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小滿不滿,芒種不管」啥意思?對農業生產有哪些意義?

2020-12-24 雲眾地農服

今日是小滿,是一個表徵物候的節氣。小滿的理解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小麥籽粒乳熟、將滿未滿;二是指雨水之盈滿,小滿時節容易出現降雨量增多,雨水多使得河水上漲。

農村俗語「小滿不滿芒種不管」對農業生產有哪些指導意義?

「小滿不滿,芒種不管」,小滿、芒種均是二十四節氣,名字的由來有名節之意,「皆為麥也」。

「小滿不滿」可理解為小麥在小滿時節還處於灌漿期,鮮嫩多汁,但要注意加強管理,俗話說「小滿不滿,幹斷田坎」「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在小麥時節雨水少,容易出現乾熱風,會使得小麥籽粒乾癟,出現早衰,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預防小麥乾熱風,可在小麥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或食醋,有效提高小麥抗乾熱風的能力。

「芒種不管」的意思是至芒種後小麥成熟,不用再操心管理,而應忙著夏收,俗話說「小滿一片黃,芒種場裡忙」,夏收要趕時間,節奏快,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觀刈麥》刻畫的情景就是芒種時節;芒種也是夏播水稻栽插時節,此期雨水較多,長江流域進入梅雨季節,栽後的禾苗修好平田缺,田間可不用灌水。

農村俗語是勞動人民根據農事勞作與二十四節氣聯繫總結而來,可以指導農事,預估豐歉,當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地域性差異、缺乏系統連貫性),但瑕不掩瑜,豐富的節氣知識體系值得我們學習及應用。以上是我們的看法,若有不同見解,歡迎評論交流。

相關焦點

  • 小滿到,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小滿下雨有何說法?
    導讀:小滿到,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小滿下雨有何說法?文/農夫也瘋狂天氣是越來越熱了,這個時候在南方本來是移栽紅薯苗、高粱苗的好時節,但是因為一直沒有下雨,農民不得不推遲高粱苗的移栽。小滿節氣就要到了,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小滿下雨有何說法?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小滿是24節氣中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當太陽到達了黃經60°時,就迎來了小滿節氣。時間點是在公曆5月20-22日,而今年的小滿節氣是在5月20日,農曆4月二十八日,也就是這周的星期三。在小滿節氣的時候,南方地區就要開始進入雨季了,降雨增多,同時雨量也比較大。
  • 明天立夏,農村俗語:「立夏不下,高掛犁耙」,啥意思?答案來了
    在農村關於立夏節氣的俗語老話有很多,其中很多都和農業生產有關,這樣很容易理解,沒有一個好的年景來的最為實際了,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能夠讓村民輕輕鬆鬆的獲得豐收,而一個天氣異常、惡劣的年份,莊稼是很難有好的收穫的。
  • 農村俗語「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很多俗語,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於種田的「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有關於人情世故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還有關於身體特徵的「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小時候聽到這句話,不懂是什麼意思,爺爺奶奶告訴我們說「鬥」和「簸箕」是手指上面的指紋,鬥代表圓圈,簸箕代表條紋。如果是「九鬥一簸箕」,就代表這個人很有福氣。
  • 農村諺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人們常說「小滿不滿,麥有一險」,這是什麼意思?小滿下雨有什麼說法嗎?小滿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它是相對於大滿而言。小滿過後受到太平洋副熱高壓逐漸偏弱,這時候到了黃梅時節,北方會開始雨水減少。因此才有「小滿不滿,麥有一險」的說法,就是說小麥滿時節如果下雨不夠充足,那麼小麥產量將有風險。這也是相對於北方而言,這時候在南方卻相反。往往小滿過後,南方暖溼空氣比較活躍,北空氣南下的冷死和南方地區的暖溼空氣相匯,最終造成大面積的降雨、大風,每年進入小滿節氣以後,南方就進入了防汛的關鍵時期。
  • 農村俗語「冬至雪,九九熱」啥意思?
    導語摘要:農村俗語「冬至寫雪,九九雪」啥意思?這是一句關於冬至和九九天氣變化的農村俗語,也是一種農村諺語。今天是12月21號。農曆 冬月初七日。今天是數九寒天的第1天,是一九的第一天,真正意義的數九寒天已經到來。
  • 農村俗語「兒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老子,反穿皮襖子」啥意思?
    在我國農村地區有很多非常通俗易懂的民間俗語存在。這些俗語涉及到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有一些是指導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有些則是教人如何為人處事。還有一些則是表明農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在農村裡面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兒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老子反穿皮襖子」,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第一,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在大家的通俗理解中,男人和女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種,他們在身體方面有明顯的差異,而在性格方面更是顯得尤為不同。
  • 農村俗語「有錢難買五月旱,有福難求正月雪」,是什麼意思?
    因此農民到了什麼時候,什麼季節,就需要老天爺的關照,必須風調雨順,雨露滋潤,莊稼茁壯成長,才能有個好收成,取得糧食的豐收。這就是農民的心願。「有錢難買五月旱」,意思是說農民有錢也很難買到5月份大旱天。農曆5月份為什麼農民希望是旱天呢?為什麼有錢的人都希望得到大旱天呢?
  • 農村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呢
    農村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呢?農村俗語是經過農民朋友長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而成,通過形象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用樸素的語言講述深刻的科學道理,便於老百姓理解和記憶,大多數的俗語跟農村生活息息相關。像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前半句用柿子和犁來形象說明男人和女人為人處事的觀點,後半句跟農村的養殖有關。
  • 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不管怎麼思索,還是不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在網上向網友詢問,通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由於在周朝的時候冬至為新年元旦,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冬節」。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
    導讀: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時間過得飛快,大寒節氣也隨即而來,今年的大寒節氣正逢臘月初八。臘八在民間是被認為是小年。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臘八到來,不但要喝臘八粥,而且還要祭灶王。
  • 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俗語流傳千年而不衰,自然有它真正存在的道理,有些俗語是關於農業生產,有的關於做人處事,有的卻是關于禁忌及忌諱,農村看似自由隨意,但實際有好多講究的事情,比如閏月給父母買紅衣服、出嫁回娘家夫妻不同床、大年初一不打掃垃圾等等,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春雪流成河,人人吃白饃」啥意思?春雪能使小麥豐收嗎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農村故事和文化,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春雪流成河,人人吃白饃」啥意思?春雪能使小麥豐收嗎?大家都知道,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我們的祖先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總結了很多道理。現在流傳下來的農村俗語,很多都是古代農人經驗與智慧的結晶。
  • 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說的啥意思,為什麼要怕呢
    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說的啥意思,為什麼要怕呢今天是5月31日,農曆的閏四月初八,由於今年是雙月年,情況比較特殊的,如果按照往年的這個時節,應該進入了農曆的五月份。而五月這個季節,不冷也不是太熱,我還是比較喜歡這個五月份的。
  • 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你那裡現在上凍了嗎
    在農村,老人常說「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難道現在不冷,明年春季就會冷嗎?這樣一來,對農業生產又有什麼影響。「大雪不凍,驚蟄不開」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到了大雪節氣,氣候溫度還不是很低,天氣還不是很冷,還不會上凍的話,那麼,來年的倒春寒就會很明顯,甚至立春以後還會有很多雨雪天,就算是到了驚蟄節氣,土地依然還處在上凍的狀態,還看不到萬物復甦的跡象。
  • 農村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之中從來都不缺少俗語老話,這些流傳甚久的俗語可謂是包羅萬象無所不至。不論是關於農業天氣,還是生活之中的各種瑣事。這些俗語都有很細緻的描述。這些俗語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經驗積累而來。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寒,六畜安」,啥意思?六畜指哪些?
    導讀: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寒,六畜安」,啥意思?六畜指哪些?一年最冷的日子到來了,隨著小寒節氣的到來,我們也要準備從二九天迎接三九天了,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天寒地凍的時節要到來了,我們要做好對身體的防寒保暖。
  • 農村俗語「門前有水是寶地,開門見山是廟堂」啥意思?
    農村人自己用去十幾年甚至半生的勤儉節約積攢下來的錢財,去建造自己心愛的住房,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因此,他們在建造住房的時候,非常講究,必須選擇一個農村非常好的風水寶地。於是,就為此農村便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老話和俗語,如「門前有水是寶地,開門見山是廟堂」,就是其中之一。
  • 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都是前人總結的一些生產、生活經驗,一般用詞簡單,朗朗上口,很有趣味性,也很有時代的特徵。有些俗語在今天依然堪稱金句,但一些俗語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成了一種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那麼,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啥意思有何講究?
  • 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老話很在理在農村的俗語可謂是包羅萬象,無所不知,大小事務事無巨細的都有描述,關於天氣的、農業的當然最多的還是生活的。在農村一直以來都講究「一命二運三風水」」,尤其是對於房屋的修建說法頗多,房屋的建築走勢結構包括高低,不但能夠改變房屋的審美,而且還關乎到家庭的運勢,所以對於此類的俗語是不在少數,有的俗語確實屬於封禁迷xin的糟粕,隨著時代的進程,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但也有一些此類的俗語,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