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鋸驚魂》是溫子仁導演的第1部正式公映的長片上映於2004年,他只用了18天的拍攝時間,12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就收穫了1.03億的票房,名噪一時,而這個系列從此成為他的代表作,隨後不僅是在恐怖電影《潛伏》又或是《死寂》系列,溫子仁還在動作電影《速度與激情7》,超英電影《海王》中展現自己駕馭各種類型的能力,但儘管如此,《電鋸驚魂》仍然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而電影的成功同樣離不開他的導演。
雷沃納爾是《電鋸驚魂》的主演兼編劇,同時他也編寫了《潛伏》《死寂》的劇本,被廣大影迷稱為天才。他還在2018年擔任導演,拍攝了科幻電影《升級》,在豆瓣電鋸驚魂有近30萬人的評價,評分達到8.7,排名第137,受到廣泛影迷的認可。由此可見,《電鋸驚魂》似乎更受國內觀眾的歡迎,而這可能是因為這部電影上映的時間,網絡國內興起,DVD也大量流行,《電鋸驚魂》作為當時最新的一部神轉折電影,剛好在影視愛好者中廣為流傳,而他們之前大多沒有看過這種類型的電影,於是《電鋸驚魂》就順理成章了的成為許多人心中神轉折的處女作。
我還記得當時一個朋友和我聊天,看他講過最令人震驚的電影情節,說兩人中間有個「死人」,而最後那個「死人」竟然是兇手,他提到的正是《電鋸驚魂》,同時,他還給我劇透《靈感第6集》某關鍵角色已經死了的那個人,而後來我就再也不找他討論電影了。
其實,懸疑片的樂趣在於觀眾思考的真相和電影揭示的真相,之間的巨大差異,是一種情理之中,有意料之外的驚訝。所以一部優秀的懸疑電影會花儘量長的時間來做鋪墊,讓觀眾在最後一刻才明白事情的真相,當電鋸驚魂最後那具死屍站了起來,所向所有觀眾宣告自己才是兇手的時候,大部分觀眾都會叫好吧,不過即使《電鋸驚魂》的結局是如此的出乎意料和卓越。
但是因為它的拍攝時間只有短短的18天,其實還是有不少缺點的,比如在電影的最後,鋸子的長度是足夠的,勞倫斯。我完全可以用鋸子拿到手機,但是他卻選擇了一個最極端的方法,鋸斷了自己的腳。導演或許是想表達勞倫斯在當時的情緒裡,畢竟他已經在密室內關押一整天了,加上在手機那頭聽見了槍聲和妻子女兒的尖叫聲,極度的恐懼情緒讓他沒有辦法理性思考,這才選擇了一個極端的方法,不過導演並沒有把氣氛渲染到所有觀眾都幸福的這種程度,而且有人說,他去斷自己的腿還不如鋸斷鎖鏈上的鎖頭,又或是鋸斷管子,雖然前面編劇用臺詞確認了智能機斷腿的這個設定,但是難免讓一些人多想,算是處理得不夠完美,更關鍵的一點是它鋸斷腿的這個世界,在劇作上可以用類似情緒功能的情節代替,雖然說不大,但這多少也算是一個定的瑕疵。
影片的鏡頭很短,甚至在一些場景中一句話會切換三四次鏡頭,而這種做法會讓整體的節奏加快,觀眾也更難在觀影過程中出。遊戲或走神,另外,影片中大多場景是室內景景別野遊,中近景特寫組成,幾乎沒有遠景和全景,這一方面放大了,畫面中人物的運動讓畫面更好看,另一方面也能看得出電影的製作成本很低。這一題的是主場景,廁所空間很小,但導演為了讓小空間不至於單調,在情節安排上採用了主場景串聯回憶的方法,把故事分割成前後很多小段,即使採用這樣的景,別也不至於在視覺上覺得枯燥。溫子仁很擅長利用黑暗塑造恐怖氣氛,這個心理根源是人會對未知產生恐懼。
溫子仁,常用的大面積黑暗就是一種位置,這本質上和恐怖片裡的角色跑動不拍攝,角色前面的場景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沒有被拍攝出來也是一種未知。在色調方面和大部分恐怖片類似,電鋸驚魂用的光是忽然陰冷的,而在敘事上為了豐富世界,影片採用不同的色調來區分故事線和長慶,例如主場景是藍白,修完現場片率,犯罪監控室則是紅色調。最後兇手關上密室的大門,色調由藍白轉為高飽和的綠色,也一定程度暗示了亞當的結局,同時這些色調起到了烘託情緒的作用。
說到電影的主題,據說編劇在寫出電鋸驚魂劇本前,一度懷疑自己得了腦瘤表示只能讓自己恢復健康,讓他幹什麼都行,於是他在頭痛減輕後立刻寫出了電鋸驚魂,所以他在電影中想表達的主題可能是珍惜健康珍惜生命。但電影,對這個主題的表達似乎不夠嚴謹也不夠深刻,而這主要來自於故事中提出這個主題的角色,本身是犯罪者,而他用了兇殘的手段,來強迫對方認可這個觀點,其實他在選擇加害對象中,並沒有任何一人犯有足以致死的罪,這樣看來,兇手數據終究還是一個自以為是,喜歡折磨人,有著反社會人格的殺人狂魔。
而如果利用一個殺人狂來說明珍惜生命的這個主題,顯然會讓觀眾陷入道德觀的困境,所以,或許不用特別追尋影片的主題。電鋸驚魂首先是一部恐怖懸疑電影,一個即將去世的殺人狂魔,以自己反社會的三觀制定了一個遊戲規則。在影片的最後觀導演才讓觀眾知道這個讓人不寒而慄的兇手,就光明正大地躺在主角身旁,這個令人意想不到回味無窮的結局震撼了觀眾。主題只是一個佐料,恐怖片有它會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淡化它一樣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