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曲「爵士時代」夢想幻滅的輓歌

2021-01-20 玖月2JY

文學經典的背後都有其非凡的時代意義。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創作背景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前十年,它描述了在這個時期懷揣「美國夢」的貧窮青年利用各種手段費盡心機擠入上流社會,卻最終夢幻破滅走上不歸路的故事。

他走過了漫長的路程才來到這一片藍色草坪上,當時他的夢想看上去一定好像近在眼前,幾乎不可能抓不住。他不知道,那個夢已經在他身後,落在後面某個地方,在城市另一邊那無垠的晦暗之中。

蓋茨比的故事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眼看他起高樓, 眼看他宴賓客 ,眼看他樓塌了」的美好夢想的幻滅過程。

蓋茨比出身他在軍營期間愛上了一個上流社會的富家千金黛茜,那時的蓋茨比只是一個一名不文的青年,唯一為他做掩護的就是身上的軍裝。

在那個階級時代,他將自己偽裝起來,用虛假的面目讓黛西相信「他所處的社會階層同她差不多,「所以他爭分奪秒地利用時間,凡是抓得住的全都弄到手,貪得無厭,肆無忌憚,終於,在十月裡一個靜寂的夜晚,他得到了黛茜。」

他以為他是靠自己的身份與魅力得到的黛茜,可最後發現他一直是被玩弄的一方。

他心裡認為的黛茜是他認識的第一個「好」女孩兒,其實她是一個穿梭於各種高級場所與不同男子調情的上流名媛。他只是其中一位,無關身份,無關財富的一顆棋子。

戰爭結束,等他帶著勳章歸來時,黛茜已經嫁給了與之地位相同的紈絝子弟湯姆。

為愛不甘心的蓋茨比花巨資買下了與黛茜的房子隔海相望的一座豪華別墅,每晚舉辦宴會,請來上流社會的各界名人,燈光璀璨,歌舞昇平。

他一直期待著某一天黛茜會不請自來地參加他的宴會,終於有一天,小說的敘述者尼克的到來,讓蓋茨比發現了接近黛茜的機會,因為黛茜是尼克隔兩代的表妹。

待他們重逢後,蓋茨比天真地以為他們的愛情仍在繼續,心裡的夢想也近在咫尺。

隨著接觸,他漸漸發現黛茜已不是他想像中的樣子。

可還沒等他的夢漸漸醒來,黛茜開車撞死了他丈夫湯姆的情婦,而蓋茨比因為湯姆的嫁禍而成了那隻替罪羔羊,枉死於槍口之下。

整部小說語言簡單輕鬆,卻又意味深刻,讓人回味無窮。

正如村上春樹所評價:

《了不起的蓋茨比》對我始終是絕好的作品。興之所至,新手翻開一頁,讀上一段,一次都沒讓我失望過,沒有一頁使人興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傑作!

01 夢想是腳踏實地奮鬥而來的,來不得半點投機與虛空

他的夢想看起來離他如此之近,他幾乎無法錯過它。

如果不了解小說的創作時代與背景,初讀讀到的只是一個悽涼的愛情故事。將它賦予時代意義後,再讀才明了小說中的各處都有其深刻的隱喻。

尤其是黛茜家碼頭那盞綠燈,那是他的「美國夢」,是財富,是美好,是愛情。

夢想,那麼近,卻依然遙不可及,因為他的身份階層已經決定了他永遠都觸碰不著。

蓋茨比信奉那盞綠燈,那個引發極樂的未來,年復一年,它在我們前方不斷退縮著。

蓋茨比從小就為心裡的夢想制定著計劃表,少年的他刻苦學習,鍛鍊身體,嚴格要求自己,積極且腳踏實地。

長大後卻漸漸地迷失在那個充滿誘惑的爵士時代中,在那個物慾橫流的通過投機就有唾手可得的財富時代,誠實勤儉、踏踏實實的傳統奮鬥觀念已經被青年摒棄,取而代之的正如像蓋茨比一樣與黑社會成員沃夫山姆勾結,通過非法販賣私酒在短短幾年內躋身「暴發戶」行列。

沒有根基的夢想的達成,便如海市蜃樓一般虛幻縹緲,瞬間幻滅。

經典的魅力大概不光有其創作時期的時代價值,其貫穿於時間中,對於每個時代都有非凡意義。

時勢造英雄,造的是有厚重的奮鬥基礎的人;順勢而為,重點也在一個「為」字上。

我們也曾有著「淘金時代」,一批批人帶著財富夢想前赴後繼,有大有成就者,亦有淹沒於時代洪流中的人。

也許會有「一夜暴富」的機會,但終究如蓋茨比一樣,那些投機的財富永遠是沒有根基的浮萍。

縱觀古今,所有的成功都需腳踏實地地奮鬥。

在如今一個短視頻都可能會讓人賺個盆滿缽滿的時代,容易給人造成一種「一夜暴富」的幻覺,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種外在結果,卻沒有看到在其成功之前的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

時代在變,但腳踏實地的奮鬥精神永不會變。

02 階級差異永遠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整個房間充滿了讓人打激靈的輕蔑。

蓋茨比想用他的財富作為敲門磚想敲開上流社會的大門。

整個夏季的夜晚都有音樂聲從我鄰居的房子裡飄過來。在他的藍色花園裡,男女們像飛蛾般來往穿行於喁語、香檳和繁星中間。

蓋茨比每晚大宴賓閣,他的豪華別墅仿似只為了供上流社會的名人來消遣娛樂,他的私人車子也成了接送賓客的公共汽車。

但是沒有人買帳。

那些名流一邊放肆地尋歡作樂,一邊散布著蓋茨比的各種謠言,表示著對他的蔑視。

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蓋茨比的葬禮,所有參加過他的酒宴的人除了尼克之外沒有一個人去為他送葬。

湯姆和黛茜,他們是粗心和不負責任的人——他們毀壞了東西和生靈,然後退縮到他們的金錢、他們的極度粗心和不負責任,或者將他們倆維繫在一起的其他不管什麼東西裡去,留下一團糟讓別人去收拾清理......

蓋茨比因之而亡地深愛著的黛茜也一直沒有露過面,悲涼至極。

我眼前是年輕優雅的一條壯漢,年紀三十一二歲,說起話來很費心地講究禮節。差一點兒就要顯得可笑了。

這是尼克初見蓋茨比的印象。

他竭力地扮演著上流社會的人物形象,風度翩翩,溫文爾雅幾近刻板與做作。

可交談時的對人「老兄」的稱呼瞬間暴露了他的底層社會身份。

他著力強調著在牛津上過大學,雖然只待過五個月,所謂的「牛津人」也成了眾人譏諷他的標籤。

蓋茨比是低下階層的代表,也是時代的悲哀。

於是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斷被擊退,退回到過去。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蓋茨比》:「爵士時代」下最動人心弦的美國悲劇
    我們來自遠方,我們的夢想卻那麼近,看起來想不實現都難,然而我們並不知道,夢早已破碎。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幾乎是我看過次數最多的一部作品,每讀一遍都能感受到這本書帶給我新的震撼。
  • 愛情與金錢幻滅下,蓋茨比為什麼了不起?對爵士時代的追思與叩問
    這一點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也得到了充分地體現。《了不起的蓋茨比》原著中曾經花大量的筆墨描繪了蓋茨比家中夜夜笙歌,華麗奢侈的派對,但文字終歸太過抽象,單薄,而擅長歌舞片題材的巴茲·魯赫曼就將這一點完美地用絢麗的手法表現了出來,和原著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 蓋茨比,為愛從窮小子變成億萬富翁,一場空終究是夢想的幻滅
    #20世紀初的美國紐約,真的是一個淘金的天堂,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來到紐約尋找屬於自己的財富和人生。菲茨傑拉德最著名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這本書描述了美國爵士時代最璀璨炫目的虛幻現實。2013年由好萊塢導演巴茲·魯赫曼執導,萊昂拉多·迪卡普裡奧和凱瑞·穆裡根主演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又一次將人們帶到那個充滿激情和夢想的時代。
  •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熱映引發同名原作閱讀熱
    原標題:蓋茨比 了不起的鏡像與輓歌   同樣作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和菲茨傑拉德處於同樣的社會背景之下,都無法逃脫時代所賦予的痛苦和彷徨。但由於不同的生活經歷、性格和生活方式,使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存在較大差異,以至於最終,海明威被認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而菲茨傑拉德則被定義為「爵士時代」之代言。
  • 《了不起的蓋茨比》:所有的光鮮亮麗都比不上時間
    --《了不起的蓋茨比》代表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著名編劇美國,和「爵士時代」最重要。他的每一部成功作品都是詩人和劇作家的感性結晶,是他藝術創作的產物。1925年,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出版,確立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 浮華的背後是滄桑——《了不起的蓋茨比》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根據菲茨傑拉德同名小說改編,由小李子主演的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蓋茨比在《了不起的蓋茨比》原著中,故事的序幕是由一段獨白開始的: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我一句話
  •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被豢養的女性,女權運動之前的爵士時代
    從美國建立之初就盛行的男權思想在戰爭剛剛結束的爵士時代成為了當時社會的主流。在西方傳統的思想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男性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佔據絕對的主導。《了不起的蓋茨比》所描述的時期正是這樣的男權思想充斥在社會中,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極其低下,男權社會的標準內化到女性的意識形態之中,使得女性在社會上長期受到壓迫,因此在爵士時代,女性墮落和腐化的思想與當時的男權社會存在較大的關係。造成黛西命運悲劇的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女性思潮的否定;爵士時代的社會制度對女性思想產生極大影響; 男權思想對女性命運悲劇的影響。
  •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版《小時代》嗎?
    當你在影院觀看《了不起的蓋茨比》時,是否也覺得聚會過於吵鬧,人們暈暈乎乎?還有人將這種頗具「凡爾賽」風格的劇情與《小時代》相對比,但其實這都是菲茨傑拉德故意為之。黃昱寧以當時美國的歷史為基點分析,這些超速的汽車、過量的酒精、冷峻的蓋茨比,是如何體現一個城市小說所應具有的「密度」的。
  • 《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菲茨傑拉德是小說中的尼克還是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故事發生在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那時空氣裡瀰漫著歡歌與縱飲的氣息。傑伊·蓋茨比是一個年輕的百萬富翁,他所想要的是與他一生的愛人黛西在一起,但黛西已和百萬富翁湯姆結婚。湯姆有一個情人茉特爾。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黛西意外地將茉特爾輾死。為了保護黛西,蓋茨比說是他駕的車。
  • 看完《了不起的蓋茨比》其實就一句話:再有錢的男人也買不到愛情
    說到了《了不起的蓋茨比》,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本書一度成為人們競相追捧的一本「男人之書」。但是可別被書名誤導了,這裡的蓋茨比可不是微軟的蓋茨比。但是這個蓋茨比卻也是一個靠著夢想付出一切,屌絲變成高富帥的男人。
  • 《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本優秀的書,他的篇幅並不長,他不像一般長篇巨著的情節和複雜的人物,故事也很簡單,就像一個美麗而悲傷的夏夜。讀完這本書,讀者會像主人公蓋茨比一樣,仿佛做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夢。隨著露珠的下落,主人公死亡,小說結束了。
  • 《了不起的蓋茨比》:幻想破滅的背後,隱含著對人生真諦的理解
    我想,《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這樣的。20世紀末,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秀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上榜,位居第二,這部小說由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所創作,於1925出版,被譽為當代最出色的美國小說之一,還被多次搬上銀屏。
  • 《了不起的蓋茨比》:獻身於柏拉圖式的夢想,多的是虛榮與幻影
    1919年到1929年的十年間,是美國歷史上的「喧囂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大發橫財與「自由放任」經濟政策所形成的「柯立芝繁榮」,加速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此同時,一系列社會問題接踵而至,如奢靡與享樂並存,道德感漸趨消失,清教徒式的傳統觀念湮沒於滾滾而來的時代潮流中。
  • 《了不起的蓋茨比》難道不是可憐的蓋茨比嗎?
    #了不起的蓋茨比——菲茲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茲傑拉德是海明威的伯樂,也影響了村上春樹的創作風格,年少成名,被視為爵士時代的代表人物。但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創作卻飽受挫折,多次被退,就連書名也是沒來得及再改就被迫出版,而且銷量一度慘澹,直到二戰時期,本書作為振奮士氣的精神食糧才有機會得以暢銷,從此成為經典。
  • 迷惘的時代,每個人的悲哀|《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之所以成為經典,不僅在於刻畫了一場虛無的愛情的破滅,更在於寫出了當時美好虛幻的「美國夢」的破滅,對空虛未來的詢問和質疑。二十年代的美國,剛剛結束了一戰,一切都欣欣向榮空前繁盛。我們追求的夢想,到底是什麼。這是每一個迷失的人都在經歷的自我懷疑與悲哀,也是《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所苦苦追問的命題。毫無疑問,蓋茨比也在追求財富,他希望藉助這些財富回到過去,彌補他和黛茜錯過的歲月。但當他和黛茜重聚後,他發現自己更渴求的是真心,是毫無顧忌的愛情,是心滿意足的歡樂。他更改了自己的願望,他願意放棄那些浮誇的泡沫,而去掬起自己的一捧弱水。
  • 《了不起的蓋茨比》十句經典:每個人都是蓋茨比,讀懂會充滿力量
    《了不起的蓋茨比》被譽為菲茨傑拉德最偉大的小說,作為爵士時代的經典寫照,它在歷史上曾經5次被改編為電影。它描寫的是主人公蓋茨比為追求夢幻愛情而付出所有努力,最終卻並未如願的故事。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那時美國剛經歷完第一次世界大戰。
  • 《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黛西為啥總不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中篇小說。從敘事上講,就是通過第三人稱敘述的一個窮小子逆襲追求白富美,最終失敗幻滅了的小資故事。這本書被選為20世紀末百部最優秀小說之一,並且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愛爾蘭作家James Joyce的《尤裡西斯》),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這本書的主題選定:描述的背景正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史稱「喧囂時代」。
  •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淺析蓋茨比的人生悲劇及現實意義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由巴茲·魯赫曼執導的愛情劇情片,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託比·馬奎爾領銜主演。該片根據菲茨傑拉德德的同名小說改編,於2013年5月10日在美國正式上映。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對於黛西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他們的愛情不正是如此嗎?愛而不得的痛苦。
  • 《了不起的蓋茨比》:黛西為什麼不選擇蓋茨比?因為蓋茨比不配
    但在一部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女主人公選擇了花心的那一位。這是為什麼?《了不起的蓋茨比》發表於1925年,它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為背景,講述了一個貧窮的農家子弟蓋茨比,一心進入上流社會,他隱瞞身份追求名流淑女黛西。在一戰後通過不正當手段發家致富,再次追求以為人婦的黛西。
  • 再觀《了不起的蓋茨比》,才發覺他愛的不是黛西,而是心中的夢想
    每個人都擁有著屬於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可能關乎事業,亦或是關於感情。人們的內心對這個夢想往往充滿了渴望,並願意為之傾盡所有。只是期盼著有一天,心中的美夢能夠成真。在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主人公蓋茨比同樣也擁有著這樣一個夢想。同時,他為了實現藏在心底的這個夢想,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