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警惕美國插手中日「島爭」
中國應該警惕日美聯手「引蛇出洞」的陰謀。如果中日發生武力衝突,美國選擇「合適」的方式、地點和手段,從後臺走向前臺,「伺機而動」的可能性不小。當然,這不會「嚇退」中國保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但會提醒我們做好萬全的籌謀和準備。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近日與日本執政聯盟內的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會面,並接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親筆信。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聽取了山口那津男的訪華報告後,積極評價並表示,將敞開對話的大門,希望今後日本政府和執政黨能與中方持續對話。前不久,安倍在接受日本電視臺訪談的時候,一方面表示日中關係非常重要,顯示出改善日中關係的「誠意」;另一方面卻在釣魚島問題上依然頑固地堅持強硬立場。安倍這種強硬立場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由於以石原慎太郎為代表的日本右翼勢力早已經把「不存在(釣魚島主權)爭議」搞成日本政治的「家規」和政治家頭上的緊箍咒,無論哪屆日本領導人都無法擺脫;其二,安倍本來就是一個鷹派政治家,強硬態度實屬其本性使然;其三,支持安倍強硬姿態最重要的因素是有美國撐腰,比如不久前在美國訪問的日本外交大臣岸田文雄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舉行會談。在釣魚島問題上,希拉蕊公開稱,釣魚島在日本的「施政」之下,反對任何單方面尋求破壞日本「施政權」的行為。
日本媒體稱希拉蕊作出了「在釣魚島問題上最強硬的『牽制中國』的表態」,然而也有人認為希拉蕊的表態不過是她大病初癒、下臺之前作出的最後的「政治秀」,「中日釣魚島摩擦未必會引爆中美軍事對抗」,「美國用軍事手段遏制中國崛起的決心至少在今天還看不出來」。
不過,在筆者看來,安倍作出「派特使」、「寫親筆信」等一系列外交動作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實質性問題是如何判斷美國武力介入中日島爭或美國被安倍「拖入戰爭」的可能性。
不久前,中日軍機在釣魚島空域「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已上升到「全新級別」,釣魚島問題引發局部戰爭的可能性日益顯現,中日很可能已經站在徹底滑向軍事對抗的轉折點上。釣魚島問題從性質上講是中日之間「一對一」的主權爭端,但一旦升級到軍事對抗,就會不可避免地卷進外部因素,包括美國因素乃至日本聯手的南海聲索國的因素。一句話,中日釣魚島軍事對抗的複雜性將可能大大超出「一對一」的直白性。
人們看到,一方面是日本不斷採取強硬舉措刺激中國,促使兩國緊張關係升級;另一方面是美國越來越表現出偏向日本一邊。1月3日,歐巴馬籤署了201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承認日本對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並重申《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規定的美國對日本的安全承諾。另據美國空軍透露,美將於1月中旬起在日本衝繩縣的美軍嘉手納基地臨時部署隸屬維吉尼亞州蘭利空軍基地的F-22「猛禽」隱形戰鬥機,還將在東海海域部署空中預警機(AWACS),使日本成為雲集美國最先進武器的「演示場」。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不應該被美國不斷放出的「美國不願看到中日開戰」的煙幕彈所迷惑,必須警惕如果中日圍繞釣魚島問題發生軍事對抗,美國有可能抗拒不了這個牽制中國的「機會的誘惑」,將中日「島戰」作為結束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的「機遇」。確實,美國當前並不希望中日開戰,因為這會干擾美國重返亞太的全盤戰略,損害美國在亞洲的利益,打不打仗是作為美日同盟的「盟主」——美國才能決定的事兒,不能由日本單方面說了算。
但是,另一方面必須看到,中日一旦打起來,美國決不會坐視不管。如果美國坐視它最重要的同盟國受傷,那會導致失去其他同盟國的「信賴」,甚至導致美國幾十年營造起來的整個同盟體系的崩潰。
事實證明,美國的戰爭門檻很低,美國打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時出手都相當快,美國國內敵視中國的新保守主義政治勢力和「軍產複合體」(美國前總統艾森豪語)以軍事手段扼殺中國和平崛起和「發戰爭財」的險惡用心和強烈動機不可低估,中國應該警惕日美聯手「引蛇出洞」的陰謀。如果中日發生武力衝突,美國選擇「合適」的方式、地點和手段,從後臺走向前臺,「伺機而動」的可能性不小。當然,這不會「嚇退」中國保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但會提醒我們做好萬全的籌謀和準備。(馮昭奎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