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有股肱,張遼和李典。
衛人李曼城,雁門張文遠。
臨兵不顧身,鬥陣無懼險。
威震逍遙津,江東皆喪膽。
有將能如斯,何愁鴻圖展?
大家都知道,曹操兵精糧足,麾下猛將如雲,其中武藝最為強悍的是許褚和典韋,隨後還有夏侯兄弟、曹仁、曹洪,帳下的「五子良將」也個個能徵善戰,而五子良將中軍事才能最為高超、戰功最為出色的就是張遼張文遠。
曹操麾下還有一名戰將,有勇有謀,善於用兵,卻不在「五子良將」的行列中,他就是李典李曼成。
張遼和李典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屬於難得的將才,都智略深長,腹有良謀,精於計算。而兩人也有不同之處:李典行事謹慎,細緻入微,明察秋毫。而張遼則頗具膽略,善於把握戰機,敢於冒險。
三國迷們都知道,張遼和李典雖都為智將,但兩人的關係其實並不好,彼此不和,在許多事情上都看法不同,多有爭執。那麼,僅以戰陣廝殺的本領而論,張遼和李典誰的武藝誰又能更勝一籌呢?咱們就通過兩將各自的戰績來分析一下他們不同特點的武力值的高低。
咱們來看一下張遼的戰鬥紀錄:
1.濮陽城之戰,張遼對陣夏侯惇,無具體回合數和結果;
2.延津渡之戰,張遼、徐晃夾攻文丑,被文丑先射中盔纓,再射倒戰馬;
3.官渡之戰,張遼與張郃交鋒,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4.烏巢之戰,張遼突襲蔣奇,將其斬殺;
5.冀州之戰,張遼戰不三合擊敗袁尚;
6.邯鄲之戰, 張遼戰不三合,擊退沮鵠,沮鵠敗逃,被張遼追射於馬下;
7.白狼山之戰,張遼在亂軍中斬殺蹋頓;
8.赤壁之戰,張遼在船上放暗箭射黃蓋落水;
9.葫蘆口突圍戰,張遼與徐晃、許褚三將圍攻張飛,被張飛打跑,各自逃走;
10.合肥之戰,張遼與太史慈大戰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11. 濡須口之戰,張遼與凌統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
後來張遼隨曹丕南徵,遭到火攻,在掩護曹丕突圍的戰鬥中被吳將丁奉一箭射中腰部身受重傷,回到洛陽後箭瘡迸裂而亡。
在張遼的戎馬生涯中,11次戰鬥,5場獲勝,斬殺敵將3名,射傷敵將1人,4場平局,2次敗北。
張遼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體現其武力值和戰鬥特點就應該是他的4場平局,分別與夏侯惇、張郃、太史慈和凌統4將戰成不分勝負。這說明張遼的武藝還是相當不錯的,僅在蜀漢五虎、典、許、顏、文等超級猛將之後,而與張郃、太史慈、孫策等處於同一層次。而張遼兩次被敵將用箭擊敗,說明他的防禦力還有待提高,這也似乎是山西籍猛將的通病(關羽、張遼、徐晃三位同鄉好友的防箭能力都比較弱)。
濮陽之戰,張遼與夏侯惇陣前交鋒,雖無具體回合數和結果,但隨後「惱得呂布性起」,親自挺戟出陣,說明張遼肯定在場面上不佔上風,才激起了呂布的憤怒,親自出馬來教訓夏侯惇這個手下敗將,由此可見,張遼的武力值應略低於曹軍猛將夏侯惇;濡須口之戰,張遼與東吳猛將凌統對陣廝殺五十合不分勝負,孫權「恐凌統有失」,下令收兵,這說明張遼的武力值當在凌統、樂進之上。關羽也曾經對張飛談論過張遼的戰鬥力,說「吾觀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說明張遼面對超級猛將具備抵擋一定回合數的能力。這樣,我們就能給張遼的武力值做出一個比較準確的定位:屬於一流猛將的中等水平。
咱們再來看看李典的戰績:
1.羊山之戰,李典衝陣生擒黃巾軍將領黃劭;
2.兗州之戰,據守吊橋,驚走薛蘭;
3.濮陽之戰,參加六將圍毆呂布;
4.穰山之戰,李典與許褚、于禁合力圍攻趙雲,被趙雲殺出重圍;
4.新野之戰,李典與趙雲交手十數合,自知不敵,拔馬敗回;
5.博望坡之戰,李典突圍途中遇到關羽,不敢交鋒,奪路而逃;
6.合肥之戰,暗箭射殺宋謙;
7.合肥城中,生擒間諜戈定。
李典7次展示武力,生擒2人,射死1人,但在新野之戰中,面對超級猛將水準的趙雲,僅十幾個回合就被趙雲打得落荒而逃,說明他的武力值尚在張郃之下,還進入不了一流的行列,遇到關羽甚至不敢交鋒,說明他對力量型猛將的畏懼,以此看來,李典充其量只能算是個「強二流」戰將。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張遼和李典兩將僅以戰陣廝殺的武力值而論,毫無疑問,張遼的武藝是明顯在李典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