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節課的專欄我們已經更新到了第七集了,《聖教序》中的內容太多了,越挖掘內容越多,這個專欄只講結構,9節課勉強夠用,我儘量講的詳細一些,其中涉及到具體筆法的問題,我們在之前的筆法專欄已經詳細的講過了。若是仔細闡述開來,9節課是不夠用的,關於《聖教序》中的其他問題,我們以後再開專欄詳細講解吧。
寫字很容易,寫書法很難,很多人不了解什麼是「法」,其實「法」就是寫字的方法,很多外行總以為古人寫字沒有想那麼多,只不過是隨便寫成的,今人都是在過分的解讀。
其實有這種想法的原因是不懂筆法和字法的緣故,王羲之下筆的時候當然不會想這麼多,但是平時讀帖,臨池必定是經過了一番思考的,然後將這種思考轉換成了肌肉記憶,這就是後人為什麼解讀他的字的原因。
我們總結的不是單字的寫法,而是一種規律,這種規律就是「法」,掌握單個字的寫法沒用,只有掌握了這種規律技巧,並且熟練應用,你的字才能寫好!
這節課講筆順變化:
我平時給學生上課,將一個字的時候,必定要講這個字的源流和這個字的變形,篆書怎麼寫,隸書怎麼寫,草書怎麼寫,行書、楷書怎麼寫,明白字的源流,才能知道筆順為什麼要這麼寫。
但是王羲之就改變了很多字的筆順,我們要探究的是他改變這種筆順的原因是什麼?
1、部首改變筆順
這個「利」字,正確的筆順應該是:撇、橫、豎。而王羲之對其進行了變形,改為了:撇、豎、橫這樣的寫法。這樣寫才能突出行書行雲流暢的感覺,以及整個字圓轉如意的勢態。
在比如這個「米」字旁:
這個「精」字左邊的偏旁就是進行了一次變形,將點、撇、橫、豎的筆順改為了:點、撇、豎、橫,只有這樣寫才能將左邊的筆畫連貫起來。
再比如這個「草字頭」:
這個「燕」字的草字頭對原來的筆順進行了一些變化,將點、撇、提,改為了一種連貫的寫法,這是因為如果按照正確的筆順來寫的話,這個字就很難連貫起來,所以才進行了這種變形。
在比如這個「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