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改革開放使得整個中國社會更加多元開放,各種新舊觀念仍在衝突交鋒。在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史上,八十年代是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年代。
我們要說八十年代是成長的年代,是開放式的年代,它把流行樂需要發展的時間融合壓縮在這短短的十年間。
《一剪梅》是1984年臺灣同名電視劇的片頭曲,由費玉清演唱,該歌曲後又成為2009年霍建華、呂一主演電視劇《新一剪梅》的片頭曲。費玉清,華語樂壇的常青樹,流轉年代唯一不能取代的經典之聲。聲色淳樸的醉人嗓音,非同凡響的淳樸演繹。
「童安格是我認為音樂與本人真實性格最接近的,聽歌如見人,他的歌和本人一樣浪漫、順暢、天真、易相處,在寫歌的旋律安排上,很少用奇怪的音階,總是很柔順、安適。」
《我終於失去了你》是趙傳1989年5月20日發行的一張專輯,其中包含同名主打歌曲「我終於失去了你」,這是一首日後紅遍大江南北並被廣大歌手翻唱的歌曲。
《跟著感覺走》是蘇芮演唱的一首歌,陳志遠作曲,陳家麗作詞,收錄於1988年《臺北 東京》專輯。
蘇芮說,唱這首歌時,自己的心情就如歌中一樣,是輕鬆而愉快的。
蘇芮透露,《跟著感覺走》原本是一首汽車廣告歌,當初廣告商找到她時,她曾力邀兒時的夥伴,後來也是音樂人的陳志遠加盟製作。沒想到,商業意味甚濃的一首歌竟然成了蘇芮的經典曲目。
《我的未來不是夢》是一首勵志作品,歌曲節奏明快,張雨生通過這首歌曲唱出了許多青年人對夢想的追求與不懈的努力,體現了頑強拼搏的精神。這首歌曲可以激發身處迷茫之中的人的自信。
1984年,姜育恆以一首《再回首》成名,用他獨特的憂鬱氣質和滄桑的姜式唱腔將這首歌唱成了經典,當時30出頭正值青年的他在這首歌裡更像是一位歷經滄桑的長者,在細細地傾訴著自己的故事。每當人們一聽到《再回首》這首歌,就會想起姜育恆這個名字。
《整晚的音樂》是一個有趣的舞曲,哈林說,他在當兵站崗時,曾幻想自己將來開演唱會的情形,他說,開場的第一首歌就叫《整晚的音樂》,沒想到後來真的做了這首歌,」奇妙的節奏帶著我們的腳步 重複那段旋律 整晚的音樂」 幾句則再一次發輝了哈林的快口功夫,哈林曾在第一張專輯的《別走》將國語歌曲融入臺語歌詞,這次《整晚的音樂》又融合了英文歌詞,這也是在當時的歌壇少見的。
1986年5月9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百名歌星演唱會,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留下了令人難忘的一筆。
在這次演唱會上,一位名不見經傳歌手崔健演唱了一首後來在年輕人中風靡一時的《一無所有》,他後來被譽為中國搖滾第一人,《一無所有》也成為中國搖滾樂的開山之作。
這是蔡琴第三張個人專輯《你的眼神》的同名主打歌,它是蔡琴最浪漫的情歌之一,被蔡琴演繹得盪氣迴腸。
1987年農曆春節,在北京中央電視臺所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費翔首度在全國同胞面前演唱高凌風的《冬天裡的一把火》(1984年)及文章的《故鄉的雲》(1984年)兩首歌,結果一夕成名。
陳慧嫻於1984年1月推出的音樂專輯《少女雜誌》中的單曲由安格斯作詞作曲,陳慧嫻因《逝去的諾言》一曲一炮而紅,成為香港電臺中文歌曲龍虎榜冠軍及無線季選金曲及後更獲十大中文金曲1984年度最佳新人獎。
《戀曲1980》是羅大佑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歌曲。收錄於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
也是羅大佑可謂最經典的系列歌曲——「戀曲」系列的第一首歌,同時,也是羅大佑第一首純正的「情歌」,開創了羅大佑的柔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