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作家給自己起筆名古來有之,要麼是用筆名寄託自己的藝術個性、思想情感和審美趣味,鞭策自己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要麼是為了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要麼是對原名不夠滿意,另外取一個好聽的名字而已。
現代文壇,許多作家在發表作品時喜歡使用筆名,例子比比皆是,如,魯迅(原名周樹人),茅盾(原名沈德鴻),老舍(原名舒慶春),巴金(原名李堯堂),曹禺(原名萬家寶),冰心(原名謝婉瑩),夏衍(原名沈乃熙),艾青(原名蔣正涵),等等。
這些大作家都是通過筆名揚名立萬,並在文壇上佔據了一席之地,以至於讓很多讀者遺忘了他們的真實姓名,誤把筆名當真名。
在當代文壇,筆名很響亮的作家同樣很多,最有代表性的無疑是路遙(原名王衛國)、北島(原名趙振開)、莫言(原名管謨業)等人。
北島是江南浙江湖州人士,1949年出生於京城,人生經歷十分豐富,職業和身份不斷變換過,曾經做過建築工人,當過報刊編輯,做過雜誌社老闆,當過公司小領導,又做過訪問學者。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北島才成為一名職業作家,後來,隨著名氣越來越響亮,受聘於好幾所大學,身份又變成了中文教授。
不論職業和身份如何變化,對詩歌的摯愛,北島從來沒有放棄,通過苦心孤詣地探索,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已經成為「朦朧詩」流派的領頭羊,帶領顧城、舒婷、芒克、楊煉等一幫詩人,為中國新詩開啟了一個輝煌時代。之後,詩名在國內文壇一枝獨秀,多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北島由於是南方人,卻在北方長大,在詩歌創作中,他喜歡使用島嶼、海灘等意象,又具有獨立的思想和冷峻的外表,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末,他被另一名同行、詩人芒克起了一個外號——北島,竟歪打正著,成為他一生的筆名,用「北島」之名給文學界留下了許多精神財富。
1986年元月,北島出版了生平第二本詩集《北島詩選》,裡邊收錄了一首新詩《生活》,全詩只有一個字:網!
《生活》打破了許多記錄,也引發了很多爭議,它是迄今為止最短的一首漢語詩歌,同時又是概括性很強,內涵相當豐富,能激發許多思考的短詩。
在許多讀者的閱讀理解裡,詩歌是詩人通過冷靜而睿智的思考,再通過個性化的表達技巧,能夠為讀者傳達出人生智慧和生活經驗,啟發讀者想像力的文學樣式。
然而,在短詩《生活》裡,卻完全看不到這些,一切都被省去了,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思考和自省。
這首詩的標題和內容已經完全融為一體,標題「生活」如同詩眼,甚至變成了詩的一部分,承載了這首詩很大一部分藝術魅力,如果去除標題「生活」二字,單單一個「網」字將會變得毫無意義。
因此,欣賞這首詩,必須把標題與內容結合起來,用標題去拓展內容的廣度,反過來,再用內容去思考標題的深度。只有如此,方可讀懂這首詩的全部含義。
北島只是概括性地把生活與網關聯起來,等於間接地提出了疑問和困惑,並沒有界定生活為什麼是網?生活又是怎樣變成網的?面對生活之網人們要怎麼去突圍?
北島並沒有解答這些疑惑,而這些疑惑恰恰成為隱藏在詩歌背後的源泉,一個讀者的思想有多麼深廣,閱歷有多麼豐富,對這首詩的解讀就有多麼飽滿。
我們常說:生活是藝術之母。北島創作這首短詩時,恰恰是從複雜繁瑣的生活景觀裡,看到了縱橫交錯的、剪不斷理還亂的常態,這個常態是每個人最真實的生活。
如果有人說,他的生活一帆風順,永遠是花好月圓,顯然是撒謊。
老虎、豹子可以離群索居,只因為它們擁有超強的實力,做一名獨行俠並不影響自己的生活。但人不行,人是群居動物,生活在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環境裡,必須依靠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同心協力的方式,才可以生存下來。
我們生活的社會,本身就是一張紛繁錯雜的網。作為個體的人,在生活之網裡,有許多角色和身份,既是父親的兒子又是妻子的丈夫以及兒子的靠山,既是老闆的員工又是同事的競爭對手,既是親戚的親戚又是朋友的朋友,人一出生,便被這些關係網套牢,僅是處理好這些社會關係,就足夠讓一個人勞神了。
人都生活在世俗社會中,免不了會產生羨慕、顯擺、攀比、厭惡、嫉妒的心理,這些心理不但會讓人產生喜怒哀樂,更會助長一個人的野心和欲望。
當一個人若被欲望包圍,還不能迷途知返的話,那麼,他就距離毀滅不遠了。越是掙扎,越會被網束縛得更緊。
人生在世,如同身陷在一張無邊無際的塵世之網,被各種各樣的生活誘惑著、作弄著、改變著,只有那些智者,才會解開生活之網,享受到生活的快樂和人生的圓滿。
北島以一個哲學家的思想,智者的情懷,用一字詩道出了人類所面臨的終極問題,把讀者對自我處境的認知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讓這首詩閃耀出靈性的光輝和深遠的意境,這就是這首一字詩的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