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茅嶺,這裡也是「上海」

2021-01-12 縱相新聞

編者按:

它們是名副其實屬於上海管轄的地域,卻距離上海超過300公裡;他們是上海監獄系統的人民警察,為了維護安全穩定,卻只能和心愛的人持續上演「雙城記」。吳家窪、四岔河、白茅嶺、軍天湖,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地名,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上海飛地。曾經,他們分別承擔著遊民安置、罪犯改造、勞動教養、強制戒毒等一系列職能;如今,他們也有著一個共同的屬性——「域外監獄」。歷史悠久的上海飛地有哪些鮮為人知的過去?在域外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基層監獄民警又有著哪些勵志又艱辛的故事?值此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東方網·縱相新聞通過實地走訪上海域外監獄,向那些奮鬥在監管改造一線,維護上海安全穩定的域外監獄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連日來,我們已推出了兩篇:《吳家窪監獄十二時辰》、《這裡也是「上海」,蘇北小城裡有個803》,今天縱相新聞推出系列報導第三篇:白茅嶺監獄。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高興 馬旭 金晟 沈超

說到「吃官司」,老上海人嘴裡,「白茅嶺」與「提籃橋」都是「吃官司」的代名詞。

區別在於,提籃橋在上海市區內,白茅嶺在安徽山區裡。山高路遠,白茅嶺條件更差,多吃苦是免不了的。

前面提到老上海人,自然是區別現在的上海人,尤其年輕一代——即使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年輕,也未見得都知道「白茅嶺」,即使聽說過,也未必清楚白茅嶺是幹嘛的。

反正,白茅嶺與白毛女沒關係,與上甘嶺、鋼鋸嶺也絕對不是鄰居。

白茅嶺到底在哪裡?

白茅嶺農場位於蘇浙皖三省的交界處,位於安徽宣城市的廣德、郎溪縣境內。

從上海滬太路長途汽車站出發,走滬渝高速,經青浦、平望、湖洲、廣德,再轉溧寧高速向北,最後在郎溪縣下。

坐大巴,從上海到白茅嶺大概4個多小時,310公裡左右。

白茅嶺的名字,來源於此地多白茅。白茅的根、花絮雖能入藥,但對於茶園、果園、桑園來說,卻屬於惡性雜草。郎溪縣屬於丘陵地帶,產綠茶,有「中國綠茶之鄉」美譽。

白茅嶺氣候與上海接近,只是夏天更潮溼幾分,「底樓通常都沒法住人,一到黃梅天,牆壁下雨,東西發黴」,而冬天更嚴寒幾許,「每年都下大雪」。

就是這樣一個自然條件並不好的地方,1956年3月,地少人多的上海市,決定在這裡建一個農場。

為何要建白茅嶺農場?

白茅嶺農場,另一個說法就是白茅嶺監獄。農場的叫法,是特殊年代的產物。

上海建在域外的農場,一共有四個。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剛成立,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是中國經濟的命脈所在,要確保上海大城市的平安、穩定和經濟發展,上海就就想出了既能改造人,又能改造自然的計劃,於是白茅嶺等農場應運而生。

1956年起,白茅嶺農場承擔遊民安置任務,1958年陸續接受勞教人員和少年犯,1966年開始收押改造罪犯,最多時,整個白茅嶺農場有近2萬人。

白茅嶺是一個社區的概念,這裡除了監獄,還有學校、商店、醫院、派出所等等。行政關係上,隸屬上海市寶山區。

2018年4月,白茅嶺農場與軍天湖農場(軍天湖監獄是上海在安徽的另一個域外監獄)的社區順利移交給上海光明集團,完成「監社分開」的監獄體制改革任務。

這裡還要多說一句。對於建立域外監獄這些歷史問題,我們不能簡單地以「現在的眼光來評判」。

社會一直在發展,形勢一直在變化,人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當年建域外農場,有其複雜的歷史背景,但這是當時上海市領導綜合了各方面的意見,進行了各種考量之後,作出的慎重決定。

在軍天湖監獄資料陳列室,曾任上海市勞改局局長、市委政法委書記,時任上海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劉雲耕同志,在2010年題過一個辭:

申城多少平安夜 天湖幾代守夜人

遠離上海,甘當上海守夜人,只有知道農場發展的這段歷史,才能明白這句話中更多的深意。

為何白茅嶺監獄的「三分工作」在監獄法中佔有重要地位?

1994年年底,中國司法系統發生了一件大事:新中國第一部監獄法誕生。

從1986年司法部成立監獄立法起草工作小組開始,歷經8年多時間調查研究和專題討論,前後修改數十稿,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呱呱墜地。

在這部監獄法裡,白茅嶺監獄探索實踐出的「三分工作」,被寫了進去:其中分管分押部分在第四章第三十九條,分類教育則在第五章第六十一條。

三分,即分類關押、分類管理、分類教育。當年參與過「三分工作」這個項目的老民警們,把「第三十九條」與「第六十一條」一加,看作是一個小滿分(指39+61=100)。

「但是,三分工作的探索沒有止境。」白茅嶺監獄副監獄長周向輝告訴我們,「說這句話,這絕不是謙虛。監獄工作精細化管理的學問實在太多,我們一直在不斷探索,可以說,永無止境。」

對罪犯管理教育實行「三分」是監管改造的一項重大改革。

今天,「三分工作」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並成為中國監獄管理工作的基本共識。

為何教導大隊的兩個「一日規範」這麼重要?

先說說「教導大隊」是什麼。

現在,上海所有的監獄都實行監獄、監區兩級管理,當年的「教導大隊」就是今天白茅嶺監獄的三監區,但是,「白茅嶺監獄教導大隊」的牌子依然掛在監區門口。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1988年4月,作為勞動改造戰線上的一種探索創新舉措,白茅嶺監獄成立了實驗大隊和教導大隊。其中,成立教導大隊,主題詞就是「規範」:把能規範的地方,統統規範起來。

在監獄裡,要做到「規範」兩個字,無比重要又無比艱難。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中國許多監獄還處於一種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罪犯教育上,大都以說教式、灌輸式等方式為主,執法上也存在自由裁量權較大等問題。

為此,教導大隊推出了一系列規範管理的舉措,其中就包括後來在全國監獄系統廣泛推行的《民警一日工作規範》,這個可是當時的「上海模式,上海經驗」。

而在罪犯行為規範方面,他們推出的《犯人一日行為規範》,也在上海各監獄全面推廣,並一直施行至今。

教導大隊的一系列創新組合拳,讓人耳目一新。各級領導給予了高度肯定與評價。

1989年,時任司法部副部長的金鑑同志稱讚教導大隊「思想觀念新,方法新,連語言也是新的」;原司法部勞改局王明迪副局長,則評價此舉,「是把勞改工作納入科學化軌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據1992年的白茅嶺農場場志記載,在1989年的全國勞改工作會議後的一年多時間內,全國監獄系統先後有大約4000人先來白茅嶺農場學習取經,主要學習內容就是教導大隊的「規範化大隊建設」與實驗大隊的「三分工作」。

無論是「教導大隊」還是三監區,名稱雖然有改變,但民警責任感,使命感從來沒變。

31年來,白茅嶺監獄教導大隊素以「工作出規範、崗位出標準、隊伍出人才」著稱於上海乃至全國的監獄系統。

2004年,隨著白茅嶺監獄新的現代化建築群體的落成,教導大隊經過反覆總結、提煉,有了如今這41個字的莊重承諾——

別人做不到的我們要首先做到,別人做不好的我們要努力做好,別人做不持久的我們要堅決做持久。

正是在這樣的精神指引下,教導大隊這些年來從沒有放鬆過探索和追求,所以戰績無數。比如,司法部集體一等功,全國個別教育標兵,全國個別教育能手,等等等等。

其中,有兩個「第一」份量極重:第一家通過上海勞改系統規範化大隊驗收、第一家通過市級現代化文明監區驗收——因為這完美體現了「工作出規範,崗位出標準」。

為何說白茅嶺是上海監獄青年幹部的搖籃?

也許在絕大多數老百姓口中,「白茅嶺去過的」,意味著一段悔恨的經歷,而在上海監獄系統的民警,「白茅嶺去過的」,則意味著光榮與傳承。

當初成立教導大隊時,就明確了兩項功能:一是改造罪犯,二是培訓幹部。

採訪當天,白茅嶺監獄三監區(教導大隊)黨支部書記、監區長李磊陪同我們在隊史資料館停留了許久。當走到「歷任黨支部書記、監區長」的資料展板前,李磊指著上面的多位「老前輩」,向我們一一介紹,如數家珍。

三監區監區長李磊

可惜,絕大多數,我們都不熟悉,但看他的神情,這些人定是上海監獄系統裡響噹噹的人物。

白茅嶺監獄提供了一組數據:2005到2009年,全局共有17批次271人接受了培訓。2012年,當時的市領導到白茅嶺調研,提出「兩個最」:最有潛力的監管場所和最實際的民警培訓基地。

之後的5年多時間,教導大隊為市內輸送了126位監獄管理業務骨幹。

為何說學習與創新是白茅嶺監獄民警的基因?

白茅嶺監獄黨委書記、政委徐濟虎在接受我們採訪時說,每年他都會給年輕民警上第一課,名字就叫:忠誠。

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忠實衛士。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無比忠誠,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這點毋庸置疑。

但如果告訴你,學習與創新是白茅嶺監獄民警的基因,你也許會將信將疑了吧?

白茅嶺監獄黨委書記、政委徐濟虎

白茅嶺監獄四監區監區長黃育文講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你憑什麼去改造這些犯人的思想?沒有一定的工作經歷,人生閱歷,你講的道理,他們要聽嗎?會聽嗎?

其實不少犯人,都是極聰明的人,很會察言觀色,有些還是高學歷。作為一線每天直面犯人的主管民警,如果不加強自身學習,不主動去創新實踐,要勝任教育矯治罪犯的工作,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同時,上海各級領導都特別重視、關心域外農場的發展,都曾提出過重要指示和要求,這讓「白茅嶺人」始終有不進則退的危機感,久而久之,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便成為身體裡的基因。

如今的教導大隊,在冊民警51人,35歲以下的青年民警比例高達88%,是名副其實的「青年大隊」。

雖然是支年輕的隊伍,但學習與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止,這一優良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從業務上的「罪犯日講評工作法」「非工作日監組轉承包1234工作法」,到技術範疇的「罪犯詢問筆錄軟體」「減刑假釋材料製作一站式攻略」,再到黨建工作的創新模式《黨員量化積分考評辦法》,白茅嶺監獄教導大隊的創新熱情與能力,讓人嘆服。

其他不說,光是「一站式攻略」這個名稱,在外人看來,就是充滿元氣、充滿朝氣的新時代產物 !

難怪,「減刑假釋材料製作一站式攻略」能夠在2018年上海市100多個創新性項目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市總工會評為「創新性項目獎」。

這就是我們所了解的白茅嶺監獄,囿於篇幅,難以全面展現幾代「白茅嶺人」的風採,但他們的艱苦創業、銳意創新與無私奉獻,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

手記:

新聞從業廿年,走南闖北,我也去過不少地方。但聽說有機會在中秋節前夕去域外白茅嶺監獄採訪,還著實興奮了一陣。在白茅嶺監獄只有短短半天時間。最過耳難忘的一句話,是教導大隊監區長李磊的那句「為了上海 遠離上海」。這句話,道出了白茅嶺地理位置的偏遠,點出了白茅嶺對於平安上海的重要性,細細品味,更有一種大義凜然、捨我其誰的英雄氣概。李磊原是一名市內監獄的民警,按規定到白茅嶺監獄交流工作三年,期滿後他主動要求長期留在白茅嶺監獄工作。如果說當時李磊一點沒有思想鬥爭,上海對他沒有一點吸引力,那不是事實。但有一點,卻真真切切: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才有李磊今天工作的穩定與安心。李磊的嶽父母曾長期在白茅嶺監獄工作,退休後才回上海,而他做小學老師的太太,就是在白茅嶺長大的。除了夫妻分居兩地外,還有子女回滬讀書問題,贍養老人問題……總之,這些無法迴避的現實困難,常常會左右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抉擇。白茅嶺當地流傳著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但願,這不僅僅是因為無奈

相關焦點

  • 政治改造的上海樣板|白茅嶺監獄篇
    政治改造的上海樣板|白茅嶺監獄篇 2020-11-26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茅嶺監獄虛位以待,只等你來!
    白茅嶺監獄虛位以待,只等你來!這裡春風十裡帶你感受美麗的風景與一方的安寧這裡潛力無限帶你煥發青春的朝氣與奮鬥的激情這裡充滿信念 帶你綻放高牆的花朵與紅燭的焰火這裡是上海市白茅嶺監獄!白茅嶺監獄共招錄監獄人民警察40名!!!不限戶籍!期待您的加入!上海市白茅嶺監獄,始建於1956年,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地,皖南郎溪、廣德兩縣丘陵地帶,距離上海274公裡,交通便利,氣候溼潤,環境優美。
  • 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白茅嶺監獄風雨兼程秉承紅燭精神
    肩負使命 挺進皖南勘察1955年8月2日, 面對上海遊民安置任務的繁重壓力,在上海市委和市人委的統一領導與規劃下,市民政局、農業局、公安局等單位組成30餘人的調研勘察組,前往安徽等地,為籌建遊民改造安置基地。
  • 除了上海市,江蘇和安徽的這五個地方也是「上海」
    老一點的上海人,在嚇唬小孩時常使用「白茅嶺」一詞。一個平淡無奇的地理詞彙,何以會被用於恐嚇別人的語境中?這與建國後白茅嶺的歷史有關。1955年,上海市委提出「緊縮上海」計劃,即把上海人口控制在500萬左右,實際人口近700萬。
  • 有備無患,安全至上 | 白茅嶺監獄築牢消防安全防線
    有備無患,安全至上 | 白茅嶺監獄築牢消防安全防線 2020-12-10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警賀新春·白茅嶺監獄】我的南嶺我的夢,青春就是這個「Young...
    2019年,全體白茅嶺人抓住建國70周年的寶貴契機,上下一心,知難而進,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在這一年裡,全體白茅嶺人一起成長、攜手共進。一路耕耘,滿載收穫。今天,我們匯聚一堂,用歡聲笑語描繪共同的「南嶺夢」。
  • 以文塑魂 | 白茅嶺監獄警營文化建設掠影
    以文塑魂 | 白茅嶺監獄警營文化建設掠影 2019-11-14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茅嶺監獄民警的新潮髮型
    白茅嶺監獄民警的新潮髮型 2020-02-24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收、講、練、解」——白茅嶺監獄紮實推進臨釋隔離罪犯管理工作
    「收、講、練、解」——白茅嶺監獄紮實推進臨釋隔離罪犯管理工作 2020-12-11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境內竟有四塊上海飛地,堪稱上海後花園
    上海市不僅在江蘇有飛地,在在與其並不接壤的安徽,其飛地比在江蘇更多,達四塊,安徽堪稱上海的後花園。上海位於安徽的四塊飛地分別是黃山茶林場、練江牧場、白茅嶺農場和軍天湖農場,其中,白茅嶺農場和軍天湖農場以司法執行用途為主,黃山茶林場和練江牧場為上海後勤保障生產基地。
  • 為上海:一幫身處蠻荒的堅守人
    上世紀50年代,上海監獄第一代農場人響應黨的號召,為了上海而遠離上海,紮根域外開基創業。1950年,北上江蘇省鹽城市四岔河地區,成立上海市墾區勞動生產管理局;1956年,在皖南廣德、郎溪山區地帶建立上海市白茅嶺農場;1958年,南下福建省將樂、泰寧兩縣之間,建成上海市閩北勞教農場,並於1962年遷往安徽省宣城地區創建「皖南軍天湖農場」。
  • 上海市司法局關於公布上海司法行政「疫」線印記文化作品徵集活動...
    市局各單位、各部門,各區局:   7月29日,市局下發《關於開展上海司法行政「疫」線印記文化作品徵集活動的通知》(滬司發〔2020〕73號),要求充分挖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一線勇敢逆行、勇於擔當的司法行政系統先進人物事跡,展現上海司法行政系統共克時艱的大愛擔當,用影像和文字記錄時代
  • WF2018上海早鳥票今日開啟預售
    喜歡模型與手辦的朋友們久等了,WF2018 上海站早鳥票以及 VIP 票今日正式開啟預售啦!
  • 上海公務員招錄107人!工作地點在宣城……
    其中上海市軍天湖監獄(宣州區)、白茅嶺監獄(郎溪)都在招錄,共招107人!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招錄崗位及詳情(宣城)上海市軍天湖監獄(宣州區)和白茅嶺監獄(郎溪)共招107人!
  • 上海監獄的前世今生
    上海監獄存在的歷史悠久,自唐朝天寶十年(751年)設華亭縣起,上海地區就有了監獄(華亭縣獄)。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翻開了新中國上海監獄史的新篇章。解放以來,上海監獄隸屬幾經變遷。1949年9月,上海市人民法院監獄正式掛牌成立。1952年6月,上海市公安局管訓處與上海市監獄合併,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勞改處。
  • 這裡也是「上海」
    編者按 它們是名副其實屬於上海管轄的地域,卻距離上海超過300公裡;他們是上海監獄系統的人民警察,為了維護安全穩定,卻只能和心愛的人持續上演「雙城記」。 撰稿 | 記者 馬旭 高興 金晟 沈超 軍天湖監獄守夜人 東方網·縱相新聞 攝製「申城多少平安夜,天湖幾代守夜人」 這是 曾任上海市勞改局局長、 市委 政法委書記,時任上海人大常委會主任的 劉雲耕 同志,在 2010年 為軍天湖監獄 題 的 一個辭 , 也是軍天湖監獄精神的真實寫照。
  • 上海這麼小,居然還有4塊飛地,其中2塊還是關押犯人的
    上海這麼小,居然還有4塊飛地,其中2塊還是關押犯人的 上海雖然為中國第一大經濟強市,但其面積相當小,僅為6340.5平方千米。而同等級的其他城市,面積基本都比上海大。
  • 今日,北京和上海,冰與火之歌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丁一涵 賈天榮 陳浩洲今日(1月6日),全國人民迎來了「小寒」節氣,小寒標誌著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然而,身處北京和上海兩地的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卻在這個小寒,見證了現實版的「冰與火之歌」。
  • 今日國內黃金價格行情:今日上海黃金TD價格走勢圖 最新黃金TD報價...
    黃金網為您提供最新今日國內黃金價格行情:今日上海黃金TD價格走勢圖、最新黃金TD報價(2020年2月4日)今日上海黃金TD價格走勢圖【交易所開盤】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T+D2月4日(周二)早盤盤初跌幅0.08%報356.15元/克;上海黃金交易所白銀T+D2月4日(周二)早盤盤初跌幅0.61%報4258.00元/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