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如此繁華
我們卻從未如此孤獨
「無論身處何地,你都可能感到孤單,但生活在一座城市裡,被數百萬人圍繞著,又會催生出一種別樣的孤獨的滋味。」英國作家奧利維婭·萊恩在她的大作《孤獨的城市》中,對「城市裡特有的孤獨感」如是寫到。
城市裡特有的孤獨感 | 視覺中國供圖
在她筆下,從美國現實主義畫家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到著名「局外藝術」派藝術家亨利·達戈(Henry Darger),再到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這些曾生活在紐約的當代藝術大家,都不斷深陷孤獨,直面孤獨,並試圖描摹「孤獨」。
譬如,霍普的代表作《紐約的房間》《夜鷹》《自助餐廳》中,無論是相對無言的男女、路邊的咖啡店,還是深夜的自助餐廳,都疏離而又落寞,散發著一種靜止的、深刻的孤獨,像極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人。藝術史家洛伊德·古德裡奇感慨,「沒人能比霍普更深刻地畫出20世紀美國人的肖像」。而在談及《夜鷹》時,霍普也曾說,「我可能在無意中畫出了一個大城市的孤獨。」
愛德華·霍普《紐約的房間》《夜鷹》《自助餐廳》
| 作品來源於愛德華·霍普官方網站
霍普的畫作,似乎也是當下中國現代都市人的掠影。據淘寶發布的《2017年中國空巢青年圖鑑》顯示,目前國內20-29歲的空巢青年總數超過了5000萬,其中90後佔到了60%以上。而這些獨自漂泊異地的年輕人,也曾有過形單影隻地喝一杯咖啡,漫無目的地在夜晚遊蕩的命運,也會獨自蝸居在諾大的城市一隅、通過玩手機來打發一日光陰。
IT編程員小陳就是5000萬空巢青年中的一員,小陳在北京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擔任研發,每天8點出門,晚上11點回到蝸居的小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雖然偶爾的空閒時間他也會看看書,打打遊戲,和在遠方的父母、女友打電話、視頻,但孤獨感總會在不經意間趁虛而入,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繁華的都市中,有時我像是一個局外人 | 視覺中國供圖
英國Channel 5電視臺曾做了一項「孤獨實驗」,研究「城市孤獨症」對現代人的影響。實驗將志願者放入無社交封閉」環境的貨櫃內,結果發現生活美滿的家庭主婦不到4個小時就情緒失控,一開始信心滿滿的喜劇演員也逐漸變得焦躁不安,孤獨對人的精神產生了超乎想像的危害。實驗結束後,志願者們第一時間撥通親人的電話,在與他人的連接中重新返回並擁抱真實的世界。不僅如此,美國楊百翰大學項涉及30萬的研究顯示,孤獨感的危害等同於酗酒或每天吸菸15,甚比不運動所帶來的危險還要嚴重。
無處不在的競爭壓力,忙碌緊張的工作節奏,缺位的情感寄託,給都市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孤獨,也讓他們隨時面臨被「孤獨綜合症」席捲的危險。那麼,我們是否能夠找到一種解決方式,打破暗藏在都市人之間的疏離,消去投射在個體身上的孤獨,在繁華的城市中開啟美好生活呢?
擊敗孤獨,從一次深度相聚開始
想要擺脫孤獨,首先要避免孤單。
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我們總是簡單地認為和別人保持聯繫,就能讓我們告別孤單。於是我們寄希望於用更簡易的方式,更輕巧的行動裝置進行溝通。然而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面對手機通訊裡幾百個聯繫人,微信裡滿滿當當的工作夥伴,內心依然會湧起「朋友遍地、知己難尋」的心酸。那些停留在虛擬世界裡每一次交談的小片段,永遠無法替代真實生活中和家人朋友一場面對面真正的交流。那些我們面對彼此時表現出的遲疑、猶豫、興奮到忘乎所以甚至找不到適當的詞語表達時的狀態,才是真實的我們,也讓我們真正了解、理解彼此。
和朋友相聚時的喜悅 | 視覺中國供圖
在「移動生活」時代,「聯繫越廣,我們越孤獨」的難題並非無法破解,或許簡單地放下手機和電腦,和平日裡因為繁忙而疏於見面的親朋好友來一次深度的相聚,為心靈做一次SPA,孤獨感自然也就煙消雲散。
向左滑動,和最親愛的TA見面吧
最近,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在網際網路平臺發起的「親 我們見面吧」倡議,就在線下掀起了一股和親人、愛人、朋友深度相聚的新風尚。本次活動所倡導的「文旅是一次深度相聚」理念,讓在家門口的旅遊變成一項和親友的感情互動,開啟了一種全新生活方式。都市人只要關掉長時間開機的電腦屏幕,走出蝸居的出租房,和親朋好友去主題公園共赴一次嘉年華,陪同爸媽去劇院欣賞一場藝術盛宴,不僅可以讓瀰漫在城市中的孤獨情緒遁匿消散,無從現形,更滋養了親情、友情、愛情的繁茂生長和深度碰撞。
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發起「親 我們見面吧」活動
孤獨,不是每個個體的宿命,更不是城市的代名詞。通過「親,我們見面吧」活動,親歷「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的參與者們也發現,華僑城在各地積極開展大量文化藝術活動、展覽:從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為代表的微縮景觀型主題公園,到互動體驗型歡樂谷連鎖公園;從OCAT館群的當代藝術展覽和公眾開放活動,到彩雲之南的風土人情;從成都安仁古鎮藝術節、平遙國際攝影節,到《盛世紀》《今時今日安仁》等精彩演出……不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藝術氛圍,也為都市人在琳琅滿目的商鋪、冷冰冰的寫字樓之外,構築了一個多元、溫暖的生活空間,為現代都市人告別孤獨、豐富美好生活開啟了無數可能。
華僑城茵特拉根主題酒店夜景
深圳歡樂谷瑪雅水公園
打破都市孤獨「魔咒」
和許多參加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的輕人樣,小陳在一個周末把母、友接到京,策劃了一個城市周邊遊。看著酒店父母眼神流露的慈愛,女友在遊樂園綻放的笑容, 小陳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和滿足。他發現,有時候和親相聚、出遊並不一定要去遙遠的希臘、巴黎,一個在城市周邊的文化旅遊也可以在彼此心中留存一份難忘的回憶。更難得的是,這種旅新方式打破了「都市,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的魔咒, 讓他在平日多了一個和親見的理由。小陳說,「華僑城旅遊文化節開啟了化與旅遊的融合,為我們帶來了更多文旅體驗。」
通過深度挖掘不同城市中的文化特質,並將其中精髓注入到旅遊產業中,擁有「中國文化旅遊第一品牌」美譽的華僑城集團,整合30餘年的行業優勢與經驗,以「深度文化體驗」豐富了旅遊資源,在中國的雲南、海南、山西、四川、北京、河北等地廣泛布局全域旅遊新業務,為中國旅遊業全面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而華僑城集結全國近五十座城市、二百餘項形式多樣的活動,打造的「2018華僑城文化旅遊節」,也是一項極具中國品牌特色的旅遊盛事,成為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故事的載體,是一張中國旅遊在世界上的文化名片。
2018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海報
更值得一提的是,華僑城對於「城市文旅」的深度挖掘,也源源不斷地滋養著一座座城市的未來發展。絡繹不絕的客流,不斷提升的知名度,帶動著一座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為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國民幸福指數、促進當地經濟文化蓬勃發展而輸血造血。
詩和遠方,就在眼前。美好生活,從這座城開啟。
策劃:三聯.CREATIVE
作者:聰
微信編輯/設計排版:李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