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獻身於柏拉圖式的夢想,多的是虛榮與幻影

2020-12-10 文字的二三事

1919年到1929年的十年間,是美國歷史上的「喧囂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大發橫財與「自由放任」經濟政策所形成的「柯立芝繁榮」,加速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此同時,一系列社會問題接踵而至,如奢靡與享樂並存,道德感漸趨消失,清教徒式的傳統觀念湮沒於滾滾而來的時代潮流中。

基於此,菲茨傑拉德寫下了諷刺與象徵意義相交織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說以尼克為故事的主要敘述者,講述了蓋茨比因夢想而崛起、也因夢想而毀滅的相關事跡。這個夢想,即包括改變命運的雄心壯志,也包括挽回愛情、抱得美人歸的無限渴望。因遭槍殺而導致的殞命,使蓋茨比的夢想伴隨震耳的槍聲支離破碎,化作虛無。

蓋茨比的了不起,在於以帶有浪漫色彩的敏銳感始終對未來滿懷憧憬。在蓋茨比的身上,看不到窮人的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也看不到富人的盛氣凌人,目空一切。他的銳意進取與事在人為的不服輸精神為其「了不起」的光環點綴了一抹耀眼的亮色。

蓋茨比的了不起不是絕對的。相較於同一片天空下的其他人而言,蓋茨比的「了不起」實至名歸。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論蓋茨比多麼了不起,也掩蓋不了他追逐夢想過程中所暴露的瑕疵。

01.蓋茨比的夢想,源自柏拉圖式的幻想,多的是虛榮,多的是銀光閃閃的六便士

心理學上,夢為滿足欲望而生。同理,夢想也是為了滿足欲望而存在。欲望的產生,在於需要的匱乏。實現夢想,其實是為了滿足需要。

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與《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裡克蘭德相似,蓋茨比過得也是純精神的生活,不過多考慮實實在在的現實。不同的是,思特裡克蘭德在繪畫方面孜孜以求,是超物質的自我實現。而蓋茨比立志於改變命運,出人頭地,獲得物質上的滿足。蓋茨比的夢想,雖然屬於自我實現的範疇,但仍未掙脫俗世生活的枷鎖,反而與之緊密相連。究其原因,是兩個人的社會地位不同,由此形成的價值觀也不一樣。

在遇見丹·科迪之前,每到午夜時分,蓋茨比總是插上想像的翅膀,在他的宇宙裡任意馳騁,盡情填充幻想中的圖案。色彩斑斕的幻夢朝他低語:現實並不真實,夢想終會取代牢不可破的現實世界。17歲時與丹·科迪的偶遇,是蓋茨比的命運轉折點,也是他經過更名改姓為虛榮披上了正式的外衣。

虛榮是一種心理狀態,是為了表面上的榮譽所表現出的情感。哲學家培根曾說:「虛榮的人為自己的虛榮所奴役。」蓋茨比編織的夢想,是他受虛榮心的驅使奴役自己的結果。

在丹·科迪先生身旁,蓋茨比以不是特定職務的私人僱員身份為他的貴人效力,先後做過聽差、船長、監護人等工作。儘管深得貴人信任,但在丹·科迪先生逝世後,蓋茨比並未得到繼承來的兩萬五千美元。因此,即使有貴人相助,蓋茨比也沒有獲得金錢帶來的物質滿足與榮耀。

蓋茨比能夠買下西卵的一幢豪華別墅,與霍夫希姆的賞識和栽培不無關係。然而,蓋茨比賺錢的方式——走私酒精——卻不光彩,原本打算與丈夫湯姆攤牌的黛爾西也因此改變了主意。蓋茨比的愛情幻夢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為了使夢想更加完滿,蓋茨比向尼克袒露身世時,雖然聲稱「句句屬實」,但是除了提及的勳章如實存在之外,其餘多數內容都是他幻想出來的,如出生在中西部富人家庭,祖祖輩輩都在牛津大學讀過書,家人相繼過世後得到一大筆遺產,曾經週遊歐洲各國等。

蓋茨比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如痴如醉,為夢想添枝加葉的同時,暴露了他的虛榮。為了表面上的浮華,蓋茨比既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他絞盡腦汁竭力把這些謊言變得真實,不顧一切實現雄心壯志獲得物質與榮譽,被虛榮奴役卻不自知。

英國作家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寫道:「難道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你喜歡的環境中,保持平和的心態,就是作踐自己嗎?做一個一年有一萬英鎊收入的外科大夫,擁有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取決於你賦予生活什麼樣的含義,你對社會要盡什麼樣的義務,以及你對自己有什麼樣的要求。

以上兩種選擇中,蓋茨比屬於後者。金錢與愛情是蓋茨比想要擁有的東西,兩者是組成其夢想的必要基石。只因金錢與愛情的缺乏,所以他才極力追逐。而蓋茨比夢想的愛情,又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

02.有因必有果,造成蓋茨比虛榮的原因是什麼?

蓋茨比的虛榮不是頭腦發熱的一時興起,而是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在我看來,蓋茨比的虛榮有三方面原因。

出身於社會底層蓋茨比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不願接受事實的他從不把他們當作親生父母。上文提到,蓋茨比向尼克陳述身世時說了謊。

心理學家總結出具有以下特徵的人最愛說謊:虛榮心重、自卑感強、過分爭強好勝、過分以自我為中心。

底層出身使蓋茨比有著嚴重的虛榮心。

面子是虛榮心重的人極其看重的東西。他們在意別人的評價,不願因「負面新聞」而被別人輕視。為了滿足虛榮心,虛榮心重的人在不相熟悉的朋友面前往往說些於己有利的謊言。

俗語云:「人怕出名豬怕壯。」蓋茨比作為新晉的暴發戶,且拋擲重金舉辦大型宴會而在社交圈聲名鵲起,關於他的謠言不脛而走,如殺過人,當過德國間諜等。對於這些閒言碎語,蓋茨比自然有所耳聞。因此,在與尼克一同前往紐約之際,以為尼克已經聽到此類傳聞的蓋茨比先是欲言又止,然後突然提高嗓音問道:「你是如何看我的?」接著,蓋茨比依據幻想編造出了一堆美麗的謊言:優越的家庭背景,名牌大學畢業,如何如何富有......然而,蓋茨比說話時斜眼看尼克的神態和談到牛津大學時的含糊其辭,令尼克覺察到了他在說謊。由此可知,蓋茨比十分看重名譽、榮耀、財富這些外在的事物。

此外,底層出身使蓋茨比有著強烈的自卑感。

自卑感強的人通常敏於感知自己的不如意之處。說謊是他們用來安慰自己或逃避現實的方式,以期在別人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

低微的出身滋長了蓋茨比的自卑感。在原生家庭與他幻想的富人家庭之間,蓋茨比選擇了後者。他用羅曼蒂克的、華而不實的幻夢麻痺自己,從而獲得滿足與認同。

愛情的「投其所好」可以說,黛爾西是一個虛榮的女人,蓋茨比深知這點。「她的聲音裡充滿了金錢」是蓋茨比於此生動的詮釋。五年前,貧窮令蓋茨比無法與黛爾西真正在一起。為了投其所好,蓋茨比不惜憑藉非法手段發家致富,花了三年時間在西卵買下豪宅與黛爾西的居所隔海相望。蓋茨比請求尼克讓黛爾西來西卵的原因,正是想讓她看看自己的別墅和那些昂貴的襯衣,以顯示他的財力與今非昔比。

蓋茨比為了愛情投其所好的同時,虛榮的種子在他的心裡萌發,漸漸成為夢想的一部分。

愛情使人發昏,因為「投其所好」,蓋茨比自己也慢慢變成了與心愛之人相似的那種人。

愛黛爾西,更愛他自己小說裡寫到,蓋茨比只在意個人感受,對女人持輕蔑的姿態。當他一文不名,只能依靠軍服出入黛爾西的家時,為了得到所能得到的一切,他利用與黛爾西獨處的時間,以虛假的門當戶對的安全感佔有了她。在發現黛爾西的不尋常和由此投身於一種理想的追求之前,蓋茨比是以遊戲的心態看待這段戀情的。從中可以看出,蓋茨比與黛爾西的交往,主要是為了滿足他的一己之欲,以自身感受為出發點。

《月亮和六便士》中,雖然勃朗什·施特略夫移情別戀,離開了戴爾克·施特略夫,但施特略夫並未就此放棄。他依然愛她,甚至較之前更愛她了。對妻子不離不棄的施特略夫一直站在原地等待她受傷之後歸來。施特略夫直言:「在我看來,愛情裡摻雜了虛榮心,那只能說明你最愛的還是你自己。」

對於只在意自己感受的蓋茨比而言,在與黛爾西的愛情裡,他更愛的,是他自己。蓋茨比把黛爾西融入他追求的理想中,理想一旦實現,便是他的欲望得到滿足之時。而黛爾西,僅僅是蓋茨比實現理想的一枚棋子。由此可知,蓋茨比所認為的愛情並不純粹,因為有他的欲望和虛榮在裡面。

03.蓋茨比的人生,陷於愛情,忠於夢想,毀於現實——無論夢想如何完美,也敵不過冷冰冰的現實

美國女企業家瑪麗·凱曾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比金錢和愛情更為重要——認可與讚美。」

蓋茨比贏得了金錢,卻輸給了不被認可與讚美的現實。

在蓋茨比舉辦的宴會上,許多不曾受到邀請的人紛至沓來。他們在蓋茨比的家中縱情享樂,好不自在。宴會結束時的一聲道謝也掩飾不了這些人的冷漠與虛情假意。

蓋茨比死後,除了那位曾到過蓋茨比書房的戴眼鏡的男士,沒有一個人前來弔唁。即使尼克打電話通知他們,對方也是假借各種理由拒絕。蓋茨比的合伙人霍夫希姆就在拒絕參加葬禮的行列裡,足可見世態炎涼,人情比紙薄。

蓋茨比忠實於自己的夢想,卻忽略了冷冰冰的現實。他為愛情編織的幻夢,在與現實的撞擊下,如雞蛋碰石頭,一觸即碎。不具有冷漠本質的他毀在了冷漠的現實之下。

夢想與現實是有距離的。我們常說,夢想遙不可及,是因為它是我們理想中的自己。並且,由於現實的種種阻礙與局限,我們難以達到理想中的高度,所以夢想往往不容易實現。就像剛剛進入高中時,我的夢想是三年後考上一所好大學,比如985、211類院校。但是,數學等個別科目是我考入理想院校的絆腳石,不管怎樣努力,成績依舊上不去。最後,我與好大學擦肩而過,夢想碎了一地。現在想想,當初那些奇思妙想不過是痴人說夢,因為它不切實際,宛如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蓋茨比的夢想,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漫無邊際的空想。比如,蓋茨比把黛爾西想像得太完美了,他依照自己的設想對她加以描繪。時隔五年之後,蓋茨比再次見到黛爾西時,他的惶惑不安中摻雜了懷疑、失落等複雜情感。正如文中所說:

將近五年了!那天下午,真實的黛爾西一定有過某些時刻讓他感到失望——這並非黛爾西的錯,而是蓋茨比的幻想擁有巨大的活力。他的幻想甚至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

五年裡,蓋茨比一直活在幻想中,猛然回到現實,難免會發覺夢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差距。柏拉圖式的夢想縱然浪漫,在現實面前,也是不堪一擊。

從蓋茨比夢想的破碎中,我得到了一些啟發:不要空有夢想而忽略現實,夢想應該切乎實際,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合理地構築夢想並腳踏實地地逐步踐行它,實現它。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蓋茨比》:所有的光鮮亮麗都比不上時間
    --《了不起的蓋茨比》代表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著名編劇美國,和「爵士時代」最重要。他的每一部成功作品都是詩人和劇作家的感性結晶,是他藝術創作的產物。1925年,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出版,確立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 《了不起的蓋茨比》難道不是可憐的蓋茨比嗎?
    ——菲茲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茲傑拉德是海明威的伯樂,也影響了村上春樹的創作風格,年少成名,被視為爵士時代的代表人物。但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創作卻飽受挫折,多次被退,就連書名也是沒來得及再改就被迫出版,而且銷量一度慘澹,直到二戰時期,本書作為振奮士氣的精神食糧才有機會得以暢銷,從此成為經典。
  •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曲「爵士時代」夢想幻滅的輓歌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創作背景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前十年,它描述了在這個時期懷揣「美國夢」的貧窮青年利用各種手段費盡心機擠入上流社會,卻最終夢幻破滅走上不歸路的故事。他走過了漫長的路程才來到這一片藍色草坪上,當時他的夢想看上去一定好像近在眼前,幾乎不可能抓不住。他不知道,那個夢已經在他身後,落在後面某個地方,在城市另一邊那無垠的晦暗之中。
  • 再觀《了不起的蓋茨比》,才發覺他愛的不是黛西,而是心中的夢想
    每個人都擁有著屬於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可能關乎事業,亦或是關於感情。人們的內心對這個夢想往往充滿了渴望,並願意為之傾盡所有。只是期盼著有一天,心中的美夢能夠成真。在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主人公蓋茨比同樣也擁有著這樣一個夢想。同時,他為了實現藏在心底的這個夢想,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
  • 《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菲茨傑拉德是小說中的尼克還是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故事發生在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那時空氣裡瀰漫著歡歌與縱飲的氣息。傑伊·蓋茨比是一個年輕的百萬富翁,他所想要的是與他一生的愛人黛西在一起,但黛西已和百萬富翁湯姆結婚。湯姆有一個情人茉特爾。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黛西意外地將茉特爾輾死。為了保護黛西,蓋茨比說是他駕的車。
  • 《了不起的蓋茨比》:黛西為什麼不選擇蓋茨比?因為蓋茨比不配
    在一個深情又多金的男人,和一個花心但富貴的男人中選一個,女性朋友們,你們會選誰?許多女性會不假思索地選擇深情的那一位。但在一部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女主人公選擇了花心的那一位。這是為什麼?《了不起的蓋茨比》發表於1925年,它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為背景,講述了一個貧窮的農家子弟蓋茨比,一心進入上流社會,他隱瞞身份追求名流淑女黛西。在一戰後通過不正當手段發家致富,再次追求以為人婦的黛西。只是黛西不再是蓋茨比心中的完美情人,一次車禍後讓蓋茨比心甘情願頂罪,在蓋茨比死後卻不肯參加他的葬禮。
  • 簡短書評~《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的創作背景就基於此。《了不起的蓋茨比》經典版面一、蓋茨比的美國夢蓋茨比是對於美國夢有著極其嚮往情懷的青年。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就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給美國經濟帶來空前繁榮的局面以後,美國夢的內涵卻發生了一定的轉變,人們對於夢想追求的動力更在於獲得金錢。蓋茨比為了追求自己心儀的女孩兒,選擇鋌而走險販賣私酒,以此來積累財富。在獲得一定的財富積累之後,他花天酒地,通過舉辦宴會,邀請賓客來吸引自己所心儀的女孩兒的注意力。
  •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淺析蓋茨比的人生悲劇及現實意義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由巴茲·魯赫曼執導的愛情劇情片,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託比·馬奎爾領銜主演。該片根據菲茨傑拉德德的同名小說改編,於2013年5月10日在美國正式上映。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通過精彩的畫面和動人的影音向觀眾展現了男主角蓋茨比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悲劇。影片通過敘述者尼克·卡羅維講述著男主傑伊·蓋茨比和女主黛西·布坎南之間的愛情引發的一系列的故事。五年前,當時還是一名軍官的蓋茨比偶然間出現在黛西的家門前,兩人相見,一見鍾情,自此兩人陷入愛河。
  • 《了不起的蓋茨比》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呢?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個了不起的人物。然而,本文卻超乎了我的想像,本故事的主蓋茨比,是一個從小自卑不滿,有著遠大理想的人,在他小時候,心懷著遠大夢想的他,選擇了逃離當時的生活。《了不起的蓋茨比》本為美國作家,著名小說,因為小說中關於奮鬥成長中承愛與背叛人心險惡等等主題,那這部小說備受追捧。1974年,2000年,2013年分別被改編為同名電影。但是在國內,最受觀眾喜愛的就是2013年的版本。
  • 《了不起的蓋茨比》決定蓋茨比命運的是她——喬丹
    《了不起的蓋茨比》以下簡稱《蓋茨比》自1925年問世以來,奠定了作者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更是讓他成為「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閱讀原著再看電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腦海裡的想像轉化成一幀幀的畫面,是個奇妙的探究過程。
  • 看完《了不起的蓋茨比》其實就一句話:再有錢的男人也買不到愛情
    說到了《了不起的蓋茨比》,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本書一度成為人們競相追捧的一本「男人之書」。但是可別被書名誤導了,這裡的蓋茨比可不是微軟的蓋茨比。但是這個蓋茨比卻也是一個靠著夢想付出一切,屌絲變成高富帥的男人。
  • 浮華的背後是滄桑——《了不起的蓋茨比》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根據菲茨傑拉德同名小說改編,由小李子主演的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蓋茨比在《了不起的蓋茨比》原著中,故事的序幕是由一段獨白開始的: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我一句話
  •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不是黛西成了城堡女主,他就更了不起?不是!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最後,蓋茨比在遊泳池裡還在等候那個永遠都不會打來的電話時,黛西已經在丈夫準備錦衣出行了。五年前的蓋茨比是讓她愛過,五年後的蓋茨比也讓她感動了,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種奢華、榮耀以及身份的永恆光芒裡的。
  • 擁有財富和權力就是了不起的人嗎?了不起的永遠是人,而不是物質
    而對於我來說,最讓我感覺了不起的可能就是那個可以始終如一維護自己信仰的人,他們對自己所信仰的東西永遠擁有無限的希望和勇敢。我是曲辰,今天也想花幾分鐘和你慢享時光。今天和你分享的這個影片可能就是我認為最了不起的主角之一,即使它講述得是最習以為常的人間情愛,即使它講述的是一個不受大家認可的愛情。
  • 《了不起的蓋茨比》十句經典:每個人都是蓋茨比,讀懂會充滿力量
    《了不起的蓋茨比》被譽為菲茨傑拉德最偉大的小說,作為爵士時代的經典寫照,它在歷史上曾經5次被改編為電影。它描寫的是主人公蓋茨比為追求夢幻愛情而付出所有努力,最終卻並未如願的故事。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那時美國剛經歷完第一次世界大戰。
  • 《了不起的蓋茨比》觀後感
    其實Daisy這種膚淺的優柔寡斷甚至不值得去多加置喙,因為她Tom都是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樣的人。既便是Daisy本人,也不可能對自己的處境和Tom的外遇一無所知毫無覺察,她看著自己和Tom的女兒說「我很高興是個女兒,我希望她是個傻瓜。
  • 迷惘的時代,每個人的悲哀|《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之所以成為經典,不僅在於刻畫了一場虛無的愛情的破滅,更在於寫出了當時美好虛幻的「美國夢」的破滅,對空虛未來的詢問和質疑。二十年代的美國,剛剛結束了一戰,一切都欣欣向榮空前繁盛。我們追求的夢想,到底是什麼。這是每一個迷失的人都在經歷的自我懷疑與悲哀,也是《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所苦苦追問的命題。毫無疑問,蓋茨比也在追求財富,他希望藉助這些財富回到過去,彌補他和黛茜錯過的歲月。但當他和黛茜重聚後,他發現自己更渴求的是真心,是毫無顧忌的愛情,是心滿意足的歡樂。他更改了自己的願望,他願意放棄那些浮誇的泡沫,而去掬起自己的一捧弱水。
  • 《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本優秀的書,他的篇幅並不長,他不像一般長篇巨著的情節和複雜的人物,故事也很簡單,就像一個美麗而悲傷的夏夜。讀完這本書,讀者會像主人公蓋茨比一樣,仿佛做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夢。隨著露珠的下落,主人公死亡,小說結束了。
  • 《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們不是不想成為他,只是做不到而已
    二、先抑後揚,揭開蓋茨比身上神秘的面紗,直面人心。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書中,蓋茨比的出場是特別的。在這些先入為主的「前情預告」中,我們很容易就得到一個印象並不是那麼好的蓋茨比。然而在尼克這個與眾不同的富二代眼中,蓋茨比是不一樣的,雖然他和我們一樣一開始帶著一點偏見看待蓋茨比。但是正因為尼克的與眾不同,我們才得以看到真實的蓋茨比,一個了不起的蓋茨比。
  • 了不起的蓋茨比,奧斯卡獲獎電影,愛要如何選擇
    第一次看到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名字時,以為是了不起的比爾蓋茨,後來仔細一看發現兩者並無關係。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獲得過奧斯卡大獎的多項提名和獎項,是一部無論在劇情設計還是影片效果上都十分出彩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故事原型是由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創作的以20世紀20年代為背景的中篇小說。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由巴茲魯赫曼執導,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託比馬奎、凱瑞穆裡根、喬爾埃哲頓主演的愛情故事片。影片通過敘事的方式通過尼克的回憶講述了擁有不同階級背景的Jay Gstsby和黛西之間略帶諷刺的愛情故事。看完這部影片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愛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