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一朵靜謐的綻放,蘭花玉指無聲的推算。觀世俗演繹生旦淨末醜,紛亂一場戲,夢醒雲飄散,眾生性本善。
心中一謁他日可相逢,放眼青燈照亮有緣人。萬丈紅塵並非萬丈深淵,善惡一念間,報應自有門,輪迴是永恆。
手中的千個結千手來了結,數盡了古今風雨,渡盡了紅塵生靈。
眼中的千裡月千眼去追尋,看透了榮辱滄桑,嘗透了紅塵真情。
這是一首古風歌詞,是曾經觀看了舞蹈《千手觀音》之後,所創作的歌詞。該舞蹈的表演者是由殘障人士組成,21個平均年齡21歲的聾啞演員將舞蹈演繹得惟妙惟肖。舞蹈營造出層出不窮、千變萬化震撼的視覺衝擊力。天地本不全,聾啞演員們以自身的殘缺,完美地呈現出了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的人文情懷。
全劇貫穿始終的鬼斧神工般的編排巧思、出神入化的肢體語言和大愛無形的感召力量。這既契合於國人的傳統文化認知,也符合婦孺皆知的觀世音菩薩對於大眾的觀感。
歌詞開頭描寫的蓮花、玉指蘭花、推算,都是對觀世音菩薩的具體描寫。觀世音菩薩坐在蓮臺上,玉指蘭花是她的特定手勢。傳說中,她能推算萬物過去未來。
對於世俗她看得非常清楚,紛紛攘攘的人世間每天都在上演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就像是一場戲,戲中的生旦淨末醜囊括了滾滾紅塵中的三教九流。凡塵裡,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時時刻刻都在上演,猶如夢中一般。不過,觀世音菩薩卻以慈悲教化天下。因為秉著眾生性本善,這一觀點就頗具有人文情懷。
謁語、青燈、緣分,這是佛家的言辭。從天空往下人間,到處是烽火狼煙,燒殺搶掠,紅口白牙,騙騙賴賴充斥其間。然而,萬丈紅塵並非是萬丈深淵。善惡只是在一念間,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報應和輪迴,是永遠都存在著的。
千手千眼,千手是為了將人們心中糾結的心念解開,千眼是為了看透事物的本質,度化蒼生。
不過,在佛教中千手表示法力無邊,可以拯救眾生於危難。千眼表示智慧無窮,可以普觀世界,明察秋毫。據佛教典籍記載,千手觀音菩薩的千手表示遍護眾生,千眼則表示遍觀世間。千手觀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徵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佛家講究修行,只有讓內心處於極其平衡和清淨的狀態時,過往的紛雜瑣事便煙消雲散了,曾經所承受的苦難和厄運也如同一場夢散去。
佛家對於有形和無形也有著都到的解釋,這一點,只有熟知傳統文化,或對其有研究的人才能參透。
曾經,武術大師李小龍先生,在國外電視臺接受採訪的時候,這樣解釋自己的技擊術。沒有任何的招式,沒有任何的主觀臆斷,搏擊時一定是按照當時的情況來決定的。甚至,技擊術是看不到的。
外國主持人聽不懂,於是李小龍先生形容自己的技擊術:它就如同水一般,你要怎樣做取決於水在哪裡?如果把水放進瓶子裡,水就是瓶子的模樣。如果把水放到了碗裡,水就是碗的形狀。再想像溪流之水、江河之水和海洋之水,它有形狀的麼,能看到它的形狀麼?不可否認,李小龍先生也是有大修為的人。
最後,以一首古詩作為文章的結尾。
明代屠瑤瑟(1572-1600)字湘靈,鄞縣人,屠隆之女。生於明穆宗隆慶六年,卒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八年,年二十九歲。嫁士人黃振古。與隆子婦沈恬孫皆工詩。二人皆早卒。她寫了一首古詩《禮觀音大士(二首)》其一:
水月觀音水月明,
只將慈眼視眾生。
眾生無量悲無量,
應感如傳空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