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唐山連發3次地震:44年前唐山人的「朋友圈」,我至今不敢看

2020-12-15 每日一菜

趁還活著,請用力去愛,請好好生活。餘生,請少說再見,多說珍惜。

作者 | 清歡

來源 | 清歡讀書會(ID:linqingxuan01)

01

唐山突發地震,再次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弦。

7月12日06時38分,河北唐山市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我想要的未來,是看得到安全感

歡歡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分手了,她說,跟一個看不到未來的人在一起,感覺每天的生活的都像在走鋼絲,顫顫巍巍的掉不下來,但是也走不到對岸。為了以後的幸福,長痛不如短痛,還是分開算了。

當時對於歡歡的分手,朋友中分成了兩個陣營,放棄太早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會錯過『什如果你不相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門匙放縱肯定更不是我知道許多人習慣誇大他們真實的愛意或好感而我習慣於掩飾所以你應『該明白為什麼「克制」對我來說是最值得尊重的品沒有希望生存就失去了意義希望是

初夏一到,冰雪碧、冰可樂、冰芬達……各種帶氣的飲料又成了夏日寵兒。飲料雖好喝,但如果每天當水喝,很可能會喝出健康問題來。

25歲小夥飲料當水喝血糖暴了

25歲的小陳,杭州人,按照他的說法,大學畢業後就成了高級農民工,白天跑建築工地,晚上在工地宿舍熬夜畫建築圖紙。不管在工地還是宿舍,小陳幾乎不離雪碧,一天工地跑下來不喝水,渴了就一瓶接一瓶的把雪碧當水喝。晚上在宿舍熬夜畫圖紙,也靠雪碧吊精力。前段時間,單位組織體檢,身高174釐米的他體重172斤,空腹隨機血糖19mmol/L,而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一般不高於6.1mmol/L,體檢報告懷疑小陳可能患有糖尿病。

小陳看到糖尿病三個字就蒙了,他往年體檢除了體重超標外,連高血脂、高尿酸都沒有過,家族也沒有糖尿病,為啥今年就突然糖尿病了?小陳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內分泌代謝病科,一查血糖19.35mmol/L。內分泌代謝病科副主任董鳳芹主任醫師仔細問診後發

今天我們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通過閱讀本章的內容,您將了解到:

1.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愛學習嗎?

2.讓孩子喜歡的學習任務有什麼特點?

3.我們該怎麼做,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讓我們開始閱讀今天的內容吧!

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愛學習嗎?

學齡段孩子父母最經常問的一個問題是: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孩子不愛學習」,其實這個前提就是不對的。

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愛學習的嗎?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更細緻地思考:

孩子到底不愛學「什麼」?

學校學習的科目,他有沒有特別喜歡哪些學科,有沒有特別不喜歡什麼學科?

孩子真的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嗎?

比如搭積木、拼圖、看繪本,這些事情都不喜歡嗎?

一個媽媽曾經分享了她的故事:她說:

「沒上小學之前,我兒子很優秀的,自己看書都能看一個多小時,自己玩拼圖,能玩上半天,特別專注!唉,就是上了小學,一做學校的功課就不行了。」

我接著問:「他是學校的功課全都不行,還是有些科目比較愛學?」

那位媽媽說:

也不是全不行,語文背誦比較好,孩子很快就能完成,還自豪地給家人展示,但寫字時就會特別拖拉;數學做簡單題也行,遇到難題不會做他就有些著急,如果題目量大,他看著題目就會發呆,很牴觸。

讓孩子喜歡的學習任務有什麼特點?

聽了這個故事,我們就明白了:

孩子喜歡的學習任務要符合兩「有」原則:一是有用,二是有趣。

看書、拼圖有趣,這樣的「學習」孩子喜歡;

語文背誦讓孩子有成就感——有用,這樣的學習孩子也喜歡。

但孩子會不愛學習呢?因為學校的學習不符合有趣,有用的原則。

作業量大或者題目太難不會做,導致孩子學得沒成就感,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常常看不到學習對他的好處。

這就需要家長的陪伴和指引,要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看到學習行為的長遠好處,讓孩子去體會對學習的掌控感。

我們該怎麼做,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努力,來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興趣:

幫助孩子營造學習氛圍

很多家長都有陪讀的習慣,但是經常把陪讀的局面弄得「雞飛狗跳」,這是因為,我們在陪讀的過程中用錯了方法。

首先,陪讀時不要總盯著孩子看。

有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時眼睛盯著孩子的筆,寫錯了立刻指出來,孩子剛一走神兒立刻就敲桌子。

那孩子會是什麼感覺?

就像我們在做飯,愛人在旁邊看,我們剛一切菜,他就說「太粗了,再細點兒」;

油在鍋裡,我們手裡拿著菜正要往裡放,他又說「快放呀,一會兒油冒煙了」;

一小時下來,菜終於做好了,他又評價「這個菜鹽放多了」「這個菜炒過火了」。

我們什麼感覺?下次我們還要不要做飯?

一種行為如果得不到鼓勵,我們也獲得不了完成時的喜悅,如果在完成過程中還伴隨著被指責的壞情緒,那麼這種行為是沒法堅持下來的。

孩子學習也一樣,學習本身就很枯燥,如果旁邊再一直伴隨著父母的嘮叨、指責,這樣學習行為是很難堅持的。

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一定要用心去幫孩子營造好的學習氛圍。

比如孩子學習時,我們可以在旁邊看書,和孩子說:「你寫這兩行字時,我想要把這頁書看完,你別寫太快哦,不要我剛看了半頁你就寫完了。」

孩子想超過你,他一定會「小宇宙爆發」偷偷快寫。

隔段時間我們要真心感謝他,對他說:「陪你學習的這段時間,我自己讀完這本書了,這樣陪你學幾年下來,媽媽也一定長進不少。」

其次,我們還要幫孩子做好作業管理。

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可以使用【打勾清單法】

首先,我們幫孩子理清有哪些作業,然後將這些作業列一個清單。

然後,確定作業完成的順序,比如在精力最好的時候優先完成一些困難的作業,把簡單的作業放到後面完成。

最後,做完這項作業就在清單上打個鉤,讓孩子有成就感,然後開始做下一項。

這個清單打鉤法是非常神奇的,將大目標拆解成有步驟、有次序的小目標,能夠幫助孩子養成目標管理、時間管理的好習慣,也能讓孩子體會到一項項完成作業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在孩子面對困難時,要認同他的畏難情緒

當孩子面對困難時,我們常常喜歡跟他說「沒什麼難的」。

孩子的內心其實覺得「好難,我做不到」,我們卻跟他說「沒有什麼難的」,這就有了衝突。

就像我們剛剛工作的時候,一項艱巨的工作落到自己頭上,這個任務對我們這種新手來說完全沒有頭緒,可是領導卻說:「這件事沒什麼難的,你怎麼還幹不好?」

我們什麼感受?惱火嘛!

所以在孩子面對困難時,首先我們要說真話,認同孩子的畏難情緒,對孩子說:「嗯,是的。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這樣我們跟孩子之間就打開了溝通的第一步,讓孩子知道我們在同一個頻率上思考問題。

然後,跟他說:「媽媽也看到你好像一直在找辦法,希望可以解決這道題,是嗎?」,這一步是把孩子內在的願望明確地表述出來

之後,再鼓勵孩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說:「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樣的辦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吧。」

當學習不順利時,要幫助孩子想辦法突破

有時家長看到孩子難過就寬慰他:「這個很難,別的同學也不會,沒事的,你已經很棒了。」

這樣的教育方法非常不好。

這看起來是我們在幫助孩子脫離焦躁,建立自信,但這是虛假的自信,孩子到了班上自己都會產生質疑:明明那麼多人會,可是自己不會,還是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差。

面對孩子的難過,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一定不是幫孩子逃避,而是要跟他一起找到辦法突破。

我們可以跟他說:「媽媽小時候口算也總是出錯,後來姥姥專門給我出了很多口算題讓我練習,每天100道,練得我都快『吐血』了,後來我的口算成績終於提高了。」

「這是什麼垃圾?」當前,這樣「直擊靈魂」的提問在上海比比皆是。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意味著經過20多年倡導之後,垃圾分類終於將納入法治框架。

那麼,到底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不分類的垃圾會帶來怎樣的損失?

究竟如何才能把啃了二十多年的垃圾分類「硬骨頭」真正攻克?

6月19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物業人員通過舞蹈的形式吸引樓內人員參與了解垃圾分類。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1

「分」就是「減」

我國人口規模龐大,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堪稱巨量。根據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2015年提供的數據,我國人均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440千克,並以每年8%-10%的速度與增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城市垃圾處理能力不足。

以北京市為例,據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介紹,現在全市每天會產生將近2.6萬噸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北京有29個垃圾處理終端設施,都在滿負荷運轉。

據統計,垃圾分類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減少三分之二,有利於改善垃圾品質,使得焚燒(或填埋)得以更好的無害化處理。

以垃圾焚燒為例,分類能助力焚燒處理做得更好,可起到減量(減少垃圾處理量)、減排(減少汙染排放量)、提質(改善燃燒工況)、提效(提高發電效率)等作用。

北京環衛集團南宮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是北京第五座生活垃圾焚燒廠。在一個深28米、能容納1萬噸垃圾的垃圾儲倉裡,兩個巨大的抓斗起降張合,不斷將垃圾投入2個溫度在850℃以上的焚燒爐中。這個焚燒廠每天能「吃掉」1200噸的生活垃圾,並「吐出」約35萬度電。

負責該焚燒廠的北京環衛集團南宮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滿昌告訴記者,「生活垃圾分類後,垃圾熱值能提升20%以上,大大提升了垃圾焚燒的發電量,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一方面垃圾焚燒廠在環保排放控制方面的壓力會降低,另一方面再生能源轉換率會進一步提升。」

光大證券環保團隊認為,垃圾分類將進一步推動提高焚燒熱值,幅度為30%-40%,若以0.4元/度上網電價計,垃圾焚燒項目盈利將提升15-20元/噸;同時垃圾分類還將控制二噁英排放,分類後二噁英排放降幅可達80%。

2

「一股腦」的難點和突破點

在北京,雖然多數小區的垃圾桶都貼有垃圾類別標識,但是大部分居民對於生活垃圾幾乎都是混裝處理,不會進行分類。不少居民表示:「反正垃圾車都是一股腦全部運走,分類了也沒用。」

這樣的現象和心態十分常見,在北京市市人大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郝志蘭看來,一方面,當前「混裝混運」現象影響了居民開展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居民垃圾分類不到位,也影響了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的效果。由此易形成垃圾投放主體和收運主體之間互不信任、互相推責的惡性循環。

那麼這樣的循環給如何破解呢?其實,垃圾分類的全部工作分為4個環節: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郝志蘭所說的惡性循環主要發生在前三個環節。

袁滿昌介紹,以他從事環衛事業多年的經驗來看,目前北京已經在體系上做好了垃圾分類的準備,特別在分類處理的環節,各類垃圾都能得到合理的處置。而「混裝混運」的現象在垃圾運輸車輛升級換代以後也能得到很好的處理,「這個問題都不大,難點還是在於分類投放和分類收集環節。」

郝志蘭表示,垃圾分類尚未成為居民的普遍行動和生活習慣。民意調查顯示,北京居民對垃圾「四分類(廚餘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知曉率達到了80%,但是居民分類投放的自覺性和參與率仍然較低,對廚餘垃圾的準確投放率僅有2成。居民垃圾分類還處於「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後」的階段。

據了解,目前在北京市30%的街道、鄉鎮已創建了100個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孫新軍表示,2019年示範片區覆蓋率要達到60%,覆蓋200多個鄉鎮街道。

實際上,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還處於制度覆蓋推廣上,與實際覆蓋差距較大。

「我們從市城管委提供的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工作小區名單中隨機抽查了7個區的12個居民小區,其中廚餘垃圾分出率較好的5個小區,基本靠的是『綠袖標』的現場督導和二次分揀,人力成本較高。垃圾分類如果沒有更加廣泛的群眾參與,就會出現『試點成功,推廣困難』的現象。」郝志蘭表示。

6月19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垃圾回收人員將垃圾運回垃圾房,進行集中分類整理。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3

「罰」不是目的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6個城市已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或規章,26個城市將垃圾分類工作列入立法計劃,2017年以來,上海、廈門、西寧、廣州、深圳重慶、太原等地分別發布了垃圾分類地方性立法。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這意味著,在全國進行20多年倡導工作後,上海率先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在條例中首次明確對生活垃圾全流程進行分類,確立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和相應法律責任等。比

你們之間的聯繫,全靠你一人死撐

有這麼一種男人,平時跟他聊天,可能會覺得相談甚歡。但是所有的對話,幾乎全是從你先開始。

你會經常跟他找話題聊,不捨得結束對話。但他好像從來都不會主動來找你,如果你不主動挑起話題,他就能十天半個月都不會聯繫你。

當你們發生了矛盾,鬧冷戰的時候,他的態度也是如此,一副不主動、不負責的態度。

有時候你只是跟他賭氣,想使個小性子,只要他過來哄哄你,你就能轉怒為喜。但他卻永遠那麼晾著你,絲毫不願意花時間去找你。

其實誰都不是不講道理,發脾氣只是想看看他能為你退讓到何種境地。

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一旦受了委屈就喜歡沉默。在乎你的人會為你放下架子,不在乎你的人卻維持著僵局,從頭到尾,失望的人都只有你自己。

從來不對你解釋什麼

張愛玲的《小團圓》裡有句話: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當初看到這一句時,小編特別有感觸。

深愛著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忍不住變得卑微。哪怕他不來找你,你還是能替他找著各種藉口,不停地說服自己,安慰自己。

他不回你微信,不主動找你,就連你質問他時,他的態度也總是那麼敷衍了事。他對自己做的一切,從不會過多地解釋,反倒說你疑心病太重,不夠體諒他。

可是,很多女人就是這麼傻的,哪怕知道他說謊,但還是願意相信。誰料他連一個謊言都懶得對你羅織,就這麼踐踏你的真心。

你總是給他找藉口,甚至還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但這些理由,編到最後你自己都累了。

累了,就離開吧。所託非人,就算了吧。他沒那麼愛你,你也知道的。

總有一天,你會找到那個秒回你的信息,置頂你的微信,常常想要黏著你的人。你的過去他或許無從參與,但你的未來會被他細心呵護,捧在手心。

結語:

很多男人總是覺得,女人在微信聊天上這麼小一件事上,就常常小題大做,好像很無理

,再懂雅。

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裡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7次。

此次地震,是近5年來最大的地震。

多地網友表示,震感明顯。

有網友說:唐山+地震一起出現,感覺心跳都停了一拍。

這不禁讓我想起,馮小剛導演的那部電影《唐山大地震》。

印象最深刻的是,地震當中一位媽媽的兒子和女兒都被壓在水泥板上,但是這位媽媽只能救一個人,最後她救了兒子。

有人說這位媽媽很殘忍,但是事實上她才是最痛苦的那個人。

你沒經歷過這種事情,又怎麼會明白。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承認自己的渺小。

災難的來臨,總是這麼突如其來。

前一秒在眼前的人,下一秒也許永遠說再見。

好好活著,對一些人來說,並不容易。

02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

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

街道、鐵路在強烈的搖撼後,變形、倒塌……

無數高樓倒塌,656136間民用建築倒塌,受損率高達96%,在市區已經找不到一幢完整的建築。

23秒內,一座擁有百萬人口的城市,變成廢墟。

更可怕的是,當時是在深夜,很多人都在熟睡。但意外就是來得這麼毫無防備。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地震發生後,醫護人員馬上趕往現場施救。

可是由於當時缺少大型起重設備,大部分都只能靠人力搶救,地震傷亡情況慘烈到極點。

這一次地震,共造成242769人死亡。

無數條鮮活的生命,葬身於瓦礫之中。

另外,還有16.4萬人重傷。

這個冷冰冰的數字,令很多人在輪椅上,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

這次巨大的自然災難,令唐山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們從未留意春秋不見,更不相信曾誓不分離的人,有天也會變成一春一秋,咫尺天涯。

只有親歷災難後,或許你才會發現,能活下來,是多麼的幸運。

03

可有些人的生命,永遠定格在12年前汶川的那個夏天。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發生8.0地震。

那個被預製板壓得死死的男人,不停叨念著「老婆懷孕了,不希望小孩生下來沒有爸爸。」

可在80小時後,他卻永遠離開了……

還上著中學的學生程磊,在地震不幸遇難,可那一年,他才17歲。

程磊他的父親,強忍著背痛,把兒子背回了家。

一對夫婦,在幼兒園的廢墟中,只找到了孩子的遺體。

有個爸爸,特地從浙江趕回汶川,跑到女兒教室,找著女兒,忍不住崩潰大哭。

這一場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

可是,難過的還有奮力救人的軍人。

他們與時間爭分奪秒,不顧餘震,只顧爭分奪秒地挖。

但他們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他們也會嚎啕大哭。

那句「對不起,孩子,我們來晚了……」,摻雜著多少的無奈和心痛。

廣元市長在現場指揮救援時,在採訪中也忍不住崩潰大哭。

孩子的書包還在,人卻在天涯……

多麼希望 ,這場地震沒有到來。

孩子可以像往常一樣,好好上課,正常回家。

只能說,有的人離開,真的來不及說再見。

04

網上有這麼一段話:

如果,馬航能夠安全返航;

如果,重慶萬州公交沒有墜江;

如果,四川沒有發生地震;

如果,泰國普吉島沒有翻船事故……

在泰國事故,最痛心的是,一家五口去旅遊,最後只剩一個人回來。

「我的親人都不在了,就剩我一個人了……」

這時候,我們是否才會記起,以往和家人那些平平淡淡點滴,是多麼的珍貴。

烏蘭察布(Ulanqab)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市,地處中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9°37′~43°28′,東經109°16′~114°49′,東西長458公裡,南北寬442公裡,總面積54,500平方公裡。 [1] 東部與河北省接壤,東北部與錫林郭勒盟相鄰,南部與山西省相連,西南部與首府呼和浩特毗連,西北部與包頭相接,北部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100多公裡。烏蘭察布系蒙古語,譯為「紅山口」。烏蘭察布地理位置優越,內蒙古自治區所轄12個盟市中,烏蘭察布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北開南聯的交匯點,是進入東北、華北、西北三大經濟圈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國通往蒙古國、俄羅斯和東歐的重要國際通道。2016年09月,烏蘭察布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之一。2017年06月,烏蘭察布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國家衛生城市。2018年12月13日,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戰國時期,烏蘭察布區域的大部分是趙國和匈奴的領地。秦並六國後,又在原來這裡的趙地設置雲中、代郡、雁門三郡。秦亡後,匈奴乘中原禁楚漢相爭,無暇他顧之機,大舉南進,這裡的大部分地區為匈奴所佔有。西漢時,匈奴還在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內,建立了最高的政府機關——中部單于庭。北魏前夕,拓跋、鮮卑在盛樂(和林格爾土城)設立北都,建立代政權,續據匈奴故地。

這時候,我們是否才會發現,生活原來還有那麼多的來不及。

有的人,真的走著走著,就散了。

《後會無期》裡面有一句:告別的時候,還是要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可能就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有可能就是最後一眼。

當禍事降臨,我們什麼都無法挽回。生命在一瞬間就消失了,而遺憾卻深深的烙印在我們心中。

所以,別揮霍當下的平淡,多珍惜一些,離別的時候,遺憾就會少一些。我們總要明白,人生無常,餘生也並不長。

千萬不要在痛徹心扉後,才在遺憾中才學會成長!

清歡說:趁還活著,請用力去愛,請好好生活。

餘生,請少說再見,多說珍惜。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相關焦點

  • 突發!唐山連發3次地震!瀋陽有震感
    今天早上河北唐山突發3次級地震7點14 分,遼寧省地震局官方微博發布信息: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0-07-12 06:38:25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中經度118.44,緯度39.78,震源深度10km。
  • 鳳凰涅槃,唐山大地震已過去44年,來看看這幾位生還者現狀如何?
    多數人都對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一幕幕記憶猶新,那個平凡的午後,地動山搖,一場浩劫造成6萬9千多人遇難。然而年輕的朋友並不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還曾經有一場更加慘烈的地震浩劫,那就是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
  • 為何44年後唐山大地震仍有餘震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距離震中100多公裡外的北京、天津、遼寧等地區都有明顯震感。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舉行的地震情況通報會介紹,古冶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且唐山大地震的餘震可能會持續上百年。為何唐山大地震已過去44年,還會有餘震?
  • 唐山連續地震三次,最大一次5.1級,還會有破壞性地震發生嗎?
    7月12日中國地震臺網信息,在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三次地震,6時38分45秒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7時2分45秒發生2.2級地震,震源深度15公裡;7時26分50秒發生2.0級地震,震源深度在12公裡。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
    1976年7月28日向全世界播發了以下消息:我國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豐南一帶,7月28日3時42分發生強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較強震感。據我國地震臺網測定,這次地震為7.5級……中國在幾天後再次公布了經過核定的地震震級:芮氏7.8級。
  • 唐山大地震後,醫院出現一大群「人」…
    奶奶很大年紀了,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叫她媽媽去看村頭的石頭是不是裂開了。 有一天她媽媽回來告訴奶奶石頭裂了很大一條縫,奶奶好像知道了什麼,沒過幾天就走了,當時是晚上,她媽媽還小,嚇得蜷在床下。半夜也不敢出去叫人。
  • 唐山大地震四十四周年紀念日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員地震。
  • 我國最大的3次地震,其中一個是唐山地震的11倍,造成83萬人傷亡
    真實會對人類地震造成的威脅並不多,平均每年為十年或兩次,並且可以在不同地區造成嚴重的嚴重災害分布,平均而言,在不同國家中只有一次或兩次是非常罕見的,但是並不意味著不會,在中國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幾次,然後沉重的地震造成了嚴重的災難,今天列出的三場重大地震是傷亡人數最多,受影響最大的地震。
  • 《唐山大地震》:不是我不記得,而是我忘不掉
    只有真正經歷過死亡的人才能深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近日唐山又發生了5.1級地震,讓人們又捏了一把汗。讓我們來重溫一下《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吧。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
  • 唐山大地震42周年:地震前發生4個詭異現象,至今仍然心有餘悸
    42年前的今天,即公元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11秒,中國河北省唐山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的大地震。此次地震,持續約23秒,造成24萬餘人死亡,16.4萬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地震之後,整個唐山被夷成廢墟,導致四千多個孩子無家可歸。
  • 唐山大地震"漏報"真相:一段不該被忘卻的歷史
    他說,「小洲先生,你寫了一部長篇我看到了,唐山大地震漏報的情況為什麼沒人寫成書?」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漏報的說法。我說你是誰,他不說,但告訴我「有這麼一條線索,你願意採訪的話,這裡邊有好多的事情。」於是,他告訴我去找唐山地震辦主要負責人,楊友宸。我找到了楊友宸之後,老頭向我和盤託出了唐山地震監測網的內幕。
  • 唐山連續地震3次,最大一次5.1級,還會有破壞性的地震嗎?
    7月12日, 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河北唐山市古冶區連續發生3次地震,分別為5.1級、2.2級、2級。其中唐山5.1級地震系近5年來周邊最大地震,當然,最強的5.1級地震波及範圍也是比較大,發生在07月12日06時38分,因為震源深度只有10千米。本次地震產生了什麼影響?
  • 唐山又發地震?地震是如何產生的呢?
    唐山發生地震?地震是怎樣產生的呢?如何儘量逃脫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2日0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有網友表示,在地震發生前,電視裡彈出了預警信息。
  • 唐山大地震倖存者,44年前尋找救命恩人,結局是淚奔
    介紹前,一個地震橫掃了唐山的每一寸土地,被迫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這麼多年,那些離別,永不停止尋找的腳步。尋找,是為了更好的向前看,期待再次相遇,相見,感恩。信仰,就像唐山這個城市重生了。一段40多年前的痛苦記憶,一個40多年念念不忘和大地震的地方,他在大地震經歷了怎樣的生死考驗,那些年的救世主在哪裡?01顏廷軍,是河北唐山人,是維修公司的安全員,從事安全管理。
  • 《唐山大地震》痛苦的選擇,堅強地活下去,成功後不忘家裡那個人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一部劇,無意中看到了這部電影,我去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當年的唐山大地震,雖然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生,但是在家裡聽老人提起過,那次的地震死傷無數,唐山瞬間變成了廢墟,那個時候全國人民都團結起來一起幫助唐山人民抗災,在災難的面前我們人類是渺小的,災難來臨的時候不給我們任何的提示,讓我們沒有任何的準備,但是只要我們團結起來,什麼樣的災難我們總能抗衡過去,單人的力量雖然不強大,但是千人百人萬人全國人
  • 唐山5.1級地震提前5秒預警 預測地震APP到底靠譜嗎?
    前幾天,發生在唐山市古冶區的5.1級地震迅速在朋友圈內爆屏,儘管震級不大,但由於所處的位置特殊,再加上44年前那場舉國震驚的唐山大地震,一下就把它推到了熱搜榜首頁。  朋友圈裡流傳的7.12唐山古冶地震場景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唐山人,小編當時的確沒有太多緊張的。正如朋友圈裡所說,絕大多數唐山人對於地震其實早就有了群體免疫,一般的小震小災也都能夠淡然處之。
  • 1976年唐山23秒,400000生命,真正可怕的並非地震,而是殘生餘震
    緣起:14年前,一本書引發的創作靈感電影《唐山大地震》改編自加拿大籍華裔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14年前的7月28日,張翎正準備從北京飛回多倫多,登機間隙,偶然間翻到一本名為《唐山大地震親歷記》的書。這本書激發了張翎濃厚的興趣,他滿懷好奇讀完了書中記錄的60位唐山大地震倖存者和見證者的口述回憶,讀罷一聲嘆息,長久都說不出話來。
  • 唐山發生近5年來周邊最大地震,居民表示很淡定
    (健康時報記者 郝倩玉)7月12日0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裡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7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均有震感。河北省人民政府已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 河北唐山夜裡又發地震引熱議,地震過後的餘震究竟能持續多久?
    根據國家地震局官網消息,就在18日夜晚8點46分,河北唐山市豐南區(北緯39.37度,東經117.99度)發生芮氏2.0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這已經是唐山地區距今年7月16號以來短短四個月發生的第二起地震,雖然震級相比7月份的那一次5.1級要微弱許多,但仍然惹發大家熱議。
  • 5.1級地震是個啥概念?唐山近期還會有大震嗎?權威解讀來了
    7月12日早上,唐山發生5.1級地震,京津冀多地有震感。據河北省地震局消息,本次地震發生在唐山老震區,最近的斷層尚未命名,距離約6公裡。其他最近的斷層是榛子鎮斷裂,距離約12公裡。截止到7月12日10時00分,共發生餘震33個,4級以上0個,3.0-3.9地震0個,2.0-2.9地震2個,1.0-1.9地震0個,1.0級以下3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