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什麼會猝死?

2021-01-12 騰訊網

多數情況下,是心臟,扣動了猝死的扳機。臨床上,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兩大類,其中心源性猝死佔猝死的70%-80%。

文2003字,閱讀約需4分鐘

數據新聞編輯 李媛 新媒體設計 甲晨晨 校對 李立軍

《巴啦啦小魔仙》女主孫僑潞心梗猝死,年僅25歲;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因心臟驟停不幸離世。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

猝死,就是突然死亡。根據世衛組織(WHO)的定義,平時身體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這個「短時間」就是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目前沒有公認的統一標準,世衛的定義是6小時,也有一些觀點認為是1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之內。

多數情況下,是心臟,扣動了猝死的扳機。臨床上,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兩大類,其中心源性猝死佔猝死的70%-80%。

2020年4月全國性學術期刊《中國急救醫學》刊登的論文《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也顯示,心源性猝死為猝死的最主要類型,佔57.8%;肺源性猝死排在第二位,佔21.6%。

每年有多少人猝死呢?目前相關的流行病學資料尚少,我們以最主要的心源性猝死來看一看。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中引用的一項研究,我國的心臟性猝死(SCD)發生率為41.8/10萬。雖然發病率和其他國家相比並不算高,但以中國龐大的人口推算,每年我國心源性猝死發病人數要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為世界之首。

雖然,多數心源性猝死發生在65歲以上,但近年來也呈現出了一定的年輕化趨勢。

根據2015年發布在《中國法醫學雜誌》上的《廣東地區622例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1-50歲的男性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案例數最多,「小於20歲」和「21-30歲」年齡組也分別有32例和59例。

如果再算上其他類型,我國每年因猝死而消亡的生命還要更多。事實上,有很多人已經站在了猝死的懸崖邊,但他自己卻渾然不覺。

《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顯示,影響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緒激動(25.66%)和勞累(24.53%)。

對身體來說,情緒激動就像大壩決堤,會在短時間內對心腦等重要臟器造成衝擊;而勞累則是慢性消耗,由它誘發的急症看似無跡可尋,其實蓄謀已久。

怒髮衝冠不只會讓你胸悶,還會讓你離猝死更近一步。你情緒激動時,你的心跳會加快、血壓會升高,心肌耗氧量將增加,這容易誘發心梗,還可能引發嚴重的心律失常,導致猝死。腦血管也會受到威脅,《歐洲心臟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憤怒情緒爆發後的2小時,中風風險會增加3倍。至少從預防猝死的角度來說,佛系一點可能也沒什麼不好。

此外,臨床發現很多猝死的人,都曾經歷過高強度工作狀態。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工作60個小時以上的人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工作不超過40小時的人的兩倍。

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會讓交感神經一直處在高度興奮狀態,大量血管活性物質分泌,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這時心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血液壓打入到已經變細的血管中,血管也要承受高壓、高速血流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力。長此以往,心臟和血管都會遭受極大的傷害。

熬夜的危害就更明顯了。上述對照研究顯示,每晚睡眠時間不超過5小時的人,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是6-8小時睡眠的人的2.3倍。大量研究報告表明,睡眠時間與各種健康問題之間有顯著關聯,多種炎症、高血壓、糖尿病、抑鬱症等,都和睡眠不足有直接聯繫。熬夜刷手機的朋友們,真的不要「作死」了。

此外,猝死也和季節有很大關係。多項研究顯示,極端氣溫的冬夏季猝死發生率要高於春秋季。冬天,人體在低溫狀態下,外圍血管會收縮,血壓上升,心臟負荷會增加;夏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可能出現缺血缺氧反應,加上體內水分流失,血液黏度上升、循環受阻,容易誘發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季節交替時天氣不穩定,也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影響,比如2012年的冬春交替時節,深圳11天之內就有16人猝死。

除了對照風險因素進行早期預防,如果能儘早留意到猝死前的徵兆,也是不幸中的萬幸。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俞夢越,心源性猝死前會有胸悶、心慌、心跳過緩、暈厥、不明原因的疲乏、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等徵兆。

如果意外不幸發生,及時正確地進行急救,也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據統計,我國九成左右的猝死發生在醫院外,所以正確的心肺復甦、心臟除顫器(AED)的規範使用至關重要。

有研究指出,發生心臟驟停的患者若能夠在4分鐘內接受心肺復甦,成功挽救生命的可能性達30%;超過4分鐘,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基本為0。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崔松表示,85%-90%的猝死主要原因是惡性心律失常,也就是「室顫」,及時除顫是迄今公認制止心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

最後,為了遠離猝死,屏幕前的你,適當放下手機,放放工作,放過自己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
    有時意外就是這麼讓我們措手不及 今天,我們來關注一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猝死,在早上上班的路上,晚上加班的時候,運動的時候…… 清華IT男猝死馬桶;33歲女子健身房猝死;90年出生小夥路邊攤吃麵,心臟驟停猝死等等越來越多年輕人猝死的消息
  • 年輕人猝死3大導火索:可怕的是「三樣全佔」!
    為什麼年輕人猝死的這麼多? 名企員工,倒在夜班下班途中;年僅25歲的演員,在跨年夜飲酒後猝死…… 央視新聞的報導,既給出了答案,也令人心驚——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
  • 年輕人猝死背後,誰應反思?
    來源:半月談半月談評論員郝嫻宇最近,連續兩起年輕人猝死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1月2日,曾出演過電視劇《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員孫僑潞被曝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1月4日,拼多多一23歲女員工下班途中猝死。正值花季的生命驟然離世,令人扼腕,值得反思。
  • 猝死事件頻發,如何避免?盤點導致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導火索!
    最近,出現了不少年輕人猝死的消息,讓許多小夥伴瑟瑟發抖.....  《巴啦啦小魔仙》25歲演員猝死~    這些頻發的猝死的新聞屢見不鮮,時刻在提醒,即使身體機能正處於巔峰的年輕人也並非是厄運的絕緣體。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
  • 「猝死」為何盯上年輕人?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發生?
    編者按:年終歲末,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又見諸媒體,對此,我們除了痛心,也有疑問,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盯上?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的發生?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發猝死?
  • 年輕人猝死的悲劇越來越多,這4點原因,請主動避讓
    另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其中的緣由應該去了解清楚,掌握年輕人猝死是怎麼一回事,通過合理的方式來預防,否則身體不堪重負,不良生活習慣沒有糾正,生命健康會受威脅。1、壓力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和平時壓力過大有關,很多年輕人都想要實現自我價值,因此會在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鬥,但是人體想要保持健康勞逸結合很重要,如果過度拼搏,總是讓自己處於勞累過度的狀態中,可能會不堪重負導致猝死這種意外後果產生。
  • AI閃電|年輕人猝死事件頻頻發生 誰才是元兇?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0日訊 最近,連續兩起年輕人猝死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1月2日,曾出演過電視劇《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員孫僑潞被曝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1月4日,拼多多一23歲女員工下班途中猝死。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而其中43%的年齡都在40歲以下。容易誘發年輕人猝死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分別是熬夜、酗酒和情緒激動。
  • 接二連三的年輕生命驟然逝去,其實猝死病人中15%-20%是年輕人
    2021年開年才沒幾天,可怕的心臟疾病引發猝死已經帶走了好些年輕的朋友。從巴啦啦小魔仙參演者25歲的孫僑潞、到27歲的人氣時尚博主,1月8日,噩耗再次傳來,年僅30歲的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前隊員韓崇凱也因心臟疾病離世。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條條活潑陽光的年輕生命,其背後更是一個個家庭永久的陰霾。
  • 網紅在飛機上猝死,年僅24歲,90後年輕人也應該重視健康
    都是20來歲的花季女孩猝死,究竟是怎麼了?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生活方式不夠健康是導致年輕人猝死的根本原因,當然上述三位年輕人,具體的猝死原因,我們不得而知,還需要等待更加官方的報導。但就算是最常見的心源性猝死,也就是心臟病猝死,也不是那麼簡單,因為心臟病也分很多種,統計顯示,導致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最常見的就是冠心病中的嚴重的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但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更多的見於中老年人,很少會發生在20來歲的年輕人身上,尤其是年輕女性。
  • 傳奇球星馬拉度納突發心梗去世,他為什麼會猝死?
    ,我國資料每年有180萬人死於猝死,也就是說平均每分鐘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冠脈症候群)導致的猝死,佔全部心源性猝死的 90%以上。患者發生猝死前可以有心臟疾病表現,但相當數量的人之前可能沒有心臟病病史,即猝死作為首發表現,與猝死發生具有無法預測的特點一致。
  • 聽聽丨一個人猝死前,會有哪些先兆
    今晚我們來聊聊:一個人猝死前,會有哪些先兆。新年伊始,連續看到一些沉痛的新聞。《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孫僑璐於跨年夜心梗猝死,年僅25歲。網上流傳著一張她的朋友圈截圖:凌晨2點還在熬夜喝酒。僅僅幾天後,一位23歲的拼多多員工,凌晨一點半,在下班路上暈倒猝死。猝死,成為了近幾年的網絡高頻詞。每年有近60萬人猝死,其中大多數是不超過35歲的年輕人。在一項關於猝死原因的調查顯示:90%的年輕人猝死、腦溢血、心肌梗塞都與熬夜有關。年輕人真的想熬麼?不得不熬啊。
  • 23歲年輕人猝死前的5分鐘,他的身體經歷了什麼?
    23歲年輕人猝死前的5分鐘,他的身體經歷了什麼?猝死經常發生在緊張工作、情緒激動、排便、睡夢中或者早上醒來時。據美國有關專家統計,美國約有32%的非正常死亡死因是猝死,平均每分鐘有1人猝死,這比癌症導致的死亡要多1/3[3]。
  • 拼多多23女孩猝死,25歲女星猝死:死神離年輕人有多近?
    為什麼對三歲的拼多多這麼嚴格?」上一次,假貨鏈條被曝光,拼多多被網友叫成「拼夕夕「;這一次,」拼夕夕「徹底變成了」拼歹歹「。上一次,只是欺騙消費者的假貨;這一次,直接葬送了一條年輕的生命。拼多多引以為傲的資本,堆積如山的金錢,當然可以輕鬆抹平一個年輕生命逝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 人在猝死前,身體會發出一些求救信號,抓住一個,或能救命!
    甚至平時我們在一些新聞上會看到,一些很年輕的創業者或是加班人員,會出現猝死問題。 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表示猝死是突然出現的,很容易在短時間內造成死亡;其實人們在出現猝死前,身體會發出一些信號的,如果能夠抓住這些信號,就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發生。猝死到來之前,身體會有一些預警信號,重視一個,或能活命!
  • 人在猝死前,身體會發出哪些預警信號?重視一個,或能活命
    就算是本身從事醫療工作的醫護人員,也會出現猝死。很多人會說猝死是突然出現的,在短時間內造成死亡,事實上人在猝死前,身體是會發出預警信號的,重視這些信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事情發生,就算重視一個,說不定都能活命,希望大家來了解一下。
  • 猝死悲劇頻發,留意身體「蛛絲馬跡「
    川觀新聞記者 李寰1月1日,電視劇《巴啦啦小魔仙》重要角色「凌美琪」的扮演者、演員孫僑潞突發心梗去世,年僅25歲;無獨有偶,一名就職於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業務的23歲女性員工近日在凌晨1點下班路上猝死……近年來,由於各種因素,年輕人因突發心梗猝死的報導屢屢見諸報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是否能採取有效防範措施?
  • 猝死高發很可怕?猝死前的5個信號,早發現能救命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非常大,生活節奏越來越來快,生活作息和飲食都不規律,這樣導致很多年輕人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甚至有猝死的風險。猝死是一種心臟疾病,大多是心源性猝死,因為猝死的發作是相當突然的,所以死亡率相當。但是能及時發現猝死的徵兆,也許可以救命。
  • 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
    2021剛開年,我們就聽到了一則沉重的消息:國內知名女星在跨年夜猝死!年僅25歲!而不知道從什麼開始,年輕人猝死的事件似乎越來越多了...那句「之前和你一起看到那些心梗猝死的新聞,並沒有放在心上,可誰知道,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的女兒身上!!!」實在讓人扼腕嘆息。正如茨威格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總以為疾病和死神只會光顧別人。」可明白這個道理,難道要以只有一次的生命為賭注,去見證病災的發生嗎?那未免太不值得!
  • 吃榴槤後喝牛奶,會不會猝死?
    榴槤是泰國的特產,味道很奇特,聞起來有些臭臭的,但吃起來很香甜,很多朋友都喜歡吃,最近微信朋友群有傳言:中國遊客吃過榴槤後喝了一些牛奶,導致咖啡因中毒,引發了猝死。帖子中還說:泰國有明確的規定,在食用了大量的榴槤後,8小時內不能飲奶類產品。真的是這樣嗎?
  •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結婚,離婚率還很高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結婚,離婚率還很高 周圍的大齡剩男剩女逐漸多起來,二十六、七歲的同事,也都不急於找對象,感覺一個人就挺好的。 現在的人不結婚,不是家庭條件不好,也不是沒顏值、工作能力不強。其實,我是很好奇為什麼會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