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可愛的孩子們的家長,你們好。我是整天埋頭做功課的杜一老師。
最近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
就是:兒童有沒有必要做智力測試?
為了解決這個疑惑,我第一時間查詢了相關資料和文獻,瀏覽了網絡上專業人士的回答。
得出的結論是:兒童做智力測試要慎重。
困惑
當然,模稜兩可的答案總是不能讓愛子心切的家長們滿意。
一些家長仍然會有這樣的困惑。
比如:
我家孩子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錯,但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顯得有些遲鈍。是不是應該測一下智力,好讓自己心裡有個底,清楚孩子哪方面不足?
還有:
我家孩子有某一方面特長,比如從小就會背唐詩三百首,記憶力超群;或者從小就擅長畫畫,比賽經常獲獎。這種情況要不要做智力測試,提早發掘孩子的潛力?
什麼是智力測驗?
要解決這些困惑,我們首先要看清智力測試的真面目。
智力測驗是對智力的科學測試,它主要測驗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智力測試最早是用來發現智力有缺陷的兒童,隨著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智力測試的內容更加豐富、測試流程和評估標準也更加科學。
現代智力測試被應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學生的入學測驗、職業人才選拔等等。
針對六歲以上兒童的智力測試,目前比較流行且靠譜的有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和韋氏兒童智力量表。
這兩種測試的評估標準不同,但基本原理一致。都是從多個能力維度對兒童的智力進行評估,包括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等。
智力的高低用智商IQ來表示,
在韋氏量表中,正常兒童的智力水平在90到109之間;110到119是中上水平;120到139是優秀水平;140以上是非常優秀水平;
而80到89是中下水平;70到79是臨界狀態水平;69以下是智力缺陷。
一般來說,智商比較高的兒童,學習能力比較強,但這兩者並不一定是正相關的。因為智商還包括社會適應能力,有些兒童學習能力較弱,但社會適應能力比較強。
我們可以做什麼?
在了解了什麼是智力測驗之後,我們回到剛開始的問題。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做智力測試?」
具體到每一個孩子,我們可以有三種選擇:
一、什麼情況下有必要做?
有些家長們會發現,孩子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出現動作或語言發育落後於同齡兒童,或者學生學習成績差,甚至發生學習困難的情況;
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反應遲鈍、注意力缺乏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不活潑,對周圍事物沒有興趣。
像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提高警惕。首先要去兒童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斷,然後根據醫生的建議和指導進行相關的智力測試。早發現,早幹預。
二、什麼情況下可以做?
一些家長會得到來自學校老師的反饋,說孩子在學校有異常的行為舉動,比如上課躁動不安分、不遵守課堂紀律,課下表現衝動,做事不顧及後果、憑一時興趣行事,經常和同學發生衝突等等。
像這樣的情況,更多的是心理障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到兒童醫院進行相關的診斷,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是否進行智力測驗。
還有一些家長會因為孩子的某些天賦和特長,希望進行智力測試,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發展。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把智商測試作為培養孩子特長的補充,不必過於看重測試結果。
三、什麼情況下不需要做?
智力測驗有利也有弊。
有些家長總會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而焦慮,很容易將成績和智力聯繫到一起。其實,這種情況背後的原因有很多,家庭關係、學校環境以及孩子學習心理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表現,智力因素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這種情況,沒有必要做智力測試。
智商測試結果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暗示。對於正常兒童來說,不理想的測試結果會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是獨一無二的
最後,杜一老師想對各位家長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智力測試只是一項參考,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因材施教,便可以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