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歐洲的疫情不太樂觀,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近乎哽咽地向中國求援,國人才意識到:原來我們不止有巴鐵,在歐洲還有一位小兄弟。這個小國很多人並不熟悉,其實他就是南斯拉夫的「遺孤」,是跟中國一起挨過打的兄弟。
說到這,我突然想起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美國為什麼總喜歡轟炸萬裡之外的國家,比如南斯拉夫、利比亞、伊拉克。可是古巴、委內瑞拉這些反美國家,明明就在美國眼皮底下,卻一直活蹦亂跳的,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燈下黑?」
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美國「外重內輕」的全球軍力部署。二戰結束後,美國的軍事戰略就是全球控制,簡單來說可以分成2大塊:海外基地為前沿,本土為後方。截止至2015年,美軍擁有374個海軍基地,雖然比冷戰時期的2千多個大為縮減,可戰備程度很高。一旦出現任何危機,這些前沿部隊可以第一時間「扛住」,本土的重兵緊隨而至。(下圖:美軍全球基地部署圖)
在海外駐軍的地點選擇上,美軍主要「關照」海運關鍵節點,這樣既方便調兵,又可以第一時間封鎖對手。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巽他海峽、馬六甲海峽、曼德海峽、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荷姆茲海峽、白令海峽、朝鮮海峽、望加錫海峽、佛羅裡達海峽以及非洲南端至北美的航道等關鍵咽喉要道,都處在美軍的控制和影響之下。(下圖:美海軍基地)
有了海外基地,控制了關鍵節點還不夠,美國要想控制世界,最重要的是不能讓亞、歐、非三大陸走向一體化。所以,美國不斷在歐洲和東亞施加影響,試圖幹擾歐洲一體化、東亞一體化以及俄歐合作,同時將中亞、西亞、北非這一地區打亂。如此一來,不僅威脅歐洲與東亞的能源安全,還掐斷了東西方的陸上通道。(下圖:美軍在西亞的軍事基地)
所以,在新聞上露臉最多的就是美國太平洋戰區和中央戰區,其次是歐洲戰區司令部,負責南美的南方戰區幾乎沒有存在感。難道說美國不重視中美、南美地區,其實不然!
從地圖來看,美洲就是一個超大型「島嶼」,孤立於歐亞非大陸之外,有點類似於英國跟歐洲大陸。在美洲大陸上,掌握話語權的只有美國一家,其他大國很難插手進行幹預。就算想給中美、南美的反美國家支援物資,也很難突破強大的美國海軍的封鎖。
儘管古巴、委內瑞拉等國都非常反美,但是並沒有給美國造成多大困擾,畢竟這裡只有美國說了算。真正讓美國頭疼的,是這兩國在拉美地區掀起的左翼運動,只是這個問題並沒有嚴重到需要武力解決的程度。
解決南美的問題,美國一般就是兩招:如果是大國,那就扶持親美勢力,因為拉美國家內部都很鬆散,中情局下手太容易;如果是小國,那就直接軍事解決,比如格瑞那達和巴拿馬。
問題是,委內瑞拉和古巴屬於「兩不沾」。這兩個國家都不算小,真要動起武來,用兵規模肯定小不了,還會牽扯自己的兵力,影響到更重要的戰略方向;而且這兩個國家內部管理的還不錯,下手也不容易。所以,古巴和委內瑞拉就如同待在颱風眼裡一樣,看起來危機四伏,實際上還是挺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