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PDD員工猝死事件上熱搜了。
跨年夜的餘溫還未消散,冷不丁就給了我們一大重擊。
觸目驚心的幾個字:
23歲的姑娘,加班到凌晨一點半,在回家路上猝死。
員工「猝死」消息,與大廠聯繫在一起,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標配。
但又豈止大廠,早在前幾年的「996福報」之後,
「打工人」的生活就註定如一隻鹹魚,艱難地度過難以翻身的一生。
「打工人打工人,打工才能成為人上人」,
是玩笑,是調侃,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知乎上有個答主寫,「打工人」成為年度熱梗的背後,
是一代無產階級終於意識到自己處於被剝削狀態的開端。
這話說得拔高了。
但現實中,我們確實生活在一個以加班為潮流的時代。
每個人都在為了生活、美好的明天而加班,每個人都企圖攀上頂峰,
每個人都覺得「猝死」離自己有點遠,起碼近幾年一定不會,過幾年再說吧。
這次,我們又一次被現實狠狠打臉。
死者剛剛畢業,是個98年的小姑娘,平時活潑有品位,有男友有未來......
她在跨年夜的前夕一定想不到自己這麼年輕,會跟「猝死」扯上關係。
據她的朋友描述,在那之前,她還有說有笑跟朋友父母聊天,約著下次與好友互相見面。
就像我們下班後才展開笑顏的一天。
可惜一轉頭,進廠五個月的她繼續投身加班戰場,為希冀中的未來拼命,最後在過度的加班和身體勞累後,突然心梗......
死在一個跨年夜的時間點,死在一條尋常的回家道路上。
「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社會中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年輕人,只是黑暗沒有降臨我們頭上。
其實原本這樣的猝死事件,還不足以令人心有餘悸,群情激奮。
「華為員工猝死」、「阿里員工自殺」早就在前幾年就頻頻出現眼前。
大家「習以為常」了。
可是,後續的另一則消息,令人異常心冷。
這才是整個事件在熱搜上掛一整天,令全網沸騰的關鍵。
這段由拼多多官方帳號發布的消息,在公布1分鐘後刪除。
僅看措辭,就讓人直皺眉頭,
「底層人民,哪個不是用命換錢?你可以選擇安逸,也可以選擇努力。」
是把「用命換錢」合理化,是對員工猝死事件的偷換概念?
還是對「用生命來努力」這樣的現狀麻木?
魔幻的是,這條消息立馬刪除後,拼多多立馬否認。
網友從不同埠給出自己截的信息後,知乎也參與進來,「倒插一刀」。
不過,拼多多公關實在反應迅速,被迫承認是公司帳號發出後,又甩鍋出去,是外包公司的工作人員操作不當,與本公司無關,並發布對知乎帳號管控不嚴的致歉聲明。
繼而再搬出死者父親的朋友圈截圖,「懇請不要再講死者捲入輿論當中」,將此事降溫再降溫。
處理得嚴絲合縫。
網友調侃:累死了一個打工人再找一個打工人背鍋。
其實在這裡來回討論事件,只能落到資本的力量身上,然後普通人仍然無可改變。
但我們也有堅持的底線,起碼,「用生命來奮鬥」不可取,將努力和安逸對立,更不可取。
我相信,每一個因畸形加班,引起喧譁衝上熱搜的「猝死員工」,
遲早會如人所料,降溫下來,消散退去。
我們縱然惋惜,也無可奈何。
唯一值得討論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這個2021年的開端問一下自己:
你離這樣的猝死,是遠是近?
不是引起焦慮,或者恐慌。
卡佛說: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
某一天醒來,你會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幹,就已經不知不覺被生活淹沒,然後疲憊不堪。
就像最開始996來臨時,也不是經過大家同意才成為了社會的主流。
更何況,現在鼓吹狼性文化和007制度的公司不在少數,
在前幾天,大小周制度還在知乎大肆討論一番。
沒有話語權的我們,很可能某天醒過來,啊我已經喘不過氣來了!
把時間倒退十幾年,「過勞死」,也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
再看這個詞條時,會發現「標準工作時間每周40個小時」是個美好的夢境。
起碼對於某些大廠工作員工,每月工作不超過300小時,會被領導談話+績效最低。
更無奈的是,上一世紀的工業革命是為了讓人民解放雙手,
現在的世界並沒有陷入當時所憧憬的生活當中,反而被更重的壓力所脅迫。
以至於,「過勞死」已經太過常見,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
另外,「公眾輿論」本身是一種滯後的消息,
當它不斷出現我們公眾眼前時,說明在社會的繁榮之下,早已經充滿勞動人民的疲乏不堪了。
令人慶幸的一點是,借著這次事件,年輕人拼命奮鬥的現狀終於被一再提起。
在這個節點上,好好思索一番,自己處於什麼樣的加班狀態,
才是對自己的負責任,也許能收穫一場最關鍵的頓悟。
普通人連好好活著,都已經拼盡了全力。
但拿拼盡全力掙的錢,去交ICU病房的錢,也是最大的得不償失啊。
在奇葩說最新一季裡,有一位叫東北英語姐的新奇葩。
她在「熱愛的工作令人頭禿,要不要堅持」的辯題中說:
不是我不喜歡這份工作,而是這份工作令我身體吃不消了。
我相信這是她的親身經歷,曾因為翻譯工作讓身體承受巨大的壓力,她選擇放棄工作了20年的公務員工作。
對於一個中年婦女來說,這是一種極大的勇氣和魄力。
但實話說起來,真的,有什麼能比健康和活著更重要。
對於每一個剛畢業,或處在上升期的年輕人來說,
囿於社會強加給我們的責任(房子車子票子),他們願意毫不停歇地幹下去。
因為一旦習慣「加班文化」,人就像車輪滾動,完全停不下來。
但每一次衝到眼前的「猝死」員工,都在提醒我們一次:
適合而止。
有些風景失去了,還有更好的風景也在別處。
畢竟生命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