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大客戶令華恒生物「很受傷」 多項財務數據勾稽關係異常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聚焦IPO | 依賴大客戶令華恒生物「很受傷」 多項財務數據勾稽關係異常

記者 | 謝碧鷺

華恒生物來自第一大客戶的營收佔比接近五成,為了留住該境外大客戶,在美國增加關稅之後,華恒生物不得不為該客戶降低產品售價。由此來看,在大客戶「依賴症」之下,其議價能力令人擔憂。

前不久,安徽華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恒生物」)順利通過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但若仔細閱讀其招股書,就可發現該公司仍然存在不少疑點。《紅周刊》記者今年6月份曾發表過一篇題為《華恒生物患境外銷售「依賴症」,逾億元含稅營收缺乏數據支撐》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其客戶集中度過高的問題,實際上,對於華恒生物依賴第一大客戶的問題非常值得關注。

事實證明,因為存在大客戶「依賴」,華恒生物議價能力並不強,為了維護大客戶,其在價格上做出過不少讓步。此外,據《紅周刊》記者核算,報告期內,其營收和採購數據均存在疑點,需要公司做出解釋。

議價能力不強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華恒生物的客戶集中度較高,特別是對第一大客戶巴斯夫的銷售,報告期內佔比分別為49.95%、54.39%、46.25%和44.74%,同時佔公司L-丙氨酸銷售額的59.26%、64.42%、65.1%和60.08%。

據招股書介紹,巴斯夫成立於1865年,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華恒生物對該公司的「依賴」,短期內雖然有利於企業收入的快速增長,但對於一家即將上市,且已經度過初始發展階段的企業而言,這無疑也是存在不小風險的。尤為重要的是,該客戶還是境外客戶,不論是國際貿易環境,還是國際政治生態,一旦發生變化,都會給交易雙方帶來諸多不確定性風險。而因為存在對客戶的「依賴」,華恒生物業績也深受其影響,因此,在雙方的交易中,華恒生物的議價能力明顯偏弱。

根據華恒生物和巴斯夫籤訂的採購協議中約定的最優惠客戶條款,如果供應商在履行合同期間向某個將產品用於特定工業應用的採購方以更低的價格和/或更優惠的條件交付產品,在價格差異存在的期間內,供應商應該通知巴斯夫並給予巴斯夫同樣的更優惠的新價格和/或更優惠的條件。

事實上,為了強化二者之間的合作,華恒生物已經做出了不少讓步。例如2019年5月,美國提高了部分從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為了分擔因L-丙氨酸產品關稅稅率調整對巴斯夫產品成本產生的影響,華恒生物對巴斯夫(美國)銷售的L-丙氨酸產品每千克下調了0.15美元,結果導致華恒生物在北美地區的銷售額下降了11.41%,毛利率也因此受到了影響。由此不難看出,在對大客戶存在「依賴」的情況之下,華恒生物「很受傷」,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其議價能力嚴重受到了影響。

此外,根據華恒生物和巴斯夫籤署的《第四次修訂協議》,合同期限至2022年底,因此,無法保證雙方的合作能夠一直持續下去,一旦失去這位大客戶,華恒生物的業績難免會受到不利影響。

營收數據存在異常

在之前的文章中,《紅周刊》記者曾提到,華恒生物2019年營收、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間的財務勾稽關係存在異常。實際上,除2019年外,其2018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與相關數據的財務勾稽關係也是疑點重重。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華恒生物的營業總收入為4.21億元,其中境外收入為2.46億元,該部分營收不需要考慮增值稅,剩下的國內營收部分還需要考慮到增值稅稅率的變化(該部分營收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據推算,當期華恒生物的含稅營收大致為4.49億元。理論上,企業的營收要麼是以現金的方式收回,要麼形成經營性債權,那麼華恒生物的情況又如何呢?

在合併現金流量表中,2018年華恒生物「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3.54億元,此外,當期華恒生物的預收款項相較於2017年增加了約50萬元,那麼華恒生物當期所收到的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大致為3.53億元,該金額相較於當期的含稅營收要少約9600萬元,理論上,當期華恒生物的經營性債權應該要增加約9600萬元。

截至2018年末,華恒生物的應收票據、應收帳款和應收帳款所計提的壞帳準備分別為2491.89萬元、6352.51萬元和383.6萬元,上述幾項相較於2017年末僅增加了約1100萬元。這顯然和理論應該增加的金額並不相符,大概存在8500萬元的差距。也就是說,2018年華恒生物大概有8500萬元含稅營收既沒有實現現金流入,也沒有經營性債權的支持,需要公司進一步披露。

以同樣的邏輯核算其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數據,亦存在類似的情況。

2020年上半年,華恒生物的營業總收入為2.58億元,其中國內營收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3%,可計算出其含稅營收為2.74億元。當期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85億元,其中預收款項變化不大,可忽略不計,因此其現金流入相較於含稅營收要少約8900萬元。經營性債權方面,2020年6月末,華恒生物的應收票據、應收帳款、應收款項融資和應收帳款所計提的壞帳準備合計相較2019年末僅增加了約4200萬元,比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金額少了約4700萬元。

結合此前文章,也就是說,華恒生物連續兩年又一期的營收數據均存在勾稽異常,需要公司給出合理解釋。

採購數據令人不解

不僅如此,據《紅周刊》記者核算,華恒生物的採購數據和相關現金流及經營性負債方面的財務勾稽關係也存在諸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華恒生物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9148.11萬元,佔全部採購金額的38.4%,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華恒生物的採購總額為2.38億元。其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由此可以計算出,華恒生物的含稅採購約為2.77億元。理論上,企業的採購應體現為相關現金流出和經營性債務的增減,那麼華恒生物的情況又如何呢?

在合併現金流量表中,2018年華恒生物「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95億元,此外,當期華恒生物的預付款項相較2017年增加了大約135萬元,考慮到這方面因素的影響後,華恒生物當期所支付的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流大約為1.94億元,相較於含稅採購要少8300萬元,那麼,理論上華恒生物的經營性債務當期應當要增加8300萬元。

而經營性債務方面,截至2018年末,華恒生物的應付票據和應付帳款分別為197.65萬元和6990.62萬元,兩項合計比2017年末增加了約800萬元。這跟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金額並不相符,大概存在7500多萬元的差距。也就是說,當期華恒生物大概有7500萬元的含稅採購既沒有現金流出,也沒有相關經營性債務的支持。

以同樣的邏輯核算其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相關數據,亦有類似的情況存在。

2019年華恒生物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1.11億元,佔總採購額的45.39%,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採購總額為2.45億元;2020年上半年,其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5032.8萬元,佔總採購金額的42.7%,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採購總額為1.18億元。其採購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自2019年4月1日起,由16%下降到13%,由此可以推算出這兩期華恒生物的採購總金額分別為2.78億元和1.33億元。

在合併現金流量中,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華恒生物「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分別為1.75億元和6827.16萬元,此外2019年華恒生物的預付款項減少了約260萬元,2020年則增加了約40萬元,因此,這兩期中,其支付的與採購相關的現金分別約為1.78億元和6800萬元,這跟含稅採購相比,分別少了1億元和6500萬元。

經營性負債方面,2020年6月末,華恒生物的應付票據和應付帳款比2019年末僅增加了約1200萬元,而2019年末,則比2018年減少了約2000萬元,因此,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含稅採購和相關現金流及經營性債務之間分別存在大約1.2億元和5300萬元的差距。

相關焦點

  • 老鋪黃金並不老:盈利增速「逆天」 財務數據勾稽異常
    來源:新浪財經多項指標存在財務欺詐風險,成立不久的老鋪黃金能順利IPO嗎?近日,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老鋪黃金」)更新了招股書。老鋪黃金名稱中雖帶有「老」字,但公司實際上成立於2016年12月,且在2018年及以前都是通過委外加工實現生產。
  • 老鋪黃金並不老:盈利增速"逆天" 財務數據勾稽異常
    來源:新浪財經   多項指標存在財務欺詐風險,成立不久的老鋪黃金能順利IPO嗎?  近日,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老鋪黃金」)更新了招股書。老鋪黃金名稱中雖帶有「老」字,但公司實際上成立於2016年12月,且在2018年及以前都是通過委外加工實現生產。
  • ...城投大額關聯擔保背後暗存隱患 財務勾稽偏差值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雲南城投2017年財務報表的財務勾稽較為異常。  關聯擔保下屬企業暗存隱患  近日,雲南城投公布了其最新為參股子公司西安海榮青東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海榮房開」)和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秦迎實業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秦漢新城」)提供擔保的情況。
  • 「關聯」客戶購銷數據不符,交大思諾大客戶和供應商都是中國通號
    經過我們的研究發現:從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的三年一期報告期內,交大思諾與有關聯關係的主要客戶之間的購銷數據差異巨大,或是導致上述經營業績波動異常的原因;公司對第一大外協供應商的採購金額佔比持續高於50%,或存對單一外協供應商的嚴重依賴;而且公司的第一大客戶和第一大供應商都是同一家上市公司,在擬上市公司中,比較罕見。
  • 家族色彩濃厚、重度大客戶依賴症:迦南智能,多項財務指標異於同行
    來源:市值風雲原標題:家族色彩濃厚、業績嚴重依賴大客戶:迦南智能,多項財務指標異於同行的小型智能電錶企業 | 「查水錶」專題研報作者 | 關爾流程編輯 | 小白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實際控制人章國耀及其配偶的不少親屬都與迦南智能有關係。目前,章國耀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一職,兒子章恩友任董事、總經理一職,妹妹的女婿李楠是上市公司的董秘和財務總監。
  • 博力威隱瞞關聯關係、暗藏利益輸送,財務數據真實性存疑
    博力威隱瞞關聯關係、暗藏利益輸送,財務數據真實性存疑
  • 博力威受國貿環境惡化影響較大 財務數據諸多謎團待解
    更重要的是,其多項財務數據還存在謎團待解。前不久,廣東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博力威」)科創板IPO首發過會,而《紅周刊》記者翻閱其招股書及相關問詢函回復內容發現,博力威收入增速正在放緩,其主要產品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的境內市場收入甚至出現大幅下滑。更關鍵的是,其銷售收入及採購數據存在巨額的勾稽差異,需要公司做出解釋。
  • 孚能科技的「盛世危局」:過度依賴大客戶,賒銷嚴重倒貼錢銷售
    這一籤約令20天前以「戴姆勒入股」作為加持項而喜提科創板的孚能科技略顯尷尬。就在近一個月前的7月3日,戴姆勒宣布旗下奔馳汽車與孚能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將斥約9億元收購孚能約3%的股份。根據此次協議,寧德時代將為奔馳提供電芯、模組及電池系統。
  • 銷售玩法詭異、大客戶疑空殼 「新材料黑馬」長鴻高科股價翻倍卻被...
    有意思的是,探雷哥把時間跨度縮短至2019年全年,也存在數據勾稽不匹配的問題。  長鴻高科在2019年採購原材料金額高達8.49億元,同期主營成本中直接材料、製造費用合計才8.21億元,探雷哥即便假設製造費用來源全部是材料成本,兩項數據之間的差額仍然高達2800萬元。
  • 勾稽、比率、項目三者之間聯繫
    會計是一面鏡子,會計分析是顯微鏡,會計監督是照妖鏡,會計信息失真是哈哈鏡……在稅收工作中,財務報表作為主要的會計資料,是納稅評估的重要依據,是稅務稽查的出發點。通過財務報表的分析,可以發現企業可能存在的涉稅風險點財務報表是納稅申報的必報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徵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 IPO雷達|關鍵財務數據蹊蹺,科創板動力電池第一股孚能科技名不副實
    2019年扣非淨利潤為908萬元(審閱數據,未經審計)。按公司2019年未經審計數據計算,四年間孚能科技主營業務虧損1.8億元。支撐公司持續發展的,主要是稅收優惠及政府補貼。期間,孚能科技收到的稅收優惠和政府補助分別為2.68億元和0.35億元,兩者合計3.03億元。從市場份額看,孚能科技也在逆勢下滑。
  • 歡樂家2017年大客戶竟然2018年才成立,直指財務造假!
    報告期內歡樂家的營收利潤雙升,同時邀請一線明星楊冪代言吸引了不少眼球,如今IPO之路也走到了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但經鑑上市公司課題研究組發現,公司在財務數據、研發投入、安全生產方面依舊存在諸多瑕疵,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大客戶還未成立就合作?
  • 中環海陸與大客戶關聯迷局待解,募投項目、財務數據等前後「打架」
    中環海陸再度衝擊A股資本市場,已走到「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但經鑑上市公司課題研究組發現,公司在信息披露、關聯交易、財務數據等方面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前景難言樂觀。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1-6月,中環海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5,710.96萬元、63,070.24萬元、79,987.35萬元、47,584.38萬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802.53萬元、3,295.88萬元、7,287.53萬元、5,847.37萬元。
  • 蓋世食品多處數據自相矛盾,是信披瑕疵還是財務造假?
    經我們研究發現,蓋世食品多處數據自相矛盾不合邏輯,是不注重信披質量,還是涉嫌財務造假,希望公司自己向解釋清楚。另外,第一大供應商持有控股子公司30%股份,但蓋世食品卻稱與其無特殊關係。蓋世食品成立於2002年10月,主營業務為海洋食品和食用菌食品等即食開胃涼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銀行大客戶,你別走!
    大客戶是商業銀行的「上帝」,如果失去了大客戶,商業銀行的發展就會蒙上陰影。許多商業銀行有針對大客戶設計的「大客戶管理」策略。比如,通過給大客戶定製產品和服務,滿足大客戶的相關需求,為大客戶帶來增值,從而提升大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 震裕科技IPO:涉嫌利用已投項目圈錢 數項經營數據「前後矛盾」
    兩版招股書的數據「打架」事實上,除招股書披露的信息及數據與官宣的數據不一致外,震裕科技自身兩次申報的招股書對於同期的數據披露也不一樣。甚至,有內人士注意到,震裕科技在同一版招股書中的數據披露也出現矛盾。2020年招股說明書第324頁按「普通模式」和「寄售模式」細化精密結構件財務數據的表格顯示,2019年動力鋰電池精密結構件寄售模式下銷售收入為17027.15萬元,2017年電機鐵芯寄售模式下收入為662.58萬元,動力鋰電池精密結構件普通模式下銷售收入為1995.83萬元。
  • 江蘇博雲回復創業板問詢函:依賴大客戶史丹利百得不會影響持續經營
    深交所要求其說明史丹利百得的依賴是否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江蘇博雲主要從事改性塑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據招股書顯示,近三年內,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合計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7.03%、68.46%、70.39%,其中第一大客戶史丹利百得的銷售額佔比分別為35%、39%、40%。
  • 自華進口3613億歐元!歐盟依賴中國產品達103類,盼達成中歐協定
    眾所周知,中國市場在國際社會上一向備受歡迎,同樣,中國商品也始終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青睞,這不僅使得許多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合作關係愈發密切,也使得這些國家對中國商品的依賴程度日漸加深。歐盟對華進口商品存在高度依賴就以歐盟而言,據官方數據顯示,歐盟27國在2019年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額達到了5596億歐元。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歐盟對華出口商品總額僅為1983億歐元,而自華進口商品總額則是為3613億歐元。
  • 立航科技財務數據現矛盾,關聯關係「隱身術」一流
    而且,在報告期內,公司註銷兩家關聯企業,或是切斷與第一大客戶之間的關聯關係,手法先進。 兩版招股書裡購銷金額都存差異 先看首次預披露,該招股書顯示,2018年度,立航科技對航空工業下屬單位B和單位E的銷售金額分別為7738.06萬元和3117.37萬元,佔當期營收之比分別為29.89%和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