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直達專題
這是一場戰役,
所有人的「戰疫」,
沒有人是旁觀者。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用愛和守護,與病毒賽跑。
致敬這場戰疫中,
每一位閃閃發光的普通人:
那些衝向一線的醫護人員;
那些保障著城市運轉的警察;
那些維護著居民生活的社工;
那些奔跑在大街小巷的外賣小哥;
那些寒夜駐守卡點的「紅馬甲」;
那些捐款捐物的你我他;
……
這場戰疫裡,
我們,是我們的英雄。
這場戰疫裡,
孩子,也為平民英雄鼓掌。
從沒有一場徵文,像這次這樣情感濃烈、感情充沛、悲喜交集、柔腸百回。
語文老師總是說:要用心去寫作;要去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要去觀察生活。
語文老師又說:大部分孩子的作文,都容易言之無物、無病呻吟、矯揉造作。原因是,沒有生活,沒有經歷,沒有感觸。
可是在這一場徵文裡,那些曾經的乏味、蒼白的語言,仿佛一夜之間消失,留下的,是少年的句句真言、熾熱情懷。
所謂「文為心聲」。
他們,寫的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我以為你是一個普通人/沒想到你身懷魔法/站出來和惡龍搏鬥/要把怪物統統消滅……」;
他們,寫的是戰鬥在身邊的平民英雄:「他在高速入口檢查,在大雨瓢潑的卡口站崗,在寒風瑟瑟的樓道裡蹲點」……
從沒有一場徵文裡的作文,可以看出那麼多的眼淚、那麼多的尊敬、那麼多的感慨、那麼多的思考。
2月12日開始至今的這一個月,雪片般的散文、詩歌、古文、書信各種體裁的作文向我們飛來,上萬篇的數據,全省各地中小學生的熱情參與,有些讓我們始料未及。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與杭城知名校長、老師,聯合發起這次「疫線面孔新聞讀後感」徵集的時候,我們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們跳出自己個人的情緒圈子,去多看看世界看看社會,了解這場疫情,了解戰鬥在疫情一線的人們,了解自己身邊的平凡英雄。從而學習一些什麼。現在,孩子們給了社會一個答案。
這一場疫情,讓我們有所失,更有所得。作文裡的那些真情和思考,記錄了一代少年的成長。
我們將作文放在小時新聞上,讓它們週遊在數字世界。願它們與歲月一起永恆。
下載小時新聞APP我們一起看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