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智力測試

2020-12-05 騰訊網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和生活水平提高,年輕的父母們除了關心孩子的體格生長外,一定也在關心孩子的發育和早期智能開發,當今社會的競爭是全面綜合能力的的競爭,對於兒童來說,0-6歲是兒童腦發育的高峰期,是智能智商發育的黃金期,是形成語言思維、學習認知、情感社會交往等各種能力的關鍵期。父母如果能夠掌握一些兒童智能發育的基本知識,勢必能夠更好地養育孩子,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聰明。

在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 Binet,1857年-1911年)和他的學生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從此智力測驗引起了全世界心理學家的廣泛關注,之後智力測驗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測試種類越來越多樣。目前常用智力測試可分為篩查性治療測試和診斷性智力測試,篩查性測試有丹佛發育測試(DDST)、0-6智能發育篩查測驗(DST)、入學合格測驗、繪人測驗(HFD)、圖片詞彙測驗(PPVT)、瑞文測驗(CRT);診斷性智力測驗: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韋氏智力量表等。

對家長和老師來說,儘早了解兒童認知能力的特點與發展水平,並根據這些信息對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不僅能夠提升兒童的生活滿意度,更有助於兒童的未來發展。通過智力測驗,教育者和家長可以1.了解孩子的認知特徵及其發展狀況,為落實因材施教提供理論基礎;2.指導兒童及青少年更好地利用自身認知優勢,促進其全面發展;3.選拔智力超常兒童,通過「培優」教育方案為其發展和成才創設適宜條件;4.提供智力發展水平認證,為兒童青少年出國留學提供能力評估依據;5.對學習困難兒童的認知特徵進行診斷,並設計科學有效的特別輔導方案。

相關焦點

  • 家長們的困惑:我家孩子需要做智力測試?
    我是整天埋頭做功課的杜一老師。最近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就是:兒童有沒有必要做智力測試?為了解決這個疑惑,我第一時間查詢了相關資料和文獻,瀏覽了網絡上專業人士的回答。得出的結論是:兒童做智力測試要慎重。是不是應該測一下智力,好讓自己心裡有個底,清楚孩子哪方面不足?還有:我家孩子有某一方面特長,比如從小就會背唐詩三百首,記憶力超群;或者從小就擅長畫畫,比賽經常獲獎。這種情況要不要做智力測試,提早發掘孩子的潛力?什麼是智力測驗?
  •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的數值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根據你的情況來看,你最好還是帶小孩到正規的醫院做檢查。因為韋氏智力量表必須是在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測試,每一個測試智商的量表根據不同的地區還需要進行修正。你自己在家裡進行,你測出的結果不一定是準確的,這個你需要多注意啊。
  • 智力測試不為人知的一面:說孩子天生聰明,難道是錯的?
    任何一個家長都會關注自己孩子的智力情況,甚至不惜花重金找檢測機構專門測試智力。尤其在中國,智力檢測甚至已經走出醫院,發展成了一個行業。至於這樣做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是想證明孩子的能力,也許是想對孩子有全面的了解。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差一個智力測試
    然而,與赫胥黎的小說情節不同,這份1922年基於青少年智力測試的分析報告與就業指導真實存在,它的作者,正是現代IQ測試奠基人劉易斯·特曼。他篤信,階級界限是由天生智力來決定的。 烏託邦式分析報告,僅是舊日黑暗歷史的冰山一角。當今崇尚的智力測試,曾假科學之名,充當罪惡幫兇。
  • 智力測試真的靠譜嗎?
    由於智力測試得分是將被試所獲總分除以被試的實際年齡,因而個體隨時間推移所取得的智能發展很難通過智力測試得分來體現。個體在發育階段時,實際年齡並不是能夠準確判斷其智力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是的話,那麼所有的孩子都會以完全相同的速度發育,但我們都知道,事實絕非如此,兒童之間存在許多個體差異,這意味著,在發育階段,實際年齡並非是能夠做出合理判斷的決定性因素。
  • 第五人格莊園智力測試答案大全:約定的夢幻島聯動測試答案一覽[多圖]
    第五人格莊園智力測試如何完成所有的題目?這次有十五道題需要大家回答,遊戲鳥小編將莊園智力測試的所有題目和答案都分享在下面,第五任務和約定的夢幻島進行聯動帶來的測試,不知道怎麼回答可以參考攻略。第五人格莊園智力測試答案大全一、活動介紹莊園智力測試——你,能免於被出貨嗎?
  • 軟體測試的魅力何在?為什麼選擇測試而不做開發?
    「為什麼選擇軟體測試而不選擇開發」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 每個職業道路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不能否認它。如果您希望成為軟體測試人員,或者您已經是軟體測試人員,那麼您一定知道最好的答案。 有很多不了解的人對軟體測試有很多誤解。
  • 川普再次接受智力測試,白宮拒絕透露結果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川普再次接受智力測試,並稱自己拿到了很高的分數,「醫生非常驚訝於測試結果」,川普如此說,並且還不忘了調侃他的競爭對手拜登,並建議拜登也去參加一下同樣的測試。換句話說就是測試是否有痴呆症狀,在這項測試上取得滿分並不能代表什麼。根據相關資料,早在2018年的時候,川普就曾接受過MoCA測試,結果自然是滿分。當時白宮醫生傑克遜稱是川普自己強烈要求做的,這項測試並沒有「臨床意義」。雖然川普經常會做出一些超出常人理解的事情,不過考慮到川普的年齡,其實也可以理解。
  • 小孩測智力掛什麼科
    一些家長總覺得自己孩子不聰明,反應遲鈍,作業做不來,數學也學不好,就想帶小孩去測測智力,那麼小孩測智力掛什麼科?可以去兒童專科醫院進行檢測。
  • IQ測試:2道數學智力題,據說智商125+的人只需3分鐘,你呢?
    所謂IQ就是指智商,它是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推孟教授提出的。雖然說智商的概念看上去非常簡單,然而至今為止,還很真沒有任何一家機構或者單位能夠準確測量出一個人的智商。
  • 如何衡量你的社會智力,什麼是社會智能,為什麼重要?
    如何衡量你的社會智力——什麼是社會智能,為什麼重要?雖然每個人都在簡短地談論情緒智力(EQ)(而不是智商),但對社會智力的關注卻要少得多,儘管它可能更重要!什麼是社會智能?與一般智力(IQ)以及情緒智力的某些方面(可能是天生的)不同,社交智力主要是通過學習獲得的,這意味著可以開發和增加它。構成社會智能的要素是什麼?會話技巧:具有社交智慧的人可以與各種各樣的人進行對話。在聚會或社交聚會上,他們知道如何「在會議室工作」。
  •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智商測試發明者是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智商測試是為了評估孩子們不可改變的智力水平。其實不然,他設計這個的初衷不是為了給孩子們的智力下定論。比奈於20世紀初在巴黎工作,他設計智商測試的目的是鑑別出那些無法從巴黎公立學校的教育中獲益的孩子,從而設計出新的教育計劃,讓這些孩子回歸正軌,他相信教育和練習可以帶來智力上的根本改變。
  •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做心理測試?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很多寶寶覺得心理諮詢師看著他們就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吧。。。)自己從初中開始做過的大大小小的測試,從選一個圖片看你最近的生活狀態到測你黑暗屬性到專業的心理測驗量表SCL-90,MBTI這些 測試都試過。而且很棒的一點是,有些小測試是可以記住且用在自己的人際交往中,很吸粉的哦。
  • 學點心理學:智力測量帶來的倫理問題
    這一目標是比奈測試完成其先驅工作的動機。比奈和其他人希望測驗能夠有助於社會民主化,儘量少地做出基於性別、種族、國家、特權或外表等人為標準的決定。但是,儘管有著這些崇高的目標,但是,沒有一個心理學領域比心理測量更充滿爭議性。爭論的焦點是三個與倫理有關的方面:基於智力測量的決策的公平性、智力測量用於教育評價的可行性,以及以智力測量分數進行個體分類的意義。
  • 一個智力缺陷的學生,讓我想到學校要教的不僅是知識,還有生活
    但生活上的知識,人這一輩子總要用。為什麼我會突然想到這些?因為我在學校裡遇到一個學生小文。小文非常聽話,長得也算帥氣,老師找他幹什麼活,他都任勞任怨地去做。但就有一個缺點,他是個有智力障礙的學生。為什麼會有智力障礙?
  • 幼兒園為什麼要布置手工作業?和智力發展有關係,勝過好多玩具
    也有家長不認同地說,「做那麼多手工作業有什麼用?還不如讓孩子練練字,做做題,好歹能給小學打點基礎。」01 做手工的好處可不少,別小看它幼兒園老師為什麼那麼喜歡給孩子布置手工作業呢?這其實是有科學道理的。
  • 為什麼企業都要進行性格測試?性格測試沒過會影響拿offer嗎?
    不是網申、面試、筆試、AC面/Superday,而是性格測試……性格測試無法通過練習來提高,甚至沒有標準答案、無法偽裝。你認為自己和某個崗位的匹配度是100%,而做完性格測試都會懷疑人生:我是誰、我為什麼投簡歷……最近海小投看到一個提問:女朋友因為性格測試掛了該怎麼辦?
  • 學點心理學:智力障礙與天才
    分數段為90~110之間的個體被界定為「正常」,於110以上或90以上的個體我們稱為「特殊智力」。智力缺陷當18歲以下的個體在智力測驗中的有效IQ得分低於平均值約2個標準差時,他們就被界定為智力缺陷。對於韋氏成人智力量表來說,智力缺陷的標準是IQ得分低於70。
  • 心理學冷知識:IQ測試的起源
    為了測量心理年齡,他們編制了多種可能預測學業成就的推理和問題解決的題目,並反覆在自己的兒女身上進行測試,最終形成了世界上第一版的智力測試量表。最初智力測試是為了幫助特殊兒童學習比奈編制智力測試的目的只有一個,甄別出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並幫助他們,同時促進兒童教育的發展
  • 順天知命:老年人應當自己做投資嗎?——基於智力演化視角的分析
    本該保守謹慎的老年人,為什麼在理財投資過程中卻大批「中招」呢?對此,常見的分析包括:  1.知識不足說。做好金融投資要求投資者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素養。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2020年發布的《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指出,我國50歲以上中老年群體的基礎金融知識水平顯著低於30-49歲的中青年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