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4日訊 (記者 張敏敏) 在濟南高新區投資促進中心有一位德國小夥,喜愛中國文化的他,娶了一位濟南本地姑娘,成了名副其實的「濟南女婿」。同時他也是高新區第一個外籍員工,作為外籍業務主管,高新區的招商引資、涉外聯絡,都少不了他忙前忙後的身影。
「我非常喜歡現在的工作,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高新區和德國甚至歐洲的交流,以後即使我回了德國,也會從事與中國相關的工作,一直做中德交流合作的橋梁。」王賽博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時間回到2011年,在德國一場慶祝中國新年的活動上,王賽博與在德國留學的濟南姑娘王文姣相識相戀。2011年秋,王賽博跟隨女友來到濟南度假,兩個月的時間,充滿煙火氣的濟南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濟南的山、湖、泉和古建築都太美了,帶給我很多震撼;濟南人非常熱情,有禮貌,給人很親切的感覺;非常值得一說的是濟南的美食,燒烤、把子肉……讓人慾罷不能。」 王賽博說,濟南的燒烤和德國有很大的不同,會放孜然、辣椒,然後串成串串,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2014年,王賽博和女友一起回濟南舉辦了婚禮,德國小夥兒,成為地地道道的「濟南女婿」,兩周時間,也讓他領略了更多濟南的風土人情。
兩次濟南之行,再加上妻子的影響,讓王賽博對濟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因為大學時他所學的是東亞經濟專業,還學習過中文,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他有了到中國,尤其是濟南發展的念頭。
2016年開始,濟南高新區改革用人機制,面向全球吹響廣招天下賢能的「人才集結號」。2017年3月,陪妻子回濟南探親的王賽博,遇到了可以在高新區工作的面試機會。
「面試完我就回德國了,期間一直跟高新區保持著聯繫,3月份面試,6月份收到入職通知,8月份我就來高新區入職了。」王賽博說,收到入職通知後,他只用了兩個月賣車、退房、申請籤證……辦完了所有手續。他還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字「王賽博」,「因為我英文名字短稱是Seb,然後賽博和Seb的發音是很像的,王是我媳婦的姓,所以我的中文名字就是王賽博。」
王賽博入職了濟南高新區投促中心,他所在的濟南-德勒斯登辦公室是高新區產業技術創新協同中心為中德企業合作交流合作服務而設置的一個機構。剛剛入職,他就趕上了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的召開,便立即投入到會議的前期準備和會議期間的服務工作中,很快適應了新的工作和環境。
從入職到現在,王賽博參與了四屆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的各項工作,還負責管理、協調高新區的海外辦公室,為高新區的招商引資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做高新區展示廳的解說員,為來高新區參觀考察的外國客人講解高新區的發展成就,這讓他對高新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王賽博看來,中德之間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加強中小企業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產業優勢,有利於促進中小企業共贏發展。濟南在建廠投入、人力成本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而且隨著近兩年營商環境的改善,濟南正在吸引更多德國甚至歐洲企業來投資建廠,尋求合作,他這座「橋梁」,也會發揮更大作用。
如今,他和妻子、女兒已經在濟南工作、生活了3年多。「我想讓女兒在濟南上幼兒園、小學,在這裡她首先要把中文學好,包括閱讀和寫字的能力,我會同時教她德語,讓她同時接受兩國文化,以後也可以從事促進兩國交流合作的工作。」王賽博說。
【來源:中國山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