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看好的智慧養老仍面臨「三重三輕」障礙

2020-12-24 齊魯壹點

7月16日,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健委印發了《關於開展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的通知》,為我國智慧養老持續發展再次加碼助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走近老人身邊,走進養老機構大門,讓養老服務更加舒適便捷。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隔離封閉等防疫措施倒逼養老服務向新技術尋求解決問題之策,人們對智慧養老的需求更加強烈。然而,智慧養老在實踐中還存在供需錯位等問題,亟待通過切實舉措掙脫困境、破浪前行。

科技賦能滿足多元養老服務需求

家住江蘇省揚州市朱塘小區的馬奶奶中風後臥床多年,日常看護成為全家人最發愁的事情。

「自從用了智能手環,我們再也不用提心弔膽了。」馬奶奶女兒說。這個智能手環連接著瑞和護理院的終端,老人的血糖、心率、體溫、血壓等身體指標的實時數據都在工作人員的監控下,出現異常情況,系統會自動報警,醫務人員會立即前來診治。

健康監測和緊急救助是智慧養老中最常見的功能應用,此外,像康復輔助產品、智能陪伴產品、智能學習終端、智能護理設備等產品,以及慢性病智能綜合管理服務、遠程智慧醫養結合服務、虛擬養老院服務等智慧健康養老服務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老年人線上消費需求迅猛釋放,居家智能護理產品的銷量也出現明顯增長。

隨著智慧養老在老年人生活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國家和地方順勢而為,正積極通過政策助力智慧養老的蓬勃發展。除了2017年出臺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健委自2017年起已連續4年開展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申報工作,以及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工作。

在地方層面,河南省出臺《關於財政支持城鎮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計劃用3年時間,分批支持試點地區探索多種形式的「網際網路+」養老服務模式和智能養老技術應用;今年5月出臺的《安徽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明確,到2025年,安徽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市場環境進一步優化,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品牌認可度明顯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和各具特色的產業園;為推動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落地應用,上海市在全國率先發布了首批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需求……

供需錯位智慧養老難題亟待突破

「人口快速老齡化背景下,養老護理人員短缺、護理強度大等矛盾日益突出,智慧養老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很好的辦法。」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會長徐啟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以5G、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依託的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為解決傳統養老方式在醫療健康、生活照料、精神娛樂等方面的難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老人們的晚年生活將更加自主、健康、有尊嚴。

「用不上這個,放我床邊還佔地兒……」鄭州市金水區安泰新龍小區81歲的陳奶奶有些不耐煩。由於發音不準,陳奶奶使用語音智能終端的時候,總是無法被準確識別。今年5月,金水區為居家老年人免費安裝四類智慧養老設備,陳奶奶想「退貨」的語音智能終端便是其中之一。

好舉措沒有起到預期作用,智慧養老「叫好不叫座」的現象並不鮮見。究其根本,主要在於智慧養老面臨著供需匹配難題,有效供給能力不足、老年人需求尚未完全釋放。比如產品同質化傾向嚴重;照搬技術,造成智慧養老產品適老化不足,老年人體驗感不好;智慧養老產品缺乏後續服務,「最後一公裡」落地難;智慧養老產品和系統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範,互聯互通不暢;由於科技鴻溝、消費觀念和支付能力的限制,相關產品觸達老年市場的阻力較大。

「智慧養老產品和技術看起來琳琅滿目,但實際應用過程中,常常面臨著接受度不高、不會用、不實用的問題,此外還有價格的問題,比較突出地體現為『三重三輕』,即『重技術、輕需求』『重產品、輕服務』『重概念、輕場景』。」上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葛健說。

切中要害智慧養老發展還須破浪前行

智慧養老產業前景雖然看好,但未來發展還需切中要害、有的放矢。

智慧養老的本質是現代科技與人文關懷的結合,要有溫度。上海市養老產業協會首席專家殷志剛認為:「從根本上解決智慧養老的『三重三輕』問題,必須從老年人的需求出發,不斷探索服務和模式的創新,實現科技與服務的有效連結。」

上海市日前發布的老年人防跌倒場景、緊急救援場景、認知障礙老人防走失場景、臥床護理場景等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需求,邁出了破解智慧養老「叫好不叫座」的關鍵一步。「通過調研發現,智慧養老產品開發企業對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把握不準確,發布的智慧養老應用場景需求可以幫助企業準確抓住養老痛點,更好地推進智慧養老產品應用,讓老年人有更多獲得感。」葛健說。

專家指出,除了貼近老年人需求以外,智慧養老的健康發展還需要在升級產品和服務、形成整體解決方案、促進實體服務融合、培育產業發展環境等方面發力。

目前,大多數智慧養老產品主要面向老年人的醫療服務和生活服務,未來不僅要重視精神養老科技產品,而且要對產品功能進行細化分類,「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身體情況、不同教育背景做出調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建議:「加快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規範化的服務流程,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保障老年人的權益。」

在形成整體解決方案上,殷志剛建議:「要做頂層設計,將智慧養老產業融入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中去,實現數據共享,避免重複建設和浪費資源。」徐啟華表示:「養老行業是微利行業,養老服務機構和老年人的消費能力有限,智慧養老產品開發企業應處理好產品經濟實用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產業扶貧「三重三輕」問題怎麼破解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原標題:「三重三輕」怎麼破解產業扶貧是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的根本途徑。近年來,貧困地區瞄準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因地制宜高質量推進產業扶貧,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個別地方也存在「三重三輕」問題,即「重投入、輕運營」「重生產、輕銷售」「重規模、輕品牌」。解決「三重三輕」問題的關鍵,在于堅持新發展理念,在扶貧企業與貧困戶之間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莎車縣以工業化思維謀劃產業扶貧,在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上下功夫,提升了產業扶貧成效,值得總結和借鑑。
  • 張立|數字內容產業的「三重」與「三輕」​
    後記二數字內容產業的「三重」與「三輕」——重娛樂、輕寓意,重體驗、輕體會,重傳播、輕傳承在2019年8月的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我發布了《中國數字內容產業市場格局與投資觀察(2017~2018)》一書的主要結論,除了發布主要結論外,我還強調了兩點,一是關於數字內容產業的定義,二是關於數字內容產業的特點
  • 三部委公布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名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2日訊 今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名單。全文如下:三部委關於公布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名單的通告 工信部聯電子函〔2020〕301號  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民政部辦公廳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關於開展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的通知
  • 【智慧康養】為什麼說康養項目失敗了逃不開四重四輕?
    【智慧康養】為什麼說康養項目失敗了逃不開四重四輕?·政務 編者按萬綠城集團【智慧康養
  • 家庭養老育幼的擔子輕了
    當前,中國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老年人口規模大、增速快,適齡人口生育意願較低,人口均衡和可持續發展面臨新形勢。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和全面二孩政策的深入落實,老百姓對養老託育服務的需求更旺盛、更迫切。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提出四個方面23項舉措。
  • 解放要做世界一流,中國自主卡車品牌面臨三重考驗
    有夢想是好事,福田、重汽、陝重汽都在不同場合表示過要成為世界一流,但真要實踐起來,中國卡車品牌走向世界面臨著重重考驗。,三一重卡和汕德卡的暢銷表明,30萬元以下的中端車型,30多萬的高端車型依然是市場需求的主流。
  • 服務「養老一族」 智慧養老現金管理平臺已成型
    本次大賽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長三角一體化、完善養老護理體系、多渠道加快培養養老護理人員的決策部署精神,提升長三角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此次在上海揭幕的「長三角養老護理技能大賽」便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發起設立的。據介紹,大賽此後將每兩年舉辦一次,由長三角三省一市輪流舉辦。本屆大賽面向長三角地區近8千家養老機構的15萬養老護理員發起預選,通過層層選撥,最終12名選手脫穎而出進入總決賽,其中一多半進入決賽圈的選手都是90後。
  • 長壽社會與數據社會疊加,智慧醫養將成未來養老服務關鍵突破口
    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兼營運長劉挺軍認為,隨著新中國一代嬰兒潮步入老齡,未來十年中國將面臨著兩個疊加,其一是長壽社會和數據社會的疊加;其二,老一輩高齡護理需求與新退休一代不斷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和醫療健康的需求疊加。中國的養老產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長壽經濟蓄勢待發。泰康在高品質養老服務方面做了率先的嘗試與實踐。
  • 2020家國同心(19)|智慧養老託起最美「夕陽紅」
    正如劉婆婆所說,優侍高齡社並不是單純的養老機構,而是將養老與醫療進行了深度融合。 從2016年開始,四聯集團聯合重慶醫藥集團等單位,成立了四聯優侍科技養老有限公司,創辦了優侍高齡社。 「我們將顛覆傳統養老模式,實現養老產業由『物理組合』向『化學反應』的轉變。」
  • 「數位化智慧循環養老課題」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
    法制網訊(通訊員 許鳴明)2017年11月26日,由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江蘇東方惠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起的「數位化智慧循環養老課題」研究項目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正式啟動並舉行發布會。「東方惠樂歷經十年勵精圖治、創新踐行,構建起了循環養老完整的產業體系,今天能夠攜手北大這樣的最高學府專家,為循環養老產業進行更加全面、更有高度的系統研究,進一步聚焦產業發展方向,優化商業模式,圍繞老齡人核心需求,提煉、制定出產業發展標準;相信在北京大學團隊及各方專家的支持幫助下,「數位化智慧循環養老課題」研究一定不會辜負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的期望,為中國老齡產業的創新發展貢交出滿意的答卷
  • VR在智慧養老方面的優勢
    打開APP VR在智慧養老方面的優勢 炫美視覺 發表於 2020-12-14 10:37:09 養老產業成為我國朝陽產業之一。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表示,中國老齡產業產值將在2050年突破100萬億元,屆時將佔GDP三分之一以上,這意味著與養老相關的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挑戰背後蘊藏著機遇,在基數龐大的老年人口背後潛藏著巨大的養老需求。
  • 這三個行業很有發展前景,入行後,你會越過越好!
    影院的主要客流是青壯年為主,但目前,這群人現在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消費,而是如何賺錢,因為這次黑天鵝事件,導致了很多企業面臨經營困難,企業不得不辭退部分員工或暫停招聘。這也導致了很多年輕人需要重新就業或找不到工作。人是鐵,飯是鋼,填飽肚子是關鍵。原來的行業已經沒有機會,尋找新的出路才是王道。
  • 居家智慧養老,託起幸福晚年
    近年來,我縣持續加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打造智慧養老新模式,依託現有網際網路資源,開展居家智慧養老服務,以「智慧養老」助力「老有所依」,託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縣居家智慧養老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鄭倩 您好,這裡是富平縣居家智慧養老指揮中心,請問需要什麼服務縣寶塔社區居民 羅根京 我最近有點頭暈,讓人過來給我看下一大早,縣居家智慧養老指揮中心的報警聲響起,指揮中心平臺上的可視呼叫器裡傳來了一位老人求助的聲音。
  • ...養老社區!大家保險公布養老「城心模式」,已在北京三環內布局三家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家保險已經在北京市三環內核心區域完成三家高品質CCRC(可持續照料型)養老社區的布局,首個社區嵌入式護理小站也在建設中。這一「城心模式」,不同於現在常見的城市郊區高品質養老社區和城區相對老舊的養老機構,它是一條差異化之路。對這一思路,還有諸多問號:為何在城心區布局?成本壓力如何化解?
  • 「三服務」助企渡難關,三門「金凱歐」重煥新生
    「三服務」助企渡難關,三門「金凱歐」重煥新生 2020-07-10 1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渭城智慧養老進社區活動啟動
    近日,渭城區智慧養老進社區活動啟動儀式暨文匯路街道202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揭牌儀式在202所社區廣場舉行,現場為20餘位老年人發放了智慧養老體驗產品。渭城區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精心打造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品牌,把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成尊老、敬老、助老、護老的溫馨家園,建成弘揚社會公德、展示精神風貌的靚麗窗口。
  • 公募基金對養老投資所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重
    同時,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公募基金對養老投資所需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重。此外,我國證券市場歷史上多次出現大幅震蕩,公募基金行業理應更好地發揮機構投資者的作用,對資本市場穩定作出更為積極的貢獻。公募基金公司需要突破發展瓶頸,培育與全球一流資管公司競爭的能力。公募基金行業需要增強實力,才能更好地服務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百姓民生。
  • 【公示】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
    泛米"三心"智慧養老系統FMYKZJ105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養老照護設備電動護理床SL-MB5-A106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居家健康養老一鍵醫生23蘇州普康智慧養老產業科技有限公司居家健康養老普康智慧居家健康養老服務24衛寧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居家健康養老
  • 蘭陽街道榮獲全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街道
    2020年1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組織召開2019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大會,對全國第三批示範企業、示範鄉鎮、示範街道和示範基地進行授牌,河南省蘭考縣蘭陽街道辦事處榮獲「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街道(鄉鎮)」稱號。
  • 2021-2027年中國智慧園區建設市場現狀與前景趨勢報告
    《2021-2027年中國智慧園區建設市場現狀與前景趨勢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智慧園區建設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智慧園區建設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智慧園區建設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智慧園區建設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智慧園區建設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智慧園區建設市場競爭格局及智慧園區建設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智慧園區建設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智慧園區建設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