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斯託濟南全球生產中心的自動化生產車間 新時報記者攝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各國政府奮力抗疫的大背景下,經過各方共同努力,11月19日,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濟南市人民政府、德國曼海姆市政府、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承辦的「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交流大會暨2020中德(歐)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在濟南高新區如期開幕,這是中德中歐深化交流、務實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舉措。
歷經13年發展,「費斯託與濟南」成為中德合作標杆。開幕式視頻連線德國費斯託監事會副主席烏裡齊·斯託爾,他深情講述費斯託與濟南的故事,引發線上線下5000多位參會人員的共鳴。
烏裡齊·斯託爾的祖父於1925年創辦費斯託,他從創新的解決方案入手,使大型木工機械的操作更加輕鬆,從而提高了生產率。過去95年,費斯託一直是一家獨立的家族企業。自1960年代中期以來,費斯託成功建立在自動化和技術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例如汽車、食品包裝、工具機以及當今的3C、5G、半導體、太陽能、生命科技等。如今,超過2萬名費斯託員工為全球30萬客戶提供服務。
費斯託中國於1993年在上海成立。2007年,濟南氣動公司(JPC)加入了費斯託集團,為費斯託在濟南的生產工廠奠定基礎。經過13年發展,費斯託不斷加大投資,在濟南高新區孫村的新工廠將成為費斯託全球最大的生產中心。
「今年,我們看到許多行業的投資減少和放緩,但是我們費斯託依然決定堅持對孫村工廠的投資計劃。」烏裡齊·斯託爾說,在疫情暴發初期,費斯託就獲得了山東省政府和濟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正是有了政府的支持,才得以恢復生產,從而滿足呼吸面罩和呼吸器零部件的迫切需求。在此次疫情的各個階段,政府部門一直與公司並肩協作,展示了專業水平、效率和靈活性,「實際上,這並不令我們感到驚訝。自從在濟南開展業務以來,山東省政府和濟南市政府一直展示著他們的專業精神、奉獻精神,這為我們之間良好和富有成果的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費斯託位於濟南高新區孫村的新工廠已於今年10月開始運營,成為工業4.0和智能製造的基準工廠。烏裡齊·斯託爾表示,將繼續通過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投資來擴大這一全球生產中心,使孫村工廠滿足90%的中國市場需求,從而可以大大提高交付能力和競爭力。此外,費斯託計劃增強在濟南的研發能力,以建立針對定製解決方案和生命技術領域的產品開發能力。
「在中國開展業務是一項持續的機遇和挑戰,但費斯託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我期待進一步擴大費斯託與濟南市的合作夥伴關係,我個人期盼在下次訪問中與大家見面。」烏裡齊·斯託爾說。(新時報記者王穎軍)
●相關新聞
德國福士等11個項目集中簽約
11月19日,在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交流大會暨2020中德(歐)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開幕式上,「濟南國際招商產業園智能製造集聚區」啟動建設儀式,德國福士等11個項目集中簽約。
在2017年的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上,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正式亮相。「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連年取得新成績,今年3月又獲新殊榮。山東省政府批覆在濟南、青島、煙臺建設國際招商產業園,各打造3個產業集聚區。合作區被確定為濟南國際招商產業園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推動合作區進入全面建設的新階段。」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濤介紹,濟南國際招商產業園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位於濟南臨空經濟區核心區域,推出淨地18平方公裡,定位於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半導體、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智能製造產業,現已集聚德國博世、大陸電子、漢格斯特、博馬科技、希森美康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屢屢刷新全市工業「畝產冠軍」紀錄,致力於打造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對德智能製造合作區。
項目籤約環節,德國福士新工廠項目、中德產業創新中心等11個中外合作項目線上、線下集中簽約,項目合作方主要分布在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瑞典、荷蘭、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主要涉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產業金融等多個合作領域,協議投資總額101.3億元。
其中,德國福士項目致力建設自動化智能化的升級版綠色工廠,建成後不僅實現德國福士在濟南增資擴產,同時還將成為其在亞太地區研發、製造、人才培養基地。中德產業創新中心項目主要針對歐洲中小企業生產研發及辦公落地需求,面向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建設提供標準廠房載體,打造國際合作的示範引領性項目。 (濟南時報 記者:王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