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齒動物裡也存在「一窩蜂」,它們長相醜陋,卻有令人羨慕的特點

2020-12-05 黑洞先驅

在非洲的索馬利亞、肯亞等地區生活著一種地下齧齒動物,它們的長相十分醜陋,體表幾乎不長任何毛髮,粉紅色的體表直接暴露在外面,即使是成年的個體也像是剛出生的幼崽一樣。再加上它們標誌性的兩顆大門牙,很容易讓人產生厭惡的感覺,這種齧齒動物就是裸鼴鼠。雖然裸鼴鼠長相不堪入目,但它身上有很多生存優勢是人類羨慕不來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動物身上到底有多少特點。

裸鼴鼠最大的特點,是它們的壽命普遍比一般的齧齒動物都要長壽十倍左右。相信有朋友家裡養過倉鼠,而倉鼠的壽命一般不會超過三年。如果按照老鼠的平均壽命是3年來計算的話,那麼裸鼴鼠的平均壽命可達到30年。它們之所以能夠如此長壽,是因為它們體內存在著能夠抗衡很多疾病的驚人免疫力。經過研究,它們體內的免疫力還可能讓癌症發生率降低很多,相信這是大多數人都想擁有的免疫力。

其次,裸鼴鼠能夠感受到疼痛的程度非常低。曾有研究人員拿裸鼴鼠和小白鼠進行對比實驗,給兩種齧齒動物都施加同樣的外界刺激,結果小白鼠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程度和速度都明顯比裸鼴鼠快得多。對此,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裸鼴鼠體內分泌刺激痛覺神經的酸性物質有關。同時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裸鼴鼠的皮膚長期裸露在外,因此皮膚上感受器的靈敏程度大大下降。

再者,裸鼴鼠能夠在無氧的環境中生存長達18分鐘。正常情況下,把一隻小白鼠放進真空的環境裡,過了一分鐘後小白鼠就會窒息而死。但是裸鼴鼠的情況明顯不同,它們能夠不吸收氧氣長達18分鐘。動物學家認為,這和裸鼴鼠長期生活在地下有關,地底下的空氣含量原本就不多,其中的氧氣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裸鼴鼠體內還存在著一種植物才存在的機制,那就是將果糖轉化為能量。

一般來說,動物在體內利用葡萄糖的分解來獲取能量,植物利用果糖的轉化來獲得能量,而裸鼴鼠擁有和植物一樣的能力,這顛覆了科學家們對這種齧齒動物的認知。這一機制也很好地說明了,為什麼裸鼴鼠能夠長時間不呼吸氧氣也不會出現身體狀況,因為果糖的分解不需氧氣的加入。裸鼴鼠種群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它們能夠像螞蟻、蜜蜂那樣形成嚴密的等級結構,一個地下巢穴裡可以容納下上百隻裸鼴鼠。

其中,每一隻裸鼴鼠的分工明確,有些負責「安保工作」,有些負責尋找食物,而有些負責照顧幼崽。綜上所述,擁有抗癌的免疫力、低程度的痛覺能力、轉化果糖的能力以及嚴密的社會等級,使得裸鼴鼠能夠在自然界中獨佔一方,從而使每個個體的壽命都得到延長。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的奇葩動物,都很有特點,你見過幾個?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大自然母親在創造了很多美好的事物的同時,也創造了很多有意思的奇葩動物。其中有的已經有的已經成為網紅,而有的卻很多人窮極一生也很難遇到,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五個世界上奇葩的動物。第一個,笑臉蜘蛛,這是美國夏威夷群島上一種特有的蜘蛛。身上生有笑臉花紋。
  • 這種長相醜陋的貓科動物被稱為「花豹之子」,它常伴在花豹左右
    這種長相醜陋的貓科動物被稱為「花豹之子」,它常伴在花豹左右大自然中有非常多的貓科動物,很多人都知道獅子、老虎、豹子等種類,但是你知道嗎?貓科動物的家人其實是非常巨大,各品種的貓以外,僅野生貓科動物有非常多的亞種,其中,大型貓科動物和小型貓科動物可以分為,今天我們談論這個貓科動物小型貓科中屬於比較大的一群人。
  • 新研究:對動物源性疾病的監控應擴大到蝙蝠、齧齒動物之外
    蝙蝠和嚙齒類動物被認為是高風險的病毒宿主,一些科學家甚至認為,這些動物的某些特徵增加了疾病從動物向人類擴散的可能性,因此應對它們進行更密切的監控。但據《自然》報導,一項新的分析表明,蝙蝠和齧齒動物病毒感染人類的傾向「並不特殊」。相關論文日前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蝙蝠和老鼠長得像,它們存在血緣關係嗎?
    如果沒有了翅膀,它們看起來就像是老鼠的同類,渾身都長著黑褐色的毛髮,一副猙獰的面孔,以至於有人認為蝙蝠和老鼠是從同一個物種進化而來的,那麼真是這樣的嗎?對於老鼠和蝙蝠之間的關係,中國民間一直以來就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老鼠偷吃油之後才變成了蝙蝠。當然現在我們都知道這種傳說是不靠譜的,但很多人還是會因為這兩種動物具有相似的長相而揣測它們之間的關係。
  • 南美洲曾生活過一種嚙齒類動物,它們的體型和一頭牛一樣大
    在200萬年前的史前南美洲曾經生活過一種嚙齒類動物,它們的體型竟然和一頭牛一樣大! 莫氏國父水豚的外形與水豚相似,身上長有較粗的毛髮,樣子看上去笨笨的。莫氏國父水豚的腦袋巨大,長度可達0.53米,前面的鼻子膨大,眼睛靠近頭頂,後面的耳朵小而圓。
  • 臭美的海洋動物,一雙「斬男色」烈焰紅唇,仍無法掩蓋醜陋的長相
    在《山海經》中就有這樣一種奇怪的動物,不僅長著人臉,還擁有魚的身體,甚至還有手跟腳,而這種奇怪的動物就是陵魚。起初人們聽到人臉魚身,基本上都會想到上半身為人而下半身卻為魚尾的美人魚,然後就會很自然的覺得陵魚是美人魚的一種。
  • 蝙蝠和嚙齒類動物是人類病毒的主要來源,病毒數量與物種多樣性成正比
    一些科學家甚至認為,這些動物的某些特徵增加了動物向人類擴散的可能性,因此應該對它們進行更密切的監控。但一項新的分析表明,蝙蝠和齧齒動物感染人類病毒的傾向「並不特殊」。來自蘇格蘭的研究人員查看了哺乳動物和鳥類中最大的病毒和宿主資料庫,發現感染人類的蝙蝠和齧齒動物病毒的數量與這些群體中包含的物種數量成比例。
  • 為什麼大多數都是草食動物,它的特點有哪些?
    草食動物與肉食動物的數量比至少是10:1,從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到可以舒服的生活在一片葉子上的小昆蟲,草食動物多種多樣,草食動物為什麼這麼多,是因為植物性食物有兩大優勢,一方面是因為它們非常的容易被找到,另一方面它們不會逃跑,對於小型動物來說,還有另外一個好處——植物是很好的藏身之所
  • 排水溝裡救出一窩小動物,獸醫檢查完一揮手:麻煩把它們再送回去
    一家人在家附近發現一窩小動物,它們的媽媽把家安在了危險的排水溝裡,這家人擔心小動物在雨季被排水溝裡的水淹死,於是設法通知了救助動物的專家,看他們是否能幫忙,然而這段聽起來有點老套的救助,卻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尾。
  • 金毛懷孕生下了一窩「煤炭」,然而看清寶寶的長相後,網友笑瘋了!
    金毛懷孕生下了一窩「煤炭」,然而看清寶寶的長相後,網友笑瘋了! 現在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寵物的種類有很多,所以我們選擇起來也比較方便。在眾多的寵物裡面,最出名的就是狗狗和貓咪了,這兩種動物可以說佔據著寵物界的半壁江山。
  • 齧齒動物中的老鼠也很「浪漫」它們求偶的時候也會唱「情歌」
    然而新的研究發現,雄性老鼠也不乏浪漫情懷,當面對心儀的對象時,它們也會一展歌喉,大唱充滿愛意的情歌。這一發現,是繼發現老鼠會尖聲發笑後,嚙齒類動物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它給會唱歌的哺乳動物名單增添了一名新成員。此項研究由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蒂莫西霍利爾博士領導的科研小組完成,研究結果將推動科學家對哺乳動物大腦信息處理和認知方式的認識。
  • 河南大媽樹上發現意外之財,一窩蜜蜂值兩千塊,收蜂過程驚心動魄
    原來李大媽的老伴趙安朝在自家附近的樹林裡發現了這窩蜜蜂,然後他們就回家拿了工具,來收這窩帶給他們意外驚喜的蜜蜂。李大媽生活的村莊,坐落在豫西連綿不絕的大山裡,這裡植被豐富,從春天到秋天都有各種各樣的花兒,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有蜜蜂。這裡的蜜蜂每年收割一次,一窩蜂的產量大約四五十斤,每斤能賣五十塊錢左右,所以收一窩蜂的收益相當於撿了兩千多塊錢。
  • 這種鼠集合了袋鼠、兔子和老鼠的特點,跳高能力極強,還惹人喜歡
    但並非所有的鼠類都像老鼠這麼惹人厭,自然界中就存在一種長相十分奇特的齧齒動物,據說它們擁有一雙和袋鼠一樣的腿,和兔子一樣的大耳朵。沒見過這種鼠類的朋友很難想像出它長什麼樣子,甚至會懷疑這種動物是否真實存在。在這裡可以明確地說這種動物是存在的,它就叫長耳跳鼠。
  • 海洋裡的鮟鱇魚,長相雖然醜陋嚇人,但端上飯桌的它鮮嫩肥美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說過"人不可貌相"這句話吧,也知道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輕易以一個人的外表就判斷出一個人的能力如何,可是你們知道嗎,其實這個道理不僅僅可以用在人的身上,放在動物的身上也是同樣適用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長得奇形怪狀的魚類,有些魚對於我們人類就十分特別,海洋裡的鮟鱇魚,長相雖然醜陋嚇人,但端上飯桌的它鮮嫩肥美。就是鮟鱇魚,它們的樣子雖然是醜醜的,但你要是覺得它們這個樣貌就一定沒人會吃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 圖說:現代版「一窩蜂」40mm榴彈發射器一次發射18枚小口徑彈藥
    中國古代有一種名為「一窩蜂」的火箭,一次可發射32支火藥推進的箭矢,相信大家都有印象。今天要介紹的是現代版的美國「一窩蜂」,有意思的是,這款武器在英語中形容也是「蜂巢(Hornet’sNest或Beehive)。
  • 世界上最醜陋的13種動物:無毛犬艾莉(組圖)
    大自然中無奇不有,有些動物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其醜陋的外貌讓人感到恐懼。在本文中與讀者所共享的這13種動物可以算得地球上最醜陋的動物了。  儘管疣豬長相醜陋,但還是有一些諸如貓鼬的動物喜歡和疣豬為伴。和犀牛及鱷魚喜歡鳥類伴隨其身旁,以幫助它們去除皮膚上的寄生蟲一樣,生活在疣豬周圍的帶狀貓鼬(Banded Mongooses)以寄生在疣豬身上的跳蚤等皮膚寄生蟲為食。
  • 「與蜂共舞」闖富路
    在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有這樣兩個年輕人,每天兇猛的虎頭蜂「與蜂共舞」,親密接觸,在深山裡摸索出養殖技術,闖出一條致富路。這兩個年輕人,一個是蕉江瑤族鄉冷水浸村周龍生,一個是兩河鎮五桂嶺村蔣平安。近日,在灌江渠道下方一桂花林地裡,「虎頭蜂兄弟」與工作人員身穿防蜂服,收取了一窩較大的虎頭蜂。相關人員「全副武裝」,任憑群蜂上下翻飛,左衝右撞,撲面攻擊。收蜂,開箱,取窩,套袋……約1小時左右,成功將一窩放養近9個月的虎頭蜂連蜂帶巢悉數收走。通過實際丈量,蜂巢共九層,長1.5米,厚0.7米,如此大的蜂巢,讓人驚嘆不已。
  • 動物界的傀儡大師:自然界擁有操控能力的5種動物
    的確,人類不大可能做到這些事情,但大自然卻有不少動物可能做到對其它物種的操控行為。這一次,就讓小編為你介紹,動物界的傀儡大師:自然界擁有操控能力的5種動物。在黃蜂把卵產在倒黴的瓢蟲身體裡三周後,一隻黃蜂的幼蟲就將從她的肚子裡鑽出來,在它的兩腿之間織了一個繭。瓢蟲此時並沒有死,但卻變得癱瘓了,它會不由自主地扭動著帶有斑點的紅色甲殼來抵禦捕食者,直到一周後成年黃蜂出現。瓢蟲如何在恰當的時間奴役宿主一直是個謎,但現在研究人員相信這種昆蟲有了一個幫兇,即一種新發現的攻擊瓢蟲大腦的病毒。這些發現是科學家們開始產生了其他寄生蟲是否也將病毒作為神經系統武器的設想。
  • 蛇、蠑螈、蜥蜴……為什麼這些醜陋的動物,也值得愛?
    說到動物,能得到人們寵愛的,一般都是貓、狗、兔子等小動物。哪怕網上得到了額外關注的野生動物,比如海獺、兔猻,大多也毛茸茸的、呆呆的。 然而在真實的世界裡,很多動物並不在意自己的長相。其中有一類代表,就是大多「面目可憎」的兩棲動物。
  • 英媒:以色列用齧齒動物試驗新冠疫苗
    來源:參考消息英媒:以色列用齧齒動物試驗新冠疫苗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導 英媒稱,一名消息人士3月31日說,以色列國防生化實驗室已開始在齧齒動物身上試驗一種抗新冠病毒的原型疫苗。內塔尼亞胡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說,IIBR所長什穆埃爾·沙皮拉向總理報告,該研究所在原型疫苗的研製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並且「正在準備進行動物試驗的模型」。一名熟悉IIBR活動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以齧齒動物為對象的試驗已經開始。這名消息人士拒絕透露是哪種齧齒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