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核武器,想必大家都知道日本廣島、長嶼上空爆炸的慘烈景象。而核武器的恐怖也讓各國對他既愛又恨。即使是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多次對峙,最終也沒有打響核戰爭。所以說,核是一把雙刃劍,即可以阻止戰爭,也能夠增加戰爭的風險,這也讓人們對此表示忌憚,甚至有人表示,只需要幾枚核飛彈,就可以把一個城市葬送,事實上並非是這樣的?
很早以前,美國的核武專家就發文表示,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各國對新式武器的追求已進入狂熱階段,這也讓各種新型的洲際彈道飛彈、火箭炮等相遇而生,而一旦出手,那將會給予對方嚴重的打擊。所以說,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摧毀對方的生存空間,如果拿美國紐約為例,如果要將這座城市摧毀,至少需要48枚核彈,甚至還要更多。畢竟美國的防禦系統在世界也是出了名的,核打擊也會增加一定的難度。
即使是這樣,這樣的數字還是令人比較擔心的。而我們國家一直奉行的和平發展的理念,建造核武器也是為了保護國家的安全,增加國防實力,如果大戰真的爆發,那麼我們僅存的300多餘核彈頭是否夠用呢?這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從全球的核儲備來看,美俄無疑是核彈數量最多的國家。但是中俄處於戰備值班的核數量就不多,俄羅斯高達6800枚核彈,而擔任戰備值班任務也只有1500枚左右。
核武專家曾表示,如果看一個國家的核實力到底多強,其實不單單看得是數量,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他的投送方式?所以說,搭載核彈的平臺也就顯得格外的重要,而且核彈需要的是精準度、打擊威力於一體的。縱觀全球,俄羅斯雖然核數量最多,但是它的投送方式 也比較單一,大多數都是採用陸基發射井的方式。而還有一部分可以搭載圖-160轟炸機,但是因為不是隱身戰機,所以也容易暴露目標。而還有一部分可以通過水下核潛艇的發射方式。不過,總體看來,現在要想用核彈毀掉一座城,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因為現在的大部分建築都是鋼筋混凝土造成的,可以抵消部分的核彈所帶來的衝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