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領導如何把自己的威信立起來的?
這是很多走上新管理崗位領導經常遇到的問題。
大多數人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在員工裡面挑錯,然後殺雞儆猴就可以了。
但是要我說,這麼做不但威信立不起來,反而還會讓員工覺得你在故意找茬製造矛盾。
倒不是說方法不對。
而是說這個方法不是這麼用,至少不是上面說的那樣簡單。那麼具體怎麼用呢?
我先說個故事。
秦末天下大亂,有一夥年輕人找正在做強盜的彭越,讓他起頭帶他們一起造反。
彭越一開始不願意,後來耐不住這些人的要求也答應了。
於是彭越當即發號施令:「造反是大事,不得不慎重,明天早晨日出時我們開個會,商量一下怎麼幹。如果明天遲到的,就以軍法斬首。」
眾人嘻嘻嘻嘻哈哈答應了。
第二天到了日出時分,果然人沒來齊。有十多個人遲到,最晚的一個到了中午才來。
彭越著急眾人說道:「既然你們推舉我為首領,那麼就得聽我的。昨天我已經說了,日出時分開會,遲到軍法斬首。如今有十多人遲到,全都用軍法斬首不合適,那就處罰那個最後來的吧。」
於是彭越在眾人的求情之下,親自把那個來的最晚的人給斬首。並以此人首級祭祀,發號施令,眾人驚恐,從此都敬畏彭越,對他說的話不敢胡來。
彭越的做法其實就是典型的殺雞儆猴式的立威,這種立威是職場中經常用的。
為什麼彭越用的好?別人用不好?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彭越做對了5件事。
第一,藉助大勢。利用造反這事的嚴肅性順勢提出開會的要求,名正言順。
【重點】:新領導上位工作開展的切入點必須是結合更高級別領導要求,這樣能夠獲得支持,下級必須服從,沒得講條件的餘地。
第二,先立規矩。既然要開會,那麼就定下具體時間,到時候人來就行了。
【重點】:圍繞具體的事、要做什麼,提出相應的要求。但是這個要求不能太難,必須是所有人稍微努力一點就能做到的。
第三,再說後果。說了要求,再說後果,如果做不到就處罰。
【重點】:做不到就要罰,這裡是關鍵,必須是提前說明,如果做不到會罰。如果時候別人沒做到,你再罰,難免不服氣。這也叫勿謂言之不預。
第四,縮小打擊。違反的人多了,都罰就會極其公憤抱團,所以挑最嚴重的處罰,其他放過一馬或者從輕發落。
【重點】:處罰的目的是為了立威,不是為了處罰而處罰,只要有處罰這個動作就夠了,要是真的嚴格來,只會是激發矛盾。
第五,說一不二。既然說了就要做到,就算有人求情也沒用。
【重點】:這是立威的關鍵,要讓別人知道你言出必行,否則你立這個威幹什麼?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就這樣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做領導(太上就有統治者的意思),如果只是讓別人畏懼他,那麼只能說是三流。其中,關鍵問題在於誠信、信用,這個弄好了員工管理就搞定了。可見讓員工信你,對一個領導來說有多重要。
相類似的句子在《道德經》中還有很多。
曾經有朋友讓我推薦書給他。我告訴他人的一輩子讀書未必要多,能把一兩本經典讀透就夠了。於是我給他推薦了《道德經》。
《道德經》到底是一部什麼書?說了什麼?
每個人對這部書感覺都不一樣。
宋太宗趙光義、明太祖朱元璋說《道德經》是治國之書。
毛澤東說《道德經》是一部兵書。
國外很多學者說《道德經》是一部哲學書。
甚至有很多私募操盤手將《道德經》當作必讀書籍。
曾經我有個領導就很喜歡讀《道德經》,他說《道德經》是一部管理學著作。
在我眼裡《道德經》是一部管理、權謀、為人處事的書籍,用來啟迪指導人生再合適不過了。
因此,我推薦你也讀一讀《道德經》,哪怕你只讀一站也必定有收穫!
感興趣的話,點擊下方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