,就必須突破普通鉛制和鋼製霰彈彈丸有效射程近的缺點。中國的09式軍用霰彈槍採用了高大上的高密度鎢合金彈丸,以及高速霰彈發射技術,極大地提高了霰彈彈丸的動能和存速能力,有效射程得到成倍的增加。

以美軍目前使用的00號鹿彈作比較,其鋼製彈丸的密度為7.8g/cm3,鉛制彈丸的密度為11g/cm3,初速為335/秒,所以外彈道性能較差,有效射程很難有大的提高。而中國研製的新型18.4毫米殺傷霰彈,採用了高密度的鎢合金彈丸,這極大地改善了霰彈彈丸的外彈道性能。

鎢彈丸的密度達到了19g/cm3,初速高達420米/秒,有效射程得到大幅提升。同時,鎢合金彈丸還具有很高的侵徹力,可以輕鬆擊穿輕型防彈衣和頭盔,完全滿足軍用散彈槍需要,而鉛制和鋼製彈丸就很難打穿防彈衣。此外,我國的18.4毫米鎢合金殺傷霰彈的彈丸數量高達14粒,是目前世界軍用霰彈的彈丸數量最多,威力和命中率都有大幅度提升。

中國的QBS09式軍用霰彈槍的新型18.4毫米霰彈,實際上是標準的12號霰彈,可以配用09式鎢合金殺傷霰彈、10式非致命橡皮霰彈、10式鎮爆染色霰彈,以及軍用箭霰彈和破門彈等等。由於該彈的裝藥較多,膛壓較高、初速比較大,09式霰彈沒有採用通常警用霰彈的塑料式彈殼,而是採用了一種強度較高的一體化鋁合金彈殼,配用鋁託杯和低密度聚乙稀一體注塑成型的彈託。

這種中國獨創的09式殺傷霰彈,全彈長65毫米,全彈重44克,內裝14粒直徑5.3毫米、重達1.4克的高密度鎢合金彈丸,09式殺傷霰彈的設計指標高的嚇人,穿透性能世界第一,在100米可以打穿25毫米的厚松木板,而美軍同類霰彈的對應指標僅有50米。中國為何能研製並裝備如此大威力高性能的火力噴子?主要原因是中國擁有非常豐富的鎢礦資源,可以實現鎢合金自由。

相關焦點

  • 我國最變態近戰火力噴子:噴射重金屬彈丸,射程是美國貨兩倍
    一直以來,我國軍隊的近戰武器以衝鋒鎗為主,主要裝備陸軍偵察兵和各軍種的特種部隊。而在普通野戰部隊的基層作戰分隊裡,卻很少配備衝鋒鎗等近戰武器,都是以自動步槍和班用機槍為主。隨著我軍適應新軍事變革的強軍建設,陸軍在完成機械化以後,是必要適應多種複雜的作戰任務,例如治安戰,城市作戰等等,有些特殊作戰環境要求配備近戰武器,火力兇猛的軍用霰彈槍就被提上日程,已經大規模裝備了QBS09式軍用霰彈槍。霰彈槍大家都很熟悉。例如在吃雞遊戲絕地求生中有著30種槍枝,其中有4種的霰彈槍,是常用的一種槍,優點是威力大,近戰無敵,近距離使用噴子,基本上能秒殺一切。
  • 美發明的叢林戰利器 越南人拿去打解放軍
    原標題:美國人發明的叢林戰利器,卻被越南人拿去打解放軍在古龍武俠小說《楚留香》裡有個著名的暗器,叫做「暴雨梨花針」,發射之時,共有二十七枚銀針激射而出,出必見血。從火炮和火槍發明之初,集束型彈藥就開始被廣泛的使用,這種彈藥是在一個彈筒內盛裝數十枚甚至數百枚小型彈丸,以小彈丸動能破壞目標的彈藥,通常叫做霰彈,有霰彈槍發射的,也有榴彈炮發射的霰彈炮彈。霰彈在近距離作戰時,反應迅速,火力猛烈,能產生大面積殺傷,特別適合攻擊無防護的暴露在地面上的人體目標,是各國軍人喜歡使用的近程彈藥。
  • 《金剛川》致敬「最可愛的人」|漲知識!炮兵之王「喀秋莎」發射的...
    從資料來看,它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 所以才會在觀感上像煙花。 有網友感嘆說,「喀秋莎」太美了,16發金色的火箭彈直搗敵人基地,這16束燦爛的流光尾跡劃破夜幕,像死神的織布機,在一片金光中為美軍送來報喪的靈衣。
  • 美國特種兵武器開始「換血」!採購.338口徑機槍,射程可達2000米
    該槍空槍重不足9.07千克(20磅),發射.338諾瑪·馬格南彈藥,有效射程達2000米。採用活塞短行程自動方式,以及西格紹爾專利的後坐力緩衝系統,並可以通過更換部件,發射7.62×51mm彈藥。美國人回歸中口徑主要是在實戰中發現現在的小口徑打不遠,殺傷力不足,在普遍裝備防彈衣的時代打不穿,現在的四級防彈已經能夠有效防禦7.62X51mm中口徑子彈了。而.338 NM是由瑞典納莫彈藥公司在2008年研製的新口徑,性能非常出色,發射這種彈藥的LWMMG的有效射程是7.62 NATO機槍的兩倍,而殺傷力也顯著提升。
  • 二戰德軍步兵班的火力核心是MG系列機槍,日軍步兵班的火力核心是...
    最早的型號是"十年式"擲彈筒,因於大正十年(1921年)研製成功而得名,其口徑50毫米,全長525毫米,其中發射筒長241毫米,全重2-6千克。雖然外形與輕型迫擊炮相像,但結構卻大不相同,主要由發射筒、支杆和駐鈑三部分組成。射筒採用滑膛式,賦予彈丸初速和方向,在彈膛底部設有調節火藥燃氣逸出量的裝置,通過改變膛壓來調節彈丸射程。
  • 比加特林火力還猛的機槍,一分鐘發射百萬發子彈,卻沒有人用
    加特林機槍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發明的,美國醫生理查·喬登·加特林在救死扶傷中發現了美國戰爭給大量的士兵帶來的傷亡,便棄醫從軍,想發明一款只需少量的士兵參戰的武器,那就需要這款武器的殺傷力足夠強大,火力足夠旺,沒過多久加特林機槍便問世了。
  • 解放軍:對狙嗎?我用炮!中國最新國產「班炮」即將上崗!
    ,而解放軍也毫不客氣地拿著這些美國無後坐力炮在韓戰中擊毀了大量的美國坦克。40火非常輕便,但射程太近,精度也堪憂。120火的威力倒是足夠,但太長又重,攜行不太方便, 且備彈量只有2發,持續火力弱。 同樣佔編制,為什麼不找一種重量輕,能一個人扛走;發射前不需要發射陣地,說打就打;射程足夠安全壓製機槍,威力足夠端掉碉堡;精度可以進窗戶,又便宜又好用的「班屬火炮」呢?
  • 美國紅脖子最愛的獵槍,為何一定得是雙管,單管或三管不行嗎?
    經常看美國電影的小夥伴應該知道,雙管霰彈槍是美國最常見的武器,農場主用它驅逐野獸,保護農場安全;獵人用它野外打獵;就連早期警察在執法時也會選擇雙管噴子作為武器,可見使用範圍之廣
  • 外媒稱中國第八艘055驅逐艦下水:火力是052D兩倍,應該叫巡洋艦
    據美國《DEFPOST》網站8月30日報導,中國第八艘055驅逐艦於近日下水。文章表示,第八艘055型飛彈驅逐艦已於2020年8月30日下水。055型飛彈驅逐艦是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水面部隊開發的最新型驅逐艦,目前是中國海軍艦隊的骨幹,但中國仍在生產較小的052D型驅逐艦。 [中國055型飛彈驅逐艦]文章稱,055型驅逐艦長約180米,排水量超過10,000噸,比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更長,更重,與前者相比更具可比性。
  • 亞洲特快:美國"超級大炮"究竟是幹嘛的?
    因為反導系統要攔截十幾發到幾十發密集來襲的彈丸很難,於是只能撤收轉移陣地。按照理想的狀態,這些炮兵單位可以在美國強大的偵察監視系統支持下,用連續而猛烈的火力,逼迫對手的飛彈不斷轉移,無法發起攻擊。這樣一來,就可以為航母和空軍部隊的作戰爭取「機會窗口」。換句話來說,這就和現代陸軍炮戰中,用一支保持機動的,先進的自行火炮單位不斷壓制敵軍炮兵火力一樣。
  • 紅警戰艦原型,核彈最遠射程近30米,美國海軍遭到迎頭痛擊
    尤其是遊戲裡面的各種武器裝備在現實中都有原型存在,而紅警中以火力兇猛著稱的無畏艦,攜帶2枚遠程戰術彈道飛彈,可造成飛濺傷害,裝填速度比V3火箭車和尤裡飛彈潛艇快,射程比V3火箭車長。無畏艦是海上的指揮中心,裝甲厚重,類似V3火箭車,屬於攻城單位。相比盟軍的航母,它攻擊力更高但精度和射程不如後者,單挑可以戰勝航母。
  • 國產最強武直練兵天山,飛彈火箭彈全彈發射,突出一個火力兇猛
    據中國軍網英文版/吳世科、劉昭、於光彤攝影報導,陸軍新疆軍區某陸航旅於本月11日,在實戰背景下採取空地一體的方式機動至天山北麓某地域,展開了多機型、多彈種、多靶型跨晝夜火力突擊演練。它們均採用的是半主動雷射制導模式,最大射程可達7千米左右。其中,AKD-10飛彈的靜破甲能力>1400mm,可以對全世界絕大多數現役主戰坦克構成威脅。(吳世科、劉昭、於光彤攝影報導)儘管在國產武直的適配航空火箭彈中,有57mm、70mm和90mm多種規格可供選擇。但直-10在大部分場合下,都是以攜載7聯裝70mm火箭彈(採用HF-27發射器)的形象示人。
  • 美國M50「昂圖斯」反坦克炮,六管無後坐力炮看似兇猛實則戰五渣
    1956年10月的最後一天,美軍四等人海軍陸戰隊終於接收到了自己的第一批M50「昂圖斯」自行反坦克炮,其實這款被美軍稱之為「小東西」(昂圖斯直譯過來就是這個意思)的裝備早在1953年就被定型了,因為美國陸軍在經過了大量的測試後放棄了這款看似兇猛的裝備,他們認為一門能發射動能穿甲彈的長身管高膛壓坦克炮比低膛壓的無後坐力炮更能應對未來的威脅
  • 俄軍終結者戰車登場,強大火力兇猛至極,但並不值得解放軍借鑑!
    火力相當驚人,這輛支援戰車能夠統治戰場是毫無問題的,然而並沒有量產。當時俄軍的軍費非常緊張,連基本的坦克升級和維護都滿足不了,更不用說搞新型坦克支援戰車了。 上世紀90年代末,俄羅斯國防部開始研製「終結者」坦克支援戰車,2006年成功通過國家試驗,被俄軍推薦為新型軍事裝備。
  • 解放軍新型火箭炮治癒火力不足恐懼症
    ,即不但考慮遠程高密度覆蓋性破壞,而且也考慮到戰術性精確破壞,深究下去和美國空軍的隱形機斬首任務有幾分相似之處,即針對性破壞敵主要指揮系統和戰略目標。而解放軍對發射載體本身的發展也絕對堪稱世界頂尖,雖然早年間的03式遠火秉承了龍捲風系列火箭炮,而且還具有一系列遠程精確制飛彈藥,但該炮依舊採用傳統的定向管裝填發射模式,所以裝填反應效率方面明顯不如美軍的M270型箱式火箭炮,另外,美俄兩國集團軍級別遠程壓制火力都以各類近距離地對地飛彈為主,目前俄軍配有伊斯坎德爾9M723系列,而美軍也可以依靠M270系統的模塊發射MGMM140戰術飛彈,其打擊範圍都達到了
  • 一分鐘發射近萬發炮彈,「1130」何以力壓美國「密集陣」?
    最早的近防炮是蘇聯的AK-630,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蘇聯就準備研發一種火力兇猛的近程的防禦系統,用來打擊水面艦艇和來襲飛彈。我國早期的近程防禦系統就是仿照蘇聯的。「密集陣」美國「密集陣」最高射速僅5000發/分鐘,而中國的「1130」是其兩倍。
  • 解放軍雪原千裡機動,最昂貴國產戰車重裝上陣
    PGZ-09式雙35毫米履帶自行高炮,是解放軍目前最先進的高炮裝備,在它的密集火力網掃蕩下,多數來襲"敵"目標一擊即潰。首輪打擊後,仍有"敵"部分高空隱蔽目標未被消滅。此時負責中近程防空的紅旗17飛彈系統重裝登場,風捲殘雲般飛向"敵"殘餘目標,與雙35自行高炮形成了無縫銜接。
  • 為何槍炮發射彈丸的極限速度至今不能突破2000米每秒?
    這就是縱火燒對手,也就是最原始的燃燒彈;用管狀火器噴射彈丸殺傷對手,也就是最原始的槍炮;作為發射藥兼炸藥打擊對手,也就是最原始的火箭彈甚至是飛彈;作為埋伏的爆炸物襲擊對手,甚至包括順水而下攻擊對手的戰船。也就是最原始的土地雷甚至包括漂浮水雷和原始的魚雷。可見在800到1000年以前,在有了黑火藥之後,基本就已經存在大部分現代海陸主戰武器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