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七爺和朋友去了趟日本,由於選擇的是自由行,公共運輸就成為日常出行首選。日本的公共運輸系統大致可分為地鐵、電車、巴士、新幹線等。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日本的市內巴士,也就是公交車了。
在七爺看來,日本整個國家的人都像是處女座,力圖把每件事、每個細節都做到趨於完美。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日本是如何把一輛公交車做到極致的。
先來給大家看看日本公交車都長啥樣,最常見的是上面這個樣子。造型細節上可能會有差別,但基本差不多,不像國內,可能同一座城市的公交車都有好多種。單看外觀,日本的公交車確實挺一般,甚至還不如國內某些新款公交車看著霸氣,但內裡可是大有乾坤。
乘坐日本公交車如何購票?
先來聊聊如何購票,日本的公交車分為市營和私營,不同城市的乘坐方法會有不同。比如上下車的方法,東京是前門上後門下,而大阪所在的關西地區是後門上前門下。上車之後,一般門口會有一個刷卡機和整理券機(就是取車票的),沒有公交卡的可以取一張車票,上面會有數字。車頭位置的顯示屏則會顯示不同數字代表的票價,下車時支付相應金額即可。
如果你沒有公交卡身上又沒帶零錢也不用擔心,每輛公交車的投幣機都有換零錢的功能,一般可以把面值2000日元以內的紙幣或硬幣換成零錢。不過和國內相比還是有不足之處,這也是我覺得日本公交車為數不多不如國內的地方。
首先得益於行動支付的迅速普及,國內很多城市已經實現了手機支付車票功能,拿著手機在刷卡機上輕輕一刷就OK了,省去了找零錢和帶公交卡的麻煩,而且直接用手機充值也很方便。
其次在日本坐公交車比國內要貴得多,因為不管是私營還是市營在提供基本出行基礎上也要考慮盈利問題。舉個例子,七爺從車站到朋友家差不多有3公裡距離,公交費210日元,合人民幣差不多12塊錢,國內基本也就一兩塊錢。當然日本的收入水平也比國內高不少。
日本公交車都有哪些便利設施?
再來說說日本公交車的設施,雖然外表一般,但是不管是車內還是車外都很乾淨,這並不是因為日本對公交車的清潔比較及時,畢竟國內很多公交車每天都清潔,但衛生情況依然不樂觀。日本本身道路環境比較好,不光公交車,私家車、公務車乃至工程車輛外觀都很乾淨。
日本公交車的內部設施也很完備,其座椅都是軟座,都有軟布覆蓋,不像國內的基本都是塑料硬座,冬天涼夏天燙的。而且日本公交車都是空調車,在國內能做到這點的目前也只有北上廣深等少數大城市。在日本公交車上,你不用擔心人多而扶手不夠用,每個座椅和上面都有扶手。更難能可貴的是,車廂中間也有扶手,而且扶手高度設計充分考慮日本人身高,一般扶握都不吃力。
日本公交車上都有殘障人士專用座,國內現在部分公交車上也有,但不方便。公交上有殘疾人上下車專用的梯子與斜板,還有輪椅固定裝置。另外日本在殘障人士專用座附近提倡手機關機,因為電波會影響體內電子醫療器械。
日本公交車如何靠站停車?
在日本,公交車上每個座椅和欄杆旁邊都有一個按鈕,到下一站需要下車只需按一下即可,司機就會在下站停車。按鈕的分布比較全,基本保證每名乘客都能按到,在國內一般只有後門口會有按鈕。另外,日本公交車不是每站都停,如果沒有人按按鈕同時司機看到下站沒有人等車通常會不停車繼續行駛,這樣也能提高運行效率節省時間。
更為神奇的是,日本公交車到站後車身會往站臺一側傾斜,以方便乘客特別是坐輪椅的殘障人士上下車。第一次見還是挺震撼的,日本人給公交車都裝上了空氣懸掛,想的確實挺周到的。
公交車到站停穩前,司機會通過廣播提醒乘客坐好扶好,你完全不用擔心司機會催促你趕快下車,反而在日本提倡乘客不要提前起身前往門口。日本老年人口多,這樣的規定也是為了充分照顧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和殘疾人。在關門開車前,司機還會提醒一下有沒有乘客需要下車,確認沒有後再繼續行進。
公交車司機服務水平堪比海底撈
這裡要重點說一下日本的公交車司機,前面已經提到過一些。一般日本公交車司機需要具備豐富的駕駛經驗並統一著裝,佩戴麥克風用來廣播。司機廣播聲音也是比較平緩溫柔。在每次需要剎車或者提速前,司機都會提醒一下。
不管是一大早還是晚上,司機的服務水平都不會打折,並不會因為開了一天車而表現出疲憊和不耐煩。當然,在日本並不是只有公交司機才會這樣,幾乎任何服務行業都會給予顧客最大的尊重和不打折的服務。
日本公交站和國內有哪些不同?
最後再來簡單說一下日本的公交站,公交站牌會顯示所有線路和主要換乘點,不像國內只顯示本站停靠線路。而且日本公交車站一般會有一張時刻表,告訴你一周每天每趟經過此站的線路停靠具體時間。雖然公交車受制於道路情況並不能像地鐵和電車一樣做到非常準時,但是一般誤差也只有1、2分鐘。連一個運營時刻表都能做的如此細緻,日本人還真是處女座特質。
寫在最後
如果不是親身體驗,七爺不會想到一輛普通的公交車也能被日本人做的這麼細緻入微。雖說咱們國家經濟越來越強,公交車也是越來越新,越來越高大上。但是在軟環境和服務水平上,我們需要向這位鄰居學的還很多。以銅為鑑,可正衣冠,日本這位鄰居,作為我們的「銅」應該非常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