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齒動物中的老鼠也很「浪漫」它們求偶的時候也會唱「情歌」

2020-12-05 宇宙探索百科

在動物王國,把唱歌作為一種求愛儀式是很常見的,鳥類、昆蟲和蛙類都喜歡用動聽的歌聲去吸引異性。但在哺乳動物中,這種求愛方式並不常見。此前科學家認為,除人類之外,哺乳動物中只有蝙蝠、鯨魚和海豚能用歌聲求愛。然而新的研究發現,雄性老鼠也不乏浪漫情懷,當面對心儀的對象時,它們也會一展歌喉,大唱充滿愛意的情歌。

這一發現,是繼發現老鼠會尖聲發笑後,嚙齒類動物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它給會唱歌的哺乳動物名單增添了一名新成員。此項研究由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蒂莫西霍利爾博士領導的科研小組完成,研究結果將推動科學家對哺乳動物大腦信息處理和認知方式的認識。

雌鼠尿液令雄鼠歌興大發

研究小組是偶然發現雄性老鼠會唱情歌的。當時,他們正在研究雄鼠如何回應雌鼠尿液中釋放出來的性信息素。霍利爾將沾有雌鼠尿液的棉籤插入水中,其中包含有被稱為性信息素的荷爾蒙氣味。雄鼠聞到後,立即用舌頭品嘗棉籤,大約過了30秒後,它開始發出超聲波。

超聲波是一種頻率大於2萬赫茲的聲波,人的耳朵聽不到。為了能夠聆聽這些聲音,霍利爾與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計算機分析師郭中盛(音譯)一起編寫了一套計算機軟體。這套軟體不但可以記錄並分析雄性老鼠發出的超聲波,還可以將那些超聲波降低4個八度音階,這樣一來人耳就可以聽到這些聲音了。

隨後,霍利爾和同事將雄鼠放置在有雌鼠尿液的環境中,誘使其發出超聲波並錄音。研究人員用計算機軟體對老鼠「情歌」進行技術處理之後,便聽到了吱吱的尖叫聲。這種聲音就像是鳥類的歡唱,一會兒節奏緊促,一會兒悄然無聲,平均每秒鐘大約有10個音節,旋律變化之複雜令人驚訝。

究竟什麼樣的聲音才能被稱作歌聲?人們對此說法不一,但是通常都承認歌聲必須具備兩點:一是應有某種程度的音節變化,二是應有一定的節奏,使聲音出現主調或主題,從而形成可以朗朗上口的旋律。美國麻薩諸塞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傑夫波多聽過霍利爾提供的錄音後,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從沒想到這種歌聲能從老鼠口中唱出,它絕對可以稱為歌曲。真酷!」

說雄鼠的「超級鼠聲」酷似歌曲,絕非牽強附會。研究人員記錄了45隻雄性老鼠的情歌,發現每隻雄鼠的音調都略有不同,表明雄鼠唱歌也有「個人風格」。雖然雄鼠吟唱情歌的技巧與鳥類相比大為遜色,對於主旋律的控制也沒有鳥類老練,但與昆蟲和青蛙相比還是略勝一籌。

霍利爾說:「也許是因為老鼠不像鳥類那樣堅持完美主義的緣故吧,它們更喜歡即興歌唱。鳥兒唱歌的技巧是學來的,小鳥從長輩那裡學習曲目,然後不停地練習,直至完美,而昆蟲則完全跟著感覺走,重複唱些簡單的歌。」那麼老鼠究竟是怎樣唱歌的?霍利爾認為,不同於鳥兒靠喉部組織共振歌唱,老鼠唱歌可能類似於「吹口哨」。

雄鼠以歌示強壯,雌鼠聞聲選夫君

人們知道,大多數雄鳥在進入成熟期後,都會發出特定的鳴聲,宣揚它們的性成熟,向異性求愛。鳥類的歌聲是否好聽,與其健康狀況有關,雄鳥在求愛期間唱歌,是為了證明自己具有健康的基因,從而打動雌鳥的芳心。那麼,雌鼠的芳心是否會為雄鼠的歌聲所打動?

研究者認為,如果雄鼠唱歌是為了吸引雌性,那麼歌聲裡就應該包含著表現自己是「優質」配偶候選人的信息。對此,研究者已經找到了一些證據來支持這一觀點。依據之一就是:要唱出這種「超級鼠聲」,雄鼠需要有足夠的能量才行。雄鼠越強壯,它的情歌或許就越好聽。至於母鼠是否會「以歌選夫」,通過歌聲來判斷雄鼠是否健康,尚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霍利爾希望研究老鼠的歌唱能力與遺傳基因的關係,因為到目前為止,只有老鼠和人的基因圖譜被科學家破譯。如果我們發現歌唱能力與遺傳有關,那麼就可以深入研究老鼠基因與音樂學習能力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正將人類基因與老鼠基因進行對比,以期尋找與唱歌有關的基因。

我們知道,鳥類的歌唱能力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種名叫斑馬雀的鳥,雄鳥以歌聲向雌鳥求愛,雌鳥卻從不發出求偶的歌聲。這顯然是由於雄鳥和雌鳥在遺傳上有所不同,因而腦的發育也不一樣之故。一種白冠麻雀,雛鳥在出生後的幾個月裡,總有機會聽到雄鳥的歌聲,到它長大後,它也會唱歌了。但開始時,它唱的音調不準,只能算是「亞歌」,要再練習一些時間才能算是正確的「正歌」了。

研究者將新孵出的雛鳥養在完全隔聲的房間裡,分成3組:第一組聽不到成年雄鳥的歌聲;第二組能聽到成年雄鳥的歌,但在它們長到5個月開始唱「亞歌」時,毀傷它們的耳,使其變成聾鳥,結果,它們長大後只能發出震顫的音調,不能唱出正確的歌;第三組雛鳥同時能聽到本種(白冠麻雀)和另一種麻雀(家麻雀)的歌聲磁帶,但它們成年後只能唱本種雄鳥的歌,而不能唱異種雄鳥的歌。

這些實驗說明,鳥類「唱歌」是有不同遺傳基礎的。實驗還說明,即使有了遺傳基礎,學習仍是十分必要的,白冠麻雀就是在遺傳基礎上,通過學習,才能唱出「亞歌」,再通過調整,才能把「亞歌」提高成「正歌」。霍利爾小組希望弄明白,老鼠是否和鳥類一樣從師長那裡學來歌曲?

相關焦點

  • 奇聞:只有一字之差,同為嚙齒類動物的松鼠和老鼠,境遇完全不同
    每天上班的路上,我都會路過本地高校的一片松樹林,經常能看到一群群的小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經常有人會拿著玉米、地瓜、蘋果一類的吃食去餵它們。松鼠們倒也親人,從來不害怕人,還主動去人們的手裡拿吃的。 我身在北方生活了三十多年,在小時候的記憶中卻是很少看到過松鼠。
  • 齧齒動物裡也存在「一窩蜂」,它們長相醜陋,卻有令人羨慕的特點
    在非洲的索馬利亞、肯亞等地區生活著一種地下齧齒動物,它們的長相十分醜陋,體表幾乎不長任何毛髮,粉紅色的體表直接暴露在外面,即使是成年的個體也像是剛出生的幼崽一樣。再加上它們標誌性的兩顆大門牙,很容易讓人產生厭惡的感覺,這種齧齒動物就是裸鼴鼠。
  • 老鼠也是美國人!基因組研究揭示了齧齒動物如何徵服美國
    據悉,在紐約生活著約200萬隻老鼠。他們吃披薩,熱狗,甚至吃沙拉,居住在五大區的幾乎每個角落,從地鐵隧道到操場的沙坑。與行為、飲食以及活動能力相關的基因變異也許會有助於城市裡的老鼠們。如果無法適應,紐約市的老鼠就很難佔據一席之地。現在,它們的基因組為老鼠徵服紐約等城市的能力提供了線索。據估計,紐約大約有200萬隻老鼠。
  • 有人說蝙蝠就是長了翅膀的老鼠,它們是同一種的動物嗎?
    蝙蝠與老鼠確實長得很像,正是因為如此,關於老鼠和蝙蝠的傳言也比較多,比如蝙蝠就是會飛的老鼠、蝙蝠是老鼠偷吃了鹽變成的等等。那麼,蝙蝠和老鼠之間真的存在進化的關係嗎?它們兩個為什麼會有相似的外觀?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來了解一下蝙蝠和老鼠。
  • 全球最浪漫的4種動物,對愛情忠貞不渝,人類都輸給了它們
    筆者-小文 電視劇中經常會演繹出男女主驚天地泣鬼神的浪漫愛情故事,而作為感情最為豐富的人類,我們自以為是地球上對愛情最忠貞、付出最多的生物,這個想法實則大錯特錯,動物界中罕見的愛情故事無不比人類之間的感情要感人得多。
  • 即便人類滅絕,老鼠也不會消失,它們為什麼這麼強?
    但是實際上,根據科學家們的相關研究,老鼠的生存能力更強,雖然它們的體型較小,卻依然能夠抗過風浪,即便人類滅絕後,它們也未必會消失。老鼠屬於齧齒動物,這是一個擁有5500萬年進化歷史的大家族,僅僅種類就有2500種,並且分布在除了南極洲之外的各個地方。
  • 蝙蝠和老鼠長得像,它們存在血緣關係嗎?
    如果沒有了翅膀,它們看起來就像是老鼠的同類,渾身都長著黑褐色的毛髮,一副猙獰的面孔,以至於有人認為蝙蝠和老鼠是從同一個物種進化而來的,那麼真是這樣的嗎?對於老鼠和蝙蝠之間的關係,中國民間一直以來就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老鼠偷吃油之後才變成了蝙蝠。當然現在我們都知道這種傳說是不靠譜的,但很多人還是會因為這兩種動物具有相似的長相而揣測它們之間的關係。
  • 15個動物冷知識,它們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聰明!
    水豚是世界上最大的齧齒動物,以植物為食,它也是隱藏的社交動物,可以和許多動物和諧相處,例如:雞、鴨、狗、貓、兔子、烏龜等等,水豚都可以和它們交上朋友。 老鼠和寵物狗一樣喜歡讓人在它的肚子上撓痒痒,這時候老鼠會呈現出放鬆和快樂的感覺。
  • 南美洲曾生活過一種嚙齒類動物,它們的體型和一頭牛一樣大
    在200萬年前的史前南美洲曾經生活過一種嚙齒類動物,它們的體型竟然和一頭牛一樣大!與其他嚙齒類動物一樣,莫氏國父水豚的門齒會一直不停的生長,除了進食它們必須經常啃東西以保證牙齒的長度剛剛好。
  • 龍貓是什麼動物?龍貓是貓還是老鼠?
    龍貓是什麼動物?龍貓是貓還是老鼠?很多小夥伴都聽說過龍貓,甚至有很多人認識龍貓都是從動漫中知道的,而且貓貓網小編發現身邊有很多人都認為龍貓是一種貓咪,但需要澄清的是,龍貓和寵物貓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龍貓其實是嚙齒類動物,要知道這種小動物並不真的是貓只是叫龍貓而已。那麼龍貓到底是什麼動物呢?
  • 蝙蝠和老鼠有親緣關係嗎?老鼠吃了鹽會變成蝙蝠的傳說從何而來?
    蝙蝠和老鼠不是近親,它們最近的關係也得追溯到大約2億年前,之所以會產生「蝙蝠和老鼠是近親」的想法,源於民間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即根據長相判斷起源或親緣關係,但是這種判斷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錯的。
  • 新年來啦,聊聊小老鼠
    一查資料,學姐發現,鼠類它們家,人可真多呀!鼠是齧齒目動物,這類動物有兩對鑿狀的大門牙,門牙終生生長、一刻也不停歇,需要經常啃東西來磨短。齧齒動物是哺乳動物中最龐大的一個群體,除了南極洲外,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現今記錄在冊的齧齒動物就有2200多個物種,佔了整個哺乳動物物種數量的40%多。
  • 15個動物冷知識,它們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聰明,讓人眼界大開
    事實上,除了那些沒有被發現,不知道習性和模樣的生物,就連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動物,也不了解它們,不信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黑貓在西方被人們認為是邪惡和厄運的象徵,但是,在英國和其他地方流傳的故事中,黑貓象徵著繁榮與幸福。
  • 動物會做夢嗎,它們會夢見什麼?科學告訴我們答案!
    你是否在自己的寵物熟睡的時候觀察它們睡著的摸樣,然後想像它們是否在夢裡也會夢見你?相信每個寵物主人乃至農場主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人類一直想要搞清楚,動物是否會做夢,而它們的夢中到底會出現什麼。亞里斯多德曾經在自己的著作《動物志》中寫道:「似乎不只有人會做夢,馬也會,狗也會,牛也會;沒錯,綿陽和山羊同樣如此,所有胎生四足動物都會做夢;狗還會在入睡後吠叫,表明它們在做夢。「不過,亞里斯多德的研究方法難免有些粗糙。但,現代科學告訴我們,亞里斯多德的觀點真的有可取之處。
  • 《西海情歌》:刀郎唱的是人生,雲朵唱的是離別,王健林唱的是啥
    刀郎大受觸動,根據這個故事創作出了《西海情歌》。這首由刀郎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歌,收錄在《刀郎Ⅲ》專輯中。此後,至少有15位歌手或組合翻唱了這首歌曲:降央卓瑪、雲朵、潘倩倩、王健林、半噸兄弟、張偉伽、樓蘭、鍾明秋、毛惠、陳敏、玉薩、格格、嶽微、楊明、「黑鴨子」組合。
  • 新研究:對動物源性疾病的監控應擴大到蝙蝠、齧齒動物之外
    蝙蝠和嚙齒類動物被認為是高風險的病毒宿主,一些科學家甚至認為,這些動物的某些特徵增加了疾病從動物向人類擴散的可能性,因此應對它們進行更密切的監控。但據《自然》報導,一項新的分析表明,蝙蝠和齧齒動物病毒感染人類的傾向「並不特殊」。相關論文日前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動物也會營銷自我?話說動物的自我營銷本能
    —— 築巢的小鳥 ——海鷹、艾草松雞等慣於在地面築巢的鳥類,雄性的小鳥會在面對雌鳥的時候,以爪子用力在地面上進行刮擦,這當然是為了展示它們的築巢本領。這些雄性小鳥為了證明自己的能耐很厲害,一次就會在地面上掛出來幾十條甚至上百條劃痕。一邊這樣做,一邊昂首挺胸,闊步前進。
  • 有人說蝙蝠和老鼠長得很像,它們為什麼長得像,是一個家族的嗎?
    老鼠:哺乳綱—獸亞綱—真獸下綱—有胎盤部—北方獸高目—統獸齧型總目—齧齒大目—齧齒目。蝙蝠:哺乳綱—獸亞綱—真獸下綱—有胎盤部—北方獸高目—勞亞獸總目—脈獸類—翼手目。因此,蝙蝠和老鼠都是真獸,且都屬於有胎盤類的北方獸高目,但屬於不同總目。
  • 5種「一夫一妻」的動物:永恆的愛情,居然在動物之間
    其實愛情不只存在於人類之間,有些動物甚至更加忠誠,更有儀式感,比如說以下這5種一夫一妻的動物。 一、馬可羅尼企鵝 鳥類一般都是一夫一妻,但鳥類之中要數馬可羅裡企鵝最為忠誠。當他們看到自己的配偶時,會瘋狂地鼓動胸脯,然後搖頭擺尾舞蹈起來,嘴裡還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 花枝鼠跟家鼠不是同一種動物?錯,它們就是馴養型的褐家鼠
    齧齒動物不但是整個哺乳綱中的超大號家族,在科學界和寵物界也佔據了一席之地。在醫學和科研方面,小家鼠(小鼠)、褐家鼠(大鼠)、豚鼠都是著名的模式生物,為人類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寵物的開發和飼養方面,倉鼠、松鼠、豚鼠、沙鼠、龍貓,各種各樣的嚙齒類動物都很受歡迎。