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中的網紅日本全職太太 MOE
鈦媒體注: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熟讀日本(ID:dudongriben),作者為玉琴。
今天想說一下日本的女性生存狀態的統計數據,還是那本三浦展的《下流社會:新階層集團的出現》,裡面有些數據比較有意思,所以想把這個系列讀完。這書的第二章,講的是日本女性的生存狀態,覺得跟中國的還是有很大重合部分的。記一下作為參考。
正好《三十而已》和姐姐們十分火,我上周六一整天刷了14集《三十而已》,真心挺好看的,前十集。大結局真的就跟小學生寫作文一樣潦草完事。我在看到顧佳為了孩子打人這一名場面以後,其實是很折服的。
雖然國內現在全職太太、全職主婦現象並不常見,但是在日本卻是一個普遍現象,這與日本的社會構造和歷史有分不開的關係。
日本全職太太從人人豔羨到嗤之以鼻
在日本,全職太太這一頭銜,也是經歷了洗禮。主要經歷了4個階段:
高度經濟成長前,全職太太是上流富裕階層的特權,身份的象徵。其實道理很簡單,全世界都一樣,家裡有十足的財力,女性當全職主婦的情況並不少見,武則天才是歷史的少數。日本也是一樣,世襲的錢財和名望能讓女性遇到更優質的男性,因為如果沒有足夠的娘家就無法物色到相應的婆家,這是社會現實。
高度經濟增長時的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一般公司職員的薪資完全能支撐一家的開銷之後,全職太太成了普遍現象。那時候的日本女性,主要是上個短期大學或者乾脆高中畢業,在公司找個端茶遞水等輔助以男性為主的工作,在日本成為「花之OL」,她們只要保持美麗,就能在職場找到合適的伴侶。因為找到結婚對象辭職太普遍了,在日本叫「壽退職」。這也是一般女性的人生軌跡。
圖上是電視上調查,20歲嚮往的主婦生活畫像,丈夫的期待收入是700-800萬日元,約為50萬左右,想幹啥幹啥,白天沒事和小姐妹們去吃個飯約個瑜伽約個美容院等。
影響女性衝出社會的還有日本的稅制問題。因為日本稅務申報是以家庭為單位,全家的收入水平和撫養的家庭成員,極大地影響到每年繳納的稅額。簡單說計算公式為:
(合計所得金額-所得扣除)×稅率=所得稅額
合計收入是家庭成員的所有收入,所得扣除包括;基礎扣除(38萬日元)、配偶者扣除、配偶者特別扣除、扶養扣除、醫療費扣除、人壽保險費扣除等。按照不同檔位繳稅比例不同,10%―45%之間浮動,數字的把控十分重要。我認識的幾位家庭主婦,都是根據自己的丈夫的收入,來計算自己兼職打工的時間。丈夫掙得多,自己就少打點工,在一定範圍內繳稅比例不一樣,超高收入繳納更多稅。
因此,雙職工家庭因為掙得多,被扣了45%的所得稅,還不如一個人出去工作,一個人在家帶孩子。養的娃越多,扣得越多,家裡有殘障人士、慢性病患者,扣得也多。這也是之前一直盛傳的日本要收「單身稅」的由來:一個需要撫養的人都沒有,繳稅標準就要提高,但最終沒有通過。
但是在日本1986年前後,女性之間的階層開始有明顯變化,引起這種變化的是日本政府頒布的《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案》(下稱機會均等法),同一時期的歐美也在轟轟烈烈的爆發平權運動,這個之後寫一篇,十分精彩的一段歷史。
全職主婦成了「蠢女人」
第三階段就是《機會均等》法頒布之後,日本女性教育水平顯著提高,在公司的職位也有所提高,一心只想嫁人的「新娘系」女性受到嚴重鄙視,近幾年,全職主婦更是不受待見。
更大部分情況是,女性在生育起初幾年幾乎在家,但是不辭退工作,拿一半工資在家休產假,孩子夠上學以後,重出社會的很多。也有辭職後,孩子上大學,自己出來做派遣員工的,打發時間,掙點小外快自己做零花錢的不少。還遠遠無法達到作為「半邊天」的功能。而且,日本沒有婦女節哦。
女性之間的階級分化
第四階段,就是現在,經濟高速發展後的疲軟,女性地位的提高,自我意識的增強等,造成了女性之間階層分化明顯。經過調查數據顯示,日本男性對女性當全職太太的願望也降低很多,1987年38%男性希望自己妻子是全職太太,但是到了2002年,只有18%的男性希望妻子不工作。
書中還提到,目前日本高薪男性,更願意找薪資高的女性。這其實在階層分化不明顯的中國也比較常見,畢竟都2020年了,是吧。
其實,其中還有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日本嚴重勞動力不足,這波所謂的女性解放,女權運動,筆者認為,也有社會勞動力不足的原因在。日本最新人口調查數據顯示,今年日本人口負增長50萬,政府無論怎麼鼓勵生育,都毫無成效。
所以2019年4月才通過了《外國人才引進條例》,加大外國勞動力籤證審批,放寬14類技術工種人才引進,擴大進口勞動力佔比。但是日本很多學者呼籲,幾年以後,日本也會成為一個移民國家。現在日本能開發的,除了第三世界以及中國來的勞動力,最大希望就是年輕女性。畢竟,現在日本退休年齡已經被推到65周歲了,人口老年化嚴重到讓人擔憂。
5類她的人生,如果是你你選哪一條?
作者將日本現在的女性生涯按照就職意向和進取心分成了以下5大類:佔大多數的OL,家庭主婦型的「嫁人系」(お嫁系)和年輕辣媽系(ギャル系)、以工作為主的放任系(かまやつ系)和年收超千萬女性(million woman)。
嫁人系:
想當家庭主婦,自始至終都是大部分日本女性嚮往的生活,筆者也時常羨慕那些一大早就開著小車車去商場四處閒逛的太太們。可是,日本的全職太太並不像顧佳那樣公司、家庭兩手抓,日本的家庭主婦需要具備的技能主要是伺候丈夫、教育好孩子。
比如結婚之前要完成的「花嫁修業」,主要是學習飲食搭配、家庭裝飾、烘焙家務等,為結婚後成為合格的妻子學習各種技能。生孩子後,孩子的堅韌性格培養、家教培養,學校教育、上培訓班各方面都要親自來,因為日本婆婆和媽媽是不會幫忙帶孩子的,更不能像顧佳一樣請保姆,會被唾沫星子淹死。
在之前的文章中,數讀日本君也提到過,日本內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人均年家務時間男性275小時,女性1,313小時,是男性的5倍(中國是2倍)!女性工資比男性年齡層差距最大時低36%。日本家庭主婦每年家務2100小時,8小時工作制算,每年工作262.5天。(請看:母親節特輯:日本女性人均家務年薪應為193.5萬日元,男性僅50萬,耗時是男性的5倍)
日本的年輕辣媽系(ギャル系)也不再少數
現在也時常能聽到一些高中畢業就嫁人的姑娘的事情,20歲的打扮時髦誇張的辣媽們推著嬰兒車的不在少數。而日本東京大學,各大國立大學的醫學部,以及早慶兩大私立院校的男性,是市場競爭力最高的物種,四周的高校和專科院校女性甚至被稱為「後宮」,雖然說法上難聽,但確實是日本一個奇特的現象。
かまやつ系:指的是像Kamayatsu Hiroshi的女性。
放張圖片大家感受一下。
具體是指完全不在乎別人眼神的女性,每天穿寬鬆的牛仔褲,頂一頭乾燥的髮型,或者牛仔褲上套條裙子之類的裝扮(牛仔褲配紗裙這個真的在日本流行過)。
千萬年薪女
以日本的判斷標準,年收超千萬的女性是很少見的,書中表示這是引用美國的年收入過6位數,即10萬美元的女性,書中給你適合日本的是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5萬),在日本女性中就已經是比較少見的了。
三浦展統計,日本東京西南部目黑區、世田谷、衫併到橫濱的青葉區,是日本年收超千萬女性的聚集地,她們出身好,多為歸國子女,有鬥志,英語溜,而且他表示,此類未婚女性至少1萬多人是在東京擁有房產的。她們的消費主要是名牌,美食,以及每年至少100萬日元以上的流行衣物和化妝品之類的開銷,喜歡治癒系短期出遊和美容。
除了居住,三浦還發現,日本金融中心日本橋附近美女越來越多,此類高收入,高顏值,高職位,高學歷的4高人群更是拔尖。而相對來說,在澀谷的那些還只是下流社會的年輕人聚集地。
日本純種OL目前數讀日本君還沒有正式接觸到,下次遇到我會繼續寫一寫。同樣身為女性,寫這些就會很囉嗦,今天到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