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並不知道,在國外,忠實地保留了寶馬R71的幾乎全部特徵的長江750有多麼的受歡迎。
在日本,長江750的售價是在一百萬日元以上。在歐洲市場,長江750重新註冊品牌,並命名為Black Star黑星。
長江750忠實地保留了寶馬R71的幾乎全部特徵。
從寶馬R71到長江750,時代變了,燃油機內驅動著的激情卻一脈相承,寶馬系摩託車的設計語言如同普羅米修斯的火種一般,繼續隨著引擎的轟鳴,一路向前。
寶馬(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意志戰車鑄造的輝煌,巴伐利亞的驕傲。
時值一戰,如火如荼,兵戈匝地,人民逃竄。慘烈的戰爭卻推動者航空業的蓬勃發展。寶馬也在如此時代嶄露頭角。
只是好景不長,由於德軍在戰場上的節節敗退,曾經源源不斷的訂單也隨之消失,寶馬公司,不得不面臨轉型。
1917年7月20日,BFW公司便開始重組,正式名為BMW。
1922年,飛機生產商BMW涉足摩託製造行業。也開啟寶馬作為百年車企的傳奇故事。
二戰
一戰的失敗改變了寶馬的命運,也改變了千千萬萬德國普通年輕人的人生。巨額的戰爭賠款如同壓在胸口的巨石一般讓人喘不過氣,憤怒的德意志人卻漸漸迷失在復仇的怒火中。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德意志民族曾經那些為了人類未來更加昌明的科技卻逐漸被復仇的力量所支配漸漸淪為人類自相殘殺的兇器。
30年代初,納粹上臺,戰爭的陰影重新籠罩著歐羅巴大陸。
而在期間,寶馬公司火力全開,全面鑄造著第三帝國的爪牙。
當納粹的錚錚鐵蹄踏遍整個歐陸河山 ,寶馬的logo也隨之而蔓延。
許多老兵仍然對寶馬R系的摩託車優越的性能記憶猶新。
早在1923年,寶馬就生產了R系的鼻祖R32系摩託,其設計在同年的巴黎沙龍展(Paris Salon)首次亮相就像引爆了一顆巨型炸彈讓人驚嘆。
R32摩託獨具匠心的BMW M2 B33引擎也隨之引起了BOXER拳擊手水平對置引擎的潮流。
兩個與前進方向垂直的氣缸橫向排列,利用自然風冷卻;其變速箱與發動機採用整體式設計,縱向排列的曲軸直接輸出動力;它擯棄了通常的鏈驅動,採取萬向軸直接驅動後輪的方式。這三個設計特點已被成功沿用80多年,並影響著後世摩託車產業的發展。
只是彼時,如此偉大的創新,卻充當著納粹的幫兇,為虎作倀。在二戰初期的閃電戰中,每當古德裡安裝甲部隊的鋼鐵洪流衝破敵對陣地之後,緊隨其後就是大量駕駛R系摩託的摩託化部隊開始迅速肅清殘敵。
R系摩託在品質卓越 ,性能可靠之餘甚至兼具爆表的逼格與顏值,也讓德國的對手們看著眼熱,可惜現時保存完整的二戰寶馬軍用摩託只有R75了,而R75的原型R71則更是XA,蘇聯烏拉爾M72等一系列名車的祖師爺。
R系摩託在品質卓越 ,性能可靠之餘甚至兼具爆表的逼格與顏值,也讓德國的對手們看著眼熱,可惜現時保存完整的二戰寶馬軍用摩託只有R75了,而R75的原型R71則更是Harley-DavidsonXA,蘇聯烏拉爾M72等一系列名車的祖師爺。
戰後
不過無論是性能優越的引擎還是風馳電掣的摩託都不能改變第三帝國覆沒的命運,戰後曾經為魔鑄劍的寶馬也憑藉其過硬的軍工品質轉型生產民用車輛。製造了越野車,街道車,旅行車,運動車,警用車等大量民用摩託車。
在摩託車行業,BMW是創新的同義詞,其設計方面不斷創新,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1935年,BMW摩託車率先採用液壓減震臂。1978年,BMW推出了世界上首款根據空氣動力學設計的全流線型摩託車R100 RS。1987年寶馬設計並採用採用的後叉萬向軸單搖臂中央減震系統(BMW Paralever)和1993年的前叉槓桿式減震裝置(Telelever)都被認為是摩託車底盤設計方面裡程碑式的成就。
而這種創新精神也指引著寶馬的車輪一路向前。
結語
車輪滾滾,寶馬摩託車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成長。
年輕人的成長需要一輛車。車伸長了你的腳步,也延伸了我們生活空間的半徑,也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
在男孩們成長為男人的道路上,第一次考取駕照,第一次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都是一次加速進階,而伴隨引擎轟鳴無數男孩變成男人,關於車的喜愛,卻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