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筆順
一個字先寫哪一筆,後寫哪一筆,哪一部分先寫,哪一部分後寫,都要有一定的順序,我們把它稱之為「筆順」。注意筆順,可以提高書寫漢字的速度,主要是有利於整個字間架結構的安排。如果筆順不對,寫出來的字可能就會很難看。
漢字中只有極少數單筆字(一筆字),絕大多數是多筆字,在書寫過程中一定要遵守一一 定的筆順規則。這些規則不是哪個人規定的,也不是哪個人發明的,而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是人們書寫經驗的總結。因此,掌握書寫筆順是學習書法的重要一環。
二、 筆順的優點
1.符合人的思維特點。
人們在手寫時,手指的提按動作在大腦書寫中樞支配下,進行程式化的活動。也就是說,書寫順序實際上是人的思維的輸出順序。按照正確筆順書寫,才符合人的正常思維習慣。反之,寫字時常倒插筆的人,必然逆反心理較為明顯,而這種心理狀態並非是良好的。所以,按照正常的筆順進行書寫訓練,不單是一種技能訓練,而且是嚴謹的思維訓練,良好的心理狀態養成的習慣。
大多數人寫字時多為右手執筆,所以筆畫的書寫順序大都按照這種生理特點確定,這樣寫起來就順手貫氣,協調自然。否則,就會使人感到彆扭。
2、提高書寫速度。
漢字筆畫之間都有一種內在的聯繫。楷書雖然筆畫之間不相連接,但這種內在的聯繫還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形斷意連」。按照正確的筆順去寫,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形成一個筆畫流暢的統一整體, 書寫速度可以大大提高。反之,如果總有倒插筆出現,行筆速度必然大受影響。
3、便於安排字的結構
按照正確的筆順書寫,最重要的一一點,就是便於安排字的結構。例如「小」、「水」之類的字,如果從左到右依次書寫,筆畫安排不易產生呼應,也不協調;如果先寫中間的豎鉤,突出主筆,整個字就顯得重心平穩、字勢流暢。除了每個字每一筆的書寫必須按正確的筆順安排外,合體字的每一部分,也必須按照合理的順序去布局,才能使整個字協調勻稱,不失重心,這也就是我們把「筆順」放在「結構」中來介紹的一個很重要的根據。
明確了筆順正確的重要性,就應掌握漢字筆順的一些規律。
三、筆順規則
漢字的筆順規則主要有如下八條:
1、先上後下。如寫一個「三」字要先寫上橫,再寫中橫,最後寫下橫;「主」字要先寫點,再寫兩橫一豎,最後寫下橫:「意」字要先寫「立」,再寫「日」,最後寫「心」。
2、先左後有。如寫「好」字,要先寫女子旁,後寫「子」:「聯」字要先寫耳字旁,後寫「關」;「例」字要先寫單人旁,再寫「歹」,最後寫立刀。
3、先橫後豎。如寫「十」字,要先寫橫,後寫豎:「井」字要先寫兩橫,後寫兩豎。
4、先撇後挎。如「人」、「文」、「義」等,都是先寫撇,後寫捺。
5、先外後內。如「鳳」、「旬」、「閃」、「厭」等,都是先寫外框,後寫內部。
6、先內後外。如「函」、「畫」、「幽」等字,都是先寫內部,後寫外邊。
7、先中間後兩邊。有些三部分合成對稱的字,要先寫中間,再寫兩邊,如「小」、「山」、水」、「承」等字。
8、先裡頭後封口如「日」、「回」、「四」、「囚」、「因」、「園」、「國」等字,都要先寫外框三面,最後寫下面一橫。
以上這些例子,說明漢字都是按照一定的筆順規則寫出來的。在實際運用中,這些規則經常是配合使用的。尤其是筆畫繁多,結構複雜的字,必須把有關筆順聯繫起來,綜合運用。如寫「禁」字,先寫「林」後寫「示」,符合「先上後下」的規則,寫上邊的「林」時又要按照「先左後右」的規則寫,寫「木」時,又包括「先橫後豎」、「先撇後捺」的規則。下邊的「示」字包括了「先上後下」、「先中間後兩邊」的規則。
以上是常見筆順的寫法,但是在寫楷書作品或在由楷書向行書過度的過程中,為了結構的需要,也常常要採取改變原有筆順的方法,這是後話,暫且先不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