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電掉隊,共享充電寶或許只是外表光鮮

2020-12-15 和訊科技

  文/餘尹

  來源/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在10萬+面前,來電社交平臺上的品牌形象一文不值。

  「26歲小夥娶46歲富婆,婚後多次入院,醫生看後搖頭道:沒救了!」、「日本童顏女神驚人身材照曝光!40歲離婚帶娃嫁豪門,網友:這女人不簡單!」

  推送這種擦邊球小網文的,不是什麼野生小號,正是認證為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的來電官方服務號。

  在近幾個月的推送中,來電的推文還多次被微信官方給出了「此標題包含誇大誤導內容」的提醒。

  雖然有礙觀瞻,但來電服務號博眼球賺流量的效果卻達到了。這類標題的推文無一例外都是10萬+。

  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已經跑通,不但讓頭部玩家有了漲價的底氣,還引來了美團的二次入場。來電這番操作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一家在共享充電寶行業佔據第一梯隊,且宣布盈利的公司會不顧品牌形象,靠擦邊球的東西來博取流量。

  如果共享充電寶能賺錢,來電何至於斯?

  專利官司救不了來電,靠接廣告餬口?

  來電的工商註冊時間為2014年8月,為「三電一獸」中成立最早的公司。然而,從目前的市場份額看來,來電卻可能是這四家中排在末尾的玩家。

  在Trustdata發布的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裡,街電市場份額為28.6%,小電為27%,怪獸充電為25.1%,來電在「三電一獸」中處於末位,為15.6%。

  易觀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充電寶品牌活躍用戶數,同樣反映出來電與其他第一梯隊友商的差距。

  受疫情影響,今年2月份,各大共享充電寶品牌的活躍用戶均降至冰點,4月份,活躍用戶便逐步復甦。到了五六月份時,怪獸充電等企業已經超過去年同期水平,而來電的復甦顯得遲緩許多。

  「由於風險應對能力不同,廠商的活躍用戶規模差距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放大。」易觀在報告中如此評論。

  市場競爭的失利,自然也會讓資本對來電不再青睞。

  2017年4月5日,來電完成A輪2000萬美元融資。在那之後至今三年多時間,來電便再沒有獲得新的融資。反觀來電的友商們,小電在今年4月疫情剛有所緩和時便拿到蘇寧的投資,此前不僅吸納了騰訊為最大機構股東,還獲得金沙江、紅杉、元璟、高榕等多家知名機構的加持。2017年4月28日才成立的怪獸充電更是得到資本的一路扶持,目前已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高瓴等頂級機構。

  最早入場的來電沒能在市場上體現出先發優勢,卻並不甘心對手做大。早入場的一大優勢便是有相應的專利積累,截至2020年5月,來電科技共申請有效專利182件,其中115項已獲得授權,專利數量為全行業第一。而來電正是利用這點,在專利訴訟上與其他友商勾心鬥角。

  企查查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的數據顯示,在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涉及的140份裁判文書中,案由與專利有關的文書達114份。

  其中最為膠著的訴訟當屬來電與街電之間的拉鋸戰。在最新的一份最高法判決書((2019)最高法知民終107號)中,最高法判決街電公司賠償來電公司共計100萬元。不過,來電公司在該案中的起訴請求為,街電公司賠償共計1000萬元的損失和各項支出。

  截至2020年9月,以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為當事人的裁判文書中,來自最高法的文書達26篇,其中判決書4篇。這4篇判決書所涉及到的案件涉及到的受理費達20.2萬元,其中由法院判決由來電負擔的部分為14.74萬元,佔比72.97%。

  也就是說,雖然來電贏了一部分專利糾紛案件,但法院的判決結果與來電主張的賠償金額等其他請求並不一致,且大部分訴訟費都是作為原告的來電在承擔。

  專利積累對企業來說固然是有益的,但手握大量專利的來電卻沒能憑藉專利優勢,向市場投放極具創新力的充電寶產品,反而將精力用在對友商的專利訴訟上。

  更為諷刺的是,來電為計算經濟損失,曾經於2018年4月24日向法院提交了書面意見進一步強調以下因素:街電公司官網2018年3月記載,「計劃至2017年底,街電將覆蓋全國100個城市,同時線下市場鋪設櫃機量也將達到幾十萬臺。就現階段而言,街電在設備質量、鋪設設備總數、優質合作商家、設備鋪設速度以及用戶粘性等方面均居於行業領跑地位。」

  此外,來電還請求法院考慮了搜狐網、鳳凰科技等多家媒體關於街電多項數據處於行業優勢地位的報導。相當於來電在2018年時,為了專利官司承認了對手領先於自己的市場地位。

  可是,曠日持久的專利糾紛既沒有給來電帶來可觀的經濟賠償,也沒能阻擋友商們的擴張的步伐,倒是來電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甚至淪落到在服務號靠打擦邊球接廣告。

  在來電服務號有礙觀瞻的推文中,一類是轉載的低俗小說,截取段落誇大標題以獲取流量,另一類則是以老妻少夫為噱頭,賣保健品、護膚品,像極了微商的操作手法。

  早在2017年,來電便宣布在當年8月首次實現結構性盈虧平衡。可是現在,來電卻不顧品牌形象來接小廣告,不免讓人對其真實財務狀況生疑。

  市場被教育好了,盈利卻被分走

  經歷過猶如共享單車般狂熱的2017,儘管一大批中尾部玩家接連退場,用戶卻逐漸發現,在手機提示電量不足時,很多時候不得不向共享充電寶低頭。

  2019年3月,街電COO何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頭部玩家基本都是盈利的。撂下過共享充電寶能成就吃翔這番狠話的王思聰,在那時一度被打臉。

  Trustdata發布《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市場全年用戶規模達到1.5億人次。

  與共享單車的一地雞毛不同,共享充電寶似乎完成了「真香」定理的證明。

  然而,市場被成功教育並不代表著共享充電寶就已經安全上岸。

  「螳螂財經」認為,歸根到底,共享充電寶是沒有用戶黏性的。用戶在陷入電量焦慮時,必然優先選擇離自己最近的共享充電寶點位。各家共享充電寶的核心競爭力並非是產品、用戶體驗,而是優質點位的規模。

  線下商戶能提供給充電寶機櫃的點位是有限的,頭部玩家為爭奪市場所付出的地推、進場費、分成等費用卻需要持續燒錢。

  同時,爭奪優質點位,在本質上是各公司市場、商務BD人員之間的博弈,與各地中層員工的能力和人脈密切相關,較少受公司高層把控。

  一位來自「三電一獸」的工作人員在介紹電商在線的採訪時曾表示,共享充電寶主要依靠用戶充電的租金,但這其中最少一半要與商家分成,有的連鎖品牌的分成甚至高達8成以上,此外還得交一筆入場費,其實共享充電寶遠沒有實現大規模盈利,甚至仍然掙扎在生存線上。其實共享充電寶是在「為他人做嫁衣」。

  與商戶關係密切的美團能改變這種局面麼?

  回答之前不妨先思考兩個問題:海底撈是否會介意美團故意調低排名?在共享充電寶出現之前,服務周到的海底撈店員們會不會沒有充電線借給顧客?

  商戶的物理空間依託於商圈的店鋪而存在,而店鋪的提供者,是物業。共享充電寶的點位競爭,重點在於同物業方的商務合作,而非物業裡的商戶。

  商戶在選擇哪家共享充電寶進場時,也會受到物業方的制約。在來電與街電的專利訴訟過程中,就有多家商業地產企業為避免涉嫌侵權,向商戶發出告知函,提醒商戶停止使用街電的相關設備。

  萬達廣場、大悅城(000031,股吧)這類商業綜合體裡,最具價值的點位是一樓入口處,以及各層扶梯、電梯口旁等顧客必經通道上。美團的優勢在餐飲行業,而餐飲商家通常在負一樓和頂樓,去往這些商家必然會經過入口、電梯這些通道。

  除了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這些不介意美團排名的商家,鋪設點位最理想的一樓,往往是被黃金珠寶、奢侈品、美妝、服飾等行業商戶租下,而這些行業的商戶與美團的關係並不密切。

  據AI財經社報導,美團最初承諾商家60%的分成,後來開始變通,也像其他共享充電寶品牌一樣付進場費。

  此外,共享充電寶的使用場景,遠比商戶這一層面要廣泛。地鐵、醫院、高鐵站、機場等均存在大量的充電寶使用需求,而美團在這些公共設施的點位拓展上,並沒有優勢。

  所以說,不要高估美團做充電寶的殺傷力。

  恐怕美團的入場只是加速了某些頭部品牌的掉隊,以及中小玩家的淘汰,「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依然會持續。

  那麼,頭部共享充電寶品牌們的盈利能力究竟如何?聚美優品在退市前發布的財報及公告可以讓我們略知一二。

  根據聚美財報的數據,街電2018年經調整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達到1.96億元後,便逐漸下滑,預計2021年下滑至5140萬元後,開始連續呈現負值。

  聚美預期「街電短期內無法盈利,也無法實現正向的現金流」。

  結語

  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依賴於電池技術的限制,5G、短視頻、手機遊戲等帶來的高耗電量,用戶的電量焦慮。雖然充電寶由用戶自主歸還,看起來沒有多少運營成本,但目前市場格局未定,頭部玩家對點位這種有些資源的競爭必然會產生不合理的入場費和分成,如此一來會帶來更加高企的成本。這對盈利模式單一的共享充電寶行業來說,勢必會擠壓本不高的利潤空間。

  經歷過幾年的快速擴張之後,優質的共享充電寶點位早已被瓜分。想讓數據繼續增長只能從友商那裡挖角,或者將充電寶機櫃鋪向流量小的商戶。

  然而人流量小的充電寶點位所提供的價值有限,共享充電寶的競爭核心成為各品牌與物業方的商務談判能力。爭取到更多的獨家優質點位,才能讓共享充電寶品牌在競爭中勝出。

  來電掉隊,淪落到靠低俗內容接廣告,巨頭美團入場,卻雷聲大雨點小。「三電一獸」宣布了盈利,卻沒有一家說明具體的利潤數據。結合聚美財報所透露的街電財務狀況,共享充電寶這門生意所謂的盈利,或許只是徘徊在盈虧線附近的短期數據。

  為了數據更好看,為了給市場競爭準備資金,更為了活下去,共享充電寶漲價成為了必然。只是,過早地收割用戶,真的好麼?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螳螂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來電淪落到接擦邊球廣告,共享充電寶是在為他人做嫁衣?
    來電這番操作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一家在共享充電寶行業佔據第一梯隊,且宣布盈利的公司會不顧品牌形象,靠擦邊球的東西來博取流量。如果共享充電寶能賺錢,來電何至於斯?專利官司救不了來電,靠接廣告餬口?來電的工商註冊時間為2014年8月,為「三電一獸」中成立最早的公司。
  • 來電共享充電寶獨家入駐千羽壽司 讓新鮮美味持續「來電」
    原標題:來電共享充電寶獨家入駐千羽壽司,讓新鮮美味持續「來電」   近日,來電科技宣布與千羽餐飲集團旗下品牌千羽壽司達成合作,來電共享充電寶將獨家入駐全部門店,
  • 共享充電寶巨頭暗戰:來電、街電打起來了!
    來電、街電兩家共享充電寶巨頭之間,正因專利權爆發明爭暗鬥。 在資本圈,共享充電寶一直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項目。一些投資人認為共享充電寶模式輕、易複製、賺錢快。也有投資人認為共享充電寶盤子小、低頻次、偽需求,是資本寒冬時期投資人焦慮的產物。
  • 如果共享充電寶能賺錢,來電何至於斯?
    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已經跑通,不但讓頭部玩家有了漲價的底氣,還引來了美團的二次入場。來電這番操作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一家在共享充電寶行業佔據第一梯隊,且宣布盈利的公司會不顧品牌形象,靠擦邊球的東西來博取流量。如果共享充電寶能賺錢,來電何至於斯?專利官司救不了來電,靠接廣告餬口?來電的工商註冊時間為2014年8月,為「三電一獸」中成立最早的公司。
  • COSTA在全國北區鋪設共享充電寶,來電科技獨家入駐
    近日,來電科技與COSTA達成戰略合作夥伴,未來,在全國北區近 200 家COSTA門店裡,將陸續統一鋪設來電共享充電寶。
  • 共享充電寶「街電」與「來電」之戰終落幕!
    起因 共享充電寶行業自2016年起開始興起,如同共享單車一樣,資本和創業者一擁而入,來電、街電、小電這些企業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企業當屬街電和來電。
  • 美團加入共享充電寶局,共享充電寶加盟或許將再度掀起狂潮
    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在今年,共享充電寶市場也將出現劇烈的變化。「唱衰」→盈利,偽需求→剛需,在爭論中共享充電寶逐漸強大。分享單車,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如今新一輪的投資風暴,正朝著共享充電寶領域展開。共用充電寶是一種非常方便的充電寶租賃服務,可隨時進行取用和歸還。
  • 怎樣尋找附近共享充電寶 共享充電寶怎麼使用【方法介紹】
    共享充電寶哪裡有?共享充電寶在什麼地方?掃一下碼就能借充電寶的創意看起來似乎不錯,但共享充電寶能否成為第二個充電單車,成為「共享經濟」的又一個成功類型呢?小編帶大家實地一探究竟。  共享充電寶在什麼地方?共享充電寶哪裡有?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來電共享充電寶:來電科技坑消費者
    2019年10月23日 18:07,李先生發起對來電共享充電寶的投訴。截止發稿前,來電共享充電寶有效投訴53次。
  • 共享充電寶會實時監聽?怪獸、小電、來電回應:投放設備無信息傳輸...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12月15日,「共享充電寶可能會利用數據線對用戶實時監聽」的消息衝上微博熱搜。一直以來,共享充電寶都存在著一個安全隱患問題,那就是竊取用戶的個人隱私。15日下午,怪獸充電、來電、小電均向封面新聞回應:向市場投放的充電寶不具備任何與被充電設備傳輸信息的功能。據有關消息稱,共享充電寶是通過數據線來竊取用戶設備裡的個人信息的。一般來說,消費者使用一條不帶數據傳輸功能的充電線連接充電寶,並不會有洩露隱私的風險。但如果換上一條能傳輸手機數據的充電線,充電寶就能將其內部的惡意程序上傳至手機,用戶的個人信息將暴露無遺。
  • 共享充電寶找不到歸還點 來電科技:技術部門未及時更新
    前兩天,辛先生在青島借了來電科技的共享充電寶,使用後想要歸還,但根據軟體顯示的歸還地點,他在青島CBD萬達廣場附近找尋了多家店面,均未能歸還。而由於虛標歸還地點,耽誤了辛先生的時間,給其造成了極大困擾。
  • 九江【魔寶共享充電寶】
    九江【魔寶共享充電寶】, 問題露出:全國大中城市基本覆蓋,但密度不足一哄而上的共享充電寶企業,為了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紛紛選擇在前期以量制勝,以跑馬圈地的方式先站穩腳跟。在「熬」過了經過近一年之後,全國的大中城市基本被共享充電寶所覆蓋。據各方最新的數據顯示,來電覆蓋230多座城,街電布局到200多座城市,小電則達到100城,怪獸充電覆蓋為80城。
  • 三類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 共享充電寶市場規模
    2019年共享充電寶市場用戶規模近2.5億人,行業熱度漸退增速放緩。近年來我國共享充電寶市場交易規模高速發展,2019年交易規模近79.1億元。我國共享充電寶市場由「三電一獸」四家公司壟斷,Cr4達96.3%。2019年我國共享充電寶應用場景主要為餐飲和休閒娛樂,其中餐飲場景比重達50%。隨著我國共享充電寶投資熱度下降,2019年行業投融資金額為5億元。
  • 共享充電寶代理哪家公司比較好?
    何去何從來電CMO任牧在採訪中多次強調,來電是業內最早做充電寶的,起步於2014年。「那時連共享單車都沒有,摩拜是2015年1月才成立的。」來電CMO任牧接到袁炳松邀請一起做來電時,他還在心裡打鼓:這是不是個偽需求?這事兒能成嗎?
  • 2020年共享充電寶十大品牌
    整個充電寶的江湖被烏雲再次籠罩。一場大的行業變局或許正在悄然發生。四載風雲,起落浮沉,大浪淘盡多少英雄。2018年百家爭鳴,行業內部競爭日趨激烈,陸續有不少品牌湮滅在這個歷史的潮流中。俱往矣,不可留。2020年共享充電寶十大品牌。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能活下來並繼續活下去才能繼續創造歷史。
  • 共享充電寶行業亂象頻發 專家:共享充電寶並不是一門好生意
    瀟湘晨報記者 李瓊皓 長沙報導近日,記者在某投訴平臺上發現,共享充電寶常見品牌如小電科技、怪獸充電及來電共享等,頻頻遭到投訴,總投訴量達上萬條。儘管如此,據浙江證監局網站披露,共享充電寶服務商小電科技正在接受上市輔導,擬於創業板掛牌上市。
  • 社情民意|共享充電寶:「小」共享問題不可小看
    現在,共享充電寶遍地開花,上哪裡都可以隨時找到充電的地方,為他省了大麻煩。有著丁先生一樣感受的不在少數,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分析報告》顯示,今年,雖受疫情影響,共享充電寶用戶數仍然達到2.29億。
  • 共享充電寶變「吞金獸」?共享充電寶租金漲價?讓我們一探究竟
    近日,有關「充電寶為什麼越來越貴」的話題衝上熱搜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吐槽自己所在城市共享充電寶漲價。↓ ↓ ↓那麼,舟山的共享充電寶是否也漲價了呢?「小電」租用價格為1.5元/30分鐘,每24小時封頂30元,記者走訪新城、定海幾個商圈後發現,共享充電寶的租用價格普遍在3元/小時,每天封頂價格在20元到30元之間。此外,一些新品牌如「咻電」等相比「來電」「小電」等較早進入舟山市場的品牌租用價格更低,部分租用價格在2元/小時。
  • 小電、怪獸等充電寶不斷悄悄漲價,誰來規範共享充電寶價格亂象?
    目前,各個品牌價格大致如下:街電充電寶每日封頂價格從20元漲到了30元,除旅遊景區提升至5元/小時以外,其餘人流量較大的地點均提升到了3元/時;來電充電寶的每日封頂價格20元未發生變動,每小時價格提升至2-3元;怪獸充電寶每日封頂價格28元,僅次於「街電」,但怪獸充電寶不分場所均為每小時4元;最貴的封頂價格屬小電充電寶,24小時封頂價格為99元。從數據我們直觀的看出,各家使用價格出現普遍上調。
  • 悄悄漲價的共享充電寶
    據了解,這些充電寶主要來源有三,一是商場裡的可租賃移動電源,二是火車站裡叫賣的滿電充電寶,三是掃碼免費送的充電寶。不過,對方並沒有詳細公布究竟哪些品牌存在隱患。只是提醒大家,不要使用非正規途徑的充電寶,如果手機彈出是否「信任」提示需要保持警惕。「木馬」多通過USB調試模式進行傳播,在使用時要注意保護隱私,不對外部設備開放信任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